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养了一盆文竹——那是几年前便存在的了。
刚养时,听闻文竹只要肥力适当,便可长得很高。于是母亲常常为它施肥、松土、浇水。几日后,一芽新绿就从老文竹身边冒了出来。它窜的很快,几周下来,便高过了老文竹。
就在我们全家为之惊叹,期待它突破新高时,它却垂下了脑袋,失去了活力。母亲认为这已经是它最高的限度了,再尽心尽力也没有什么用途,于是不再常常施肥。只有我偶尔才看看它耷拉的样子,有时我看见它,感觉到了它所表达的,不只是失去了生气,还有一种迷茫之感,令人为之叹息。
一日,我的父亲找到了一根细长的铁丝,插到它的身边,用线将它与铁丝缠到一起,我们都希望在它身上能发生奇迹。
几日之后,文竹竟真的发生了奇迹——它恢复了生气,没有任何肥料的支持,便勇敢的直上而去!我们都吃了一惊。
“或许,人也是这样吧。我们都需要一个成长的倚仗,那是人生的动力啊!”看着已爬上天花板的文竹,我这样想……
我家喜欢养植物,可是对富贵的君子兰、花香迷人的茉莉花都不是很感兴趣,唯独偏爱文竹。所以爸爸的电脑桌和我的写字台旁都摆着文竹。
爸爸常常看文竹看得出神,夸它高雅,如松如柏,能使人心旷神怡。
文竹习惯在细沙里生长,不喜欢太干燥。也不需要强烈的阳光。气温在12——18度左右,是它生长最好的环境。我每隔三到五天就会把它放到阳光底下用喷壶给它“沐浴”。大约把种子种下去一个星期,它的幼苗就慢慢从土里探出头来,幼苗长地很快,用不上十几天就长大了。
新叶片和老叶片差不多,都像麦芒一样细,像松树一样有扇形的排列。到了这时,新长出来的的稳住翠绿,快要枯萎的文竹苍劲,它们互相交错在一起。就像形成了一幅翠松苍柏的画了。
我喜欢它,不仅因为它的姿态美,而是因为我喜欢它处在成长期的幼苗,因为它们都具有勇敢向上的精神。
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有人喜爱亭亭玉立的水仙花,而我却喜欢那默默无闻的文竹。
文竹是平凡的,它的茎笔直而细长。文竹有一点与众不同,它的叶子平铺直板,茎上长叶,叶上长茎,这是多么奇特的景象啊!
人们以为文竹不开花,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只不过文竹的花儿太小了。在每年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时候,文竹静静地躲在一边,也把自己的小花苞打开了。看啊,五片白色的小花瓣中间是极其细小的花蕊,淡淡黄色,美丽极了。
文竹默默无闻,它既无牡丹之艳丽,又无水仙之亭亭玉立,更无腊梅之傲骨,可是它却懂得自己生长在之片土地上,就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它默默地生长着,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绿,从不吝啬。没有人注意它,可是它从不计较,因为它不需要名声,不需要权力。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
我愿做一枝文竹,一枝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文竹。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我学会: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今天,我去学校,一到教室,我忽然发现了今天的教师与往日的教师有几许不听。原本,在满教室里的.桌椅板凳中,在讲台上有一株绿色的植物。它就是——文竹。
看到了她,我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文竹”一听这个名字,矮小、弱不禁风的形象展现在人们心中。但是,你别看它矮小、弱不禁风,她却比高贵的牡丹的粗壮枝杆的韧性要好。虽然,牡丹的枝杆十分粗壮,但是,轻轻一碰,就不小心折断了。文竹却不会,不论你怎么弯,怎么弄,都不会轻易的断掉。
想必大家都知道昙花一现的那种惊人之美吧!那种美在这世上是有多少人,物想要拥有的。但是,昙花的美是在大家的期盼下,关爱下,呵护下,展现的。我曾经为了一睹昙花的艳丽,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等待。而文竹却不用拥有这么多的期盼、关爱、呵护,你只要在刚刚想起她的时候,随便给她两滴水,她就能生机勃勃的开放。
月季之所以能闻名于世,不就是因为她的品种繁多吗?但是,她却是中看不中用。而文竹的用途可广了,她可以根如药,有治疗急气管炎和止咳作用,具有润肺功能,又为重要切叶材料,是不是在哪一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我突然觉得,要是能做一个拥有文竹的品质的人,是件幸福的事。
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每当我们精神疲惫和身体疲劳时,我都会抬起头,看着,每当,秋风掠过时,讲台上那摇曳婆娑的文竹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便争取在向她学习……
我很喜爱花草树木,但是我最喜爱的是放在我家窗台上的那盆文竹。 那盆文竹是姥姥在我出生时栽种下来的。到现在,它已经历了十三个春秋,他和我一起成长。文竹生长的那样潇洒,每根叶脉上长的不是一片片叶子,而是许许多多的小绒毛。那些小绒毛特别纤细,但仓翠碧绿。远看,那些小绒毛和平展展的叶子就向像一块块碧绿的小绒毯。近看,那些叶子又像是夏天特别惹人喜爱的扇子。文竹从茎到叶子都是绿色的,显得十分清新雅致。文竹的样子很像松树,就好像时把松树变小了栽到花盆里。夏天的清晨,你会看到文竹的叶子上有几颗小小的露水珠,可是过了一会,晶莹透明似的珍珠很快就变成水蒸气到空中旅去了。 我喜欢文竹,因为它 四季长青,无论春风,炎夏,无论秋雨,寒冬,他始终青翠挺拔。文竹的习性根松树相似,从不屈服,从不畏惧,奋发向上,催人自强不息。 文竹,你知道吗,我多么爱你!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妈妈送给我一件小礼物,打开一看,居然是一盆花——文竹。
它的茎细细的,两侧丛生着细小的小茎,像一根软软的小棍子。远远望去,就像片密密的丛林,又像两个小人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没过几天,它的旁边长出一朵小花似的白白的蘑菇。仔细一看,旁边还散步着许多小蘑菇,有的完全冒出来,露出矮矮的一截;有的刚冒出小白头,花盆里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次日清早,我突然想起了小白蘑菇,“噌”得一下坐起来,发现蘑菇不见了,旁边残留着一些白色的粉末,文竹的顶端,也有一点点泛黄了。我大惊失色,摸了摸土,发现土很干,也许是死了。
我“噌”得一下飞进厕所,用牙杯接满一杯水,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到花盆前,将水一股脑倒进花盆,这才发现水已经被我洒得只剩小半杯了。我只好又来来回回浇了好几次。
文竹喝饱了水,终于高高地昂起了头,叶子也似乎泛出了绿意。
现在,文竹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了,给阳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