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朱自清先生《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者写的是春山、春草、春花,本来是静态中的物,而在文章中却呈现出动态,这也是化静为动的写法。作者把静物写活,一是用了拟人的手法,一是用了表示动作的词语,如“钻”、“让”、“赶”这些词语赋予某些人的动作。
夏日的早晨是被鸟儿鸣叫唤醒的,是宁静的,也是热闹的。今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便起床了。这时,四周静悄悄的。我和爸爸、妈妈穿上运动鞋、运动裤去晨练。我们走在大街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我们经过路边菜场是,小贩们早已摆好了摊,摊上的东西琳琅满目,有绿油油的青菜,紫色的茄子,红通通的西红柿,黄黄的南瓜……一排排,一列列,真叫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小贩们热情地吆喝着,满面笑容地迎接每一位顾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的这里瞧瞧,那里望望,选购着自己需要的东西,还时不时传出讨价还价的声音。
我们来到九峰公园,公园里的小草小花好像睡了觉似的,精神饱满,迎着晨风,舞动着身姿,仿佛在欢迎晨练的人们。我们沿着林荫道向前走,公园里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老年人们有的舞枪弄剑,有的伸腰压腿,还有的在练太级,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青年人们有的在跑步,脸颊上黄豆般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时的滑了下来。有的还在打着羽毛球,羽毛球在我的视野里跳来跳去,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还有的在打排球,排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像一只彩色的气球。不远处,传来了美妙的音乐,我们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露天舞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整个舞场围得水泄不通,正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呢。
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登八步森,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快到顶的时候,我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坚持不住了,但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登上了山顶,看见了山下的美景。
啊!早晨,多么美好的时光。
夸张要用得活泼、大胆,又恰如其分。
示例: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篇杜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裤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裁倒下来。
涛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草。
“移步换景法”是一边走,一边看,通过脚步的移动,角度的变化,依次把改换的景物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
要把游踪写清楚。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游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方位的景物全面的描绘出来,使读者置身其中,对所描绘的景物留下完整和深刻的印象,同时使文章内容充实。
例如,法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乔治·桑的散文《威尼斯之夜》“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随着脚步的移动,写出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在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夜晚像一幅精美的油画,每一处景物既相对独立,又彼此映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