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记得一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拿起扫把,把垃圾扫掉。可是突然,我发现了几个顽固的斑点,非常影响班级容貌。我转身去拿拖把,使劲地拖着。可是这些斑点好像在跟我作对似的,就是不让我拖掉,我又拿出抹布,奸笑了两声,说:“俺就不相信除不掉你们,敢跟我作对,你们还嫩着点儿呢!”说完,我用抹布使劲擦,擦呀擦呀,心想:这下你们总该投降了吧。我闭上眼睛,拿开抹布,本想睁开眼睛欣赏自己的成果,可没想到,这小小的墨水斑竟然这么顽强,一点儿也没有擦去。我气得七窍生烟,像一头发了狂的母牛,就在这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词:橡皮。对了,我记得XX说过,用橡皮可以擦掉这些顽固的`斑点,我的怒火顿时全都烟消云散了。我回到座位,拿出橡皮,说:“哼哼,这下你们完蛋了吧。”说着,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按住橡皮,然后来回擦了几十次,哈哈,这些小东西全都落荒而逃了,我笑着说:“啧啧,这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呀,看看这次转,都能当镜子照了,不错不错。
我本以为用橡皮擦是长久之计,可没想到,我发现用橡皮擦不仅不太干净,而且费劲、效率低,往往要擦几十下才能擦去一些,而且几天下来,我的手指又酸又疼,根本擦不动了,并且我还患上了“橡皮恐惧症”,只要一用到橡皮,我就手软,拿不住了,我仔细思考着怎么办。对了,用钢笔橡皮试一试呢,想到这里,我立即拿出钢笔橡皮去擦墨水版,果然没过一会儿就干净了。
渐渐地,我便无除了窍门:油渍和泥土用抹布擦,铅笔印用橡皮擦,墨水斑用钢笔橡皮擦。在岗位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不仅自己会得到提高,还能锻炼我们的大脑,就说这次事件吧,让我明白了一物多用,不要看扁任何事物。
提到作文,一些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就看于老师的《用歇后语编故事》吧。首先,于老师选择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歇后语作为写作的题材,写作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学生觉得熟悉。其次,在于老师和学生的示范表演中,小品的构思源于生活,而于老师所演的“老母鸡”的生动幽默诙谐的语言更是原汁原味的生活语言,这样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受到启发。再看学生们编的故事吧,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更是真实生活的缩影。在于老师的引导下,作文不再是苦差使,学生们完全没有那种“横眉冷对草稿纸,俯首咬断铅笔头”的现象。
于老师的课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与学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一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就是他对教育对象的爱心,他的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在《用歇后语编故事》的'教学中,处处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期待、激励。你看,课前几分钟,于老师和气地与学生聊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他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学生的言谈由羞涩、拘谨变得活泼、大方,从而进入了学习必不可少的心理准备。于老师平易近人、对学生热情真诚,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在整堂课中,盛老师始终带着自然而自信的微笑,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可贵的是,于老师能放下特级教师的架子,在课堂上系上围裙,戴上头巾扮起了“老母鸡”,与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起“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的故事,这样以“童心”换“童心”,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沟通,心理上的认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始终带着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他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方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好,你的文章该打100分。”,“就凭你这个好词,加20分。”,“就凭你这个大喷嚏,加50分!”课堂上,于老师给了学生高度的评价,他的每一句语言,都充满了对学生的鼓励、赏识,如春风拂面,使人愉悦,使人舒畅,激发潜能,开启心智。在于老师的课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一堂课下来,于老师已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浓浓的信赖、依恋之情,连听课的老师都感到亲切、温馨,更何况学生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