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有关芦荟的作文(三年级上册写芦荟的优秀作文)

四年级有关芦荟的作文(三年级上册写芦荟的优秀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11-11 20:47:20
四年级有关芦荟的作文(三年级上册写芦荟的优秀作文)

四年级有关芦荟的作文【一】

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爸爸。我一手接过他手中的袋子,里面既不是玩具,也不是零食,而是一盆芦荟!

平时只有在电视里、公园里才能看到芦荟的身影,少了精彩的解说词,少了阳光的照耀,这盆芦荟似乎更加抚媚,更加动人了。

我不禁上下打量着它:一片片带锯齿的长条叶子,一片包着一片的根部,一簇挤在一簇身上。好像叶子的每一根刺都包含着绿油油的汁液,饱满极了。又好像在告诉别人,他有着仙人掌似的\'生命力,他要在这松软的泥土里长得更加美丽。就这样,这位“朋友”就在我家里“安家落户”了。

也许是不习惯这里的环境,也许是浇水不足。开始,这位“公主”还是长得挺好,而后来“脾气”越来越大。要么是浇多了水就烂根烂叶,要么就是施多了肥就枯黄坏死。半个月下来,它几乎一点儿也没长,由一个“少女”变成了一个全身是病的“老太婆”。终于,它被我给淡忘了,被搁置在一边。

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我惊喜地发现一个小芽从原先坏死的部分中长了出来,那翠绿欲滴的颜色,马上让我想起一大片茂盛的芦荟丛。我对这位“小婴儿”又开始了

如今,芦荟已长成了一大簇,每一片叶子,每一个嫩芽无不显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它以它的顽强造就了生命的辉煌。

四年级有关芦荟的作文【二】

我把一棵芦荟插在花盆里。当初,它很小,两片翠绿的小叶子,只有小拇指那么粗。

一天,我去看它,发现小苗旁有一块橡皮大小的石头挡住了他生长的路。我想:小苗一定长不了了。然而,几天后,再看它时,他却明显地长高了。两片叶子已经长到中指一样粗了,中间还抽出了一片嫩绿的小叶子。那块石头依然在那里,只不过好像换了个位置。我在仔细一看,不是石头换了位置,而小苗换了方向。原来石头在小苗的正前方,挡住了小苗的生长,小苗只好改变方向,掉了头向东边——太阳升起的地方生长。我故意刁难小苗,又把石头放在小苗的正前方。又过了几天,小苗又掉了个头,继续生长。我捡来几块石头,四面挡住小苗,大石头都向他挤压过去,我以为小苗一定活不了了。我天天去看它,发现芦荟本来是向四周生长的,可是,有石头挡住了它,那几片叶子就向里收缩一点儿。几天后,芦荟终于从石缝里钻了出来,那几片叶子,有长高了,长绿了。

我知道,无论怎样考验芦荟,它都会在我设置的环境下顽强地生长。

四年级有关芦荟的作文【三】

今天中午,我和妈妈正在吃午饭,忽然,一声闷响划破了原来的宁静,声音是从院子里传来的,妈妈急忙跑过去看,我也吃完了,很好奇,也跑到阳台,看看院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一只可恶的小猫把妈妈放在院子围墙上的一盆芦荟推到了地上。不新不旧的花盆摔了个粉身碎骨。妈妈让我帮忙,把芦荟从坏掉的花盆移到新的花盆里,我爽快的答应了。妈妈把芦荟连根拔出来,叫我从旧花盆里铲一点土到新花盆里。然后妈妈妈妈把芦荟栽了进去,让我继续铲土。我想铲土有什么难的,小菜一碟。于是,我***很带劲。可是,越往下铲土就越硬,我几乎铲不动,妈妈看出来了,鼓励我再加把劲,于是,我比刚才更加卖力了。妈妈在一旁扶着芦荟,防止它倒了下来。过了一会,芦荟的周围盖满了土,望着茁壮的芦荟,我开心的笑了。

四年级有关芦荟的作文【四】

我家养了许多花。有高贵的孤挺花、优雅的兰草、挺拔的虎皮兰但我却偏偏喜欢相貌平平的芦荟。

芦荟一年四季、春夏秋东都是一身翠绿。芦荟的茎很长,叶围着茎长,叶的边缘上长满了小锯齿。叶的汁很分丰富。轻轻一挤就会流出透明的胶冻一样的浓汁来。

芦荟的生命力很强。不需人们小心呵护就可以茁壮成长。有时家里人都出门了。很长时间不能给花浇水。等回来一看,别的花都枯萎了,它还依然翠绿如故。随手掰一个小芽插进泥土里,过不了几天就会生根长出一株新的芦荟。更为神奇的是有一次暑假,我把一片芦荟叶子掰下来放在那就回姥姥家了。结果二十多天后,当我回家时,那叶子竟然还是绿的。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不能不让我敬佩。

芦荟开花很小,也很不好看。但它确很有实用价值。听说在古代埃及美丽的王后用它美容,永葆青春。战士们在战斗中受伤后用她涂抹伤口消炎,伤口很快就愈合了。现在中国用它做成保健食品,美容产品。很受欢迎。在美国人们还用他做成饮料,也很畅销。平日家里养一盆芦荟,就像有了一位保健医。哪烫伤了,过敏了,不用紧张,涂点芦荟汁就好了。上火了,嗓子干了,扯下一片芦荟叶放在嘴里嚼一嚼,立刻清爽不少。看,芦荟的用途很广吧。这大概就是芦荟相貌平平却被千家万户宠爱养殖的原因吧!

由芦荟我想到了做人也是这样的。无论人的相貌怎样,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别人有用,能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活着就有价值,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我爱芦荟!

四年级有关芦荟的作文【五】

古往今来,书信一直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人们都用信传达着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见信如见人。杜甫在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时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出了一封信的重量。

鸿雁传书,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十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上古传奇神话,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遐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的传递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时代都使用着不同的表达的方式表达着同样一种情,亲情、友情、爱情……,真情实感溢于其间。带给人们多少翘首期盼,带给人们多少美好的向往……

民国初年,由于大多普通百性不识字,更不会写字,一般都要请村里的先生(备上一壶茶,卷上上一颗旱烟)到家里代笔,写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家属像拉家长话似的说,先生一边写一边进行文字加功整理,主要大意就是告诉出门在外的人不要惦记家里,家里人都很好,在外要吃好、喝好,照顾好自己……每当接到外面来的信,家人手捧信,满脸的喜悦,急忙找周围识字的人给读,聊聊数字,虽然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修辞造句,但却表达了亲人间的喜悦与牵挂。再后来,电子信息技术忽如一夜春风来,电子邮件、聊天、电话、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不仅快捷,而且方便,即使远在天涯,也能近在咫尺倾心地交谈。虽然书面的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其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装盛的还是道不尽的思念与深深地牵挂。人们沟通方式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恐怕是谁也不曾预见到的,甚至也未曾进入我们孩提时代的梦境。

星移斗换,时过境迁。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亲历了信息时代给人们沟通方式所带来的冲击。沟通方式的变迁,打着明显的时代印记。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什么样的科学技术背景,便孕育出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从“信”的变迁中读懂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变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