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雨水之季,没想到第一场雨就如此壮观。放学后,我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只听狂风怒吼,犹如巨龙咆哮一般。又见天上乌云密布,霎那间下起倾盆大雨,像从天而降的天河流水。倾刻间,我变成了落汤鸡。路上行人到处避雨,我飞快地向家中跑去。到家后,我坐在阳台边看着楼房浸在烟雨之中,(什么)在风中飞舞,路旁的小树被风雨吹打得左摇右摆。打开窗听到雨从天上簌簌落下的声音。看到亮闪闪的闪电,又听到轰隆隆的雷声,闪电和雷鸣连续不断。雷鸣声时而震响,时而微弱。闪电一个个连续不断出现。渐渐的,雨小了,但雷电不止,过了一会儿又下起雨来。虽然这次雨不那么多,那么密,但豆大的雨滴砸在屋檐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晚饭后,天暗了下来,西面发出暗淡的光,上是粉红色的,再往下面是紫的。格外美丽。而南面远处的云不断发出片状闪电,闪电这一片,那一片,左面一片,右面一片。这时有两片闪电撞在一起,在消失的同时,从中间窜出一条长龙似的闪电在这条闪电的半路又分出两条,好长的一条闪电,我无法形容这美丽的闪电。有时再次出现,我不时惊呆,不时惊声称赞。虽然闪电持续时间很长。但我还是意犹未尽,望着长空遐想......今日所见的这风雨雷电,是我小时候到现在的第一次。这又猛又强劲的风;这又密又大的雨;这又响又长的雷;这又多又美的闪电,令我震惊,久久不能忘怀。(好,概括的精辟)此刻我才知道大自然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秘;多么的奇妙啊!!评语:文章写出了这场“夏雨”的壮观和非同凡响。主要抓住了雨急、风大、雷猛、电奇的特点,描绘很细致。
南瓜出身贫贱,在乡村土路旁、猪圈边,以及地头场院里随处可见。但南瓜的野心很大,颇有《红与黑》小说主人公于连的劲头儿。
南瓜的势扎的特大,不管结不结瓜,都要占老大一片地方,且毫不客气的把其它植物排挤在外,无时无刻都在争抢着阳光和水分,就连一片普通的南瓜叶,它也要长得比蒲扇还大。
当然,南瓜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有谦虚的时候。因为它总是把手脚伸得老长,该抓住的东西它绝不放过,就是只有一根救命的稻草,它也得拼命抓牢。如果附近有什么可攀附的势力,那南瓜就特兴奋,那怕碰破头皮也得拉上关系,从此找上个可以依靠的主儿,然后再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越爬越高。
南瓜站稳了根基,又占了那么大一片地儿,便俨然成了一方诸侯。然后,它便搞开了与论宣传攻势,到处都开满金灿灿黄艳艳的南瓜花,仿佛在向整个世界庄严宣告:看呀!我是南瓜,我是南瓜!我的花朵开得多么鲜艳,我将会结出千千万万个南瓜!
因此,南瓜根本用不着向谁学习,便天生了一种招蜂引蝶的本领,吸引得南来北往的采花使者翩翩云集。亦因此,有南瓜的地方,就红红火火,就容易产生一个又一个的新闻,但最令人遗憾的是:南瓜开的大多数花朵都是谎花,是不结瓜的,只能供人欣赏的。真正能结瓜的花,简直少而又少,微乎其微。就像某些领导对基层干部的承诺一样,答应给你办十件事,而且信誓旦旦,但后来能给你兑现一件事,就算你烧高香啦。
你说南瓜张狂吧,但南瓜又分明很讲艺术。而且它的艺术是行为艺术。它做足了文章,轰轰烈烈的出尽风头之后,半亩地里必竟还是结出了几个南瓜,而且一个个南瓜都皱皮苦脸,一副故作思考者状。但是当你剖开南瓜的内瓤,却发现它腹中空空,只留一把泡沫状的废料。一个南瓜充其量只能吃上一半。但南瓜就是南瓜,看谁有能说它不是瓜呢?
菊花,你创造了生命奇迹 周巷中心小学 六(3)班 吕红凡 它,在秋风中傲然挺立,在深秋中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我想,人们对它不会陌生,它就是深秋的使者——菊花。 一个月前,学校给每个班配了一盆菊花,不外乎两种:黄菊、粉菊。从此,一盆粉红色的菊花就在我们班安家落户了。你瞧!它的叶子青翠欲滴,给人以强大的生命力的感召;它的花儿姿态各异,朵朵精神抖擞。同学们对这盆后加入我们班级的一份子,更是呵护有佳,定期给它浇水,定期给它施肥。有时,我上课要打瞌睡时,就赶紧瞥一下窗台上的它,就立刻觉得神清气爽。也许大家的热情只有三分钟热度,渐渐地它被我们抛在了遗忘的角落。如今,这盆可怜的菊花已不再妩媚动人。粉红色的花瓣渐渐萎缩、枯黄,好似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庞,那片片叶子也都耷拉着脑袋,好似一个营养严重缺乏的垂老之人。同学们纷纷摇头叹息,有的说:“多好的一盆菊花,就要落了。”有的说:“我看它不过是个绣花枕头,生命力不过如此,哪能和青海高原一株柳相提并论呀!。”听了大家的议论,我暗自为它的遭遇难过,然而却无计可施。而我们的班主任—— 徐 老师,并没有对它放弃希望,独自照顾了它。一个星期过去了,如今这盆菊花又来到了我们班,此时它正放在讲台上,老师让我们细细观察它,并想想它的什么最让人敬佩。“咦!这个微不足道的小生命居然复活了,真是不可思议。”欣喜之余,我用敬佩、严肃的目光审视着它的每一个部位:花、茎、叶、还有那深扎在泥土中的根,谁能想象在它复活的背后,却付出了多少艰苦卓绝的努力,然而在一线希望之中,它却用超乎寻常的毅力和韧劲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菊花呀菊花,虽然你不再光彩照人,但我依然爱你,因为你让我看到渺小和脆弱也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指导老师:徐红兰
流传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数饺子和年糕了。“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
饺子
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mark中就有。
样本
本文将企业定义为一组资产(assets认为由于高昂的缔约成本导致当事人缔结的'契约是不完全的所有权就是对剩余控制权(rights of residual control的购买。剩余控制权的不同配置从而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安排以及边界的变化会带来收益(强化所有者进行专用性投资的激励和相应的成本(弱化非所有者的投资激励。最佳的所有权结构应当最小化剩余控制权带来的激励扭曲程度通常应该将所有权配置给投资重要的一方。
桃花园记 今天,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在我们家乡开幕了,正好赶上清明节放假,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去万亩桃花园看桃花。 一路上,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欢蹦乱跳的追逐嬉戏着。路边的白杨笔直的挺立在两旁,好像遥望和欢迎远方的客人。绿色的小草和许多不知名的花朵,围绕在大白杨的周围,好像给大白杨戴上了一束朴素的花环。 我们终于来到了万亩桃花园,站在桃园的一角,向山上望去,满山遍野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还有白色的梨花,一簇簇,一片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们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桃花园里的游人可是真多啊,他们有的在桃花园里细细的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有的在林间相互谈论着,还有的在美丽的桃花丛中拍照,不时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 我走近这粉色的小天使,仔细的观看,它长着五片粉红色的花瓣,他们把黄色的花蕊紧紧的包围在中央,就像七个小矮人保护白雪公主一样,护卫着嫩嫩的花蕊,黄色的花蕊是从花中间长出的一根根细细的丝组成的,它们每人头上还戴一顶紫色的小帽呢,小帽上沾满了黄色的花粉。辛勤的小蜜蜂在桃花丛中忙的不可开交,它们从这朵花上又飞到那朵花上,一会翩翩起舞,一会把头伸进花里,津津有味的吸吮着花粉。这时我仿佛变成了一朵鲜艳的桃花,穿着一身粉红色的花衣裳,一阵风微风吹过,我和伙伴们跳起了舞,漂亮的外衣也随风飘动。风过了,我们绽放着笑脸,静静的望着游客,展示着我们的美丽。“马铭昊”,爸爸大声喊了我一声,我这才如梦方醒。 当我们离开桃花园时,回头望去,一簇簇鲜艳的桃花正向我们招手呢,好像在对我们说,明年的春天我们再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