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过一阵雨,洁白的`杏花便爬满了枝头。那淡雅的香味扑鼻而来。没过多久,园子里的杏花都开了!如同冬天的白雪挂在了树梢上,又好像秋天的霜落在了树枝上。杏花白里透红,它那红色的花蕊,宛如一滴血掉在了雪地里,它朴素典雅,风韵天成,从来不和别的花争奇斗艳。
今天,我来到了乡下,远远就能看见满山的杏花,白茫茫的一片,真是美极了!杏花象征着纯洁、朴素,我爱杏花,但更爱它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的花开了以后,最多只能开三五天,而杏花开了后,半个多月都不会凋谢。它不畏春寒,更不怕无情的风雪雨霜,它坚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不久后,杏花落了,从树上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在下雪,又好似在下美丽的花瓣雨,犹如置身于童话世界。我把地上的花瓣捡起来,做了一个精巧的小香包,还在上面绣了漂亮雅致的海棠花,把它挂在门把手上。
从此以后,只要一闻到那股淡雅的清香,我每每都会想到起杏花开得时候,那样的美丽用语言是形容不出来的,那一幕,让我深深的留恋,永远铭记在心中。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杏花在古代不管是观赏方面还是生产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被人称作“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
杏花有五瓣,有半个手掌那么大在。清晨的时候,杏花就像一个小碗,盛着圆圆的露珠,碰一碰花瓣,露水就摇动几下。杏花苞是粉色的,它像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看着美丽的世界。花慢慢地开了,由色渐渐转作了白色,但却比以前更美丽、妖娆。它们在空中展示着自己。风吹来,杏花微微地笑了,跳起了动人的舞蹈。杏花中,采蜜的蜜蜂已忙不过来了,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撞到那……它应该也被杏花迷住了吧!
杏花调谢后金黄的可就结了出来,甘甜中含着清新,可能有一点露水的味道吧。
我爱杏花,爱它高雅,爱它纯洁,我爱杏花。
车子抵达杏花村,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开始寻找写生地点。走着走着,忽然,一大片油菜花映入眼帘,金黄金黄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这地毯芬芳馥郁,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拍照留念。闻着花香,欣赏着美景,我的心像是一只蝴蝶,随着微风翩翩起舞。终于,我们找到了一处绝佳的写生地点:碧绿的湖水上一座小小的拱桥连接两岸,岸边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土房子倒映在水中。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山水画浮现在我的眼前。
打开画夹,拿出画笔,我却不知从何下笔,因为美景让我眼花缭乱,不知道画哪一处好。真是出师不利呀!还好遇上陈芳老师来指导,耐心地帮我选好景,定好主景的位置和结构。我仔细观察着眼前美景,手中的铅笔在画板中沙沙地画着,越画越有感觉。初稿出来了,我忐忑地拿给陈老师看,老师说线条太模糊了,让我画粗一点,不需要的擦掉。我端详了一阵,便按照老师的话认真地修改了一遍。呵!果真好看多了,我又进一步润色了一番,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终于出炉了。望着自己的作品,我感到非常自豪。
下午,期待已久的陶艺开始了。我先做彩陶手链,用软陶揉12个同等大小的圆球,接着将花纹的软陶切成薄面,一面粘贴一个,使图案镶嵌进去,再用相同的方法将其他的球做出来。做好后便给老师烘烤,把烘烤好的彩陶用彩线一个一个串起来,再加上一些小装饰品,一个漂亮的彩陶手链就完成了。最后,我来做陶艺。老师先让我把泥固定在机器圆盘上,用脚踩住开关,自己先感受一下如何用手来控制转动起来的泥。说也奇怪,无论我怎样用双手抱住那团泥,这个顽皮的家伙就是不听使唤。狼狈不堪的我不得不伸出那沾满湿泥的手向老师求援:“老师,帮帮忙吧……”老师走过来手把手地教我。她将双手握住我的掌背上,轻轻地触摸陶泥的表面,要求手不能跟着泥动。接着将大拇指直插泥巴中心,另外几只指头则轻轻地捏住外围,逐渐向上拉,不一会儿工夫,一个小杯子就出来了。老师将做好的陶瓷让我带回家。我兴奋不已,这可是我的第一件陶艺作品呀!
今天,我收获不少,既游览了如诗如画的杏花村,画出了其山水之美,又学会了做陶艺这个本领。我又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杏花村之旅了。
出了“前刘山”村再往前,也是一段山路,接着又是一个村庄,我问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这会是什么村呢?儿子思考了一下说,刚才是“前刘山”,这肯定应该是“后刘山”了。我们来到村碑志前驻足观看,都傻傻地笑了,上面写着“中刘山”。妻子反问,难道里面真的还有一个“后刘山”不成?小路延伸,仍然穿村而过,接着又是一段山路,比上一段更短,我们敢紧看村碑志,上面果然写着“后刘山”。我们一家三口面面相相觑,真不知道,也不敢相信,离小城繁华如此近在咫尺的地方,竟有这么幽静的所在。
站在“后刘山”村口,我们抬头运望,才发现目光被山峰阻碍,己经到了山脚下,“后刘山”村就像一个懂事的孩子,依偎在山的母亲的怀抱里,安静而安详。村西就是一座小水库,更像一个洗脸用的大盆子,里面的水洁净清澈,倒映着山石树木,村舍人影。仔细看去,水面上有一片一片的不规则的浅白,这与初春的底片的灰色调对比明显。再次环顾四周,才发现路两边,房前屋后,山坡上,沟壑边,都是这样浅浅的白,透着淡淡的粉。做个深呼吸,除了村庄特有的味道,还有一种微微的香,这种香,需要认真仔细调动嗅觉,才能感受的到,并且沁人心脾。
沿路进入“后刘山”村子,路遇山往东拐。村里树木几乎全是杏树,枝桠间全是开的正艳的杏花。此时,我们方知幽香的来源。许多的杏树就长在路边、街道旁、大门口、小院里,没有规律,随遇而安,高矮粗细也不相同,透着舒适惬意的美,如同村里三三两两的人,有老有少,扛着略带锈迹的农具的男人,或提着盛满菜的蓝子的村妇,或拿着木棍石块当玩具的小儿。完全没有被时间驱赶的表情,他们都是按照自已的心愿在走,无忧无虑的样子。几位老者,或坐或蹲或立,在乱石堆砌的墙南根晒着春天的暖阳,聊着家长理短,闲闻趣事,头上正好被伸出墙外的几簇杏花枝罩着,与旁边缰绳拴在老杏树上,慢慢咀嚼的老牛,形成和谐唯美的画面。几声犬吠,伴着一阵有些凉意的山风,就有杏花瓣飘落在人和老牛身上,还有地上,他们全都不管,好像一点没有惊扰他们,或者说,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应该存在的事情,习以为常。
出了“后刘山”村庄,小路变窄了,也变得不平整,这应该是村民下地和上山的用脚踩出的小路。小路往东,跨过一座石板桥,接着往南变了方向。我们左边是山,右边成了山沟。不论地势如何,我们偶尔看到一些高大的栗子树,它们的花像黄绿色穗子,叶子没有冒出来。还是杏树居多,只是中间又夹杂了一些四季常青的灰绿的马尾松树,这些都反衬的杏花树枝***纤弱,杏花的粉白。沟边少平整的土地,麦苗返青,沟底早已溪流潺潺,许多花瓣像小船,顺流而下,有一个很小的.瀑布,花瓣毫不畏惧地一跃而下,在下面小谭里聚集,平铺开来,形成了一个杏花池。我想那水一定也透着花香,可惜没有美女入浴,单就过去洗一把手,也会三日留香不绝。
再往前走,有一处更大的水库,路也沿着堤坝上向西,水就像一面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的镜子,大山、太阳、白云、飞鸟都可以来免费使用。突然,一群水鸭子煽动翅膀,脚掌划过水面,开始是几条线,像画在宣纸上的墨,逐渐慢慢散开,模糊了所有的表情。岸边早已围了一圈洗衣服的女人,衣服五颜六色,清脆的槌衣声,她们的说笑声,还有远处各种鸟兽的鸣叫,迎来山的回响,余音袅袅,分不清,辨不明。
水库下面,是一圆形水塘。周围蒲草和芦苇刚刚冒出嫩芽,钻破水面,就像绿色的边框,放佛这是专为杏花们准备的小化妆镜。四周高高的都是杏树,水面在很深的凹陷处,好像凝固的玻璃一样。所以,杏花的映像异常清晰,花瓣的个数,每个花瓣颜色的细微过度,甚至里面花蕊的个数,花蕊上那层花粉,都能看的清楚。我们爬上杏树,也把自己的影子投在水塘里,做着各种幸福的表情,自己被自己幼稚的举动笑疼了肚皮。不停地按下快门,拍更多的照片,留下这快乐的瞬间,才是最愿意也最需要做的事情。
小路从“中刘山”村东面进入,左拐往南,接上了来时的路。出了“中刘山”村,我们才发现,村与村之间路两旁,全是杏园。里面的杏花才是最繁华,连在了一起,形成了规模。主人也不拒绝,微笑迎客,主动骄傲地介绍着自家的杏树结的杏子多么酸甜好吃,麦黄时杏子熟了之后邀请大家一定前来品尝,只是偶尔叮嘱大家不要攀折就好。有了比较,才有了鉴别。仔细查看,由于品种不一样,花的颜色深浅不一,花开的程度不尽相同。里面游人如织,与花间的蜜蜂一样多,一样繁忙地穿行。人语喧哗,在花间传播,蜜蜂嗡嗡声也从耳边飞过。
重新走上小路,离开这三面环山,只南面一条曲折的村村通小泥路与外界相连,开满杏花的村子,再次抬头,小城已经重在眼前。仿佛我们在瞬间完成了穿越,从偶遇的世外桃源“杏花村”,来到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文明。这真是天地的造化,让我们体验一步之遥的梦幻与神奇。
阳春三月,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趁着天气不错,妈妈和我又来到了美不胜收的杏花村游玩。
这天万里无云,天空像刚被洗熨过一般。刚走到杏花村,我就被道路两旁的杏花吸引住了。你瞧!每一朵杏花都绽放着甜美的笑容,好像在迎接着人们的到来。走近一看,河边的柳树也都垂下了长发似的枝条。那树上的黄鹂正仰着头,婉转地歌唱着……
我们接着往里走,就看见了一排排石头屋,一棵棵参天大树,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令我难忘的是那座雕像,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旁边还站着伟大的诗人,杜牧。望着这两座雕像,我不禁吟诵起《清明》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牧为杏花村留下的千古佳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下午,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