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秋天,我们分了班。这是的我有着对以前生活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新老师无限的遐想。
初见语文老师有一种“你走错班了吧!”的感觉。试想,会有几个老师,还是教语文的老师第一次见学生时会是一身运动装的打扮。加上高高的个子就更是会让人误会,这是一位体育老师。
老师走上讲台,中气十足的喊了一声“上课!”我的脑袋有些晕乎乎的,糊里糊涂的随着大家一起站起来喊了句“老师好!”老师一边让我们坐下,一边拿出了一副金丝边框的眼镜,慢悠悠的带上。这 个时候我才惊觉到“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
他没有急于上课,而是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自我介绍,不同于其他老师的匆忙,而是调侃、打趣了起来,并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他的大名。我一直坚信“字如其人”,老师潇洒俊秀并且流畅的字体中 ,也一定能体现他的性格,一种包容与大度。
接下来的讲课,也是极尽幽默,带着丝丝缕缕家乡味的普通话,更加让他显得亲民起来。
老师讲起古文来,更是如数家珍。他从历史入手,用诙谐易懂的语言讲解这属于作者的一生,讲述着作者所处年代的荒凉、黑暗和腐朽。而且诗人所做的诗词也是朗朗上口,我心中对这个新的语文老师 渐起了一阵钦佩。生动具体的话语是可以使人经久不忘的,我觉得最枯燥无味的古文也变成了声色俱有的小故事,让人难忘。
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我想他已然成功了,让所有同学信服他,敬佩他。信服与他的才智,敬佩于他的博学。这是初三分班的第一节语文课,也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不仅因为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无 趣的古文栩栩如生,使人经久难忘,也是让我学到了“不得以貌取人”的浅显道理。
是这节课是我对语文老师并不排斥,在心里还有些敬佩和欢喜,也是这节课是我和老师在日后建立的深厚的师生情谊。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车站的人可真多啊!有调皮的小孩;有白发苍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有一位老爷爷由年轻人搀扶着往椅子处走来;一位阿姨穿着一双红色高跟鞋“咔擦咔嚓“,好有精神还有节奏的朝大门走进来,还牵着一个一只可爱的小狗。有的坐在候车室边玩手机边吃零食,翘着二郎腿晃来晃去,等候发车;有的还睡在椅子上,一个人占了好几个座位,真是没素质;有的叔叔提着行李箱匆匆走进来;有的大人背着小孩提着物品在寻找一个空位,还有的几个人在大声的.讲话。车站人多的很,可真热闹啊!
车站的人可真多啊!不多几个调皮活泼的小孩独自四处奔跑着;一个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东张西望的;一个正在爸爸背上睡得好香!有位阿姨抱着一只纯白色的小猫,超级可爱!候车室的人,有三四个一起聊天,有捧着手机玩游戏的,可能太入迷了,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着啥话呢!有稍大点的几个孩子,两三个一起坐在椅子上正玩着掰手劲,玩得可带劲了!还有的怕打搅别人,正戴着耳机听歌呢!这样的人值得学习!我为他点赞!售票处呢,有的拖着行李箱正在售票处排队买票;有的提着大包小包的东正往检票口跑去,生怕大巴车开走似的。车站人山人海,可真热闹了!
在六年的小学时光里,我上过无数次课,学到了无数知识。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四年级的一次科学课了。
四年级,我们班来了位新老师——晋老师,她教我们数学和科学。晋老师说话既精辟又和蔼,她对数学知识十分了解,时常给我们出奥数题来扩展思维。她不仅布置的家庭作业特别少,还对学生特别亲切,所以深受同学们喜欢。记得在那年冬天,几乎没怎么下雪,到了本该春暖花开的时候,却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小雪。同学们都想下课出去玩雪,但出乎意料的是,晋老师竟然主动提出讲完科学就提前出去赏雪!同学们不仅对这位新老师更加喜爱!
一提起晋老师,我最先想起的就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一直以来,我认为上科学课是最无聊的事,一翻开书,那一列列,一行行蝌蚪般的文字便令我望而生畏。硬把知识往脑子里塞,实在是枯燥乏味的过程,你看——读一遍,便想把书合住,读两遍,便想出去玩……如此反复读下去,不但一点儿收获也没有,还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这可真是令人头疼的事。不过,自从上了晋老师的那堂课,我便爱上了科学课。
科学课,我们照例要背一些知识,不过,晋老师教了我们一个新招——理解记忆。只见科学书上印有一个插图,记录了蝴蝶生长的全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我们的背诵任务就是这些。晋老师先让我们看书读,然后看着书上的插图背,最后看着黑板背,再有慢到快。在背诵过程中,我脑子里不仅浮现出一组连环画:一个圆圆的卵里,爬出一只令人望而生畏的毛毛虫——蝴蝶的幼虫,这个幼虫经历几次脱皮,把自己结成蛹,挂在树上,过了几天,幼虫破茧而出,成为成虫,也就是漂亮的蝴蝶,然后蝴蝶再生下卵……周而复始,大自然向我们展现了许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越背越快,也越背越有兴趣。这不再是背书,而是一场游戏,谁背得熟练,谁就是冠军!在我们忘情地背的同时,读书的诀窍——理解,也悄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任我们细细品味。
这真是一次令人终生难忘的科学课!
我最喜欢的'花就是娇艳的月季花了。
月季花一年四季开放着,细细的茎上有着一些锯齿,我想这应该就是月季花的武器了吧,嫩绿的叶子总是那么发亮,花朵粉红粉红的,花瓣一层一层的,在阳光的沐浴下更显得艳丽绝伦,在绿叶的的扶持下,显得华贵俏拔。
今天下午,雨终于停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花坛,便进去看了看月季花,月季花的叶子好像抹过油似的光滑,粉红的花朵被雨水压弯了腰,像洗过澡一样的干净、美丽。
我喜欢月季花,不仅因为它娇艳美丽,更因为它不畏严寒.酷暑,总是带给我们美丽。我喜欢它。
车站的人可真多。瞧!大厅售票处的窗口有排着龙似买票的人们;候车厅里有天真可爱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有的由妈妈牵着,有的爬在奶奶背上!也有的是被放在手推车上和货物一起推着的;有两位白发苍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奶奶手牵着手颤巍巍的走了进来,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我看见了,赶紧起来给他们让座,还得到了夸奖。打扮时尚的叔叔、阿姨,他们拿着行礼包、拉着行礼箱找到座位坐在候车厅的椅子上等待发车;在专心致志地看报纸的大哥哥,一边看着书,偶尔脸上还会露出微笑,是书里的内容写得很有趣吧!玩手机的,有的聊微信、看视频、打游戏,也有的在和亲朋好友话别……车站一片热闹的景象。
前几天,我的哥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我们全家都到车站来送他。
车站的人可真多啊!我们先来到售票口排队买票,买票的人也是好多!队伍排得像一条长龙一般,甚至都排到了门口外了。售票的阿姨不停地忙着售票:一个、两个、三个……忙得额头上都是汗珠,但她们仍不肯休息。
我们和其他那些买好车票的人们来到候车室等待发车,这里的人更多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坐在长长的靠椅板凳上。他们有的正在三五一堆大声地聊天;有的在抓紧时间打电话;有的在开心地看视频;还有的在专心致志地看报纸……过了一会儿,哥哥要乘坐的那辆大巴车要发车了。哥哥在检票口排好队,检票准备上车。我们在检票口外目送他上车,与他挥手告别!
呀!车站真是太热闹了!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其实小时候,我内心很自卑。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我总是捡别人家的衣服穿,好在邻里街坊对我很好。可是,当穿得花枝招展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要从我面前走过,坐上自家的私家车扬长而去时,我脆弱的内心瞬间被击碎。我好像陷入了迷茫的深渊低谷,只看见天边的愁云笼罩着依然明媚的朝阳,心里一阵压抑,不知绚丽阳光何时出现?不知上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
我的心情一天一天低落下来,妈妈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便提出要带我出去买衣服。逛了许多家店,终于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看中了一件外套,可是价格,却不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我丧气地低下头:这回,要无功而返了吗?这时,妈妈突然牵起我的手,郑重地对我说:“孩子,你听我说。其实你心里的想法我都知道,但是你要明白,自信才是美啊。你只不过遇到了一点儿小困难,你就要认输了吗?或许在你眼中,别人的光鲜亮丽让你无法接受,但是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绚丽。你只有鼓起勇气,相信自己,才能驱散乌云,看到那永恒的光明呀!”
“妈妈,对不起。”我抽泣地低下头,“傻孩子!”妈妈把我拥进了怀里。
最后,妈妈还是买下了那件外套。
如今的`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我不再懦弱,不再自卑。因为从妈妈说过那段话以后,我开始练习微笑,我开始学会接纳别人。当同学换上新装时,我会由衷地赞美一句;当别人受到委屈时,我会递上一张餐巾纸;当有人不小心伤害我时,我会尝试去包容他………
妈妈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妈妈的一段话,让我获益匪浅;妈妈的一段话,让我终身牢记!同时,这段话,改变了我,让我从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姑娘,成长为了一个开朗自信的大女孩!
课堂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它见证了我们的求知路,装载着我们学生时代成长的每一丝回忆,这些回忆能使童年填上七彩之美。
那是四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使我十分难忘,记得那节课,老师让我们做“材料妙用”,就是利用一些废弃物制作成一件可供观赏的物品,而且特别强调,要求我们讲究合作精神,要两到四个人一起配合完成。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和陈美一、李佳林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做什么呢?”我突然灵机一动,拿出几个小包装盒、牙签,我们寻思着用这些材料做个机器人,主意一定,就立马分头行动。我负责用彩笔在盒子上画漂亮的图案,李佳林负责在牙签上缠上厚厚的双面胶,这样机器人的腿看上去更壮实些,陈美一在另两根牙签上缠上薄薄的双面胶,这就是机器人的手臂。接着我们给机器人“合体”了,小一点的盒子是它的头,上面我画了头发和精致的五官。大的盒子自然是它的身体了,我们再合适的地方固定好已准备好的牙签。就这样一个精致的机器人就做好了。
老师说:“把每小组的作品交到前面去。”我们把自己用心做的都交到了前面,老师开始对我们的作品进行了评价,我看到其他同学做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差点笑了出来。我对我们小组的作品充满了自信,老师对我们说这个机器人做的很精致,我刚才看到这小组的合作精神也不错,值得表扬。同学们对我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合作精神是多么重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