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前,选手们围在一起,紧张地测试着陀螺,很快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one,two,three,go!”随着郭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战斗盘里立刻出现了几个飞速旋转的陀螺。这些陀螺激烈的碰撞着,发出“嘭嘭”的声音。只见李智豪的陀螺在战斗盘里像一头公牛一样横冲直撞,而徐凯源的防守型陀螺在战斗盘中间稳稳地转着,无论谁来攻击,都会被他弾到一边去,最不堪一击的是赵一篪的,被李志豪的“公牛”轻轻一撞,就飞到了场外,陈宏宇的的则在不断地向徐凯源的发动攻击,经过一番波折,陈宏宇的还是歇菜了。最后只剩下了徐凯源的防守型陀螺和李智豪的“公牛”了。围观的'同学也兴奋起来,大喊:“李智豪,加油!李智豪,加油!……”只见李智豪双眼紧盯他的“公牛”,仿佛要把同学们的呐喊声也化为它的力量。向左转,向右撞,“嘭嘭!嘭嘭!”两个陀螺飞速的碰撞着,战斗者,打得难分胜负,突然“公牛”后退几步,又猛然加速冲了上去,徐凯源的“防守型”陀螺被重重的一击,一下碰到沙盘的边框又迅速反弹回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中了“公牛”,“公牛”来不及躲闪,不幸飞出场外,光荣牺牲。徐凯源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欢呼声,呐喊声,响彻教室上空。
我喜欢陀螺,因为它带给我无限的欢乐;我更喜欢这次的陀螺比赛,因为它既锻炼了我的勇气,又开拓了我的思维。
抽陀螺俗称“抽贱骨头”,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它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陀螺为 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玩时,以绳绕陀螺使其旋于地,再以绳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得越狠旋得越快,故称“抽贱骨头”。
中国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它是一个长约三公分的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比赛谁转得最久就为赢家。这是当时嫔妃宫女用来打发深宫 内无聊时光的贵族游戏。“陀螺”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弈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至于陀螺究竟是不 是由“千千”演变而来,那就不可考了。但明朝时陀螺已成为儿童的玩具,而不是宫女角胜之戏了。根据记载,当时陀螺是木制的,实心而无柄,用绳子绕好了,一抛一抽,陀螺便在地上无声地旋转。 当它缓慢下来时,再用绳子鞭它,给它加油,便可转个不停。这种玩法传了两三百年,一直到民国初年,还有这样的玩法。
一般孩子抽陀螺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水平抽法,而第二种则是垂直抽法。一般孩子们玩陀螺有两种比赛方式。第一叫做分边法是将参加的人分成两组,然后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组的陀螺先倒 在地。倒在地上的陀螺,就称为「死陀螺」,只有任由对方劈击宰割了。赢的这一方,用自己的陀螺,高举过头,对准目标,向下猛击。第二是画圈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圆圈的中央,再画一个小圆 圈,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里打,使陀螺能旋转出来。如陀螺已固定在一点上旋转,这时,可用绳子将它圈出来,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内,或一抽下去就 不动了,都算死了,要放在当中小圆圈内,任别人处罚。若处罚别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内,照样要放在小圆圈内,任人处罚。如果很幸运的没有被击到,或是被击到而没有被分解,可以拿出一个陀螺,用 水平抽法,将自己那个小圆圈内待死的陀螺击出圈外。
由于时代进步,制作材料不同,大家玩的陀螺各式各样,且玩法也有不同。
抽陀螺是我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之一,那时的陀螺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在我们的眼中,陀螺以枣木红心的最好,所以制作前需要先找一截粗四、五公分的枣木棍,用锯把它截成长五、六公分的陀螺坯 ,然后用锋利的刀把它削成圆锥形,为了使它转得平稳且时间长久,还要找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钢珠,把它牢固地嵌在陀螺的底端,这样一只漂亮的陀螺就制作好了。为了使陀螺转起来好看,也可以把陀 螺的平面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或是将自己喜欢的图案贴在陀螺上。
我最喜欢冬天在家乡结冰的湾里玩抽陀螺,冰面很滑,我随时都会滑倒,摔得胳膊腿的很痛,可陀螺转得很稳,我的心里很高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