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飞上太空已不是梦,可上一次太空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等等不说,能源消耗也很大,地球都快挖空了!哪有那么多的能源?作为在二十二世纪生活的我——一名优秀的科学家,终于研制出了“折射光能反应型超级火箭”。此火箭进入太空后根据实际情况组合成一个大型火箭,也可以分离成三个小火箭。
这个火箭是锥头的,总长59.68米,直径3.85米。在火箭的两侧我设置了四个喷射器,而尾部是一个巨大的阳光充能储存舱。光的热度是人类无法想象的,而火箭正好可以运用这股热流,在尾部有一个强化过的玻璃做的一个巨大凹镜。在有光源的时候,火箭会自动接收光源,在凹镜聚焦的原理下,把光射在折射镜上,折射镜再把光射在一面凸面镜上,这样光芒照在一个个光源转型能源机上。这种机器会把光芒转化成巨大的热量来驱使火箭运行,这就不必费燃料了,而且这种光能比燃料用的时间更久,还可以使机器运行性能更强。在每一个光源转型能源机前,又有一根根能源输出管,那样光能就可以转化成热能,然后使机器运转,驱动喷射器。
在太空上,自然会面临着失去地心引力,生活会变得十分不正常。我苦心研究的机器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美其名称之为“地心引力反转器”。这个机器是存放着两种空间模式:一种是地球,一种是太空。只要将此机器的拉杆往下一拉,火箭内就会变为地球的空间模式;再将拉杠往上一推,就会回到太空的空间模式。最关键的是这个发明不需要任何能源!
“3、2、1,发射!”我发明的火箭成功飞天了,它在冉冉上升,上升……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我在家里换好校服,又被火箭靴冲回了学校。啊,现在已经午休起床啦!同学们排着队回到了教室,班主任说:“袁伟栋同学,你为什么这么晚到?下午放学时来办公室一趟。”
下午第一节课是体育课。老师叫大家跳远,我猜我脚底的火箭靴又会搞什么鬼呢?果真,不出我意料之外,轮到我时,我闭上眼睛,用最轻最轻的力量跳,结果我睁开眼睛时,发现我自己站着冥王星上。
同学们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和爸爸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望着屏幕,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四次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目标飞行器与火箭分离),2次变轨,天宫一号终于进入对接轨道,它将与在1个月之后发射的神舟8号对接。
听爸爸说,天宫一号只是一个开始,一个中国建立太空站目标的开始。“天宫一号”就“神舟”飞船放大的一个小型简易空间实验室,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为核心任务,由于在轨时间较长,也将承担一些观测等方面的任务。预计中国在2015年前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那时他们重点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一定的科学应用,2020年前后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定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们想想看,南极咱们有3个站了,北极咱们要有一个站了,深海咱们7千米深潜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制中,可能和俄罗斯联合搞吧……一个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这都是为子孙后代争夺未来的'生存空间!所以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是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中国将在这些基础上更加进步,繁荣。
天宫一号意义非凡,这是中国人飞天梦想的继续延伸。“天宫一号”已成为另一个象征,表明中国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国力提升,能集中力量发展航天事业,在一度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技术领域开始缩小差距。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中国理当有自己的贡献。中国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获益的是全球。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科学知识,将来有机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我把制作方法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迫不及待地找来了材料:一只塑料瓶、一根塑料吸管、一根比塑料管稍长的麦秆、四张三角形的彩色纸和一小块橡皮泥,开始了我的“杰作”。
我先在塑料瓶的瓶盖上钻一个小洞。我一边用手扶住瓶盖,一边用剪刀尖小心翼翼地钻。,眼看快要成功的时候,那圆圆的瓶盖给我来了个“冰上大速滑”。像在和我作对,害得我跟剪刀来了个“亲密接触”,幸亏是有惊无险。我反复地试了一次又一次,可瓶盖总是不停的滑来滑去,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我灵机一动,拿来另一种材料——橡皮泥。我拿出一点橡皮泥,把瓶盖搁在上面,再用剪刀猛地一钻,哈!钻过去了!然后我把吸管插进瓶盖上的`小洞里,并用万能胶粘牢。这个步骤,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最后,我拿出麦秆,在它的一端粘上四张三角形彩纸,当做火箭的尾翼,另一端用橡皮泥封严,捏作火箭头的形状。等面团干了,我的火箭的“试飞仪式”就开始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我把“火箭”套在吸管上,用手使劲一捏塑料瓶,只听“嗖”的一声,“火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飞出了几米远。“终于成功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爱不释手地捧着它,玩了一次又一次。因为它不仅让我感到了劳动最快乐,还提高了我的动手动脑能力,真是“一箭双雕”啊!
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长征五号是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基本型,火箭采用5米直径芯级,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长征五号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实现了中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00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水火箭在上节课就制作完了,这节课,我们要发射水火箭。跟别的小组比起,我们的水火箭显然比他们逊色,但我们还是充满信心地等待着发射……
终于要发射了!我们拿着自己的水火箭,心中泛起一阵阵激动的涟漪。抬头望去,天是那么的蓝,犹如一面镜子,好像地上的景物也能倒映在上面似得。老师拿出发射用的仪器,响亮地说了一声:“第一组!”一阵准备过后,“砰!”霎时水花四溅,同学们纷纷左躲右闪,而水火箭也飞上了蓝天……“哇!真的.飞得起来耶!”同学们激动地说着。又过了几个小组,他们都没有飞得太远。这让我有点紧张:“以我们的水火箭,真的能飞到20多米吗?”正想着,一声洪亮的“第四组!”打断了我的思绪。轮到我们小组了!“砰!”咦?水火箭怎么飞得那么低?“距离——26米。”旁边的同学告诉我们。“唉!”我和雅冰不仅叹了一口气。低着头,默默地捡回我们的水火箭。
“唉!飞得这么近!”我还沉浸在一种失落感中。雅冰安慰我,说:“能飞起来已经很不错了,有一个班的一组水火箭还飞不起来呢!”“也是!”我的心情犹如拨开乌云见太阳,霎时间好了很多。
“瓦屋!”同学们发出一声惊呼。“怎么啦?”我连忙问。“他们的水火箭飞到教学楼去了!”雅冰拉着我的手,“我们也去看看!”“嗯!”来到“坠机地点”,我们不由得感叹一句:“真厉害!”
这是我们的劳技课,它的生动、有趣让我难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