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生长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它是一种一年生植物。
含羞草的茎细细长长的,茎上长着细小的绒毛,根部呈暗红色,越往上越淡,直到最顶部,颜色就变成绿色了。茎分叉的地方长了许多尖锐的小刺,好像在说:“别看我矮小,你要是欺负我,我就要不客气了喲!”
含羞草的茎上长着细小的叶柄,前端伸出两羽轴,每根羽轴上有两排椭圆形的叶子。基部的一个肥大的东西叫叶枕。刚长出来的叶子是浅绿色的,还带着小绒毛,看起来很娇嫩。长大的叶子边缘是深红色的,像给叶片镶上了深红的花边。
含羞草的花粉紫粉紫的,和蒲公英的绒球一样可爱。
含羞草之所以受人喜爱就是因为它的叶片有趣。轻轻触动一两片叶子,一两片叶子就合了起来,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把头慢慢地转了过去;重重地碰一下雨轴,叶子猛得合拢,像一只合上了翅膀的蝴蝶;触动整株含羞草,叶子先合上,接着叶柄也耷拉下来,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呢?原来,它的叶枕内有许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立刻传给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开始向细胞间隙流动,从而减少了细胞膨胀力,这时叶枕下部压力降低,于是就出现了叶片闭合,叶柄下垂的现象。
我喜欢这奇妙的含羞草。
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剪纸艺术是汉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可以用雕、镂、剔、刻、剪等方法在各种纸上表现出来。
剪纸是我最喜欢的课余生活之一,每当家人叫我剪纸时,我都会开心得像猴子一样一蹦三尺高。礼拜天晚上,妈妈叫我剪纸,还要给我拍照片,我一听到要剪纸,还要给我拍照,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开始剪纸啦!我先准备了一张粉红色的腊光纸,然后准备了一把剪刀,正式开始剪。我先把长方形的腊光纸撕成正方形,再折到指定的样子,剪出了一个花边,但是因为折错了,剪出了两个不完整地分开的半圆形。当时,我很难过,因为我白白浪费了一张纸。我只好不情愿地按原先的步骤重新剪了花边。这次我更加谨慎了,严格按照要求一刀一刀地剪。剪完花边之后,我开始剪中间不同形状的空洞了。我先剪了好几个月牙形状,然后又依次剪了三角形、圆形、五角星和一些我不知名的形状,最终完成了一幅剪纸作品,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通过这次剪纸,我得出了一个大道理,就是凡事都要仔细,一粗心就会像我剪纸一样剪出两个有花边的半圆形来。同时,我也相信,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剪纸和其它传统文化会一直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我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书包,是姑姑这个学期给我买的。书包非常漂亮。它是用布做成的,浑身是玫红色,全身画着一朵朵美丽的小红花,上面还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这个书包每天都陪伴我上学放学,简直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自从有了这个书包,我的学习用品便有了一个“幸福的家”。课本、课外书、文具盒、字典和彩笔便是家里的成员,它们整整齐齐地待在里面,随时听后我的指挥。每当我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便兴高采烈的为我服务。书包虽然被我装得满满的,看上去像只大肥猪,但是它心甘情愿,从不叫苦叫累。每天放学以后,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书包放到写字台上。每当它的身子上有了灰尘,我就为它打扫一番,时不时给它洗个澡。
书包是我学习的好伙伴。有一次,我回家后把书包往写字台上一放,刚想出去玩,一转身看到书包上面的小花朵瞪着眼睛,好像生气地对我说:“你是一位好学生吗?你是一位合格的少先队员吗?”我的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心想:书包每天辛勤地为我服务,从不叫苦叫累。我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它吗?于是,我便认真地做起作业来。
现在,这个书包虽然有些旧了,但我还是爱它!
在我书桌的一角,放着一个存钱罐。在旁人眼中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玩意儿,可在我眼中意义非凡。
存钱罐的外形十分别致。看起来像迪斯尼那个人见人爱的小老鼠米妮。存钱罐的颜色光彩夺目,好看极了。它的肚子圆鼓鼓地凸出来,腹部有点凹进去,曲线优美,非常惹人注意。它的腰间还有一个小枷锁,没有钥匙的证明就企图拿走它肚子里的钱币,它可会“翻脸不认人”的。
说起存钱罐的身世,还有一段美丽的邂逅呢!有一天,我到商场玩,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个存钱罐。我对它一见钟情,千方百计地缠着爸爸妈妈买下它。我对它视若珍宝。
存钱罐里面装的可都是我的血汗钱。那是我做家务的报酬。它忠心耿耿地“保卫”着我的幸苦钱。
每当我需要用钱时,只要开一下钥匙便可。我喜欢我的存钱罐!
如果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新盖的建筑物再多,也是苍白的。上海的老房子是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上海,不能没有老房子,就如不能没有历史文化那样。上海老房子随着城市的辟路、建地铁、造桥、盖新楼、造各种商场等一批批消失了,存下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
一个老房子里可以有什么?一段往事,一段童年的回忆?还是长大的无奈?
走进富有上海气息的弄堂里,眼前的小路使我不经意间产生几许凄凉之感。四处湿嗒嗒的,墙角长了不少的青苔,斑驳,剥落的墙面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我也曾想过,如果老房子知道它现在已经被人遗忘了,会不会也躲在黑暗里默默地哭泣呢?好在现在老房子里住的人还不少,更多的是一些老人不愿意搬出来,毕竟这里有几代人留下的回忆。
走过略微阴暗的弄堂,再来就进入人们住的老房子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的结构。
首先是石库门和天井最先映入眼帘,然后便是客堂间,旁边是厢房。跨过窄小的过道就是楼梯间。底楼的房子后面会设置一个灶间,年代久远点的时候里面会有很多只灯泡用来照明。每户人家备一只灯泡,这么多家住户把灯泡放在一起,像极了一串会发光的葡萄。灶间的旁边还有个大水槽,是水泥砌成的,大约有半腰高,大家都依靠它来做最基本的洗漱。伴随人居增多,水龙头密布。
灶间往上就是亭子间了,亭子间设在底楼与二楼或二楼与三楼之间,大多处在厨房上面和楼梯转折处,也有在顶层,室内低矮局促。所谓“亭子间”,原意是储藏室,近乎阁楼的性质,大多为佣人仆人的栖身之处,冬受风欺,夏为日bi,只有一边墙上开窗,面积绝对小于十平方米。这种狭小的环境换了现代人更本就住不下去!很多作家都写过关于亭子间的小说,把它描绘的如梦幻场景一样。但在我看来即使狭小凌乱这也是它最真实的样子。
沿着亭子间旁的楼梯往上走,就是为数不多的正房,那是一栋石库门中最好的居住环境了。随后要说到阁楼。随着人口的增加,有许多孩子睡觉其实是在阁楼上的,相比之下阁楼的空间也不大,但是不得不提的还是老虎天窗。在夏日炎热的晚上,睡不着的孩子们是有多无聊多难耐啊,他们掰着手指头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数着星星,那份少年时纯真的情感多让人动容!
顶楼的后面还有晒台,夏天的傍晚时这绝对是个纳凉聊天的好去处!老老少少,在夏日余晖中的那点光亮里,老人摇着蒲扇讲故事,孩子托着腮帮听故事,不远处甚至还传来老式收音机里那悠悠的戏曲唱腔和说词对白。这份惬意这段画面,实在是永生难忘!
老房子的历史悠久,建筑结构独特。承载了一代又代人的童年和美好的记忆。总而言之,那些有着自己独特风格而非现代化钢架混凝土工艺,无论怎样都有无法比拟的意义不是么?我觉得老房子不该拆,它应该切实的存在着……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