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一直守着这个小村庄,不愿回城住的,他活了大半辈子,改不了种田的本性,爸爸说那是她的初心吧。
我是一直不太爱奶奶烧的菜的,端上桌来,总是几种简单的蔬菜的拼凑,让人吃了,总要叹一句寡淡。我喜欢母亲做的菜,总是翻着新的花样,甜辣酱,番茄酱,沙拉酱,样样都有,渐渐地,越发觉得这种菜有滋有味了。
奶奶说,她要下田去了,虽然我不太情愿,但因为无聊还是跟着去了。乡间的田野,辽阔无垠,一个个纵横交错的田垄交织成平静安详的图景。早春的风,依约拂过,吹起奶奶的蓬发,这灰白的发,如水中的云影。
眼前便是奶奶的一方天地。
扁豆爬在墙上,瓜藤在地上顽皮地穿梭,几朵早醒的油菜,刚刚展露出他们金黄的笑靥。奶奶乐呵呵的笑了,看着他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
奶奶在劳作,我便摊开课本,开始背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当我背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时,奶奶却放声大笑“哈,我也和这人一样,在种豌豆哩。”我这才注意到,奶奶种的豌豆,大概半尺来高,却长势喜人。近近端详,微小的水泡泡晶莹着,叶茎极嫩,比婴儿的肌肤还要鲜亮,一掐,汁水是白色的乳汁,清香缭绕于指尖。联系课文中的诗,这才发现了平日里只是死记硬背的诗的意蕴来,眼前顿生了一股暖意。想我以前背诗,只是照搬旧理,认为那只是诗人才能有的精神的远方。而殊不知,我背的只是文字,却没到那份初心。
奶奶走过来,又说“你读的诗和我种的这菜不是一样吗,都是一行一行的啊。”我望了望那田垄,还真是,“那奶奶就是在种诗喽?”种诗,多么好的比喻,这样的人一定很幸福吧。奶奶笑了笑,“嗯,种诗,也种心,我一生耕的这方田,守着,是幸福啊。”
种田,种的是诗意,是幸福,更是初心。
朦胧中,极目远望,夕阳将半边天涂抹成各色的.金红,奶奶佝偻的身影,在田中劳作。她笑着,照顾着庄稼,好像在侍弄自己的孩子。坚守初心是幸福,怎能说成辛苦。她一次一次地弯腰,一次一次地踱步,从青丝变成白发。我想,这是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初心的坚守。
手捧课本,脑海中回味着奶奶做的菜,那是我的认知太浅薄,忘了背诗的初心,忘了生活的真味。
我们总是向过去回望,对未来怅惘,想追寻过去的诗意,想知道远方的神秘。于是便苦苦追寻,疲于奔命,却疏忽了身边的人亦或风景,忘了初心何在。其实,真正的诗和远方,不在别处,就在脚下的这块土地,在初心所在的地方。
春风十里,我拈花一笑,初心,我寻到了。
兜兜转转,走走停停,循着少年漂流的痕迹。
——题记
“看看这是什么!”爸爸朝我扬了扬手里的一张绿色条子,“汇票!”
我嘿嘿一笑,冲上前抢过汇票,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厦门晚报稿件录用费,40元!”——“天呐!”我惊叫着,高兴得手舞足蹈。
惊喜之后,我有些纳闷:我似乎什么也没有做啊,怎么凭空“生”出了一张汇票呢?懂我的爸爸也已经看透了我的疑惑。
原来,我平时闲来无事写的几篇小文章被爸爸看见,他觉得写得不错,却又怕被我知道后会不高兴,于是他就偷偷地在电脑上打印出来,投稿给了《厦门晚报》,没想到居然被发表了。——我收到了我人生中第一笔稿费!
兴奋慢慢平歇下来,与此同时,我心里的小算盘却开始哗哗作响。
“收一份稿费40元,发表三次就有一百多元,发表十次就……嘿嘿嘿……”你懂的!我掰着手指算钱时不觉笑出了声。妈妈怀疑地瞥了我一眼,我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回了一句:“我,我可什么都没干呢……”
说没干,可就开始干了。立刻,马上,我掏出一沓四百格的稿纸,对着稿纸正襟危坐,立志要把它们全部写完!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可我想破脑袋,也才挤出大约百来字“正确的废话”。眼看还有老师的作业没写完哩,我只好困惑地望着那一百多个字,恍惚间,我好像看到那些字抱作一团,胆战心惊。
也算是可喜可贺,我这三分钟的热度坚持了快一个月,总算憋出了三篇文章。也自知差了点那意思,不敢明目张胆投稿,趁一个人在家时,悄悄地开机上网打开邮箱。“叮!”发送成功,心里好像有一块石头落了地。
接下来,我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啊等啊,等到短袖外多加了件外套,我终于失去了耐心,不得不接受石沉大海的现实。那段时间里,我一直郁郁不得志,再也不想写文章了,连学校布置的习作也只是草草了事。
直到那节语文课,我们学习《岳阳楼记》,听到老师讲解范仲淹等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初心时,我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我写文章的初心是什么?我那篇文章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赚取稿费吗?它不过是想让自己的心情有一个可以宣泄的地方罢了,内心的喜与悲,对生活看法的好与歹,统统记录下来。每一篇文章,是我心灵成长的足印,也是思想情怀的寄托。
那一个月里挤出来的文章是些什么啊?又算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个一时被钱所迷惑的小孩的胡言乱语罢了!
沉下心,明白了自己写作的初心后,我的文章中又增添了几分别样的色彩。至于有没有被发表,甚至有没有被同学和老师点赞,已经不是我心中所牵挂的东西了。
也曾有过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梦想,直到发现初心,才知道那是我一直寻找的答案。
深冬的光景,一任时光浪掷,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近了。随节气,我也该回乡拜年了。
奶奶一直守着这个小村庄,不愿回城住的,他活了大半辈子,改不了种田的本性,爸爸说那是她的.初心吧。
我是一直不太爱奶奶烧的菜的,端上桌来,总是几种简单的蔬菜的拼凑,让人吃了,总要叹一句寡淡。我喜欢母亲做的菜,总是翻着新的花样,甜辣酱,番茄酱,沙拉酱,样样都有,渐渐地,越发觉得这种菜有滋有味了。
奶奶说,她要下田去了,虽然我不太情愿,但因为无聊还是跟着去了。乡间的田野,辽阔无垠,一个个纵横交错的田垄交织成平静安详的图景。早春的风,依约拂过,吹起奶奶的蓬发,这灰白的发,如水中的云影。
眼前便是奶奶的一方天地。
扁豆爬在墙上,瓜藤在地上顽皮地穿梭,几朵早醒的油菜,刚刚展露出他们金黄的笑靥。奶奶乐呵呵的笑了,看着他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
奶奶在劳作,我便摊开课本,开始背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当我背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时,奶奶却放声大笑“哈,我也和这人一样,在种豌豆哩。”我这才注意到,奶奶种的豌豆,大概半尺来高,却长势喜人。近近端详,微小的水泡泡晶莹着,叶茎极嫩,比婴儿的肌肤还要鲜亮,一掐,汁水是白色的乳汁,清香缭绕于指尖。联系课文中的诗,这才发现了平日里只是死记硬背的诗的意蕴来,眼前顿生了一股暖意。想我以前背诗,只是照搬旧理,认为那只是诗人才能有的精神的远方。而殊不知,我背的只是文字,却没体会到那份初心。
奶奶走过来,又说“你读的诗和我种的这菜不是一样吗,都是一行一行的啊。”我望了望那田垄,还真是,“那奶奶就是在种诗喽?”种诗,多么好的比喻,这样的人一定很幸福吧。奶奶笑了笑,“嗯,种诗,也种心,我一生耕的这方田,守着,是幸福啊。”
种田,种的是诗意,是幸福,更是初心。
朦胧中,极目远望,夕阳将半边天涂抹成各色的金红,奶奶佝偻的身影,在田中劳作。她笑着,照顾着庄稼,好像在侍弄自己的孩子。坚守初心是幸福,怎能说成辛苦。她一次一次地弯腰,一次一次地踱步,从青丝变成白发。我想,这是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初心的坚守。
手捧课本,脑海中回味着奶奶做的菜,那是我的认知太浅薄,忘了背诗的初心,忘了生活的真味。
我们总是向过去回望,对未来怅惘,想追寻过去的诗意,想知道远方的神秘。于是便苦苦追寻,疲于奔命,却疏忽了身边的人亦或风景,忘了初心何在。其实,真正的诗和远方,不在别处,就在脚下的这块土地,在初心所在的地方。
春风十里,我拈花一笑,初心,我寻到了。
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曾被雾霭迷了眼眶,曾泥足深陷无法自拔,也曾被狐狸眼中的星辰大海惑了心神。但只要初心不忘,逆风驰行,沙漠也能开出花。
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我把它悄悄埋在心底,等待它发芽,开花。可我忘了,现实就像贫瘠的沙漠。而我,只有我,守着安静的沙漠,等待着花开。
文章第七次被寄出去,仍旧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窗前的那株花,叶尖已经微微泛黄。吐一口浊气,趴在书桌上,去与周公相会。
似真似幻中,我看到自己面前摆着一本书,名字叫《<初心>之沙漠里开出的花》,而作者竟是我的名字,略微翻看,发现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初心不忘,逆风驰行,沙漠也能开出花。”我搜寻记忆的每个角落,也并未发现这句话的来历。忽然脑袋一痛,摆在我面前的仍是那张因为空白而显得略微宽大的稿纸,心情不觉有些烦躁,便甩了门出去散步。
树荫路上风吹着树叶哗哗作响,我踩着斑驳的树影慢悠悠地晃着。倏忽之间,沉寂中一道很清灵的声音荡响我的耳鼓,抬起头便看到前方长椅上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戴着一副银白耳机,红唇张张合合。我微微有些好奇。大中午的,一个小姑娘怎么在这唱歌,于是便走到她身旁坐下。她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清甜的声音仍在不断传来,我索性闭上眼睛,靠在长椅上听了起来,她唱的是《烟火里的尘埃》,她的声音不仅清脆,而且空灵。她唱到“只有我,守着安静的沙漠,等待着花开。”突然停了,然后她摘下耳机问道:“你说沙漠会开出花吗?”还没等我回答,她兀自笑了笑。
我看她眼里闪出一丝黯淡。苦笑道:“也许会……你喜欢唱歌?”
她点点头。笑着说:“对啊!很喜欢很喜欢。我以后想成为一个音乐人,唱自己写的歌。可是……”她的笑凝固在脸上,无奈摊摊手,“我妈不让!”
“所以,你就躲着她出来唱。”
“对啊!”她脸上又恢复了刚才的笑容,“不管她支不支持,我还是会坚持的。”
我望着她眼里的点点的光芒,羡慕地说:“真好,加油!我支持你哦!”
她手机突然响了,她看了一眼手机,然后冲我甜甜地笑了笑,说“我先走了。”我望着她被风拂起的长发,想起她谈及梦想时眸中的光亮,似乎从她的坚定中看到了希望,不禁挥了一下拳头:“真好!”
我重新坐在书桌前,笔尖倾斜,墨色点染着空白的纸张,让初心伴我度过所有的时光,与我生死与共。我坚信:逆风驰行,沙漠定能开出花!我要守着安静的沙漠,静等花开!
想自己没有什么,是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人要不断地追求,要不断地进取,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完美。
同样是人,为何会有差别,会有高低不等呢?主要是看人的自身努力、进修等如何。人,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越长大区别就会越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后天的进修、学业、追求等情况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贤人、伟人,而有的人却止步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呢?都是后天学不学习,努不努力,追不追求,进不进取使然。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我平时最喜欢《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俗地说就是,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还喜欢另外一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