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蛇咬了农夫,把农夫害死了。农夫的儿子把蛇砍成了两段,死了。喜鹊见了很伤心,她飞到天河里衔了一块泥,把蛇接起来,又飞到天河含了一口水,洒在蛇的伤口上,蛇被救活了。
蛇苏醒了,看了看周围,问:“这是哪里?在地狱还是天堂?我怎么会在这里?”蛇一看眼前的喜鹊,问:“是你把我救活的吗?”喜鹊点点头。蛇既高兴又不怀好意地说:“我的救命恩人呐,我真不知怎么感谢你,要不,我们成为亲家吧,你当姐姐,我当弟弟,怎么样?”喜鹊看蛇很有诚心,就点点头说:“好啊。”就这样,蛇和喜鹊成了亲家。
自从喜鹊和蛇成了亲家,他们一个有翅有爪,一个无手无脚,本来应该和睦相处,但事实并非如此。喜鹊就对蛇加以信任,每天给蛇找食物,花被踩断了也说是小喜鹊不听话,床上的稻草被弄乱了也错怪小喜鹊;而蛇呢,每天不怀好意,总想乘喜鹊妈妈捕猎时吃下肥嫩的小喜鹊,或是在喜鹊一家睡觉时把他们“一嘴打尽”。
一天黄昏,喜鹊爸爸和喜鹊妈妈外出给他们“一家四口”(小喜鹊三只,再加蛇一只找食物,蛇看着肥肥的小喜鹊直流口水,心想:反正我也是个罪之恶极的犯罪分子,吃它是我该做的活,再说了,到时候他们回来我就撒谎说自己失踪了不就行了!想到这里,他就高枕无忧的吞下了一只小喜鹊。
老喜鹊一回来,脸都变白了,他们大惊失色的看着一群小喜鹊悲哀的哭着,看着三儿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蛇假惺惺的哭诉到:“姐姐,姐夫,刚才我还看见小三在小山坡上玩,大概是被猎人抓去了吧。”
第二天,喜鹊妈妈因为受了太大打击而病逝了,喜鹊爸爸一个人担任起来养家糊口的重任。一天,喜鹊爸爸独自一人去森林找午饭,蛇看着小喜鹊,又开始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一次我已经说过了他被猎人捉去了,这次就说它飞来飞去撞死在树上了,掉下去被野狗吃了!哈哈,我就是聪明!此思过后,蛇又放心的吞下了一只小喜鹊,
可是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蛇还是疏忽了一点:老大已经学会讲话了,当喜鹊爸爸捕猎回来之后,它便听了关于蛇和小喜鹊失踪的事……
又是一个万分惊险的日子,拿来做诱饵的小喜鹊十五个掉桶打水——七上八下,生怕说漏了计划。
喜鹊爸爸假装出去打猎,并安排了一只专门对付蛇的“绝佳高手”守在门口。果然不出所料,蛇有张着血盆大口来活吞小喜鹊了,小喜鹊跑到门口,大喊一声:“可以进来了!”蛇哈哈大笑:“没想到你还会说话!不过,叫你爸爸可打不过我哦!哈哈!”
“谁说我打不过你!”一只雄鹰带着魁梧的身材走了进来,浇了蛇一盆冷水,“怎么,敢和我单挑吗?嗯!”
“原来是鹰大哥啊!小弟今天特地来献肥嫩的小喜鹊一只!”蛇一见是鹰,马上变了表情,满脸堆笑地说。
“哼!你个小鬼!不和你磨蹭了!看招!”鹰边说边冲上前去,对着蛇出击,“左勾拳,右勾拳……”
转眼间,蛇的两颗毒牙瞬间变成了两颗朝上的`“象牙”,这下鹰也克服不了饥饿的侵袭,一口把蛇“阿妈阿妈”了。
喜鹊爸爸看着蛇被鹰一口又一口的吃了,感叹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孩子他妈,你当时救错人了啊!”
地球是万物生灵的共同家园,共生共荣的来自万物的和谐。不要向农夫那样破坏环境,因为我们的家园美丽的同时又很脆弱,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农夫与蛇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而对于农夫与蛇到底错在谁,一时也各有说法,相互争论不休,其中不乏有对农夫惋惜甚至打抱不平的人存在。其实我觉得错不在一方,无论农夫或者蛇都有不妥之处,只是二者所付出的代价不同。农夫因为错误的行为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蛇也因此背上了千古骂名。
我认为这件事应该辩证的多角度的考虑,先拿农夫的“善行”来看。农夫看到了正在冬眠的蛇,误以为是冻僵了,注意,是误以为!从这里可以看书农夫缺乏对蛇的习性的了解,或者说只是片面的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所想的是对的,所以这就导致了他致命的行为,为后面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在生活中,农夫的典例也不是少数。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在人来人往的天桥上,一位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残疾男子面前摆放着稀稀散散的圆珠笔,在“乞讨”,是的,但这是有尊严的“乞讨”!好多人都只是带着悲天悯人,无比同情的表情走近那位男子并“施舍”,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圆珠笔,或者说注意到了却没在意,那个男子虽然接受了“施舍”,可是他并不开心,反而更加忧愁了。直到有一位小姑娘走过来,带着稚嫩的童声问道:”叔叔,圆珠笔怎么卖呀”?男子回答道:“一元一支哦”。“嗯帮我拿俩支叔叔。”接过笔小女孩天真的对着男子笑了笑:“叔叔再见。“男子流着泪激动或者说感动的说:”谢谢你小姑娘。“或许他觉得小姑娘给了自己别的”好心人“并没有给的东西——尊严!
与那个小姑娘想比,其他人的善行又与农夫的“善行“何异!好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善意并非是怜爱或者博爱,而是理解,只有理解才是善的正道!
而对于蛇来说,也有错,它不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对农夫发难,毕竟农夫的'初衷是帮自己,蛇太过于冲动,缺乏理智,防备心理太强总觉得别人要害自己。这样的心理与社会上的许多人又是极为相似,那些人总是像只刺猬一样把自己紧紧防备在别人的善意之外,往往别人善意的举动,总觉得伤害了自尊,便伺机报复。这样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即便要帮助你的人有时候行为不太合理,可毕竟初衷是好的,所以由蛇我们要学会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冷静,要理智。
农夫与蛇的故事,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则小故事而已,但小故事却隐含着大道理,只要用心去发现,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美,而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农夫被蛇咬死后,他的儿子格里诺夫每天都去种地。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格里诺夫便穿上爸爸留下的鹿皮袄,去看看地里的苗有没有冻坏。
在路上他看见一条大花蛇被冻僵了,经过仔细查看,这条蛇就是当年把爸爸咬死的那一条。他想:哼,该死的家伙,就是你把我的爸爸咬死的,别指望我再救你!他越想越恼怒,便抓起这条蛇把它扔到了离地不远的湖边。看好苗后,他大步流星地回家了。
被冻僵的蛇经这么重重的一摔,它醒了,发现自己躺在一大块冰上,想:这是哪个有毛病的,把我丢在这里?蛇突然间发现有一大串脚印,这脚印正是格里诺夫留下的。蛇便顺着这串脚印来到了格里诺夫家。格里诺夫正向母亲安丽美说,地里的苗没有冻坏!还说了他碰到了当年咬死父亲的那条蛇,并把它扔到了湖边。蛇听到这里气愤不已,便以闪电般的速度蹿过去,咬了一口格里诺夫。母亲说:“看我的!”说完便将一把雪亮的匕首拔了出来,用力地向蛇头扎去,蛇被扎死了。母亲一边为儿子清理伤口,一边说:“对待一切危险的东西都不能心慈手软,要抓住时机,致敌人以死地!”
后来,儿子格里诺夫和母亲安丽美快活地生活在一起,并把这件事和父亲的事编成了一个故事讲给他的子孙后代听。
《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大家是在熟悉不过了,故事情节也是烂熟于心。农夫好心救了冻僵的蛇,而蛇却忘恩负义,反咬了农夫一口,最后农夫在刺骨的寒风中长眠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很气愤吧。因为这一条蛇竟然毒害了他的救命恩人。这说明了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给善良的人。对那些大奸大恶之人过于仁慈,他们的本性也不会变的。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心存感激,懂得回报。这种恶人,你对他付出,而他未必回报,甚至会害了你。
寓言中的农夫有爱心而蛇无情,初看起来农夫是一个善良而愚蠢的农夫,同情的爱心不分对象,可悲而可怜。其实不然,在现实的社会当中,人都是一样的五官一样的躯体,看不清的是内心。谁能分清谁是好“蛇”,谁是毒“蛇”呢?如果奉献爱心要区分清对象才可以,那有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分清对象是有没有毒的“蛇”呢?况且需要爱心的人通常都是在风雪之中,旦夕之间,焦急而迫切的时候,容不得深入的调查和考察。那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宁肯相信它是一条好“蛇”而非毒“蛇”。结果要是好“蛇”,那爱心有所值,要是条毒“蛇”,最起码你可以无比坦然,不至于因为内心有愧而终日惶惶。记得前几年,我看过一则新闻,大概内容是是有人去扶摔倒的老人,而老人却污蔑人家推倒他。这和蛇有什么不同。打那起,结果社会上没有人再愿意去扶摔倒的老人
恩将仇报的人将被世人永久的唾弃,做人应该懂得感恩,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别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不仅要播种感恩的种子,还要浇灌,使之发芽成长。对等像蛇一样的恶人,我们不有同情,不能心慈手软,要识破他们的诡计,千万不能上当,要狠下决心,要把他们置于死地,不然的话,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一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