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压着同样的韵脚。卡门莱因哈特与肯尼斯罗格夫合作的《这次不一样》犹如一部热映的大片,以超大规模的高科技大制作,恢宏的气势和翔实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数800年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全景图。客观、冷静、详实而又有深度的思考。它以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著作为立足点,途径了哲学分支的相对论、数学分支的定量分析、社会学中的经验分析,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在全球为谋发展而普遍采用的过度举债方式,进行了严密的数理逻辑分析,并从社会学人性中去追寻答案。虽然结果令人沮丧,但是其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却非常值得我们投资者借鉴和学习。
通俗点讲,债务可以简单地分为内债和外债。一般而言,国内债务在政治体制背景稳定不产生动荡和变革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产生违约的可能,最大程度只是被稀释而已。当然因素有很多,比如通货膨胀。然而放到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框架之内来看,内债的违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人遗忘,但是其规模和程度依然令人触目惊心。国外债务相对更加复杂,因为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在作者传递的这些信息中,外债是最没有安全感和最没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是数目最大的违约标的。而且由于人们对历史的普遍健忘性,似乎违约也不会受到什么严重的惩罚。希腊在1826年的违约导致它在长达53年的时间内无法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目前的洪都拉斯从1981年违约以来迄今为止仍被列为债务不可信任国。而阿根廷则在2001年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金额的违约,950亿美元。这种烂账在国与国之间似乎远比人与人之间要复杂得多。而最危险的是,一些国家无法阻止债务违约的反复发生。作者试图建立一个框架来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然而遗憾的发现,各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外债连续违约的阶段。结论:债务违约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无论什么时代似乎都离不开这两个词,通胀似乎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地更加紧一些。现在的这一代国人,大约也只记得 1998年的紧缩时代了。作者指出,不能单独的看待通货膨胀或者紧缩,实际上它和债务违约是密不可分的。而通胀最大程度上与国内债务的违约相关,即债务的稀释。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研究发现,各国摆脱高且波动的通货膨胀历史非常困难。在1500年到2007年的数据中,亚洲和欧洲国家的年通胀率都高于 20%,大多数国家甚至超过40%。中国在1947年发生了1500%的通货膨胀。面临高通胀的后果直接会导致货币危机,而货币危机会导致通胀国发生美元化。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我们的1.2万亿美元储备已经成为令人担忧的资产。所以国内的去美元化已经成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有效手段。作者的研究令人信服的得出结论,通货捧着汇率危机是当今世界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新兴国家的市场阶段,通胀会连续和反复发生。
发生在全球的最近一次“这次不一样”症状就是2007年夏天的美国次贷危机。从危机前美国从海外持续借贷风险的争论,到战后银行危机为主的.金融危机事件,通过比较最后作者总结道,为什么无人能预测2007年金融危机,虽然在此之前很多经济指标已经开始预警。如果决策层较早意识到风险,金融危机是否就可以避免?我们遗憾的发现,一向善于解决宏观经问题的政府,对金融市场深处所潜藏的问题却知之甚少或者重视不够。在探寻解决方案的同时,作者理论上试图构建为记得综合指数,从国家层面,世界层面的综合指数以及历史数据的比较来探寻可能存在的真理。惊人的发现,金融危机跨国也有同步性。对于此次次贷危机所能造成的影响为二战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其结果没有变得更坏,只能归结为运气。
是的,我们试图从中学到什么。但是最终遗憾的发现,除了被遗忘的,没有什么是新东西。而“这次不一样”的症状也有了最新的发展状况。因为那是在别的时间,别的国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我们比他们聪明,我们能做的更好,我们从历史中汲取了教训,所以这次不一样。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技术在变,人的身高在变,时尚也在变,但政府和投资者自我欺骗的能力并没有变”。而从本书的具体章节中,论述房地产和经济发展举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认真反省和研究。那些罗列的详实数据,正是在你反复对照和研究中需要用到的。我们不能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我们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它。
今天我读完了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谁动了我的奶酪》主要讲述了四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书中的奶酪指的就是生命中想要得到的东西,如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当这些东西没有了、被人破坏了、变化了时,也许有人只会竭力的喊叫:“谁动了我的奶酪?”但这本书告诉我,你要跟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中,我觉得“奶酪”更像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还要善于用多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细细品味的新“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就告诉我,一个人不能总坐在井底,不能只看到头上的一点点儿天空!知识如同海洋一般,无边无际!一个人如果想要在这漫无边际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就必须看得更远、更高!要给自己不断地出更高的要求,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最好。不断前进变化,你才能取得更高的成绩!
相信自己!变化会使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
读着《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但是当你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你的心情就会变得凝重起来。
故事中出现了四个人物——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嗅嗅总是能及早的嗅出外界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以适应变化,而匆匆总是能根据嗅嗅的指示快速做出行动,发现新的奶酪。它们两个头脑简单,所以考虑问题也很简单,而我们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唧唧是个讲义气的好哥们,但他心里始终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为了朋友的面子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自我本色,他最终离开了哼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很快找到了奶酪N站——那里有很多的新式美味奶酪。最可怜的当数哼哼了,当奶酪不见时,这个贪图安逸的小家伙,被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当朋友劝他开始新的冒险时,他却显得如此害怕,整天沉迷于对过去美好的日子的回忆里,总是幻想不见的奶酪会再回来。
我在思考我自己更象谁,我身边的朋友又象谁。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不喜欢变化,他们喜欢安稳的过日子,我自己也是。但生活总是不断变化的,不管你是否愿意,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对变化的态度。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我们时常会感觉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但是,谁又会时时刻刻地准备,谁又会常常居安思危,谁又会跟着变化而变化,为“奶酪”而坚持不懈地追求呢?我觉得这本书在我眼中更像一位智者。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不能看清楚自己的模样时,他就用一条干净的毛巾循序渐进地擦去镜子上的污痕,让困惑者发现困惑的根源所在,从而走出困惑。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把跑鞋带在身边,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迷宫”中奔跑,探索,努力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
对《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是久闻其名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会赏阅近日在党员之家值班时偶然发现书橱中有收藏便一口气看完了.书中提到:"谁先放弃旧奶酪谁就能够先得到新的奶酪"!让我深有感触.
放弃是指在面临矛盾时敢于面对现实分析利弊冷静思考然后舍弃不利因素选择自己认定的目标并且坚持下去.
因此放弃首先应该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坦然放弃的他们总是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在自怨自艾中一次次错失良机使自己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而充满自信的人则坚信失败为成功之母哪怕成功并不能立刻到来他们仍然感受到阳光在不远的前方只要朝前看努力不懈最终会有回报.哼哼从开始犹豫不决到最后毅然迈出寻求新奶酪的一步就体现了一种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
然后放弃是来源于心智的指引.当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矛盾压向我们时几乎没有人不感受到恐慌那么是被压得错乱复杂惶惶不可终日还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呢 拥有智慧的人就明白是该作出选择的时候了——哪些该放弃 哪些该保留 权衡利弊用心思考透彻地比较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得出自己要坚持的结论——这个过程完全是靠心智而绝非一时的头脑发热.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巨大的潜力当这个潜力通过智慧表现出来时就请抓住它!哼哼自己的思考以及他和唧唧的对话其实就是心智的探索.
接下去放弃还意味着不断创新不断弥补不断完善!月有阴晴圆缺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总是充满许多缺憾当我们作出某种选择的同时往往失去了另外的东西比如享乐金钱地位爱情亲情名望……这也就是我们放弃的东西.但是放弃并不是目的放弃只是暂时的放弃以后要想方设法把它寻找回来而且找回来更好的当然可能也是更加辛苦.就象哼哼在迷宫里面经过好多辛苦终于又重新找回了奶酪.
勇于放弃坚持你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努力不懈重新寻找生命的激情和亮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