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五,爸爸下班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了一大串的香蕉,看着这串香蕉,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吃香蕉的情景。
那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吃完午饭,美丽的卢老师端着一盆香蕉走了进来。卢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根香蕉,我没有着急吃,而是观察起香蕉的样子来。它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形状好像天上弯弯的月牙,也像一艘小船。当我剥开香蕉皮的时候,就看见了它的果肉,香蕉的果肉是白色的,吃起来软软的,而且香甜香甜的,真是好吃极了。
这时候,只听我们班的小胖说:“这香蕉太好吃了。老师,我还要。”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也被小胖贪吃的样子给逗笑了,于是又给了他一根。就在我们吃香蕉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多吃香蕉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它可以帮助我们消化,还可以促进食欲,补充维生素。”原来香蕉还有这么大的用途呢。老师还告诉我们:“吃完香蕉不可以乱扔香蕉皮,要扔到垃圾桶里,这样才是讲卫生的好孩子。”
这时候,爸爸进来了,看着我手中还没有吃的香蕉,便笑呵呵的走了过来,问我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说着把剥好的香蕉递给我,我大咬了一口,哈哈的笑了起来。
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去各国旅游,到现在家里还有许多他们旅游的照片,在我家的书柜上还有一个可爱的俄罗斯套娃。这个套娃是我最喜欢的工艺品了。
这个套娃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工艺品,要是你的话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家里有这么多的工艺品而我却只喜欢这个套娃,那是因为它的外表虽然不华丽,但是它那胖胖圆圆的身体,看着就觉得很可爱。而且,用红色的花头巾配橙色的头发显的格外漂亮。它那黑色外带一点绿色的眼睛,再加上它那红色的嘴巴显得非常美丽。在它的衣服上有许多鲜花,把套娃装扮得像小花童一样。花的背景是一个黄色的衣服,两旁的手臂是橙色的,后背和底下都是绿色的。
每当我一看见套娃就会想起俄罗斯那美丽的景色,虽然我没有去过那里,但是我知道那里做出来的套娃是人见人爱的,而且,一看到套娃我就会觉得身上充满了安全感,因为套娃是一个大家族,之间的感情非常浓厚,不管面临多大的强风暴雨,最大的永远挡在前面。这位就是我喜欢套娃的原因。
套娃是我最喜欢的工艺品,因为它的外形让人一看就很喜欢,而且,它那浓厚的感情也很让人感动,在玩它的同时也会感到很有趣,老大永不退缩的
仙鹤是一种美丽而象征美好的动物,它一只脚踩着地面,三只脚趾紧紧地抓住地面;另一只脚抓住旁边假山上的一块岩石。它半蹲着,一缕一缕的羽毛像披肩式的披在它的肩膀上。细长的脖子弯曲着,好像谦虚的低着头。还有那长长的尖嘴和椭圆的.眼睛,刻画的栩栩如生。
这样美的一件工艺品,常常让我浮想联翩。一次,我正在学习,一抬头,又看到了它。我盯着它看……它突然间展开翅膀,我便攀着假山一直攀到它的肩上。它纵然一跃,伸开翅膀便向空中飞去,我望着陆上的景物,一览无遗,情不自禁地大喊:“好美啊!”这时,便听到了妈妈的声音:“醒醒吧!又在胡言乱语些什么啊?”我不好意思的说道:“嘿嘿,没什么啦!”
这只仙鹤十分美丽,每次看到它我都会心情大好。它的每一根羽毛都别具一格,它那弯曲的脖子美不胜收,甚至连它的每一根脚趾都引人入胜。
啊!美丽的仙鹤,你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件艺术品,你会伴我一生吗?
那次,我看到了令我终生难忘的艺术品,在许许多多没有见过和不认识的东西展品中,只有它至今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
我很喜欢博物馆里面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尤其是喜欢那头可爱的木雕象。大象是用木头雕刻成的,全身呈褐色和棕色,身上装配着象鞍,眼睛炯炯有神,鼻子向上伸展,前腿微微前后腿卧下来,好像在等待它的主人上象鞍;又好像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一样在做屈膝礼;也可能是走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八头大象用鼻子顶住那个五颜六色的大彩球,就好像在宣布我们是最聪明的,力气最大的,跑的最快的大象。周围许多小象围着它们,是在祭祀象群命运的生死、福祸吗?小象有十个。一头小象愤然目视前方,表现得勇敢无畏;另一个表现得十分淘气,在和母亲打闹,它正在母亲怀里撒娇;第三个在不停的吃草,就好像永远也吃不饱;第四个很胆小,好像草一动它就马不停蹄的逃跑;第五个躺在草地上睡觉,好像一睡就醒不了;第六个很爱干净,正在池塘边洗澡;第七个在追一只狐狸不让他靠近象群;第八个正在洗泥浴;第九个和第十个就像小卫士似得在帮兄弟姐妹们放哨。
那些大象和小象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用作装饰和观赏真是很秒。它们各有各的天赋,各有各的优势,一旦它们团结起来肯定会所向披靡!它们在我的眼里永远是满分,永远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没有笨重,只是可爱,看在眼里,是一种异样的幸福和享受。
木象雕真是一件精妙的艺术品,看过之后,令人终生难忘。不知下次还会有什么美妙的展品,我充满信心,期待着下次来欣赏。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只“唐老鸭”工艺品。这只唐老鸭是我爸爸在锡惠公园玩套圈圈的游戏时套到的,它是用石膏做成的。它有二
个功能,一是用来当摆设,二是用来储蓄。
唐老鸭歪着头,二手叉腰,张着八字腿站立着。它的整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它的头上戴着一只绿色的海军帽,二只眼晴睁得大大的,嘴巴噘得扁扁的,好像在生气,又好像在点头致意。身上穿着一件陶红背心,胸前还系着一个绿色的领结,显得很神气。脚和底板连接着。它的背上有一个扁扁的洞,钱币就从这个洞里放进去。每当我得到了钱币,总会往它的背上放。
每当我做作业时,我都看看它,它好像在监督我,也好像在问我:“今天的作业做好了没有?”这时,我会低下头“苦干”。等我做完了作业,我又会去观赏它,这时,它好像在对我微笑,好像在说:“嗯,干得不错。”它天天陪伴着我,所以它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亲密伙伴。
这只唐老鸭又可以储蓄,又可以做工艺品,我喜欢它!更喜欢它那幽默、滑稽的神态。
烟缸,一件极为普通的家庭摆设,很难把它与工艺品相提并论。但如果加工它的原料不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玲珑剔透的水晶,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家就有一只水晶烟缸。虽然很少让它执行其盛放烟灰的职责,但它仍然受到了全家人的欢迎,它的工艺太精妙了,外观太优美了。
它的外观轮廓是圆盘形。底面直径约15CM,四壁与底面垂直,高5cm左右。
简洁的外部结构,给人以朴素大方之感,而见缝插针般的各式花纹则变化多端,令人目不暇接。
两条垂直相交的凹槽把缸底分成四个区,每个扇形区内又以此交点的远点为中心,对称分布着四个向日葵图案。周围配上象征道道阳光的辐射状对称条纹,使得缸底花纹不仅有围案画的严谨工整,又有创作画的独持构思,体现了制作者独到的匠心。
缸壁上的图案更为丰富而富于变化。摆尾的鲤鱼,拢翅的蝙蝠,衔灵芝的梅花鹿交替在缸壁上出现,一点儿也不显得杂乱。以它们为主体,配以周围的梅花、竹枝、海浪、龙门等景物,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都充满了吉祥的气氛,又各有特色,变化和规律在此处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所有组成图案的线条都是精心雕刻而成的。多以平头起刀,在末端延伸成一尖锐的箭头,颇似毛笔书法中的“悬针竖”,体现了制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水晶本身无色透明,但对光的折射效果却很好。加上这些精心雕琢的花纹,更使它能十分强烈地折射阳光。日光的七种色彩在被折射后,一分离出来,在缸壁附近组成了一个个光点,一条条光线,一道道光环,变换观察角度,就会觉得光点好像是挂在梅花上的露珠;光线是海上日出时四射的金光;而那道道光环则如延伸了的彩虹,把整个缸体层层包围起来。
为了不使它的光华埋没于烟灰之下,不使它的美丽掩盖在烟雾之中,全家人从未把它当作烟缸使用过。也许出于同样的心情,即使有吸烟嗜好的人也会因不忍破坏这件工艺品的完美而减少甚至戒除吸烟陋习吧。难道是为了这,工匠们才把它雕得这么美吗?
星期天,姥姥给我买了许多水果,其中最好吃的就要属香蕉了。
一串一串香蕉就像一个个木筏一样,那一根根香蕉一个挨着一个就像兄弟姐妹拥抱在一起,看了之后,真是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把香蕉给掰下一根,只见它弯弯的。就像一轮月牙。它的枝柄就像一个小辫子,它的顶端有一个小圆点,就像戴了一个帽子一样。如果再仔细看,你会发现香蕉的皮上面有几条隐隐的棱,一般人发现不了。香蕉的颜色是黄橙橙的,就像穿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上面还有许多棕色的小点,点缀着金黄色的外衣。用手一摸,感觉滑溜溜、凉丝丝、柔软软的,就像摸的是婴儿柔嫩的肌肤。
剥开香蕉的皮,皮就像盛开的鲜花,皮的里面有纵横交错的网络,叫做果络。它是给果肉输送营养的。里面的果肉是乳白色的,就像银条。闻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尝一口,香香的、甜甜的、软软的,还有一点麻麻的感觉。真是无语伦比,让人回味无穷。仔细一看,果肉中间还有许多小黑点。那黑点只有芝麻般大小,镶嵌在果肉里,像梅花,这就是香蕉的种子。
香蕉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可以润肺,通血,解酒,降血压。
我特别喜欢香蕉,因为香蕉是我的最爱。
有的人喜欢金灿灿的橘子,有的人喜欢有红又大的苹果,还有的人喜欢……但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更喜欢有着金黄色外衣的香蕉。
前天中午我放学回家,发现桌上有一大串香蕉,挤在一起,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我轻轻掰下一根,仔细观察。它拥有一件金黄色外衣,上面还有一些黑色的斑点。凑上去闻闻,还带着一缕淡淡的清香,让人直咽口水。我小心地剥开它的外衣,这时的香蕉,好像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姑娘。我咬了一口,凉凉的,软软的,再嚼嚼,甜甜的,还夹杂着先前的那股清香,好吃极了。
香蕉还有许多作用呢。它能帮助消化、能当饭吃,还能……啊,香蕉的作用实在是太多了!
说起关于香蕉的有趣事,那可是太多了。记得有一次,我拿着卷子回到家,发现窗台上有一大串香蕉,迫不及待地掰下一根剥开,一口咬下半个,含在嘴里慢慢品味起来。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问:“卷子考了多少分啊?”因为嘴里还含着香蕉,所以我回答得含糊不清:“唔……好吃,嗯……”妈妈叹了口气:“唉,你这个小馋猫。算了,我还是自己看卷子吧。”
你们看了我的作文,觉得香蕉好吃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