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中有情的作文(碗中有亲情800字作文)

碗中有情的作文(碗中有亲情800字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9-09 19:33:08
碗中有情的作文(碗中有亲情800字作文)

碗中有情的作文【一】

童年的碗里总是有数不尽的美食,而童年的幸福,或许就是在夜里已经钻入被窝后又死缠着妈妈做的一碗黄澄澄的鸡蛋羹,或者是因为怕太凉而让它慢慢融化在碗里的一根冰淇淋。孩子总是最容易满足的,好吃的东西只要一口,快乐便会在舌尖嘴角尽情地舞蹈了;而孩子又是最不容易满足的,即使嘴里塞得满满的,心里也会想要更多。所以,喜欢吃的心一直在继续,美食继续,爱继续。

离家外出难免会怀念家中的温暖的大床,柔软的沙发和好吃的饭食。尤其是吃的`方面,学校的饭无论如何也吃不出家的感觉——那是妈妈安慰的味道,爸爸微笑的味道,是浓浓的亲情和思念的味道。所以,每到回家的日子,便极力地往回冲,因为我知道,家里的碗中,有时刻为我准备着的,满得往外溢的亲情。

高中三年的时间足够我适应学校的饭食,也厌倦了它单调的菜色。碗中的美食有时或许只是一种心情,是朋友聚会时一小块巧克力的甜蜜,也是握着不及格的试卷任泪水往碗里滴的苦涩,高考《抒情类佳作赏评:碗中有乾坤》。所以,即使那样单调,我仍然会努力让碗中充满各种味道。美食是我的生活态度,即使是一盆白米粥,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喝法,生活总不会是一种味道,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总能品尝到喜悦和幸福。

当然,作为女孩子,爱美的心是永远都闪着光的。美食似乎往往与肥胖相伴,但像我这样总以胃的感觉来丈量幸福长度的人,又怎能抵挡美食的诱惑呢?我的碗中当然有我的希望和一点点虚荣,我希望健康和快乐。很多时候,胃满足了,心就满足了。至于漂亮,似乎并不是由我来决定的。我总是善于接受生活所给予的,如果上帝在我的碗中放入的是青菜,我想,与其费尽心机去找不属于我的萝卜,不如多想想青菜怎样做才会更好吃。我的理想在我的碗中蕴藏,接受生活所给予的材料,我会尽我所能将它做成美味的菜肴。

上帝给每个人一只碗,碗中只有白开水,可生活会教会我们烹制各种美食的方法。我的碗中装着我的友情,我的亲情,我的快乐和悲伤,我的碗中是我自己的小小天地、小小乾坤。我知道,碗中虽然只是白开水,但即使只加进一滴油,它也会在阳光下幻化出七彩的光芒!

【点评】抒情类文章常以精巧的艺术构思和优美的语言来创造诗情画意,借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的特点是大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这些情景、画面或事物大都是作为行文线索或中心场景在散文的文本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的立意也是通过这些意象来透视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抒情类的优秀文章,文章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通过碗这个意象,写出了碗中所蕴藏的亲情、友情以及心情,从而抒发了对碗中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的感激之情。文章情感真挚,富有文采。

碗中有情的作文【二】

十二岁的女孩虎娃聪明过人,却经常因为有一个土里土气的名字遭到周围许多人的嘲笑。除此之外,“与众不同”的智障双亲更是成为了虎娃与其他人交朋友的障碍——迟钝的父母时不时会闹出许多笑话,而这些笑话往往变成了虎娃与同学们相处的尴尬。

好在有精明能***外婆料理打点着家中的一切,铁哥们儿杰西陪伴左右。然而,不久后外婆的死几乎让虎娃的内心世界崩溃了。向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的外婆一走,整个家就乱了套,就好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远远地偏离了原来的节奏和轨道。

没过多久,在派登如旭市两天一夜的短暂停留让虎娃重又高兴起来——她打算离开自己生活的赛特镇,跟随多丽姨妈到迷人的大城市去生活。这样一来,虎娃就可以永远告别原来的自己和生活了:她可以改名字,这样就不会有人取笑她;她可以逍遥自在地享受大都市的繁华,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在小镇里想都不敢想的事;她可以远离家乡,不用照顾父母,也不用担心他们会闹出什么天大的笑话……

然而,成行前的一场暴风雨却让虎娃改变了想法。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虽然妈妈的智商永远像个六岁小孩,高兴就笑,伤心就哭,爸爸呆头呆脑,除了田地工作别的什么也学不会,但是他们并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没错,爱不一定能在一举一动中轻易感受到。虎娃父母给予周围人的爱就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这种爱很简单,就像急速流动的河水一样,轻轻松松地从他们心里流出来。

风雨过后就是彩虹,飓风过后也一定会有晴天。在这个温馨又处处散发着乡村生活气息的小镇里,湛蓝悠远的天空下,无边绿毯一般的田野间,这种简单纯粹的爱,也许比起那种轰轰烈烈、所谓的被称为“感人大事记”的爱来说,要来得更直接、更能打动心弦。

碗中有情的作文【三】

人间有情天这本书是讲了:有个小女孩叫虎娃,这个名字是她妈妈给她取的,她妈妈虽然已经是大人了,但她还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虎娃有一个姨妈叫多丽,她还有一个仆人叫美格,多丽姨妈和她的仆人美格住在派登如旭市,还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外婆,可是有一次,虎娃的外婆在花园里干活,被一只毒蛇咬了一口,心脏病发作,就死了,虎娃的妈妈很伤心,就很多天穿着臭熏熏的睡衣,躺在床上,一直不肯起来。

直到一次,美格从派登如旭市回来之后,虎娃的妈妈才肯换掉臭熏熏的睡衣,才肯从床上起来,可是她变了,她现在很勤劳,开始做事了。

所以虎娃非常感谢美格,谢谢美格能让她妈妈变回来,而且你还让她变勤劳起来了呢!

我从这本书感受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碗中有情的作文【四】

每当我浮躁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想读一读汪老先生的文章,于是我这次就翻开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逐渐地,我开始慢慢理解,慢慢地理解书中描绘的世界是生活,更是人生。汪曾祺先生坚持写下他最真实的情怀。他曾说过:“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清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嗯,他做到了,他的真心得到了最朴素而真实的阐释,所以这样的文字更容易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做到科普知识和分享情怀两不误。喜欢这种类似白描的笔触,字字句句都能打入人的心坎,带你亲近自然,带你品味不一样的人生趣味,带你真正领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份随遇而安,那份恬静自由,那份谦卑朴素。

忆起自己第一次见梅花,是几年前的春节,记得那年春节,大伯家增添了一盆新成员,那便是梅花,至于是哪种品类的梅花,我们也没有十分认真地考究。只觉得那深棕色的光秃秃的树干里多了几分韧劲,枝干上点缀着两朵洁白的梅花,这让我有机会真正目睹了梅花的绰绰风姿,那一刻,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小兴奋,凑到梅花跟前,认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凌寒独自开”,“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严寒,也没有花香,但是那一刻,我就是真正见着了梅花呀!它洁白的花瓣,让人心生爱慕,花瓣的中间点缀着一丝丝的棕色让整朵花儿显得不会单调,也是一种恰如其分,这两朵花儿呀,第一次遇见了,就让我如此着迷。

而初识绣球花,则是在花瓣的美图网站,从此以后,我便对绣球花的唯美圣洁的形象久久不能忘怀。直到有一次,跟朋友误打误撞地进了一家花店,与真实的绣球花不期而遇。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有生命的绣球花的美,原来它是如此的多姿多彩,那个绣花球浅蓝中夹着一点清新的薄荷绿,没有娇艳欲滴的颜色,它只是静静地安插在透明的玻璃花瓶里,低调而圣洁。而我有幸在这漫无目的的闲逛中,邂逅这份圣洁的美好,这本来就是一件极致美妙的事情。

所以内心不由自主地羡慕汪曾祺先生所描绘的这个花园,虽然不可能每一种植物都是自己所喜爱的,但至少它们每时每刻在你想看看它们的时候,就会陪伴着你,带给你无尽的乐趣与欢乐。大自然呀,在你用心去发现,留心去观察的时候,不管你是着迷于它的外观还是颜色,还是功效,只要你和植物彼此之间有了交集,那份真情便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

喜欢汪曾祺先生笔下的《夏天》里描写的各式各样的植物。只可惜我能亲眼目睹的不多,栀子花估计我只见过一两次,具体的摸样也没有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牵牛花,从小时候就知道的一种像小小喇叭的花儿,见得多了,也自然而然地熟悉了。至于秋葵,凤仙花,马齿苋,益母草等植物,我也暂时只能在网上寻找去了。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段小蓝花的描写,“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想起竹叶而较柔软。”广东人都热衷于喝凉茶,对淡竹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是真正看过鲜嫩淡竹叶的人,估计不多。不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大山的某个角落曾经与之邂逅。

这不禁勾起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暑假的时候跟堂姐爬了张家界的天门山。那天,山上的温度很低,我跟穿着单薄的衣服,虽然人的感觉是冷冷的',但是我的内心却是热血沸腾的,第一次被如此高大的山峰包围,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的天空。我们走走停停,偶尔触摸一下峭壁边的岩石,偶尔探头往往巍峨的大山,走在大山的小径里,仔细地发现着大山里的花草树木。五瓣的枫叶子让我找到了,妈妈平时很喜欢的龙吐珠也让我遇见了,奇怪的是,龙吐珠已经不是我所熟悉的盆景了,而是长在深山里的一颗树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一朵小蓝花,冥冥中,我觉得它就是汪老先生笔下的浅竹叶开的蓝色小花。当时的我,特别惊喜,特别的兴奋,因为在大山里,满目之所及的几乎都是绿色,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抹鲜嫩的蓝色映入我的视觉。它的叶子有如竹叶般的纹络,它的花儿小巧玲珑,加上清晨薄雾的点缀,越发地绽放光芒,如一只栩栩如生的蓝色小蝴蝶,让人赏心悦目,驻足观察。最后,我以一张照片记录这美好的一刻,那张照片我还一直存放着,偶尔翻出来看看。没想到,这次的阅读,在汪老先生文字的带领下,再次拥抱了大自然的那份美好与纯粹。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里,隐藏着很多很多细碎的美好,风俗,人情,植物等都描绘写的精准动人,对这样的文字,一直心生喜爱,最后用周作人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阅读时的心境“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嗯,再忙碌也要停下来,看看世界,看看美好的大自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