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 一缕暖暖的阳光从树枝上照来,太阳像一个刚刚剖开的新鲜甜橙,洋溢着永远清新的`蜜汁,她吃力地向上升,把半个脸儿露出了地平线,好像半个光芒四射的光球在一个大盘子里跳动。那淡橙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雾霭也照得发亮。不一会儿,金阳发出灼目的亮光,像是在大声地欢笑,那不堪一击的晨雾也逐渐散去。
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与晨跑遇见的人说声“唔哈悠”,水绿得像碧玉,霞红得像胭脂,碧玉般的绿与胭脂般的红交融在一起,成为这独一无二的美景,绿水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留丹,当我为湖上的这景象陶醉时,阳光又撒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白桦林随风起舞。当湖水恢复平静以后,那乱真的倒影,把富士雪峰映入了湖的脸庞。可真是水中天啊!
太阳的金光,将湖面变成了一面镜子,乘舟远行,探索这美丽的风景!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一)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的一个早晨,一对年近七旬的夫妇,步履艰难的走着。他们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牙齿方已不健全。可是,那位老爷爷仍然牵着老奶奶的手,为她拉紧衣领,蹒跚走到白桦树下。
原来,伟大的爱情不仅存在于山盟海誓中,更存在于生活的小事中。
(二)
春去夏来。一个炎热的夏天,两个中学生,抱着一本书到白桦树下乘凉。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说:“你将来要到哪个城市去上大学?”另一个学生说:“上海”。
听到这两个字,那个学生眼睛中流露出忧伤。因为他学习不如另一位同学,上海对他来说太遥远了。另一个同学也看出来了,就对那个同学说:“没有关系,以后有时间我去看你。”
原来,不仅在大人的世界中存在伟大的友情,在中学生的时代友谊也能地久天长。
(三)
夏天过后,又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秋风中已有一丝凉意。一对母子又从这白桦树下走过。小男孩说他渴了,他的妈妈从包中拿出水递给小男孩,小男孩看见妈妈的嘴唇似乎也很干。于是他就对他的妈妈说:“妈妈你先喝吧。”妈妈笑着说:“我不渴,你喝吧。”可是固执的孩子说:“如果妈妈不喝,那我也不喝了。”妈妈接过水来,望着小男孩,从她的眼睛中可以看出,她十分高兴。因为她的`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了。
原来,珍贵的亲情也不是天天对亲人说我有多么多么的疼爱你,从细微的小事也能体现的出来。
(四)
秋姑娘走了,严寒的冬天又回来了。在一次大雪纷飞的早上,一个人忧愁的在白桦树下抽烟,抽完烟以后,他就将空烟盒扔在了地上。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男孩从树下走过,看见地上的烟盒,他毫不犹豫的捡起来,扔进了前面的垃圾箱。
原来,高尚的道德不需要做多伟大的事情来体现,身边的小事也能表现得出。
白桦树一年又一年的伫立在那里,成为这一件件事情的见证者。她虽然在公园中不起眼,但是她无限的收藏,成为世界的缩影和折射。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我们手牵手,有说有笑走进公园,哇,公园里人山人海,游人如织。我们逛了一圈,所有游乐项目都排起长龙,连不用买票的沙坑和滑滑梯也挤满了游玩的小朋友。宇弟无奈地说:“我的天,今天公园的人是爆棚了吧。我们玩什么好呢?”我也无可奈何。我环顾了四周,看到的几乎都是游玩的人群。咦,那边小假山人不是太多呢,大人们都是带着孩子来公园的游乐场玩电动游戏,假山那边估计关注和游玩的人少。我想了想,来了主意,对宇弟说:“你看,假山那边人不多,不如我们到那里去玩?”宇弟说:“好啊!”
我们俩连蹦带跳地来到假山下,果然人不多。假山只有大概30多米高,但是山外绿树成荫,山中四通八达,洞穴奇特,夏天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宇弟开心地说:“不如我们比赛爬山吧?”我说:“好主意!你从前山进,我从后山上,看谁先到山顶的观望亭。”宇弟摆开架势,开心地喊:“预备—开始!”我们各自出发,各跑各路,穿梭在山洞之中。我一路狂奔,左拐又窜,不一会儿就到达了山顶。我以为我快呢,抬头一看,宇弟正在观望亭对着我手舞足蹈呢。我惊讶地问:“你怎么那么快?”宇弟得意地说:“那当然,我跑得快呗!”我不服气地说:“再来,这次你从后山,我从前山!”宇弟爽快地说:“没问题!”我们手拉手来到山脚,又开始比赛起来。我极速快跑,眨眼功夫就到了山顶,还没来得及舒口气呢,宇弟从另一条石阶上登了上来,气喘吁吁地说:“怎么样?这次谁赢!”我佩服地说:“有够快的呀!你这个小不点怎么那么快!”宇弟乐得咯咯笑。
我们实在跑得太累了,只好手牵手慢悠悠地穿过山洞下山。来到山脚下,我们发现山脚立着一块小牌子,走近一看,哦,原来是假山的简介呢。以前来都没注意到呢。我们仔细地看起来,原来这座假山是三四十年代时华侨捐建的,桥洞里至今还保存着三十年代开埠经商的'浮雕。咦?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山洞里有浮雕呢。我和宇弟决定再次进假山去寻找浮雕。我们寻寻觅觅,终于在一个光线暗淡的山洞里找到了一小块很小的浮雕,上面画着铁轨、火车、高楼、客商……因为年月已久,有些看不清了,怪不得从来都没引起我们的注意。
从假山出来,公园里的人更多了,我和宇弟决定下次再来公园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