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特产作文500字

大枣特产作文500字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3-03-28 20:52:29
大枣特产作文500字

大枣特产作文500字【一】

说起修水的特产——哨子,它是我们修水的三大名小吃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修水名小吃。

说起“修水哨子”的来历,修水群众中还留传着一段极为美好的佳话。相传夏禹时代,修水地区山洪爆发,农田、村庄被毁,作物颗粒无收,农民靠上山采野菜野果为生。后大禹来到修水,组织群众治理好了水患。修水人民群众十分感谢大禹治水的功绩与思德,可在那荒年灾月又拿不出好东西供献。大家想到治水期间,多少个日日夜夜,大禹和群众一起辛勤治水,连餐饱饭都没有吃过,很是过意不去。当时面对山高林密,有位老农提出,大家上山搞点野味来为大禹送行,略表心意。于是大家商量好后,就一边派人上山挖野山芋,一边派人打野兽,就这样把挖来的野山芋煮熟做成皮子,把野兽肉切作成馅子,包成一种食品,外形上尖下圆,取名为哨子,上奉大禹。大禹和大家吃后觉得味道不错。从此以后修水人会做也爰吃哨子,自古至今,代代相传,而且越做越好吃,成为修水食品一绝。

现在每当逢年过节,亲朋住来,重大喜庆,修水人都热爱哨子,以示庆贺和款待亲朋。不过时至今日修水人吃的已不再是用野山芋和野兽肉做的.哨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哨子用料越来越讲究,在制作上也大大作了改进。

这就是我们修水的哨子。

这是一篇描写修水的特产的文章,开篇点题“修水的特产——哨子”。字里行间流露着我对哨子的喜爱,章详细的描写修水哨子的来历。全文语言流畅自然,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大枣特产作文500字【二】

我的老家在安徽徽州。家乡特产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徽州雪梨。

家乡梨园里有许多高大的梨树。春天来临时就会开出满树的花。梨花洁白洁白的,长满枝头,密密麻麻,远看去,好像整片整片的棉花,又像一团团洁白的云。

过了一些时候,花瓣就一片片地飘落下来。地面上像铺上了一条洁白的地毯。而枝头上就开始露出一颗颗像黄豆般大小的梨子了。

家中的大人这时候就要开始为小梨子穿衣服了。什么衣服呢?那是一个个用废纸糊起来的纸袋子,跟装烤鸡腿用的纸袋子有些像。这种纸袋表面还要涂上一层家乡特有的漆,防止雨水和害虫进入。大人们很小心地,一个一个地把自己看中的小梨子用纸袋套起来,袋口包扎住,让每个小梨子都安心地睡觉成长。

秋天到了。纸袋子一个个地鼓了起来。梨子已经长大了,该是收获的时候了。大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每个纸袋子从树枝上摘下来,把每个梨子从纸袋里剥出来。哇,又香又甜又白的雪梨终于出现了。

哦,我才知道,为什么叫徽州雪梨了?因为从小给它穿了一身厚厚的衣服,没有接受阳光的照射,长的白白嫩嫩的,像雪一样。如果这时候,你到我的家乡去,热情好客的家乡人一定会让你吃个够!

我爱徽州雪梨,我爱我的家乡。

大枣特产作文500字【三】

我的家乡在乌审旗河南乡。这里山美、景美、物产更美。每逢节假日,我都要跟着我的爸爸、妈妈,回自己的家乡,看望亲人,欣赏家乡的美景,最让我难忘的是家乡特有的水果——西瓜。

也许,你有些好奇,西瓜,哪里没有?为什么一定说成是特有的呢?让我告诉你这个答案。我的家乡土地肥沃,属中性土壤,这种土地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都可以,所以这里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圣称——米粮川。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西瓜更是一绝,不仅个大,而且口感好,含糖量很高,据当地的农民告诉我们,这里的西瓜含糖量能达到20%以上,最大的西瓜有30多斤。这种西瓜外形也很美,墨绿的底色上装点着一些条纹,看起来色调很和谐,很漂亮。

站在远处,你会看到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瓜园,瓜园里数都数不清的又大又圆的西瓜,就像一颗颗星星,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走近瓜园,看到一个又一个将要落蒂的大西瓜,你会马上胃口大开。选一个大个的西瓜用刀一切,啊!嘣!的一声,鲜红的瓜瓤上装扮着黑色的瓜籽,真让人馋涎欲滴。轻轻的咬一口,一股清凉的甘露沁人心脾,让你一口就想把它吃完,吃的肚子鼓鼓的,还是不想离开。

我喜欢家乡的西瓜!更喜欢家乡纯朴的人们。乌审老家,我向往的地方……

大枣特产作文500字【四】

我家乡的特产有迁西板栗、万里香烧鸡、棋子烧饼、蜂蜜麻糖。

迁西板栗也就是说是迁西出产的栗子,又甜又香,很多人都喜欢吃。万里香烧鸡,是一种味道非常好的烧鸡,香味能飘出一千里。棋子烧饼,是一种形状像棋子的烧饼,里面有肉馅,外酥里嫩,特别好吃。蜂蜜麻糖,是蜂蜜和面粉混合做成的一种糖,又甜又脆。小朋友,如果你想吃这些好吃的东西,就到我们这里来吧!

大枣特产作文500字【五】

大头菜的形状像一个大大的拳头,切成一片片,也有切成丝的。颜色是土黄色的,味道很鲜美,可生吃,可以用油蒸或炒一下,如果你用肉丝或豆腐干丝一起炒成菜或烧成汤,那你肯定会多吃几碗饭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