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人以砍树为生,因为技艺高超,所以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每天他砍的树都供不应求。这一天,他照常从床上起来,伸手去拿斧头,但放斧头的地方却空空如也。他将房子都找了一遍,甚至挖地三尺,也没有发现斧头的踪影,为了不耽误今天的生意,他只好拿了一把旧斧头去砍树。他经过邻居家时,发现每天此时都在家门口玩的邻家小孩儿却不在,他心里纳闷起来:诶,这娃今天怎么不在这,莫不是起晚了。这么想着转身又继续往山上走。
到了山上他便和平常一样卖力地砍起树来,但因心里惦记着斧子,所以树砍得比平常少了一半,他心里十分恼火,怪这把斧头没有原来的斧头好。回家时路过邻居家,他家小孩一见他便慌慌张张进了家门,那样子好像是做了什么坏事怕被发现了,正想着,这个人突然拍起大腿,缓过神来说:“我的斧子是不是这孩子偷走了,不然怎么一见我就跑?”第二天这个人不去砍树了,就看着邻家的小孩儿,只见他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也飘忽不定,跟别人打招呼时语气弱弱的,吞吞吐吐,那个丢了斧子的人觉得这孩子今天的'一举一动都与平常不一样,一定是做贼心虚导致的,他肯定就是偷斧子的人。
心里虽然已经十分肯定,可是没有证据也没有办法,生活还是要继续,他只好拿着旧斧子到常去的山谷中砍树。山谷中天气凉爽,微风习习,鸟儿欢唱,鲜花娇艳,但这都不能让这个人心情愉悦,他边走边找高大的树木,突然被绊倒在地,定睛一看,是把斧头,再仔细一看,这不就是自己丢失的斧子嘛!这个人又惊又喜,抱在怀里久久不愿放下。
丢斧子的人带着斧子高高兴兴地往家走,路上又看到了邻居家的儿子。此时,再看他满脸稚气,大大方方和自己打招呼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想到这,他不禁满脸通红起来。
有一天下起了大暴雨,墙壁被雨水冲垮了,中午,雨过天晴,那个富人看着自家的墙发呆,他们家的儿子对他的父亲说道:“爸,你应该把墙给补起来啊!不然,晚上一定会有贼人来偷钱啊!”“是啊!”隔壁有一个拄着拐的老人回答到。“如果你真的不修补,那就很难说了。”可是富人不以为然的说到:“哼!我不信!怎么可能呢!不可能这么巧!”富人一点儿也不信两个人说的话。这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悄悄潜入了富人的家中,偷偷地拿走了许多的财物。
转天早晨金鸡三唱,富人起来,发现自己家里丢失了许多的钱物,可偏偏就是因为他们家里没有修补墙壁而丢失了财物,后来富人家里请了很多工匠修补了围墙。此后,他们的'家人都称赞富人的儿子很聪明,不过,却一直怀疑的看着邻家的老人。认为偷盗的人就是邻家的老头。
最终,这件被盗的事情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富商,他十分富有,穿金戴银,招摇过市。他的国家宋国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倾盆大雨,把他的“铜墙铁壁”给摧毁了像一扇门的大小的破洞,那天狂风怒号,把泥巴吹得七零八碎。
他的儿子一早就起床,看见自己家的墙倒塌了,大惊失色,急匆匆的来到自己父亲的寝室门前,慌张地说:“不好了,爹,咱家的墙塌了!”富商快速地走出门,随着儿子走去塌方处。到了塌方处,富商看见狼狈不堪的现场,怒火中烧,儿子双手作揖,苦口婆心地劝:“家父啊,我觉得我们必须要修墙,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小偷趁虚而入,也可以保护财物。”这些话句句都说到了富商的心坎上,富商犹豫了:修墙可是个耗钱的事,而且大张旗鼓地修墙免遭怀疑,到时一些匪徒来抢就不好了,况且,现在儒家思想灌入,小偷也不多!富商不坚定地说:“不修了吧!”“您一定要三思!”儿子退下了。邻居之父买菜回来,看见了倒塌的墙,也劝说:“修一修吧这样不成体统啊!”富商又犹豫:“是啊!有失体统,但修墙又要买糯米,又要开凿泥块,劳民伤财啊!”富商不坚决地说:“算啦。”邻居之父老迈了,吞吐地说:“唉……”
到了夜晚,窃贼又来了。那天夜晚月黑风高,暗无天日,伸手不见五指,可小偷却偷偷摸摸地钻入富商家,偷走了堆积如山的财物,有千多余。
富商第二天检查金库,看见了狼狈不堪的现处,失声痛哭,捶胸顿足,儿子来安慰自己的父亲,父亲却说:“一定是那个老人***,我后悔没听你劝呀!儿子!”儿子又口若悬河地劝:“我们没有证据不能冤枉好人,应该报官……”最终,父亲听劝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取意见不能因身份不同,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不同,而决定是否存在偏见。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古时候,大诸侯国宋国有一个富可敌国的人,他的家里挂满了稀有的文学古画真迹。还拥有一个私立的大金库,蕴藏着无数的金银珠宝,翡翠首饰。房子十分高大气派,令人羡慕。
一天,这个有钱人在书房教他的儿子写字,突然天上乌云密布,大地一瞬间变得昏暗起来,呼呼的刮起了大风。一刹那间,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猛烈地向大地拍打过去,地上瞬时间满是雨水。只听见“轰”的一声,墙在大雨的拍打之下,终于支持不住了,坍塌在地。过了许久,雨终于停了。年幼的儿子看见墙被毁坏了,便拉拉有钱人的衣襟,说:“爸爸,下大雨把咱们家的墙都冲毁了,赶紧修一下吧。不然,一定会有人趁虚而入,偷咱家的东西的。”有钱人听了,满不在乎的说:“没关系,怎么可能会有人头咱们家的东西呀?儿子,不要担心了,我们接着写字吧!”就在这时,听见有人叩门,原来是有钱人的邻居——一位老人,老人慈眉善目,行了个礼后便笑着说:“你家的墙被大雨冲坏了,老夫劝你还是赶紧找人修一修,不然会招贼的!”“嗨,这光天化日之下谁敢偷呀,您太过担心了,我谢谢您了!”老人便摇着头离开了。
夜幕降临,有钱人的墙一直没有修,果然正如所说的那样,小偷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有钱人的钱拿走了许多。第二天,有钱人发现后十分气愤,但又开心,他想:“我的儿子一定是亲生的,不然怎么会这么聪明呢?倒是那个老头,哼——难不成是家贼难防,这不可能!我年幼的儿子怎么会偷自己的东西呢。只不过,只不过只有儿子和老头知晓墙坏的事,不是儿子,那么肯定是哪个老人了!哼,猫哭老鼠——假慈悲!还好心劝我马上补好,否则有盗,反而自己偷了东西。”他恨恨的向邻居啐了口吐沫。
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一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头,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看他走路的姿态,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脸上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讲话的神情,还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不久,这个人到山谷里去掘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头。隔了几天,再看邻居的儿子,一举一动,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头的样子了。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以后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不要带有主观成见、先入为主、从过多的`自己的去看待客观事物,这种方法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不利于我们客观真实的了解客观事物,而且容易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本来是件好事情而我们误把它认为是坏事情了。别人是真心的对你好,而你还以为他是对你有企图,把他想坏了!所以我们以后面对客观事物,特别是在新生事物面前,要客观全面的去认识、去大胆的实践、实事求是的认识事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认为也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最好方法。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