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形的脸蛋,嫩白的皮肤,不粗不细的眉毛下长着一双透着生气又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就是我身边的小能人——画画高手韩婷。说起我身边的小能人,那真是一个接着一个。小钢琴家范有远、体育健将吴凯、二胡能手吴铂、知识大王黄易成……可最令我佩服的还是画画高手韩婷。她那超凡的画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真不知道她的爸爸妈妈怎么会生出一个这么富有画画天分的女儿?说真的,我们班的同学恐怕没有一个不服她的。她参赛获得的奖状可多了!你不信,我大略地报给你听:陶艺作品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比赛三等奖,绘画作品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我们班级的每期黑板报都是由韩婷负责,所以每期的黑板报都能图文并茂。这可少不了她的功劳。你瞧,她脸上看上去心不在焉,其实可认真哩!她这里一勾,那里一画,不大一会功夫,一个栩栩如生的孩子就“诞生”了,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有的同学甚至用夸张的词句来描绘了:“韩婷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韩婷是我们班的才女!”画完了几个孩子后,她就问我:“哪里不好?”我看了好久才回答:“好像这儿有点斜。”她听完我的话,立即拿起黑板擦,把那个我说画得有点斜的孩子擦掉了。我看了,真是为她感到可惜,可她嘴里还自言自语说:“好像还可以多样化一点。”画完了人物,她拿起绿粉笔添了几笔,眼前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画了几天的黑板报,那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瞧!这只兔子越看越惹人喜爱,还有那边的……总之,只用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把我眼里所见到的美描绘出来的。
每当在美术课上,韩婷又可以自由发挥了。你看,她照美术书上画的那两只熊,我说得夸张些,简直是天衣无缝。你别以为,她画得好就画得慢。其实呀,韩婷用她那两只纤细的手,画得又快又好,说起来你还真不信。那是一个星期五的美术课上,同学们还正在认真地画画,只有几个平时画不认真又贪快的同学上去批。这时,韩婷站了起来,她吹了吹纸上的橡皮屑,这时我才看清楚她画的那幅画是多么复杂,那么美丽。我心里不由地升起了一股敬佩之情。
俗话说得好:天才出于勤奋。我相信她一定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这就是我们班的画画高手韩婷,我衷心地祝福韩婷的画技上进上进再上进。
在这么多的小伙伴中,小猴顶顶瞧不起的就是小刺猬了。瞧他那丑样儿:满身插着大针,又尖又小的脑袋,老是缩在肚子下面,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
有一天,小伙伴们在玩捉迷藏,小刺猬也想参加,小猴不高兴了:"去去去,你凑什么热闹?"小鹿和小松鼠都为小刺猬求情道:"让小刺猬来吧,小猴!""哼,让他来,他能干什么?呆头笨脑的。"小猴叽咕道。这话太不公平了!小白兔跳出来打抱不平:"小刺猬并不笨,每天夜里他都能捉几只老鼠。""捉老鼠有什么了不起?"小猴提高了嗓门窗道,"他能像我跑得那样快吗?能像我一样爬上这棵树吗?"大伙儿不吭声了。
捉迷藏开始了。小白兔撒腿往草丛里跑,雪白的身子被长长的草遮住了。忽然,小白兔惊惶地尖叫起来"蛇!蛇!"小猴大喊一声"快跑!"他第一个转身就跑。小白兔、小松鼠和小鹿跟在后边。蛇拉直了身体,拼命朝前追。经过小刺猬跟前,小刺猬一下子咬住了蛇的尾巴,然后把头缩进肚子底下。蛇把头抬得高高的,凶狠地摇了摇,想咬死小刺猬。小刺猬一点儿也不害怕,还是紧紧地咬住蛇尾巴不放,蛇盘成一团,想绞死小刺猬。小刺猬鼓足劲,弓起背,全身的尖刺都竖起来。蛇的身上被刺了无数个小洞,蛇挣扎几下,最后一动也不动了。
小伙伴们回来后看到小刺猬把毒蛇给刺死了,大伙都说:"多亏你救了我们!""小刺猬真了不起!"
小猴红着脸,低着头说:"小刺猬,你勇敢,我以前小看你了,请原谅我吧!"
——读《金冠的秘密》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则故事。其内容是,古希腊的一位科学家叫阿基米徳,他在一次洗澡时发现了水的浮力原理。据此,他解开了金冠的秘密。原理是:拿两只大小都相等的罐子,把金冠和一个与它同样重的金块,分别放入装满水的罐子里。水从罐子溢出时,用两个盘子接着,再把两盘水称一下。若放金冠的罐子溢出的水多,说明金冠不是纯金的。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存在和运行的规律。这些规律有许多我们并不知道。要认识世界,掌握规律,学到知识,就要去留心观察。如果不留心,知识永远不会自动跑到我们的头脑中来。有一次,我家的窗户上结了冰。爸爸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随口说道:“不就是热胀冷缩嘛!”爸爸告诉我要注意观察。经过一次次的观察思考,我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暧空气遇到冷玻璃形成了水珠,晚上气温下降就结了冰。
我们许多人都洗过澡,为什么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就知道怎么解开金冠的迷呢?阿基米德并不比我们多长一个脑袋,也不多长一只胳膊。他发现水的浮力,是因为他留心观察,才得出结论。如果不留心,他洗一万次澡也不会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我们没有留心观察,不也掌握了,你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不全对。”其实,书本上的知识也是前人留心观察的结果。就说我们学的地球引力吧,它就是牛顿留心观察发现的。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书,一只苹果掉在了他的头上,他想为什么苹果不往上掉呢?他留心了这个问题,才知道了地球的引力。
没有一项发明是睡觉睡出来的。我想:一个人只要勤于观察、 勤于思考、勤于试验,不怕失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写这种没有约束的“自由”的读后感,不少人比写的读后感要生动、实在,原因就在于“自由”二字,如果你在考试作文时,也保持这种轻松自由的心态,恐怕写出来的作文要多得不少分。仅从这一点分析,经常写一些“自由”的读后感,是不是可以减少你在考试时的紧张的不正常的心理压力,使作文写得更好呢?
刚上完一节科学课,我愈发喜欢影子了。
这世上,唯一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也只有影子了吧。虽然它黑黑的,只能复制出我的外形,但有个这样的伙伴,也挺不错。
站在阳光下,地面上的那个小黑人也出来了。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边照过来,影子便出现在我的西边。这时,我猛地一转身想看看它,可它,“哧溜——”一下便又跑到我的另一边,再转一次,它又再次跑走了。我想用脚偷偷地踩一下影子的肩,当我悄悄抬起左脚,它竟然也跟我同样的速度抬起脚,一个劲儿地往后退缩着。我越朝它够过去,它就逃得越远。尽管这样,我也不会生气,反而觉得愈发有趣!
灯光下的影子离我很近。让我足以看清楚。咦,钢琴的影子出现在了侧面的墙壁上,而电视的影子却出现在墙壁的底下!我的手无意在墙壁上舞动了几下。“对啊,手影!”双手叠加,手指微微弯曲,双手形成一个小孔,墙上便出现一只生动的兔子。将手先握成拳,再左边和右边伸出九根手指,哈——这便成了一只螃蟹……
一旁的妹妹跑过来了。“这是什么呀,姐姐!”她指着墙上的人影,用稚嫩的声音问我。“影子!”妹妹似乎很好奇,直直地盯着。我马上做出一个图案,只见她快活地叫着:“狗,狗!”她兴奋地连续蹦跳了几下,指着墙上的小黑影拍着手。没过一会儿,她好像已经知道了影子是如何出现的,一下子站在沙发上。瞧,她的影子马上出现在了墙上,“臻臻,臻臻!”我看她笑着喊墙上自己的影子。
影子带来的欢乐真是无穷无尽!
在一次自然课上,老师拿来了一个手绢和一些水,说是要烧手绢。
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说如果把这块手绢烧掉,就太可惜了。因为这块手绢真是太可爱了——上面有着一只可爱的小猫。可是老师还要把这块手绢烧掉。因为老师说这块手绢是上了保险的,同学们半信半疑。
老师先把手绢放入水中,再小心翼翼的划亮火柴,点燃手绢,这时,同学们个个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块手绢,“切!”有的同学说“手绢肯定不会燃烧的!”可是,那块手绢竟然烧着而且非常旺了。老师连忙用碗扣在手绢上面,让我们猜手绢会咋么样,同学们都说烧坏了,大家瞪大眼睛看老师,只见老师把碗拿开,呀!这块手绢竟完好无损!
这时,平静的教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在议论手绢怎么不会烧坏。这个时候,老师笑眯眯的说“其实,我说手绢上了保险是句趣话,烧不坏的手绢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刚才我浸的水里有70%是酒精,火烧的是酒精,只要这30%的水不干手绢就不会烧坏。
做实验真有趣!
人就是为探索而生的。从居无定所,到安居乐业;从茹毛饮血,到追求光明,无一不是探索的结果。正是因为探索,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文明。现在,就跟大家讲一讲我的小探索。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鸡蛋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就怀着好奇心,开始了实验。
我拿来一杯清水,一根筷子,一袋盐还有一个鸡蛋。我先把一小撮盐倒入清水中,用筷子搅拌了一会儿,再把鸡蛋放进盐水中,可奇迹并没有出现,鸡蛋稳稳地沉入水底。我有点怀疑了:书上说的应该不会是骗人的吧?肯定是盐放少了,要不再试一次。我把鸡蛋从杯子里捞出来,又加了一小撮盐,搅拌……,放入鸡蛋但依然没有浮起来,我彻底怀疑了:难道书本真的骗了我?试最后一次吧,我就狠狠地加了一大把盐到杯中,用筷子在里面搅拌搅拌……,鸡蛋开始一浮一沉地跳动,最后竟然真的浮起来了,还有一点点露出了水面。“我成功了!”我挥着双臂兴奋地跳来跳去。过了一会儿,我的心里又冒出了一个问号:鸡蛋为什么会浮在盐水中呢?我带着心里的问号翻起了百科全书。原来,水中加了盐,水的密度就会上升,只要盐水的密度比物体大,物体就可以浮在盐水中。人不能在普通的海水中漂浮,却可以在死海中漂浮就是这个原理。
尽管这只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探索,可这个探索说不定就是我对未来科学研究的开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探索的心来探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每周,我们都有两节科学课,但这个周五的科学课不同寻常,为什么呢?因为这堂科学课中,我们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了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得端端正正,迎接科学屠老师的到来。不一会儿,屠老师拿了12根蜡烛,12把勺子,白糖走进了教室,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我们没有学过自然也不知道,所以全班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屠老师用眼睛扫视了一下全班,接着说:“现在不知道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得出结论。”
实验的要求是这样的:把白糖放在勺子里,接着点燃蜡烛,用蜡烛来加热勺子里的白糖,看结果如何。
实验开始,我们按照屠老师的方法做着实验,不一会儿白糖开始泛黄,慢慢变黑,最后变成了岩浆似的,还不时冒着泡泡。又过了一会儿,勺子自身燃烧了起来,把岩浆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灰。就这样,实验结束。
这堂课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我们应该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