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和妈妈来到科技馆看恐龙展后,我就对恐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妈妈便从商店给我买回了一个恐龙的`拼装玩具。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冲进房间,铺上报纸,打开盒子,像竹筒倒豆子似地把盒子里的东西统统倒出来。里面有刷子、胶水、木棍和一块长方形大土块,东西还真不少。咦,怎么没有恐龙?难道真的要像考古学家那样把它挖出来吗?于是我拿起牙签一阵猛戳,只见石头上出现了一个个小洞洞,就像月球表面的坑洞,凹凸不平,而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心想:看来要想当个考古学家还真不容易呢。
我开始集中精力,把力气聚集在一个地方。突然,戳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接下来便看到了象牙白色的化石,我心里一阵惊喜,终于看到了希望。我沿着露出的边用力一撬,一块骨头竟跳了出来,仔细一瞧,原来是恐龙的一条后腿。渐渐地我掌握了挖掘的方法,没过几分钟,四条腿就都被挖了出来,只剩一个身体和头了。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最后一鼓作气,终于把所有的零件都挖了出来。
我用牙签小心翼翼地把零件旁边的泥巴挑掉,谁知一不小心就戳到了手指,真是十指连心啊,痛极了。我顾不上疼痛,用小刷子把零件表面刷干净,再用胶水他们小心翼翼地粘在一起,就这样我的剑龙终于完成了。看着我的“杰作”,我得意极了,因为它一点也不比博物馆的差,像真的一样。
我把它放在电视机旁边,这样就能天天看到它。
假如我是恐龙化石,那么我一定是个霸王龙化石。在白垩纪的.一天,我还活着的时,我在辽阔的草原上觅食,天上的翼龙为我欢呼,地上的小型动物为我让路,我享受着王者的待遇。突然,我发现了一只三角龙在那吃食,我便加足马力向三角龙冲去,可它看见我来,就以光速躲开了,随后一场不可避免的肉搏战便展开了。
一开始,我便使出了***手锏——霸王龙爪,朝三角龙身上划了一条长长的抓痕,它疼得嚎叫了一声,随后把头垂下来,想用它那锋利的角来撞我,我看出了它的企图便闪开了,闪到了一条大河边,可脚还没站稳,三角龙有乘机来撞我,这下我便慌了,又一闪,结果闪到了河中央。这时,我感到我的身体在渐渐下沉,原来,我陷入了淤泥里,最后,我绝望的吼叫了一声,地动山摇后,便与世长辞了。在河底的淤泥里,我的尸身与空气隔绝,经过无数的春秋后,由于地壳运动,我被翻出了地表,成了一具完整的霸王龙化石。
后来科学工作者发现了我,把我送进了北京恐龙化石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根据老师所列书单,我选择了这本《城市的形成》。因为我发现这本书不仅有许多照片和历史图片,而且还包含了大量特别制作的图解,这些都有助于读者更好更快地理解本书内容。经过初步阅读,我发现本书作者斯皮罗·科斯托夫主要是从历史的视点观察到的城市形式的某些模式和某些元素。作者认为建筑的意义最终总是存在于历史和文化关系当中,换句话来说,我们只有对各种文化,以及对世界各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社会结构了解得更多,才能对相应的建筑环境理解地更好。在读本书之前,我常常将城市形式看作是一个有限的、完成了的事物,一个复杂的事物。
但是真实情况却是,就算城市在产生之初其形态就已经非常完美,但它绝不会是已经完成的,也不会是静止的。每天有无数个有意无意的行为改变着它,而这种改变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之后才会被察觉。尽管很努力地阅读,但是在看书过程中常常碰到看不懂的地方。感觉明明分开每个词都能理解,但是连成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就看不懂了,我想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作者的知识储备量远远超过我。
首先,作者提到了“有机”模式,或者叫生物型城市,将城市看作是生命体而不是机器。许多城市在初始时是很粗陋的;它们的形式是在含蓄和渐进中形成的。在曾经是田野和陡峭牧场的地方,街道将会出现并且相互连接,围合起来的公共空间将会为人们的集体生活提供场所,住宅在扩展的过程中变得稠密,并且编织出肌理。建筑物将尽其所能爬上山坡,占据河湾。到了某个阶段,这种自然地布局将会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台地可能提示出某种机构和社会的等级。街道的走向将被用来发挥某些视觉上的愉悦、空间的效果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叙述了土地对“有机”模式的影响。地形地貌、土地划分、村落聚合——这些都是不规则城市形成在物质方面的决定因素。
而社会结构和公共控制权对城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传统的伊斯兰城市为例。在私有化的城市秩序下,城市形式只要满足了习俗、所有权和穆斯林的视觉私密要求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任意发展。你不会被要求去做什么或设计怎样的城市,你只是被禁止做那些有可能会威胁到人们普遍认同的.社会行为的事。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一张关于巴格达(伊朗)的街道图片,可以看到图片中住宅建筑出挑到狭窄的公共通道的上方。
由于居住结构的重要地位和街道公共空间的相对弱势,使得纯净的人为布局无法获得支持;由于建筑物越界,出挑,相互交错,并且样式多变,使得公共空间不断地被调整和打折扣。在道路或尽端路的上空横跨房屋是常见的事。一项首要原则规定,已有使用功能和已有建筑相对于新功能和新建筑来说具有优先权,这一规定助长了上述即兴建造行为的发生。
其次,作者发现网格形式适用于惊人多样的社会结构,很有可能是因为网格能够满足大部分专制政府的象征需求。谈到网格,我就想起了中国建筑史中唐代的长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行政首都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它是政治统治下强化的居住场所。城市象征着权力,并服务于权力的要求。正交平面将空间结构固定,以反映一种不可更改的等级:它将宫殿建筑群、政府建筑、宗教建筑和不同等级的住宅分别装进独立的城市封套。
贸易是次一级的问题,但同时也被严格地归纳到这一政治网格之中。尽管贯穿城市的历史,网格无处不在,但它却不是一种标准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在平地上,网格是一种理性的土地划分方式。但是网格同样也可以爬上山坡,或者随河流的走向而调整线条。网格的妥协和变异可能来自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孕育某些刻意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甚至可能是完全有意识地行为——就像萨比奥内塔的象征性布局那样。
即使在最无想象力的状态——即当街区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地块划分的时候,它们的排列方式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它们或者几个一群聚集成城市片区,或者像出租用地那样拉出狭窄的长条以获得最大的沿街面,又或者像贝尔拉格在阿姆斯特丹所做的城市设计规划那样由包围内院的大型住宅楼组成的切分网格,如左图所示。事实上,网格的优点就在于它的适用性。网格最适用于中等尺度的城市,但它也能够承受现代大都市的超级街块。原本简单的初始网格可以以几乎无限的方式扩展,形成大芝加哥地区,或者像利马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样的城市聚合体。
再次,作者渐渐谈到图形式城市——这些城市需要借助于完整的几何图形设计,如圆形、聚焦性的方形以及各种各样的多边形等等。看到作者提出大量的外国建筑例子和图片,我首先联想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轴线布局。在中国人的宇宙观中,地是一个稳定的立方体,而天则是圆形。空间被认为是一系列有规则重叠的方形,它的正中间是严格按照罗盘方位布置的都城。而都城的支柱,则是统领南北主轴线的宫殿,宫殿朝南,南方是朱雀的方位,象征夏和火。北方则是冬与破坏性蛮族的来源地。北的颜色是黑色,除了供奉神灵和祖先外,皇帝永远背对着北方。
在这部分内容中,一张关于“圆形监视器”的图片让我印象深刻。“??周边是一圈环形的建筑,中央是一座塔楼,塔楼上开着巨大的窗户,面向建筑的内环。周圈的建筑分隔成小室,每个小室的进深就是建筑物的进深;小室有两个窗户,一个朝内,与塔楼的窗户相对应,另一个朝外,使光线穿透小室两端。最后,只需要在中央塔楼里安排一名监察员,然后在每个小室里关进一个疯子、病人、犯人、工人或学徒。通过背景光的作用,塔楼中的人就可以清楚观察到在强光的衬托下周边各小室被俘人员的影像??能见性就是一个圈套。”在社会和社会的组成结构中使用“圆形监视器”的理念是一种可怕的行为,如果中间是教授的办公室,周边的小室成为学生的宿舍,这样布置感觉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谁会想去住呢?
然后,作者在第四节开启了壮丽风格的篇章。壮丽风格在小城镇行不通。它既不切实际也不太谦虚。人们需要在深远、宏大的街景体系中体验壮丽风格的存在,因此,壮丽风格与地形及已有城市结构之间的关系是武断的,它的效果通常是雄伟而夸张的。一般来说,在壮丽风格设计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集权式的政府,它广泛的资源和不容置疑的权利使得笔直的大道、巨大的规整广场,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纪念性公共建筑组成的铺张的城市意象得以实现。
事实上,这是一种公共性的城市。它与仪典、游行和组织性的公共生活相关。街道维护着这种壮丽的排场:它带着这唯一的目的穿越城市,沿途炫耀着凯旋门、方尖碑和独立喷泉这些城市纪念物。所有这些建筑的表演将一般城市中的不整洁之处掩盖了起来。在这一宏伟外壳的包裹之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继续着各自平凡的存在,而一旦这座壮丽城市的高尚事业需要民众陪衬的`时候,我们随即能够聚合成人群参与到其中去。在这部分内容中,让我较为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于不同政治背景下的街道对比,左侧图片依次是王侯式的林荫道、资产阶级的林荫大道以及社会主义的主要街道。
在专制主义时代,规划者就是要创造出一条纪念性的通衢大道,让来访者从进入城门的时候开始,他的城市体验就集中在这条街道上,并完全受其控制,而剧场布置中的常用手段,尤其是透视法。到了19世纪,这些理想的城市空间被资产阶级重新解释和发展利用。新的统治阶级将衣着时髦的咖啡馆一族的消遣生活展示到了公共舞台上,整个城市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博览会。于是,散漫——一种被称为“巴黎人所特的、处于慵懒和行动之间的中庸”状态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虽然社会主义的领导们声称城市应该是大众的城市,但是经过一些实验以后,他也选中了壮丽风格的场景,在其中放上了他们自己的一些象征物。
最后,天际线是城市的象征。它们是城市个性的浓缩,是城市繁荣的机缘。任何文化和任何时代的城市都有各自高耸而突出的地标,以颂扬其信仰、权力和特殊成就。这些地标归纳了城市形式,突出了城市意象。这种表现本身是刻意的,它主要是为外面的观众而设计的。艺术家在作天际线构图的时候,他们的心中装着朝圣者、官方的访问者和一般的游客。这一图像缓慢而谨慎地变化着。卡纳莱托笔下的伦敦与今天这个城市的现实之间的差别是长期改造的结果。
——如工厂烟囱和公司摩天大楼的崛起,象征着文化的剧变。当火车站塔楼及其附属的旅馆大厦模仿城市大教堂的模样将自己的轮廓举向天空的时候,我们知道旧的价值已经被削弱,或者被覆盖了。当城市中心最终聚集着高层办公楼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城市形象已经屈服于私人企业自我宣传的渴求。最终,天际线是在协商和交涉中达成的象征。那些影像之所以能够出现在城市天际线是因为它们获得了出场资格。说到天际线的设计,我们不难发现高度、形状和路径是决定天际线视觉特征的重要设计要素。在上学期的建筑施工课,我们看了关于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的视频。建筑师充分考虑建筑与区域乃至城市空间上的交互关系,“上海中心”选择632米的建筑高度,以使其与周边420米的金茂大厦和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顶部呈现优美的弧线上升,营造出更加和谐的超高层建筑群,并将作为上海的新地标,与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其他陆家嘴标志性建筑一道,共同勾勒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展现浦东改革开放的成果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时代风貌。
城市是建筑和人的聚集体。它们是被使用着的环境,人们每日的活动——无论是世俗的还是超凡的、随意的还是刻意的,只有发生在城市里才会有效。在城市及其变体当中凝聚着时间和场所的统一。城市是我们的抗争和我们的光荣的最终记录:过去的骄傲就在这里获得展现。
有时,城市授命而建,这样的城市有明确的目的,因而会被授予完整的形状。城市也可能被用来反映某种宇宙的法则或某种理想的社会,被塑造成战争的机器,或者只是给建造者带来经济利润而没有任何更高的目标。城市创建活动有时可能被某种宿命的神秘气氛所笼罩。而另一些时候,这种创造活动可能只不过是一种常规的、重复性的活动。但是,无论是来自神的指引也好,或者是出自投机的愿望,城市最初的模式将会枯竭甚至是死亡,除非人们能够在这种模式下逐渐培育出一种特别的,能够自我维持,并且能够克服逆境和命运转折的生活方式。
沐浴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感觉十分惬意,因为今天,我将作为《三峡商报》小记者,去参观恐龙化石博物馆。
校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我的心儿也在歌唱:我一直特别喜欢看有关恐龙的影片,今天终于可以看一看它们的真面目了。只是可惜我没有生活在它们的那个年代,要不,我还可以像蓝猫、菲菲那样和恐龙们一起游戏呢,不过,我会选择食草型恐龙做朋友,我可不想成为霸王龙的午餐呢!
我还没有想完呢,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走进大厅,我穿过其他生物的化石,直奔我喜欢的恐龙化石。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具巨大的恐龙化石。我的妈呀!虽然我早就有心理准备,可是看到这么高大的骨骼化石,我还真吓了一大跳呢!听解说员介绍,这是鱼龙的化石,有16米长呢!不过,从它平平的牙齿看,它应该是吃素的好龙吧!
霸王龙在哪儿呢?虽然说,我很怕这种恐龙,但是心里总老想去看看它的真面目!唉!真可惜,它被收起来了。我想,它的牙齿应该是尖尖的吧,可能还有锋利的闪光呢!我们又看了海百合,还看了恐龙的粪便呢,我觉得,我似乎离恐龙又接近了一步。我希望以后还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增长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我家收藏了好几块石头,要说我最喜欢的石头就是那块恐龙化石了。因为它是从西峡带回来的。
这块恐龙化石的外表凸起来的看起来像一个大香菇,表面很光滑,上面带有黑色、灰色、土黄色、咖啡色……
恐龙化石是奇形怪状的,颜色是多彩的,因为它是陆地的生物死亡后,被腐蚀性动物吃掉,或因细菌而腐烂,也有因为天候而分解的,化石是死亡已久的遗骸,因为逃过毁灭的下场。这些遗骸上面的沉积物硬化成沉重的岩层时,遗骸变成化石。
我一定要好好收藏,好好研究这块恐龙化石因为它代表大自然的变迁,历史的岁月。我长大后想当一名历史考古学家,为中国的文化发展供献一份力量。
我在电视上、书本里曾经看过恐龙的化石,就是没有看过真正的恐龙化石。就在上个星期天,我的梦想成真了!舅妈一早就打电话过来,请我和弟弟到少年宫看恐龙化石展。我听了高兴得又蹦又跳。
刚进展厅,就看见大门口右边站着一个高大的恐龙化石骨,吓得我们直冒冷汗,弟弟吓得直往我身后躲。这时舅妈叫我们在恐龙化石骨旁照张像,弟弟躲在我身后怎么也不敢出来。舅妈安慰弟弟说:“真是个胆小鬼,我们人类是地球真正的主人,恐龙应该怕我们才对呢!”弟弟这才探出了脑袋。
我仔细打量眼前这尊恐龙化石,它可真高啊!头快顶到房顶了,我们站在旁边还比不上它的小腿骨高,真是一个“巨无霸”!在展厅里,我又认识了许多从没听说过的恐龙。比如“肿头龙”,它的头顶凸出来一块,像肿起来一个大瘤,模样怪怪的。还有恐龙家族里最凶猛的“霸王龙”,它长着满嘴的尖牙,样子很吓人。我们还看到许多远古时代虾和鱼的化石。
看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化石,我的头脑里不禁闪现一个问题:“这些恐龙和鱼虾是怎样从地球上灭绝的呢?”舅妈告诉我:“是因为地球在演变过程中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些恐龙和鱼虾的家遭到了破坏,所以它们就渐渐灭绝了。”舅妈的话使我一下子明白,我们要爱护地球家园,珍惜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