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托物言志的作文 优秀范文)

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托物言志的作文 优秀范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11-12 08:22:34
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托物言志的作文 优秀范文)

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一】

我喜爱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春天,尤其喜爱春天里那嫩嫩的,绿绿的,柔柔的小草,傲立的小草。

在我家门前有片绿色的草坪。这可是一片平凡的小草,它虽然没有茉莉那样芬芳,米兰那样高雅,玫瑰那样婀娜,松树那样挺拔,只不过是一片被人遗忘的不起眼的小草,但它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春天来了,绿色的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柔柔的,撒遍了大地。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各种有生命的植物都怕狂风暴雨。有一天,一阵狂风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些小草。呀!小草好象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坚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慢慢的又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象在骄傲的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这时,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小草使我想到那些意志坚强的人,它们面对困难、挫折毫不在意,毅然重新划起生活的小船。小草蕴育着再生的力量,准备迎接来年的春天,再奉献给人们一片希望的绿色海洋。

小草是平凡的,但它的生命力却是顽强的。正是这重重阻挠,大自然的考验,才使它具有顽强的意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这首诗写的多好啊!是呀,严寒的冬天一过,小草又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

平凡,坚强不屈,这就是小草的品格,我怎能不喜欢它呢?

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二】

人们赞花、赞树,甚至是赞草,却少有人赞叶,还总是责怪落叶伤感、不解风情。然而,在我看来,那叶落纷纷的场景并非生机的殆尽,而是一场落叶的盛大的礼赞!

落叶是有不同的。南方的落叶有干枯了的,也有绿色的;而北国的落叶除了枯黄的,也有金黄的、火红的。然而,无论那叶是深绿、是金黄、是火红,甚至是干枯腐败了的,它们的姿态都是那么娇美、那么轻柔。它们伴随着微风,轻薄的身躯跟随着风的节奏摇摆、飘舞回旋。几分街舞的帅性,几分傣族舞的柔美,还有几分芭蕾舞的高雅。

龚自珍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落叶又岂会无情?在枝头,它全然没有鲜花生前那般娇艳可人。它在人们认为千篇一律的万叶丛中,默然演绎着自己的独一无二。而当它从枝头飘落,又融入泥土之中,用仅剩的躯体去滋养大树,将心灵的力量灌输到每一个枝丫,生长出更多树叶,继续它们独一无二的演绎。人说,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有时,也会不忍于落叶的消逝。拾起脚边一片落叶,那必定是独一无二的。将它夹在一本厚厚的书里,有时是诗集、有时是宋词、或者是散文。不知过了多久,打开书重温那些美丽的词句时,一片叶从书中滑落出来,那份轻柔依旧,只是多了几分书卷气。仔细看,那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虽细小却刚毅坚韧。

人们为花的凋零而惋惜、伤感,为树的倾倒而愤恨、焦虑;为凋零的花举行葬礼,为枯萎的树木立碑……而我,也要赞颂落叶,赞颂那些像落叶一样的人们!

你,生前独一无二地活着,与同伴,在同一棵树上,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你们吸收着同样的养分,你们享受着同样的阳光,向着同样的方向——那蔚蓝的天努力生长。你枯了、黄了,你决不让这大树因你而背满累赘,你在微风的帮助下毅然离开了枝头。你落下时,感动了多少人?你的坠落是一幅唯美的画卷。你的`生命殆尽了,但你的心不死。或是叶落归根、或是以另一种方式永世存活,你始终未曾消逝。

“你”是你,落叶。“你”更是你们,千千万万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烈士,千千万万为华夏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勇士,千千万万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而牺牲的英雄!

这,是对“落叶”的礼赞……

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三】

一大半的银杏在那家主人的一阵席卷后落在了地上,落在隔壁的屋顶上。

正想感叹原来这就是世事无常,想想命运多舛的银杏好不容易经历了萌芽、长叶、结果这几个过程,其艰难程度无人可知,如今却只是棍棒轻轻地一敲,便血肉分离,落地。生命竟是这般脆弱,我不竟有些感伤。

满地的银杏,枯黄的落叶,都静静地躺在地上,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

我继续打量着这颗树,却似乎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银杏果实都掉下了,这是必然的事实,但是你会发现,长在高处的果实更密,更结实。它们长的结实,纵然风吹雨打也不曾失足落下,更重要的事,它们在高处,虽然它并不是特别高,三层楼左右,也正是这个高度让主人无法企及,因为四周都是平房,本就不高,即便弄来梯子,那么一个高度,对于那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来说,有这胆也没这实力。于是这些银杏们向来高枕无忱。

就因为它们在高处,所以它们才有活下去的资本。它们一开始就选择了高处作为起点生存。读到这里你以为它们是幸运的,自始至终都是幸运的?至少,暴风雨掠过时,最先被淋湿的,是最上面的他们,他们挡住风雨,为了呵护自己下方,里面骄嫩的枝叶,那些骄嫩的果实在离开之前是心怀感激的,然而在他们被击落的那一刻,才发现它们上了高处银杏的当。

我不得不佩服生活在高处的银杏的“先见之明”。它们是银杏中的强者,它们也代表了生活中的强者。

当你处在一个绝对高度时,你是不用担心会被击落的,永远不要放弃去追求最高处,向那高处的银杏学习,向高处迈进。

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四】

每当我漫步在小路上,总是停下身来,看看路边那一颗颗默默无闻的小草。它们身子是矮矮的,有的构成一朵朵小小的花。你瞧,它们你挤我,我拉你,连成一片,给大地披上了绿装,给河流镶上了绿边,我们的家乡才有了迷人的景象。

冬天的身影还留在高高的红石梁顶,小草就急急地告诉大家,春天已经到你身边啦!它们在院子边,在荒野上偷偷地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在微风的拂拭下,在阳光雨露下,呼唤着春光,迎接着春风。

炎热的夏季来临,草长得更茂密,旺盛。此时的大地一片碧绿,就连学校的操场周围也铺上了一层密密的小草,满校园的同学都喜欢在那柔软、舒服的草地上追逐、嬉戏,它们穿上了最新最艳的衣裳。听,蜜蜂在你耳边轻轻地唱歌;瞧,蝴蝶在你身边翩翩起舞。校园简直成了花园,小草是美的使者。

金色的秋季,各种树木在秋风中哼着丰收的曲子。那飘飘的落叶,就像翩翩起舞的彩蝶,似乎向人们夸耀自己的轻盈与华丽。而小草由碧绿渐渐变黄,悄悄地没入落叶了,这时候,它们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之中,迎接风的撕扯,霜的摧残,雪的重压。

当严寒稍稍减弱,小草便首先昂起头来,冷对退却的风霜,笑迎来临的春风,正像白居易的诗中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人赞美松树,可它却是没有小草那般朴实;有人赞美美丽多姿的月季,斗艳争芳的芍药。可它们却没有小草那种战胜风暴的坚强性格。我赞美小草,更赞美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们!

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句话,我爱上了莲花,它的静,它的艳,它的香,它的一切使人爱慕。

蜻蜓点水,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荷叶才露出尖尖的的一角,一只蜻蜓轻轻一跃,驻立在荷叶上,小池中的泉水无声地流淌。一旁洁白的莲花,平静地摇曳着,没有艳丽,纯洁无瑕,不被沾染,可真是“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在初夏中缓缓开放,伫立在微微波痕的清泉中,初夏才起,已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色,我走在这美景当中,忍不住心生爱莲之情。

西湖六月最与众不同,荷叶又多又密,仿佛与天宇相接,青翠欲滴。清晨,一滴晨露滴在上面,晨露的绿显得更耀眼了,莲花在艳阳的照耀下更是红艳异常,可真是“惟有绿荷红菡萏,巻舒开合任天真”。盛夏当中,一抹绿色为鲜艳的红色增加色彩,清新秀丽,伫立在池塘中。盛夏正时,已是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我游离在诗中的美景,久久不能忘记,这莲花,禁不住涌出爱慕之情。

荷叶与采莲女的罗裙相衬映,撑一叶小舟,在池塘中前行,混入池塘看不见人,听到歌声才知道有人来。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莲花互相照映,淡粉的荷花在田田荷叶中若隐若现,可真是“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暮夏未过,莲花仍伫立在那里,但是果实丰满,暮夏已过却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娇艳。我漫步池塘边,在暮夏之时留下一些美景,留下一丝浓浓的爱意。

莲花清,荷叶香,不沾染,不凄凉,爱莲情,由心发,只有莲花这:“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才是在污浊的社会中的一盏明灯,才会使人爱不释手。

关于水的托物言志作文【六】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矛盾大师的《白杨礼赞》,有很大感触。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表面上是赞颂白杨,还赞颂了那些具有与白杨品性的人。他笔下的白杨树,是平凡的外观及非凡的内质的统一体。但白杨的意义却不仅仅是这些,它有着更深刻的内核。白杨树不仅仅是北方农民的象征,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是文章的文眼,也是作者的情感落脚点,是对抗日战争中民族解放斗争精神的歌颂。

白杨树是极其普遍的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善于观赏的外形,在西北极其普遍,但却力争上游,通身笔直,一丈以内绝无横斜逸出,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拔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口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篇文章不仅象征意义深刻独到,描写也十分细腻逼真,在艺术上极具感染力。作者以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立意显得很奇妙,在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既明朗又委婉。为了突出白杨树,作者在环境描写上颇有讲究,衬托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的气质和形象。

《白杨礼赞》不仅在立意方面有深层含义,即象征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还有细腻的描写。文章布局层层深化,围绕讴歌白杨树,从外形到内核各个层面深入抒发,同时,开头结尾互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结合这几个方面,《白杨礼赞》的的确确不失散文名篇和散文经典等称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