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柳绿芒砀山,踏青赏景汉兴地。――题记
“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阳春三月正是春天出游的好时候,这一天我与同学老师们去芒砀山一日游。
一路上,我们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向目的地出发了。窗外的景色让人不忍转移视线,那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和那金黄的油菜花争相斗艳,好像要比一比谁最引人注目。同学们有的拍照留念,有的连声赞叹,有的拍下视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位于河南永城,是一处集山水揽胜、文化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带着对历史的追忆,我们来到了汉兴源,看见了宏伟高大的刘邦斩蛇碑,接着,我们与老师一同看了短片――刘邦斩蛇。午饭之后,我们来到了汉梁王陵,我还没进大门,一阵“哇”的尖叫声回响在我的耳畔。原来是同学们被眼前的景色震惊了。远远望去,高耸的阶梯直通天际,让人叹为观止听讲解员说:这里的台阶一共有365个,表示一年的365天;平台共有12个,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
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来到了王后陵墓,通道的一侧是车马室,那马体型健壮,和真马的大小一般。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王后陵墓,突然眼前暗了下来,迎面吹来一阵阵潮湿的凉风,墙上滴下了一滴滴水,让人感到一些阴森。
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看到了金缕玉衣,能贮藏食物的贮冰室,也就是现在的冰箱,石制坐便器……其中,我最喜欢汉梁王与王后陵的'通道――相思道。相思道是汉梁王陵和王后陵之间唯一能直通的通道。可是当时修这条通道时,王后正好去世,留下了千古遗恨。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
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我们来到了国家地质博物馆,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面有昆虫标本,生物化石,石头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石头宴,它们都是天然化石,一个个都像真的一样,我真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虽然这次游览很累,但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程。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历史,还学习了汉代的文化,真是受益匪浅啊!
近期,为了迎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我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本不喜欢读散文,但捧起这本书,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文化苦旅》是作者余秋雨第一本游记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来寻求文化灵魂,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余秋雨先生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笔细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余秋雨鄙弃陈词滥调,细腻又不失大气的笔触下描画着一幅苍健浑厚的山水画,书写着一首抑扬顿挫的诗歌,哼唱着一支轻柔婉转的小夜曲。那使人感同身受的旅行心情,直锲人心的历史感怀,用悠长的歌谣谱写出心中的悸动。我领略了大智大愚的李冰创造的神话般的都江堰,三峡那翻滚咆哮的`长江水;见识了中国华丽的文化瑰宝之地莫高窟与天一阁;拜访了清新婉约的江南小镇,精致幽深的苏州园林。
《文化苦旅》使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
而且我们所学的文化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换来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文化,不虚度光阴,真正的领悟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并且发扬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坚决不做学成之后,而忘本的人。
一个人拥有了良知和强大的毅力才能领悟到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炎黄子孙数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余教授的《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导航船,她将带领我去深思更多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我也会将其细细品尝的。
1.解冻,多么贴切的解释。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3.路就是书,书其实也是路。
4.水,是道教的教义的象征。
5.以使命为学校
6.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这该是游历时最好的状态。
7.藏经洞的故事不仅令人悲哀,还令人战栗,如同亲生父母把女儿送进宜春院。
8.这个想法不错——不知道马可·波罗是否同意?
9.先有生态后有文化——李希贵校长说:文化是做出来的,这有什么不同?
10.山庄背影,诸多回味。经余秋雨老师这么一写,我还真想去那里走上一遭了。
11.1927.6.2,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
12.又了解了我不知道的清史,原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咸丰避难山庄也死于此。
13.嘉庆不明不白死在避暑山庄,道光不喜欢也不愿意去了,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没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不衰才是怪事。
14.文化生态意义上的认同。
15.康熙,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人的旅行是否也如此,是释放生命的过程?
16.木兰围场,秋猎,为期大约二十天,康熙共参加四十八次。
17.木兰围场,狩猎,大规模军事演习始于康熙?
18.康熙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叹
19.打、***、流放,打是轻刑,***是极刑,流放不轻不重。
20.宁古塔并非塔,满语宁古为“六”之意,塔为“个”之意,据说这里曾居住过六兄弟。
21.流放宁古塔,坐标:黑龙江省安宁区。
22.文本认知和现场认知有天壤之别。
23.每一块土地都是有表情的。
24.文明最集中的地带,成了仇恨最集中的地带。
25.大勇似怯,大慈无朋。
2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之大幸!
27.沧海归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28.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布,何惧毁谤。
29.柔软与坚韧并存,有这样的妈妈,儿子的心无旁骛,不在意流言蜚语就顺理成章了。
30.还会再读,越读越有味道。
31.以前一直没有读过余秋雨老师的作品,对他的了解也是来自媒体,当然多数都是负面的。后来偶然看到他的作品,发现文字真的极具吸引力,欲罢不能。怪不得余秋雨老师的近照看起来极其温润平和,相由心生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