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探索宇宙的奥秘 作文500字)

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探索宇宙的奥秘 作文500字)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10-23 21:13:36
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探索宇宙的奥秘 作文500字)

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一】

最烫、最冷、最快、最亮、最圆、最暗、最密、最大……无穷的宇宙还有多少奥秘?让我们来看看宇宙最壮观的一些玩意儿。

最烫

哪怕1万亿K,也算不上宇宙最高温。

前往宇宙中最热之地的旅程,一定得首先经过太阳。身为太阳系的烈焰中心,太阳表面温度高达580K(K表示开氏度单位,开氏度K与摄氏度C之间的换算公式是K=273+C。不过,就算温度如此之高,太阳也并非是宇宙温度的创纪录者。蓝超巨星用自己比太阳更大的质量压缩内核,为内部的核反应司炉,温度超过50000K。

但50000K也算不了什么,一些白矮星的温度超过了它。白矮星是较小的恒星在燃尽自身能源后剩下的致密热球,它们被称为宇宙的灰烬,其中一个灰烬一HD62166的温度高达200000K,它用自己耀眼得“痛苦”的大气层点亮了一片巨大的星云。

坠入一颗恒星内部,你会发现更热的炼狱。最大超巨星的内核温度可能超过10亿K。对一颗稳定的恒星来说,温度上限的理论值约为60亿 K。在这样的.温度下,恒星内部的物质开始释放光子,这些光子的能量高得极具危险性,它们相撞时会产生电子和正电子对,其结果就是在一次巨大爆发中消灭恒星的时空反应。

2007年,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疑似这类的“成对一不稳定超新星”。当时,科学家注意到了一次明亮且持续时间异常久的恒星爆发,这暗示存在一颗很大的恒星,这个“很大”远远超过科学家此前认为的恒星可能的最大体积。

在超新星爆发期间,恒星温度可以短暂跃升到大大超过60亿K。大麦哲伦云是距离地球大约16万光年的我们银河系的一个卫星星系,1987年,科学家观测到这里的一颗恒星出现爆发,在地球上探察到的这次爆发产生的中微子表明,这颗恒星的内部温度竟然高达约2000亿K。

然而,与产生一次伽马射线暴的温度相比这也不值一提。伽马射线暴是超高能量光线的短暂闪耀,运用特别调制的望远镜一天可观测到一两次。伽马射线暴被认为是黑洞诞生的标志,当一颗巨型恒星的内核坍塌或者当两颗超高密度的中子星碰撞时就会形成黑洞。引力能可以某种形式转化成由伽马射线和其他辐射构成的一股致密的巨大光柱,这一过程的细节迄今仍不明朗,但它一定与被加热到1万亿(10的12次方K左右温度的由相对论粒子构成的一个巨大火球有关。

而在地球上,有一个地方甚至比1万亿K还热。这就是位于瑞士日内瓦郊外地下1130米左右深度的一个探测器洞穴。在这里,从2010年 11月8日~12月6日,铅原子核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首次砸在一起,由此模拟宇宙开篇的一些场景。其结果是产生了温度高达数万亿K(迄今为止在地球上记录到的最高温度的亚原子火球。

这项实验对于“宇宙极端高热之地在哪里?”这个问题给出了线索。它不是在现在、在这里,而是在以往、在那里——宇宙大爆炸的腹心,一个由温度和密度组成、宇宙由此发端的奇点,其最高温度恐怕得以10的32次方来计量,在这个数量级上现有的物理学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

最冷

哪怕只有1K,也算不上宇宙最低温。

太空本身既不热又不冷。在缺少带热振动的东西的条件下,温度毫无意义。不过,太空中确实有丰富的冷东西。

在我们的太阳系里,最冷的地方可以说近在眼前。2009年,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者轨道器”发现,在月球南极附近太阳光照不进的永冻坑中,温度竟然只有33K(-240℃,比在既阴暗又遥远的冥王星上探察到的温度还低。随着探测范围的扩大和测量精度的提高,这项纪录完全有可能被改写,一些更加远离太阳的卫星或矮行星可能有着自己的永冻坑。

出了太阳系,肯定有一些更寒冷的岩石,而其中最冷的“孤魂野鬼”很可能存在于星系际空间。由于只被宇宙大爆炸后微弱的微波余辉和遥远星光的微亮加温,这些天体的温度可能不超过3K。因为温度仅为2.7K的微波背景沐浴着整个宇宙,你也许会认为再没有比这更冷的了。但实际情况是,距离我们 5000光年、被称为回飞镖星云的一团气云的温度只有1K。这团星云正迅速膨胀,并在此过程中不断降低自身气体的温度,其降温方式与家用电冰箱或空调器中冷却剂的膨胀降温是一样的。

回飞镖星云能否保住自己在已知天然物体中的最冷头衔还有待观察,但在创造最冷方面人类轻而易举地胜过了大自然。200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实验室里,一团钠原子云被降温到0.45纳开,也就是不到绝对零度(-273℃以上10亿分之0.5K。如此低的温度在宇宙中迄今未被见到,甚至就连这么低的温度对宇宙有什么用处或者有没有用处这个问题也至今没有答案。

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二】

这是在看完《宇宙与人》之后的转变。在这之前,我与你一样,看到“宇宙”就会想起浩瀚、空阔、无穷无尽这样的词语,而“太阳”意味着能量、生命和不朽。这些印象都来自我们思维的渲染,然而当我们脱离想象,接受由一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真实图景时,许多想象中的词汇都被颠覆。这部由中科院院士亲手制成的科普电影,能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与真理,那充满人类丰富情感--诸如悲悯与赞美--的解说词,是让观众用心去感悟宇宙与人的伟大力量。

当他说“鸟的眼睛被深深地崇拜着,而他们自己的眼睛,更被夸张地塑造了。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期望通过眼睛这个器官的延长”,我看到远古时期的人类在仰望星空时,那双因敬畏和求知而光芒闪烁的双眼;

当他说“地球上的氧气全部都是从绿色毛孔中分泌出来的。这种分泌持续了几十亿年,才让地球充满了自由氧”,我被几亿年前微小而不可视的藻类所感动,它们将”呼吸”这个简单的动作重复了几十亿年,地球才幻化出延绵多样的生命。

当他说“寒武纪的祖先们动作都很慢,它们小心翼翼,笨拙但绝对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屏幕里那只滑稽的水生动物缓缓划过,那一刻足以让宇宙动容。在宇宙未可知的星体上或许也有生命的痕迹,但寒武纪的大爆发让这个孤独的宇宙拥有了“生命”这种物质形态,如同一个寂寂无名的家庭迎来了新生儿。

当他说“宇宙制造高档产品确实是代价很高,它需要报废一颗至少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才能使我们披金戴银”,我忍俊不禁,宇宙的力量是这样的无处不在,而其中美丽的星体经历了如此强烈而艰难的爆炸,才可以释放出在少女雪白的手腕上光芒闪烁的元素。

宇宙何其美丽,却又何其孤独。它静静存在于这个时空,存在于它创造的这个时空,恒星闪烁,行星变换,每一个物质都处在运动的状态,却又相对静止。它包容了每一次悲壮的星体衰落,连太阳的坍塌都只是一场场静默的核聚变。即便它缩小成与地球一般大小的白矮星,仍然披覆着无与伦比的星云光环,带动着八大行星如常运转。只是地球将阖上闪烁着生命之光的眼睛。

从哥白尼临终前发表的“日心说”,到400年前人类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宇宙,一代代、一辈辈的科学家在通往真理的路上不断探索,但却离这唯一的真相越来越近--我们的星球在缓慢却不停步地接近死亡,四十亿年再遥不可及也终有来临的那一日,就如同太阳再光辉耀眼也停不住燃烧殆尽的脚步。到那一刻,所有的人类文明都将毁于一场灿烂的火光之中,经历了几十亿年进化而形成的地球生命都抵不过太阳的灼热,这曾经温暖了我们春夏秋冬的阳光,随着衰老带来的聚变反应将会把地球幻化成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球。那才是世界末日的焰火,那代表着太阳死亡的美丽光环,将再不能被地球上生命的眼睛所记录。这不是一件悲伤的事,就如同太阳的死亡,宇宙的膨胀,地球将失去所有的生命也是一件在遥远的未来会自然降临的客观事实。只是人类没有停止对能够替代地球的星体的探索,宇宙给了我们足够的线索来发现这一结局,也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新的居住地。

对待宇宙,我们从来心怀敬畏与感激。感谢它给予我们容身的美丽星球,给予我们生命与食水,从此,我们才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爱的心灵。

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三】

偶然在好友处知道本片,通过一小时的学习,发现如果有颗躁动的心,那么该部纪录片可以为我们理清许多方面的思路。

人类最深远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是怎么样来的?是谁?该向哪里去?影片不会回答这些问题,不过,通过大量的历史科学纪录,写实出了可以用作借鉴的事物演变奥妙。新的事物不是靠着某些偶然性产生的,它们中也包括我们,都是间接直接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这些所谓支配是长远的、变化着的,言下之意也绝非是儿戏的。人类被宇宙产生进化至今,是目前可知的唯一能够对产生自己的宇宙进行知晓的生命体。

到目前为止,虽然人类可以做到的还非常有限,想突破时光的界限还需要很漫长的岁月,那些几乎与当下的我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人类离所在的星系出现毁灭性灾难,通过计算也还有四十亿年之久,所以现在的我们是幸运和幸福的。但同时由于进化的自然规律所在,我们身上的基因都是敢于开拓新领域的强者们留下的。好比亿万年前一条进化出腿状物后迫不及待游逛到陆地上来的鱼类祖先,它们敢于克服自身和环境的限制,而很多虽已经长出腿脚但仍旧生活在水里的那些便永远只是鱼类,它们的后代被上岸的那批之后代当成了食物和宠物还有用品。而我们人于其中是最高端的,这也是相当严酷的宇宙给予我们的一点提示啦。

以上表面是生命的渺小脆弱,确也可以作更积极的理解。就好像一个自我感觉很消沉的生命,其实于其身体内外一直都有很多演化的规律支持,这些规律相对可被理解为正面或着负面,只要明确且正确的对待这些客观规则,它们便是咱们的朋友,我们都不是孤独无助的。片中远远望去的地球,还有不断提及的诸如多少多少万光年的距离数据;多少多少亿倍数于地球的体积空间等。仿佛使得再去面对自己脚下这个星球的时候,足有一种可于战略上渺视其的依据。但我们当前居住的,又正是我们的地球,暂时还找不到其他的容身之处,四十亿年之内我们要找到以外,也必须保证不使其短期内报销在咱们手上,所以在我们相对如此短暂的生命当中,也要重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做到心中有数(术才是。这些其实就是本片给出的感觉上能使当下观众有所收获的义境。至于涉及到核能与物质裂变等那都是科学家们的事情啦。

现在,觉得也不能怪我们自己,在片中叙述的人类历史实在是太短暂。而实际上,产生我们这颗适应生命存在的地球,实际上却潜移默化的演变了150亿年。还有等等的这些过程都被宇宙遵循了最公平、公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是片中的原话。但给予咱们去探索这些密码的时间还相对太少,所以我们都老得太快,聪明得太晚,甚至总有那么几代人是要用来牺牲的。影片里也有阐述到科学演变之曲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相对的,我们也需要顺应自然,科学的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盲目自大、自我中心,是不太可取的。

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四】

5月6日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全班同学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部电影——《宇宙与人》。这几十分钟里,我们在无比地享受,也让我们更深地到了世界的奥秘。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存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150亿年前宇宙诞生、50亿年前太阳系诞生、500万年前人类诞生、400年前人类发现日星碎片、公元2000年前人类进入高度发达文明。

木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星系,是地球的300多倍。而月球离地球大约三十八点多公里。有一个月球质量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大约6千万年前,地球充满活力是因为地球在转动。液态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状态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生命存在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宇宙,也重新认识了人类世界。宇宙太空的浩旷神秘,让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人类的生命历程,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学习点宇宙的历史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五】

平时很少看纯哲学方面的书籍,总认为纯粹讨论哲学的书籍太过于枯燥和复杂。由于辩证法课程的关系,最近大体看了看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这本书,可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对哲学的看法改变了很多,有些东西是我以前就模模糊糊有过的念头,但却一直并不清晰,通过这本书觉得有些东西一下子清晰了许多。而有些观点则是以前所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的,通过这本书对这些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以前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却是知之甚少。虽然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也没有在细节上深入分析研究,但我通过这本书和我所查找的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思考和关于波普尔的文献资料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在这里不仅了解了波普尔的对于科学哲学的思想,还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重新的定位;从这里我改变了对传统的看法,对我们一直所接触的和学习的主流科学与哲学有了另外的较为理性的思考。另外从这里我再一次深刻思考了关于理性和感性,其中有些观点我并不能完全明白。

首先我认为波普尔科学哲学的观点基本上和他的书的结构是相同的,即包含猜想与反驳两部分:对于他的猜想,他通过驳斥了归纳分析法和观察证实的方法,提出“科学理论是真正的猜测,他们不可能被证实但是可以北批判。”其意思就是说科学理论并不是在观察和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而是一些大胆的猜测,这些猜测我们是无法证明的,因为我们只能在个别的场合下证明它的正确性,但是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场合都证明出来,因此归纳法也是不能成立的;犹如我们在孙老师的课上所讨论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命题一样,我们只能证明世界上所有乌鸦中有限的部分,而不能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因为这个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观察的归纳法是无法符合逻辑的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那么波普尔认为我们是通过大胆的猜想来引出命题的,哲学家的思辩才是命题的源泉。而且这些命题并不具有可证实性。

对于反驳,波普尔认为对于科学命题的验证,应该是通过证伪来批判;具体就是说我们看一个命题是否是假的如果是假的,这个命题就被证伪了,如果是真的,我们继续进行证伪,知道它被证伪为止。波普尔在这里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他认为用实证的方法是不能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原因和猜想部分里的是一样的。

对于实证主义,它认为科学的发展或者说关于命题的提出和证实是这样的路线:由观察到归纳到命题证实。这样就是命题的提出到其成立的证明。而对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则不是这样,证伪主义的关于命题的提出发展路线是这样的:思辩到猜想到证伪如果是到下一猜想如果否到继续证伪。也就是说首先一个命题的提出并不是由实际观察所得到的,而是由哲学家(科学家)的思辨所得到的,而且关于命题的证明,波普尔认为命题的永远不能够被证实正确的,我们只能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来证明这个命题还没有错误,而这个证明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命题被证明是错误的(即证伪),从而通过思辨提出下一个命题,并接着进行证伪,推动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构建是建立在猜想与反驳之上,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归纳和证实。由这样的区别确实可以有很多的不一样的认识,因此波普尔的体系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观点之上的。与传统的认识体系不同,从实际观察>猜想>理论体系>证伪的检验,每一个的理论体系我们都不能称其为真理,只是至今没有被证伪的理论。对于已成体系的反驳和改进也成为科学工作的必然,而不是应当被奉为神明,由是科学逐渐接近真理。

对于波普尔的观点,我是基本支持的,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永远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适用度。只有暂时的、一定范围内的适用,而没有绝对的和永恒的真理。譬如我们所熟知牛顿力学及三大运动定律,在牛顿体系建立以后有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就是科学的终极理论了,因为利用这些理论可以解释当时所能观察到的`绝大部分现象,从微观到宏观,一直到星球的轨道运行,并且运用这个理论可以很准确的预测许多现象,并得到了证实。但是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和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这个理论体系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出现了,从而导致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物理基础理论的一次大革命。另外我联想到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很有趣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大都来源于他的思考,而不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如果我们运用波普尔的观点来看,也许这个就很容易解释了:在牛顿体系建立的时期及其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人们是用证实主义来分析科学问题的,人们从当时所观测到的现象,运用了证实主义“证实”了这个体系的绝对正确性,并把它推为了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其中出现了关于机械的人和机械的社会的哲学观点)。而当科技的发展最终打破了这个“终极理论”的适用范围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是具有一定适用范围的,于是作为终极理论,这个牛顿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证伪了的(被反驳掉的)。这个时候,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体系正在逐渐建立成熟起来,这两个科学理论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的,而且是基于科学家的思考想象提出来的,我想这个或许就是波普尔理论中所说的由思辨而提出猜想吧。关于这两个理论的证伪,现在还没有重大的突破,不过已经有些矛盾的东西出现了,例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理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两个理论却是不相容的。我个人认为这将是另一个更高级的理论的生长之地,当然了,或许这两个理论本身的不断修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波普尔的观点,我有一点不太明白,或许是我还没有深入的研究过这个哲学体系的原因,就是关于数学中的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确实可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而不是所谓的证伪,我想这个或许是因为这个方法中的“完全”的因素,因为它就包含了直到永远的成分。还有ε–δ语言证明关于极限的问题,也许也是因为它包含了直到极大或者极小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有的数学方法确实可以证实命题的正确性,这是研究工具的问题了,至于由这个工具所证明的命题是不是真的正确则是不一定的。

通过这本书我又重新定位了我的哲学观,我以前的哲学观(也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基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哲学观,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排他性很强,而且我们所受到的哲学教育也有故意贬低其他哲学流派和观点的嫌疑;对于其他的哲学理论批判的态度很多而且对于西方的其他的哲学观点也是知之甚少。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发现如果真正的要想了解哲学,就需要稍微抛开阶级和政治的思想;学习西方哲学家们的思辩和逻辑的思维,学习他们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不去考虑他的流派的问题,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想财富,从古代的苏格拉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复兴时期的笛卡尔、牛顿、康德等,到近代的罗素、维特根斯坦等。这里面我对康德的看法是改变最大的,在我们的学习里一般认为他是唯心主义的代表,但是康德的很多观点确实值得让我们好好的思考;他说:“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界中引出规律而是把自己的规律强加于自然。”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人类社会正是如此,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人造出来的都是人为的制度和规律,这些东西是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我们的知识是人的思想,虽然我们存在与物质之中,但是我们的知识是我们自己的意识,我们无法证明这样的规律在自然中是正确的,我们只能批判它的错误;这正是波普尔的观点的来源。

所以宣扬一种终极理论,无论是关于自然科学的,还是关于社会科学的,都只是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种愚民手段,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是历史的必然,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时间会证明这一切的,这就是证伪主义,只是时间的问题。

宇宙生命之猜想作文500字【六】

二十年后,也就是20xx年,我如愿以偿地担任了国际空间站的新职务:教授级探索宇航员。一次,我接到上级命令,让我去太空探索宇宙生命之谜,为人类开辟一个新的生存空间。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已经潜心研究了多年,这次一定要抓住时机,破解这个历史求解之谜。

我坐上我最得意的“探索号”小型超音速自控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这是我第十次进入太空,和往常一样,我先看看宇宙的景象,再进入工作状态。看到冥王星时,我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还有一位教授级探索宇航员飞入太空……”我通过雷达扫描仪一看,果然有一位宇航员朝我这边来了,他不是别人,正是和我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刘宇。我高兴极了,通过可视对讲机和他联系,原来他也和我一样肩负同样的重担,我们携手共同工作。首先,我们把各自积累的关于宇宙生命体的资料都一一归类、浏览。经过周密的计算,我们认真分析,找准方位进行勘察。突然,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从来都没有涉足过的地方,我预感到这次一定会大在收获。果然,生命指数仪有了反应,收到了强烈的信号,我顺着箭头指示发现,在离我们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圆型的银白色球体,大约只能容下一人。我用透视灯光一照,里面竟有一个外星人,它的皮肤呈绿色,眼睛全黑,是我们人类的两倍,面无表情,身体看上去很瘦弱,好像轻轻一碰就会骨折。我们加快速度飞过去向它打招呼,它也看到了我们,看样子有点惊慌失措。我用动作比划问它可否能带我们去它们的\'世界,它明白了我的意思,示意让我们跟它走。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颗很小的星球。这个外星人开始说话了:“叽呱稀里哈噜噜……”我们赶紧把翻译耳机带上,只听它说:“外星人,欢迎来到查里七五四九三三星球,我是这个星球的导游,名字叫屋三稀里八三八五四,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星球……”这个名字太长的外星人开始给我们讲这个星球的历史,我用“速洗照相机”拍下了眼前的一切。

回到地球后,我们把自己所看到的和带回来的铁证——照片用一篇篇论文和一次次演讲把信息传递给全世界的人们。我们成功破了这处未解之谜,立了大功,获得了有史以来中国人第一个诺贝尔奖,我和刘宇一举成名。

虽然是想像,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破解这个谜,给全人类一个满意的答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