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例子。就是举出实例说明事物,为了说明某一事理,举出相应的例子使读者加以理解。
作用:有利于读者对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2打比方。即我们常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说明文中不叫比喻,而叫作“打比方”。
作用:同”比喻“修辞手法作用一样,它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类别。即按照事物的性质、形状、体积等特征把事物和事理分成若干类来进行说明。
作用:它使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更有条理性。
4列数字。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作用:把事物特征描述得更加的精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作比较。通常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都会拿其它事物来与它作比较,使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加突出。
作用:能够突出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地位等。
6画图表。画图表是说明文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事物的相关特征。
作用:使读者更直观的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方便理解并记忆。
7摹状物。对说明对象形象、外貌特征详细的描叙。
作用:它能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详细的描述出来,使它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8引资料。就是引用名人、、典故、谚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
9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较难区分。
下定义:是对说明事物做简洁扼要的归纳。
10作诠释: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特点。
作用都是:能帮助读者了解某个概念或事物。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开头写道:“石拱桥的桥墩成弧形,就像虹。”这个比喻一下子就抓住了石拱桥的特征。
今天傍晚,妈妈下班后带回来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它有篮球那么大,一张土黄色的壳,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活像一只大刺猬。它外表难看也就算了,关键它还散发着浓浓的臭气,所以我半天没动它。
过了几个小时,我决定再去见识一下这位“不速之客”。仔细一瞧,它浑身是刺,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在跟我耀武扬威。
这东西外表都这么丑,指不定里面包着什么鬼东西呢。想着我用不屑的眼神瞟了这个榴莲一眼,把它丢到一个角落走了。
写完作业,出来时,只见桌子上摆着几碗东西,正好妈妈要喊我出来吃榴莲。我惊讶地叫道:“这就是你们以前所说的香气浓郁,味道甜美的榴莲啊?”我觉得这是个名副其实的怪物!丑,而且臭,根本就是骗人的嘛。妈妈说:“你再看看”。
我定睛一看,好像跟之前确实不一样了。它两头细,中间粗,是鹅黄色的,跟月亮一样,轻轻一嗅,它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我咽了咽口水,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碗榴莲,目不转睛地盯着榴莲,好像要把它吞了似的。
看着那胖胖的果肉,我对妈妈说:“那我就试着尝一下吧”!话音刚落,我就准备向榴莲宣战。
我双手紧握着叉子,好像要克服什么困难似的。我心想:这个榴莲到底好不好吃呢?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叉子戳到榴莲里面,仔细打量一番,它很软,很细腻。我一口咬下去,啊,果肉又香又甜,入口即化,我连吞带咬,把一大块榴莲快速消灭了。我闭上眼睛,回味那无穷的美味。
我问妈妈:“榴莲长得这么丑,怎么会有这样香甜的果肉呢?”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轩轩,你现在知道它好吃了?不管什么东西,都不能只看外表,以貌取人,是不公正的。”
是啊!我们看人看事物,总喜欢局限于浅显的外在,然后轻易就下结论。要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