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终于考完了!”坐在车上,我伸了一个懒汉的懒腰!与此同时,刚刚考完试的同学们也和我一样发出共鸣。妈妈带我去了银泰,我高兴的手舞足蹈!
一走进银泰,人山人海,有和我一样大的小学生,有青年妇女,还有年老的爷爷、奶奶……好不热闹。顺着电梯,我来到了五楼,走进了“手工DTY”教室,制作可爱的软陶娃娃“mocmoc”。
“呀!”我发出一声惊叹!没想到这软陶还真硬啊!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把它捏软了,可手里却出现了一大把一大把的油。我把软陶慢慢的搓成了一个圆,等待老师的教导。老师来了,她告诉我只要搓出形状,然后一层一层的包上去。我一听,心想:这么简单,不到一小时,我就可以做好了,到时候让妈妈下一跳。
这时,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为什么娃娃总是站不起来?”老师对我说:”你这样怎么让它立起来啊?你做的娃娃头大身子小,比例4:2 ,明显不同,当然立不住楼。这样,你把它拆开,然后把这两根棒插进去就好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给了我两根棒子。我极不情愿地把手放了上去,用一只手捏住,拆了开来。我拿起两根棒子,放入身体里,再小心翼翼的将另一半合上。
一分钟,10分钟……45分钟过去了,娃娃终于烤好了:圆圆的脸蛋后面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一顶黄色的帽子上还有一个小蝴蝶结;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放大镜;红色的衣服外披着一件紫色的小披风……使人一看就生爱慕之情。
回家的路上,我捧着她软陶娃娃不放,通过制作,我明白了:自己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果实”,会比别人所给予的更加甜美!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防衰之功效。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明珠”。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