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记本。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当听到自己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时候我知道,我做对了。我也深刻的知道这不仅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更多的是老师,同学及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在来大学之前我就告诉自己大学不能白过,要在这干出自己的一片天来,所以我严格要求自己准时起床、参加运动,定期整理寝室,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正确处理自己每月的生活费,不乱花费。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我认为要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必须首先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目标是指引走向成功彼岸的必要条件。所以,我分别给自己在生活,学习,思想上定了一个初步目标。在生活上,积极上进,不追求时髦,衣着整洁大方,朴实;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思想单纯,学习态度端正,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积极努力,不懂就问,并花大力气学好专业课;在思想上,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顺利的完成了当初设定的目标。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上也学到了不少。
拿着这笔国家励志奖学金,我笑了,因为这是我努力后得来的。每一个奖学金的背后都是各位同学日夜苦战,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老师家长们的付出换来的。我不想说我们累,更不想说我们苦。因为我们是青春、潇洒的90后,风雨过后我们依然会展露笑容,今日的累是为了我们明日的辉煌,为了我们肩上那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我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
我是一名农村的孩子,我的家庭没有给予我厚实的财富,但却给了我努力去改变家庭的决心,但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我要靠我的努力、刻苦、勤奋、向上,用我的双手亲自去改变命运,亲自去改变这一切。己命运的品质。通过半年的努力我得到了收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他告诉我这么做是对的。2000块对别人而言也许是九牛一毛,但在我家对我是一个莫大的帮助。父母也许要在贫瘠的土地上耕种半年或者是更久。现在父母已经年老了,60,一个多么数字,但要是一个人到了这个数,是不是该休息了了,我得父母老了,本该在家安享晚年的他们还在地里辛辛苦苦的劳动着,白发爬上了他们的头,但为者我,还在拼搏。家励志奖学金是国家专门拨款用来奖励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可以说,当知道获得此次奖学金时,我沉默了,感到父母再也不用为我们生活费发愁了,他们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同时是这种无私的支持与鼓励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和上进的渴望,激励我们困难学生的学习斗志,帮助我们改善客观学习环境,有信心去学习,激发我们认识到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改变现状,去创造辉煌。这也让我更加相信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只要你去做,只要你敢想,你敢做,你奋斗了,你就会获得成功。
我知道: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到懒惰者的身上。只有锲而不舍,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奋进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一定收获。机会是平等的,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就会抓住成功,。读书是为了自己。这句简单的话,只能通过学习时间才能慢慢其中的深奥,只有在自己努力后才知道这是真的。在学习上遇到不懂时就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再不懂就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懂为止。
也许在努力的过程中,有低落消沉的时候,会有别人不理解会用异样的眼光,但是在看到结果之后发现那只是在美好风景上一排排小树,它们更需要更加努力的茁壮的成长。而我们要做的是向前,向前,在向前。不气馁,不放弃。我相信“上帝关上一扇门,却给你打开一扇窗”,坚持让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低落”和“消沉”。家庭贫困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只要励精图治,这种“可怕”就会变成无限动力.在此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鼓舞下,我们勇敢的去面对,去克服,绝不放弃,持之以恒,不断地从知识的海洋吸取常青的营养.带着感恩的心,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并且要时时刻提醒自己努力真正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地发展自己树立远大志向,回报父母语祖国.这种”感恩励志”的精神,能够给相同经济情况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一个好榜样,让这种精神传下去。获得了奖学金并不意味着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而可以停滞不前。在人生旅途中,获奖只是一种助推器,而不是最根本的动力器。我们要如何前进?答案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所以,奖学金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相反的是新一段的启程。它是我们前进路途中的一股动力,一股源泉,告诉我这么做对了,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其实所获奖学金对我而言,并不纯粹是金钱物质鼓励,用它来请客?买东西?旅游?不!它最重要的本质是给我一种莫大的肯定、鞭策和希望,这些都是金钱难买的。这是一种精神的奖励,一种更高层次的奖赏。大家还记得那些获奖的明星在颁奖典礼上是怎么说的吗?他们之前肯定会说一大串感谢他人的话,可每每当中都有这么一句话:“谢谢大家对于我的在工作或学习上的肯定,我将会更加努力,不辜负您们的期望。”这虽然只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话,可是对于发言者而言,就并不那么的简简单单。当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别人肯定的时候,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它也会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动力的继续努力下去。因此获得奖学金的这种肯定而产生的动力将会使我的大学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有意义。
拿破仑说过胜利属于永远坚持不懈者。雏鸟要飞翔于苍天,需要振翅的勇敢;幼马要奔驰于旷野,需要跌倒又爬起的毅力;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具有这样优秀的品质,但我们可以学习养成这种品质。“百步九折萦岩峦”时,学会养成知难而进、逆水行舟的能力,让逆境挖掘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潜能;“吹尽黄沙始到金”时,学会养成不骄不躁、沉着理性的脾气,让成功增加我们的信心。我要把奖学金化作今后不竭的动力,完成新的启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人们传承下来的我们要谨记,我们会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知识竞争的年代,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已成为生存法则,只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娴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才能找到立足之地。这个世界就好比一支大试管,而我们与困难就是大试管里面的两种单质,我们只有经过挫折,烈火,煅燃,才会结合成最稳定的化合物---成功。
最后,我想在这里感谢党,真的有这么好的政策。谢谢。我会一直努力着,不辜负给我得希望。我一定作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扼要的提纲勾画出这样一个有异于先前哲学家所确立的“人”:这个人与其周围的一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东西——即是实践。这个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实践决不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并不是如青年黑格尔派在思辨哲学上的纠缠不清。因此,实践也就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有人径直地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为“实践主义”(Practicalism。所谓“主义”(-ism,就是一种学说或信念;所谓“实践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实践的哲学学说和对于实践的理论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度自称他们的哲学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在今天,“实践唯物主义”实际上已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当中的一个特定流派的称谓。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被界定为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亦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人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思辨哲学上,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他不像费尔巴哈那样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决不是象黑格尔那样,把主体感性束缚在思想和观念所决定的范围,而是把主体的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物质活动,即对象性的活动。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这个广义的实践与“社会性”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活动所面对的任何“客观对象”实际上都已经处在实践的“域内”,因而都总是已经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其中了。我们确实可以在认识过程中尽量去排除不同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的干扰,努力争取“主观符合客观”,把握客观规律;但我们却无法将人的存在、为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从客体对象中排除,因为任何客体对象都只能是在人的自为存在背景上面呈现出来的。因此,当我们谈到任何一个客观对象时,它的所谓“客观性”,只是相对于我们“当下的”意识而言,即它是独立于“这一次”的意识,先于“这一次”的认识而存在的;但它仍然是在实践域内。而意识同样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因而客观对象仍在此前的意识域内,即最终不可能独立于意识、外在于意识。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虽然我们依然还有相对孤立的生活。作为单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接触的人和事,相对来说是比较局促狭小的,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着意去拓宽就会变得僵化,人身处于社会当中,活动却局限于社会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显然人只是这沧海一粟,晦朔相比于春秋。
在此,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中国哲学中有所谓“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
为此,我们需要以高远的视野把宇宙浓缩,把活动放到更广阔的现实中去,这个活动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媒介获取海量的信息,直接的方式指亲身实践,尝尝梨子的滋味,前者主要是“读万卷书”,当然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止是是读书了,后者主要是“行万里路”,自然也不仅指行路一途,通过两种方式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可以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的全面、灵活、精深,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合乎科学,更具革命性。
马克思在文中提到:实践是革命的。而最后一条纲要引起了我最大的共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它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社会,改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进步。
马克思的全部思考既是围绕“改变世界”——即“实践”而展开,而不是对思想史上某种问题作纯学理的逻辑推演,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
我认为我们的实践应该以“致用”为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即必须以能作用于原有的实践结果为目标,对现实的人生和全人类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有益处为衡量标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任何无助于现实生活向前、向上的改变不应看作有效的实践,比如“永动机”只是天才的幼稚的火花,终于会在现实面前破灭。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
母校是培养我们茁壮成长的摇篮。我们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是母校为我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给了我们精神、品格、能力和学识,是母校,为你今后的人生筑起了宽敞的平台。我们所要做的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母校。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安徽宿州华美小学四年级:李炯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