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黒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
最近外卖的生意又开始繁忙了,或许是因为下雨的原因吧。大概下雨天还会影响人的心情所以发觉最近叫外卖的人都吃得比较晚,而且大多都不愿出门。不难看出,我是要加晚班的了,踏着生满锈的自行车穿着破旧的雨衣提着白色塑料袋加我的班送我的外卖。这生活好像提高了一个层次。
生活是有层次之分的。晴朗的天气吧,吹着微风,阳光明媚,深圳到处都一片懒洋洋。于是也开始抹***了一部分深圳人的胃口了。而且听说这个季节很多人开始减肥了,差不多都以水代饭(当然,除了那部分喝了水也会长肉的人)。所以工作稍微轻松了,偶尔可以寻老板不注意打个小旽或偶尔送外卖路上可以尽情抽根烟,这就是我所能感觉到的所谓的对我来说的神仙般的生活,便是如此这般了。
而事实的真相反而觉得累了,这点从抽烟的数量可以看得出,如果你是抽烟人,相信在不喝酒的情况下香烟是可以判断你的心情的。生活总得有所觉悟,于是与现在对比我把那种抽烟过日子的生活定为堕落,并为现在繁忙的外卖生意感到生活的激情依然存在。不过话又说回来吧,下雨天就如一个哭泣的女人。而且没完没了的。你会喜欢她吗?我是不会的。而且压根儿没感觉到下雨走路中人们如是所说的浪漫。或许是因为俺是送外卖的并不懂得浪漫吧,不过这雨继续下下去,激情还是会被淋灭的,正所谓物极必反了。
当然,我不懂哲理,至少我知道吃快餐的人一般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叫相同的饭菜的,就算是我也吃不下,所以多口味的生活是适合生存之道的'。想要生活丰富多彩,看来还真的需要把胃口多口味化了。于是我发觉生活之所以有了层次,因为变动太大了。或许便是这天气变幻莫测的缘故了。偶尔给你温柔如风偶尔给你狂风暴雨。说来也好笑,比如昨天吃饭的男女今天与另外俩男女拆开成了另外两对。我想他们应该正在单调的环境下寻找复杂化的激情吧。真是羡慕!吃单一的饭菜会让人呕吐,单一的心情会让人烦躁不安,单调的生活没有滋味的。偶尔淋淋雨、晒晒太阳、感冒、失落、得到、失去等等无数的小变化那只是给生活多点色彩加笔激情而已,并不值得这么不耐烦的。我想大概是这样的,还是不说了,送外卖去了。
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屈原是忠臣,所以每年炎黄子孙都来祭祀他。然而我认为他的忠诚固然可贵,但他的才华也同样不可忽视。
屈原本身是贵族,因而怀王让他担任朝中左徒。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发现宦官外戚掌权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覆亡,唯有屈原与卫青不同。这只能说明一点:屈原是个十分有才的大臣。《史记》中记载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政治才华之高。正因为他的政治才华“王甚任之”。
只可惜屈原虽然也有文学才华,但他的这两种才华并没有相结合在一起,并不像韩愈等忠臣那样上书直谏君王的过失。相反,他在遭诬陷后只是自己做《离***》来表达内心的忧苦。这一举动,我认为是不明智之举。不过好在《离***》的文学成就很高,因此还是受到世人们的赞扬。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能的出一个结论:屈原的《离***》是被逼出来的。我们假设没有奸臣的陷害,那么屈原也就不会诉冤诉苦。换句话说,若不是楚国的那个社会环境,自然也不会出现楚辞。楚辞中的“楚”便有力地证明了楚国国君之昏庸。
我们赞扬屈原是歌颂他作为臣子对国家与君王的忠诚。鞠躬尽瘁的精神是我也赞同的,但是我却不赞同他自尽的这种做法。这种做法表面看起来是与国共存亡,但其实也表现了屈原的软弱:愧对现实而逃避。楚国灭亡之时,他应主动去承担责任。我认为他应这样就更忠于国君了:免官后先隐居不出,等到秦国入侵时便再向国君请愿做官,并表明自己尽忠于国家的决心。这样国君任用他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这样,即使楚国亡国了,那么屈原也只是死于秦人之手,而非死于自己之手。人们就更加认为屈原是尽忠之臣,屈原也能完成自己效忠的心愿了。不过我这一切都是空想,可能没有考虑到当时的楚国社会环境与屈原的心情。而且屈原要是按我所云去做的话,后人也不会用赛龙舟与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了。
屈原确实是伟大的,尽管有些事他做得并不好,但这一点也不能遮住他的忠诚与才华横溢。他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