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唦、唦"风一吹,眼前这处静谧的芦苇荡随风摇摆起来,轻轻地,轻轻地,如母亲抚摸孩子一般,将我卷入唯美的遐想中......
只是今非昔比,我趴在窗前,望着那墙角边,仅剩的一株芦苇,在萧瑟的寒风中孤立着,柔弱的身躯少了同伴的拥簇,死气沉沉。
我无论如何也不曾想过,几个月前还浩浩荡荡的"碧波"如今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仅一夜之间,便淡然无存。
就在那漆黑的夜里,楼下却灯火通明,一阵阵烦心的挖掘机轰鸣声搅人好眠。
我清楚地看到,作业灯照在这"残绿色的海中",似照遗像一般,照后便将这绿色生命抹掉,彻彻底底的抹掉。
我无声地看着,看着那叼着烟头,大腹便便的老板,烟头上红色的火光一闪一闪,我想那空气中会是"仙气云绕"吧!哼,好一个自私自利的老板,要拿这一小片地开刀。
望着楼下那片骇人的土黄,寂寞、萧条涌上心来。
本来这里的绿色便不多,如今窗下那片怡人的绿又被除去,眼下便只有路边的绿化树死气沉沉,布满灰尘,濛濛的绿,再者,就是那霓虹灯了,如果那绿也算得上是绿。
拉上窗帘,卷缩在沙发里,一遍又一遍地想着那曾经的绿,梦境中,化作一池的碧水,撑着小船,划向深处......
长江口外,黄海之滨,有一个绿色的美丽的海岛。那就是我的故乡。
二十几年在北国的大城市里工作,我常常想念我远在南方的故乡。
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
那密如蛛网的、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彩星的、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各样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撒一方方碎金似的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的、洁白如云的棉花……
然而,多年来尤其令我梦牵魂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音乐,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做舵,按在小船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在那里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对于故乡的芦苇,又逐渐加了一层钦佩以至崇敬——它几乎无所不在。凡有人烟之处,就有它蓬勃的生命。
它不喜欢单个儿独处,而是集丛而生。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根根相连,叶叶相依,互为提携,相亲相爱,结成一个绿色的集体,因此再猛再烈的风也刮不倒它。
它所求甚少。它从不占良田,不需要给它特别施什么肥,即使在十分贫瘠的土地上,它也能挺干抽叶,顽强地生长。
对故乡农民来说,它是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常用它搭瓜棚、豆架,打篱笆,编苇席、苇帘子。用芦芭盖的房子,冬暖夏凉。把芦苇杆锯成一截截后,可以做织布用的纡子轴、笔套,抽烟的又可以做烟嘴,它还是造纸的好原料。每年春节,给孩子们做花花绿绿的马灯、八角灯,少不了要用芦苇做支架。芦蔑又可做风筝,编制各种工艺品。散发着特有的清香的芦叶,可以用来包粽子。雪白的芦根,又脆又甜,可以食用,还可以治病。芦花可以做枕芯,贫苦人用它做芦花鞋,既保温又御寒。芦苇还可以当柴烧,芦灰又可做肥料……
故乡的芦苇真是一种极其普通但具有极大用途的植物。
学校的西边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荒坡,翻过荒坡是一片水塘,岸边生长着挨挨挤挤、密密麻麻的芦苇。在别人眼里这是一片荒坡,但我却认为那里别具风情。
记得三年前,爸爸带我途经此地,我发现这里生长着零零星星的小芦苇。它们喜欢择水而生,聚众而长,繁殖迅速。慢慢地我发现芦苇变多了,它们由低到高,由细到粗,大片大片地生长着,连成一道显眼的风景线。
春夏时节,芦苇摇着尖尖的脑袋钻出水面,伸展着嫩芽迎风摆动,像个新奇的孩子在打量着这美丽的世界。几月不见,芦苇疯长,开始抽穗开花,只见它一簇簇,一丛丛,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微风吹过,它们抱在一起摇曳着,轻吟着,发出哗哗的声响,水鸟穿行其间筑窝觅食,悠然自得。
秋风吹过,高高的芦苇叶子和花穗开始泛白、干枯,洁白的芦花随风起舞,满天飘飞,远远望去,一团团,像花絮、似飞雪。这是芦花最美的季节,难怪诗词歌曲中常赞美芦花之色、芦苇之形。
冬天,雪落芦荡,干枯的芦苇紧紧抱在一起,相互支撑着久久不愿倒下,让这风姿成为冬夜最后的剪影。
我爱这四季芦苇,它们没有艳丽的色彩,平淡无奇、质朴清纯;我爱这四季芦苇,它们从不炫耀自己,与世无争、默默无闻;我爱这四季芦苇,它们从不挑剔生长环境,随性而居、昂扬进取。它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这就是我的风景,一个平平淡淡却又扣我心扉的风景。
真正近距离的接触芦苇就是今年。以前只知道它就是那种生长在沼泽地上的一种植物罢了——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吧,其实在山间也有这个东西的存在。
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是在春天,是在一场很大的春雨过后。那天山间的一切的绿都是与众不同的,套用一句行话是“绿得很正”。那满山的绿给人最多的就是好养眼——看着那样清新的绿、青翠欲滴的、流动的绿……好让人满足与享受,视线由上而下,视线中的绿也错落交织着……这时,我也发现了那生长在山间的芦苇,一下觉得这东西很是惹人喜爱。于是以后的日子,每回只要我来到山间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芦苇了。慢慢的,们一点点地长高了,那头也慢慢低下了,开始打到我们的车窗了,发出了“叭、叭、叭、叭”的声响。有点被夹道欢迎的感觉,真是够兴奋的。可是今日夜游回来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它们挺直腰板在那里欢迎我们呢?原来,它们又长高了,越高的越是直,那根细细的秆的顶端顶着那么的穗,可是它们就是不让自己低头了,笔直地列队站着山风一刮,它们摇晃着脑袋就是不弯腰了,真是越看越喜欢啦啦啦
看着看着不禁让人觉得他们好美,虽然没有好看的形象,没有绚丽的色彩,有点只有那不弯的腰板——那根细细的秆。不禁让我联想到那种和芦苇一样的人,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颗坚强的心,那颗心在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大概这就是外弱内刚吧。应该说这样的人也算是禁得起风雨的、美丽的吧。
在我们小区后院里到处可以看见绿绿的野芦苇。
芦苇有一米高,茎很细和织毛衣的纤子差不多,一节一节的。每隔一节就长着一片叶子,叶子是长条形的,下面一部分将茎紧紧的裹着,上半部分弯弯的。摘下一片仔细端详中间宽两边细,最宽的地方只有2厘米,末梢像根线,叶子有我胳臂长呢!取下有一片叶子的一段茎,拿在手中,看起来就像一个长长的指南针,像马鞭又像鱼杆。剥去叶子的茎是米黄色的空心管,一节一节的像竹子。取下一节可以当吸管呢!开在枝头的花,一束束,白白的像松鼠的尾巴。针尖似的花瓣摘下几朵一吹,像雨丝纷纷落下。它还可以当作扫帚扫地呢!
一阵风吹过来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花左右摆动像是给我招手。没有人给它浇水,更没人施肥,但它还是顽强的生着。
我喜欢野芦苇,更喜欢它顽强的生命力!
我爱故乡的芦苇,因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
去年的寒假,我回到了故乡——黄梅。在那里,我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耍,一起去小河边打“水仗”……小河边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为什么?因为芦苇在传递着春天的信息。
下过几场春雨,芦芽便忽地长高了,变成了亭亭玉立的芦草,长着几片可爱的叶子。芦苇在春末夏初的时候便长出了花,它的花小得可怜,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呢!到了端午节,家家都要摘苇叶包粽子。整个村里充满了煮芦叶的清香,空气仿佛也被熏醉了。这时,我们便也摘下叶子,拣宽的做芦叶船,让它在小河里扬帆;拣窄一些的卷芦哨。芦哨能吹出清脆悦耳的曲子,使人心旷神怡。
芦苇的用途很多。大至造纸,小至烧火取暖。没有它,故乡的冬天将格外寒冷,而春天也不可能生机勃勃。
我爱芦苇,我爱芦苇顽强的生命力,我爱芦苇的奉献精神,我更爱芦苇的默默无闻!
望着窗外灯红酒绿。
霓虹闪烁的繁华城市,我陷入了回忆...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在偏僻的村庄旁有一片芦苇丛,从里面传来稚嫩的说话声:"奶奶,哪儿最美啊?""嗯..."那人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江南吧...""哦,原来江南是最美的啊,长大了我要去江南好好看看!"从此在这个小娃娃心中埋藏着一颗种子--江南最美。
当明天成为今天,昨天,才发觉时光在一点一点的流逝,小女孩儿长大了但她还是天真无邪的玩耍,直到有一天的到来改变了这原本平静的一切。
这一天小女孩儿的父母要带她去城市里,她没有哭,只是静静的问她妈妈:"我能到芦苇丛中在待会么?"然后她飞奔到芦苇丛中,不在乎弄湿了鞋袜,抬头看着被夕阳渲染成鹅黄色的云朵,用手抚摸一根根芦苇:"我要走了,到一个遥远的陌生的城市,哈,你们说我能去江南么,江南......"说着说着小女孩的视线模糊了,眼中泛着泪光,仿佛从中看到江南的美景。
后来呵,她发现江南远没有故乡的芦苇丛景致好,应该是故时眷恋的缘故吧,这个小女孩儿就是我,至今我也不会忘记芦苇丛中的`江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