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从我做起
最近“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新闻十分的火爆,这本是齐天大圣的做法,此刻却成了许多人去外地旅游必备的行为了,他们不明白文物的重要性吗?他们不明白保护文物要从我做起吗?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各类文物从不一样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期望每一个懂事的未成人自觉地保护武当文物。我们每一个学生受过教育,保护文物的意识就应比成人更强,保护文物的态度就应比成人更用心。我们就应做到不攀爬文物,不在文物上乱刻乱划,注意防火。如果发现有人破坏文物,及时制止或举报。利用课外、课余时间,用心地向身边的人宣传文物保护法,号召人们保护好文物。
保护文物,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期望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文物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今天,我到保利艺术博物馆去参观圆明园的国宝展,感触很深。
圆明园,它曾经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曾经作为东方文明的一种象征,为天下人所推崇。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名传进了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规模之宏伟,典藏之丰富,令世人叹为观止。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人们也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五年级,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从课文中知道,那里保留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当时只是清朝政府的无能为力,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成了灰烬,让我国圆明园的许多瑰宝流失海外。今天,这个奇迹已经不再存在。多百年来,人们都在从这座名园点点滴滴的痕迹中或者是那些被无数名人所描绘的华丽文字中遐想她昔日的雍贵和辉煌。
现在,回首百年沧桑,珍视盛世光华。几百年来,国人一直期盼圆明园国宝——十二生肖回国。数十年后,中国几代人的夙愿,终于梦圆。
圆明园的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大水法水力钟精华部分,在240年前的乾隆盛世时期,由法国神父蒋友仁水设计,中国宫廷御匠制作,成为融汇中西文化最早、最杰出的雕塑艺术珍宝。
你看!牛头两眼瞪圆,双角弯曲向前,威风凛凛,就像一个斗牛的模样;虎头于中国传统的虎造型大相径庭,透过额头上的“王”字,让中西合璧的意义更为典型;猴首,一个“美猴王”的身影,让我们看出了浓浓的中国情;铜猪首颇像野猪,肥头大耳,又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四十景图是根据清朝乾隆皇帝旨意,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历经十一年绘制而成,可见画成的不易。画成之后,由乾隆御笔题诗,由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图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很好,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是我国绘画艺苑里的一束奇葩。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这套《四十景图》彩绘本,后来却蒙受了极大的侮辱。1860年圆明园罹难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就这样,圆明园及其图像,都统统被西方入侵者“带走”了,引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圆明园的形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呈出一片空白。人们只能凭空形象,就像“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
据历史资料记载,《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管和体。全图分为上下两册,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1860年,圆明园遇难时,这套彩绘本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目前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1983年,法国学术界将四十景图彩色底版赠回了圆明园,让现代的人们重温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圆明园四十景图》,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被堪称为国宝级艺术珍品。
看完了《圆明园四十景图》后,我们还参观了南北朝佛像珍品,那是佛教艺术巅峰之作。在中国佛造像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的巅峰时期的'是公元5-9世纪的南北朝晚期至唐代,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使继古希腊、罗马之后世界第三大雕塑艺术中心。
南北朝晚期佛教造像艺术不仅特别注重神韵,而且还突出人物形象的内在价值和精神。被塑造的对象威严庄重,没有人间的喜怒哀乐,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在佛像造型有北魏的秀骨清象转为丰满圆润之后,产生了大批身圆如柱、薄衣贴体的新式佛像,而在此次展出的佛像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因为几百年来的风雨兵乱,特别是以“三武灭佛”为代表的历史上多次“毁佛”,石窟佛像大多有损坏,原来供奉在寺庙以及殿堂内的单体佛像更加罕见完整。这次,我们所看到的石刻佛像,大都完整,有的甚至不见的损害,有的表面贴金彩绘仍部分残留下来,这些都被称作奇迹。
可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只能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景观,还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圆明园的建成标志着一个王朝的鼎盛,它的毁灭则昭示着这个王朝不可逆转的败落。”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所受屈辱的见证!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
它们住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它们是哺乳动物,它们小时候,不吃竹叶,也不吃竹笋,和我们人类一样,都吃妈妈的奶长大的,长大以后,它们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肉。
大熊猫非常可爱,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像个大皮球。它的身体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四肢全是黑色的。它的眼睛黑黑的,像是一整晚都没有睡觉似的,也像戴了一个黑墨镜。它还有两只半圆形的黑耳朵,它的尾巴很短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
它很擅长爬树,别以为它很胖,其实它爬树可厉害了。对了你们知道么,大熊猫的寿命很短,它们的25岁,就是我们人类的70岁,它们的30多岁,就是我们人类的100岁。
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我喜欢大熊猫。
我的名字叫“大熊猫”,虽然被称作大熊猫,但是并不是猫,而且我们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数量稀少,已经在地球上至少活了500万年。
可以说是“活化石”,对人类研究和保护生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国宝”。
对于我的长相,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的身上毛茸茸的,黑黑的四肢,短短的尾巴,肚子白白的,好像小孩子的口水帕子挂在那里。
我最大的特征是一对黑黑的眼圈长在白白的脸上,像是带着一副墨镜,千万别以为这个是我天天熬夜造成的,这可是我天生拥有,这辈子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可以拍一张彩色照片。
我浑圆的体型,憨厚可掬的动作加上黑白相间的毛色博得世界人民的喜爱,我以作为中国的国宝而非常自豪。
我最爱吃新鲜竹笋,饭量可大了,一天能够吃掉十几千克的竹笋,有时口渴要喝掉几盆水,只有吃饱喝足后我才会呼呼大睡。当然我也爱吃肉,饲养员会定期投放啮齿动物给我打牙祭,千万别以为我是素食动物哦。
虽然我看上去胖乎乎的,慢吞吞地走着内八字,但是当我听到异常声响的时候,会以飞快地速度爬上树,不要以为我胆小怕事,而是我的视力不够发达,可能是因为我天天都带着墨镜吧!
我们大熊猫大部分都生活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区,如果有机会可以来看我,你也一定会特别喜欢我。
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熊猫。但我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中国鼎鼎大名的——大熊猫,我是世界仅有的大熊猫科动物,被人们称为“国宝”,我感到很荣幸!
我长得特别可爱,浑身毛茸茸的,黑白相间的皮毛特别显眼。我那圆溜溜的大脑袋上长着一对黑乎乎的大耳朵,一直是竖着的,耳朵是我的“收音机”,我喜欢听着周围各种美妙的声音,包括人们的`夸奖声。我还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眼珠子总是转个不停,眼睛周围的一层毛,好似戴了副墨镜,炫酷十足。我的尾巴很小很小,不仔细看还以为我没有尾巴哩!
我的家在四川的竹林里,那里极为宁静。竹林中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歌声,歌声来自我的邻居——百灵鸟,我太喜欢这里了!这里不但美丽,而且还有许多鲜美的竹子,能满足我这个大胃王的肚子。一说到我的肚子,我就实话跟你说吧,我每天都要吃差不多20千克的竹子呢!所以才有这么可爱肉嘟嘟的我。
最后我再告诉你一件令我倍感自豪和骄傲的事情——我们熊猫家族是“和平使者”,我的亲人们被送往全球各地,搭起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给全球的大小朋友们带去了无限的快乐!
哈哈!这么可爱又能***我,是不是特别棒?所以你们要好好爱护我呀!好了,说了这么多,我都饿了。我要去吃竹子了,再见!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一篇关于长城的报道,报道上讲了,大量游人涌入长城,给长城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塑料袋、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当地村民在通往长城的路上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人们绝对想不到因为自己一个小小的不文明行为,就给长城保护带来这么大的困难。他们一个简单的破坏行为,给长城造成的却是永恒的伤害。
再看看我们这里的广场一也有这样不文明的现象。广场垃圾桶被一些。在看我们新建的西海子公园,在花坛的附近修了很多石椅,可修好没几天就被人们搬走了。
挨!现在的人啊,根本没有环保意识,不去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不经意间也降低人类的素质,请大家反思反思吧!改正你的恶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加油更美丽。
正如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强调:首先要大力宣传现有的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在做好现有法律的完善和细化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面向公众的广泛宣传。
其次要加强道德上的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刻划行为不仅是违法的,也会对文物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通过宣传使公众认识到保持文物保护单位环境的美好,保护文物的庄严、美观和完整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公共道德,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从中华文化城的规划看,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多令人咂舌。其实这种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多、大、全的文化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各种新建的民俗村、风俗园、影视文化城常常占地面积惊人,却倒尽了游人的胃口。
这种文化发展的理念是值得反思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文化的。文化大发展不同于经济大发展,不是物质大繁荣、资金大投入、利润大回收。更何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以及经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即使在经济领域也并不适合,对经济持久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极为不利。我们对“发展”的概念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似乎一提起发展就想起庞大的面积、惊人的数字、富丽堂皇的楼堂馆所。这种自***式发展模式或许可以短时间内拉动GDP,但是其代价则是能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的异化,还极大地败坏了人们的内心生活,损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其弊端已经引起中央、知识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等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就是明证。我们一直把“发展”理解为一个量的概念,而实际上发展更是质的概念。
对文化而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就更是灾难性的。它不是建设而是破坏。那些人造的没有文化的文化城的真正动力和杠杆是经济,是GDP,是所谓“政绩”。
在我看来,古建筑古文物的“原貌”“原样”不只是城楼、坟墓、牌楼等等孤立的文物的原样,而是这些建筑物、文物的原样再加上它的周边环境的原样。打个比方,十三陵是一个文物群,各个陵园之间有很多空地,如果在这些空地建造新的建筑物,即使陵墓本身没有动,它们所处的环境却发生了变化,这同样是对于文物环境的破坏,文物环境的破坏即广义上的对文物的破坏。所谓文物保护应该是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如果文化标志城的负责人和专家们真的是以保护文物为宗旨和目的,那么我奉劝一句:不要再建任何的新建筑,彻底放弃标志城这个“创意”,才是对文物、对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