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有的人把嘴巴的功能的次序颠倒了,嘴巴的第一功能本来应该是吃饭功能,然后才是说话功能,至于这两个功能的先后顺序我想是毫无疑问的,能有不吃饭而成天喋喋不休的人吗?没有;能有不吃饭就能侃侃而谈而且激情昂扬的人吗?没有;可见,吃饭是嘴巴的第一功能应该毫无疑问的了。然而,颠倒过来以后的嘴巴功能变成了什么,傻子都会明白,第一是说话,第二才是吃饭。颠倒过来的次序似乎有精神主义者的高尚之誉,不像我的观点容易落得个物质主义的庸俗之辈。然而我们都是容易上当的人,因为我们人类最大一个缺点就是虚荣心,这个虚荣心害人不浅。本来自己要活着,就先要吃饭,本来是个简单的问题,却因为有了虚荣心的支配容易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化,于是就有了大多数的共识:那就是说话在先,吃饭在后。对于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老祖先就留下很多:“祸从口出”,“静坐莫论他人非”,在老舍先生的茶馆里就张贴着一幅“莫谈国事”的标语。可见,说话问题着实在先,因为你的嘴巴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吃饭问题。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其实也谈的是说话问题,故事讲得是一个富人家里添了孩子,满月之际,亲朋好友都拿着礼物前去祝贺,其间,大家都说了吉祥祝福的话,无非是这个孩子将来一定“大富大贵”“长命百岁”,然而很不幸的是有一个不会说话的朋友却说了一句:“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就遭到了众人的谴责,主人也把他轰了出去。故事完了,鲁迅先生总结说:说孩子要死的倒是真话,因为还从来没有见过不死的人,倘若有,那地球上早都站满了人。而说孩子“大富大贵”“长命百岁”的虽然好听,但是就不一定说的是真话。因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那样的好运。然而事实上说话的结果呢?说真话倒被赶出家门,没得吃上主人备上的宴席;而说假话的呢?却成为主人的座上客。这个故事倒是非常经典,也能够充分为人们说明嘴巴的功能:不能不是说话在先,吃饭在后,因为倘若不会说话,连得饭都吃不上。可见老祖先的经典言论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倘若为了吃饭而说话,说一些假话,奉承话,讨好话,谄媚话,动听话,这于听话的人而言,也就不见得有多受用,甚至还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被“捧***”。《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大概连几岁的小孩都知道,狐狸说的话好听不好听,自然很好听;乌鸦的歌声美不美,自然不美;但是受骗的乌鸦还是喜欢听这样的话,结果他一张嘴巴,嘴里的.肉就掉到狐狸的嘴巴里了。这个故事讽喻的道理很浅显,讲假话的狐狸骗到了美味,喜欢听假话的乌鸦反而受到了愚弄。原来为了吃饭而说的话不见的都是“真话”,这于听着的乌鸦而言是有大教训的。如果乌鸦仅仅是只有一口肉,受到欺骗后也许就能马上明白狐狸的险恶用心,以后不再上当听狐狸的假话;然而倘若乌鸦有很多肉,就不一定在乎,说不定自己一高兴,还会专门到家里再衔来一口肉赏赐说假话的狐狸。可见,说假话终究是为了吃饭,而为了吃饭说的话就不一定是真话了。
然而我们终有不为吃饭而说假话的仁人志士,这些人为了自己国家的强大,为了自己民族的复兴,敢于趟真言,揭时弊,以笔为剑,直刺丑恶的咽喉。他们的文章或为匕首,或为投枪,或为手术刀,横扫一切妖魔鬼怪,他们无疑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他们,和那些说假话混饭吃或者只要不说话就能有饭吃的人像比较而言,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他们因为说真话不仅丢掉了饭碗,甚且有的丢掉了性命,但是他们为人民而言,为国家而言的精神却永远被人民深深地记住,他们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丰碑,成为民族的良心。
倘得社会的进步,就不能不说真话;倘得民族的振兴,就不能不听真话。还是回到开始的议题,嘴巴的功能就是一是吃饭,二是说话;而不是一是说话,二是吃饭。如果坚持一是说话,二是吃饭的认识,难免要惹上说话是为了吃饭的嫌疑的。倘若有的饭吃,有的话说,说了真话还受到欢迎,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最好的社会了。
在大大的房间里,橘黄色的墙纸,显得温暖又有生气,梦幻的气息。柔软的大床上,摆着许多可爱的布娃娃,洁白的床头柜上,堆满了童话故事书,都不一样。灯光柔和的刚好,简直就是童话世界的房间。床上的布娃娃中间,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正在安详的睡着,像公主一样。本该怕黑的年纪,女孩是如此的勇敢。
而在此之前,女孩和她的娃娃们,正“热闹”的玩着,讲故事,聊天,说心事,有趣极了。
“大熊,我今天出去的时候,摔了一跤,可疼了,不过还好药店的阿姨帮我包扎了,她可真是一个温柔的阿姨呢。”小女孩坐在椅子上,拿手里着一只微笑的大熊布娃娃,面对面和大熊说话,还顺势拿小手按着大熊的头动了动,像是在赞同她刚刚的话。
“不过我也没有哭哦,你说我是不是很坚强的小孩。”小女孩稚嫩的话,让人觉得可爱,但是认真的神情,又叫人有些心疼。大熊只是微笑的听她说着,没有过多的动作。
小女孩似乎也觉得没趣,把大熊放在床边。拆开了床头柜上,那本故事书外的塑料布。
“我的朋友们,一起来听故事吧,和隔壁的大姐姐一起去书店,新买回来的哦!”小女孩拿着大本的童话书,上边写着“365夜好故事”。365夜的故事,就是真的'有那么多,怕是也不够用的,毕竟上次的一千零一夜,也没有陪她度过那么多个夜晚。
她又兴奋的爬上自己的小床,在娃娃中间趴着,翻开了故事书,开始随着拼音,结结巴巴的读故事,有时很顺畅,有时候却要拼好几次,才读的准音。讲一个故事要十几页,但是对于小女孩来说,这一点都不漫长。时间久了,这像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她喜欢读故事,给她永远不会离开的朋友们,读故事。
女孩的声音在大大房间里飘着,没有人在意。只有女孩自己,一个人沉浸在故事里。女孩是不是也知道呢。
周围的娃娃,开心的开心,悲伤的悲伤,虽然听不懂,但是谁也没有逃离。小女孩一边念,一边时不时的问问题,但是没有人回答她。她就自己回答,也不管对不对,手动让周围的一个布娃娃点头,就觉得是的,然后继续念故事。累了就休息一下,过会再读,习惯成自然。
读完了故事,小女孩也有点累了。时钟的盘面她看不大懂,但是她知道这个夹角的盘面,应该有人回来和她说晚安,显然,那个人,食言了。
小女孩拿着漂亮的蝴蝶书签,小心翼翼的放在故事书中间,合上,将其放回床头柜。她看着房门,楞了一会,悄悄的说了一句“晚安”,便乖乖的睡去了
在书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针见血: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知不知道听你讲话的人想听到什么。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确实能把人吸引住,引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看来,深谙“说话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浅,很会抓住人心。
全书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当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节中,末了就会发现在愉快的阅读中已经不知不觉学到了蔡康永的“说话之术”,阅读的过程是愉悦的,学习的过程也就变得轻松有趣。而不像有些教人说话的书,理论一大堆,说教的方式又让读者难以忍受,完全像在学“术”而不是学“道”,心理距离远,效果自然不会好。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应该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如果你想要升职加薪,该怎么说话讨好老板呢?一群朋友聚会,如何炒热气氛呢?和女(男)朋友吵架了,如何打破僵局,和好如初呢?聊天时话题卡住了,又该怎么解决呢?……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完全会碰到的事情,因此学上一招真的非常有用。作者认为,从我们嘴巴说出去的话,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别人评价我们的依据,不可小看,如果稍加玩味自己说话的.内容和说话的方式,会比较懂得别人是怎么形成对自己的印象、怎样定位我们在他人的心中该占的比重。
所以读了这本书以后,真的是很多的感触,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之道,我会像书中说的那样,很努力的去学习一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