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冤有头债有主,深不见底、毫无根源的恶意更让人觉得背脊发凉。
看悬疑小说总是先开几篇开头,再去找到故事的结尾,一旦知道结尾之后,便漫不经心地细酌中间发生的故事。仿佛这篇小说,看了结尾并没有启发性的推理,只能猜测到***人凶手是谁,但恰恰本书的宗旨不是谁,而是为什么,正如推荐语提示“***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只要没有看到结尾,故事的进展总在跌宕起伏,随时都可能颠覆自我设定的认知。不同于以往的悬疑,凶手很快就被抓捕,于是分别根据凶手野野口的手记和自白以及警察加贺的记录展开,就像是看一场精彩的拉力赛,在不同人主导的章节中,主动权不由的偏向了一方。
在野野口的自白和手记中,日高邦彦的形象塑造的有些偏阴暗,所以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日高在我的心中那种“***了猫,脸上挂着一丝不可名状的微笑”的描写在心中刻下烙印。这一段落渲染之后,野野口的人设不由的偏向了弱势一方。 之后,给人柔弱而谦卑感觉的野野口被捕,总觉得故事进展的有些太过顺利。从读者角度我始终认为凶手不是野野口,而另有其人。
在野野口保持缄默的描写中,我又认定凶手一定是野野口极端保护的女人,为这个女人而心甘情愿背锅,正如《嫌疑人X的献身》的石神。警官加贺又挖出了死于车祸的日高前妻初美,似乎自己的论断得到了推翻,而野野口是凶手的事实得到了证实。
那么,究竟是何种动机会让野野口“失手”***害了人气作家日高,成为这本小说探究的总线。随着初美的出现、手稿的查找、利益的纠葛,为情所***、为名所***、为利所***皆可作为控告野野口修的供词,但是舆论的正义方却再次偏向了野野口修,这个“感情纯粹、不为名义”的弱者。而对于日高,内心再次燃起了厌恶之火——自大而自负的强势一方因为创作进入瓶颈期而采取威胁的方式去逼迫野野口修做自己的影子作家。
原本就这样可以结案,野野口修因为***人而判刑,日高因为抄袭他人作品而受到世人唾弃,但是案件又峰回路转的转向了校园暴力。合着日高的《禁猎地》,校园暴力成为案件的原罪。案件中间穿***一个由加贺警官讲述的小故事,故事的大概是一个老是被人欺负的男孩最后使用加贺教他的飞刀报复了伤害他的头目,从而因故意伤害罪入狱,即使到最后,男孩也不愿意见加贺警官一面,而加贺为了逃遁自己内心的惭愧、内疚改行从老师做了警察。校园暴力,让初中时候的野野口修成为了头目藤尾的小喽啰,只有顺从与妥协,不然只会导致更恶劣的后果。可能这就是野野口修一直想转校的原因,逃离这个乌烟瘴气的学校。
和野野口修不同,从骨子里带着正义感的日高从不屈服,甚至后来将校园暴力改写了真实小说,以此种方式去警示社会不容忽视它。 野野口修的妒忌,以及伤害日高之后日高仍对自己宽容所产生的无地自容情感,加之家庭因素所导致对他人的蔑视、不信任的元素最终像乱麻一样拧巴在一起,成为了这场看似冲动,实则精心计划的***人案件的导火线。加上自已身患癌症,与其这样死去,不如设计一场既让自己获得名利,又可诋毁他人的***人动机,最重要的是这次***人可以让《禁猎地》的秘密跟随日高永久消失。
看到故事结尾,不由自主的颤抖了,正如加贺所说,比起***人,他的***人动机更让人发寒而充满着无限的丑恶。故事到这个时候180度翻转,之前的设定全部推翻,没有所谓的纯粹感情、没有所谓的名利纠葛、没有所谓的***人未遂,甚至没有所谓的***猫事件,一切都是野野口修自编自演的骗局,而这个骗局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释放从小积攒的怨恨。
不得不佩服作家撰写的智慧,欲抑先扬,先把野野口修弱势形象先入为主,为人师表的老师、待人诚恳的朋友,接着将矛头指向成功人士日高,抓住了世人所设定的成功人士形象,或者说是仇富的心里,笃定日高即是狂妄、自大,为事业不惜丧失理智的典型。表扬和贬低不断堆砌在两个极端人物上,所以即使要案件快结束时,认为日高的死也是罪有应得罢了,野野口修的***人行为值得理解和同情。如果就这样结尾,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可以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像包容石神一样包容修,可以像维护正义一样维护修,即使他触犯了法律,但也无妨。这时候,故事开始朝着反方向旋转,野野口不仅是弱者,而且加害对自己一向关照的朋友。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封存秘密也就罢了,还不惜一切代价诋毁侮辱朋友。先前的人设顿时倒塌,野野口修罪不可赦,让人情不自禁想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小人形象,阴暗而龌龊。
我们常常说,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变得如此美丽。置身万物的斑斓间,春去秋来,季节流转,周遭的一切无时无刻不是仪态万千。如果有一天,天地只剩下一种颜色,那该是怎样的单调和寂寞呢。
于是我们也赋予了那些颜色不同的意味,绿色青春、紫色典雅、黑色凝重、粉色温馨……或许每一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可是在我们的习惯里,无疑有一种是举足轻重的,那便是红色。红鸾帐、红嫁衣、红盖头,新娘入门从里到外都是红的;红灯笼、红蜡烛、红窗花,大过年披红戴红图的.就是一个喜气。这样鲜艳明亮的色彩里注入了我们关于美好的一切想象、祈祷和祝愿。这样鲜艳明亮的色彩,给我们的心里注入了满满的浓浓的温暖。
迟子建的这篇文章记述的是兴安岭下塔河小镇白雪红灯的年。作者从自己的穿衣打扮说起,絮絮叨叨如话家常,绕来绕去是自己对于红色的眷恋。然后便是一件红衫穿进了年关,除夕夜一个人在风中从城东步行至城西,茫茫的雪地里春意盎然。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充盈着北风和飞雪的北方大地上,满街的红灯笼是最好的春天的使者,是最标致的报春花。因为这样浓烈如火的红,驱散了弥漫天地间的那些苍凉,点亮的是一盏又一盏的如意吉祥。
白雪红灯的年,那是一个幸福年。
全书读罢不由得使人感慨人性的复杂。看评论很多人不理解野野口修的所作所为,认为不论如何野野口修也不能如此对待自己的恩人,恩将仇报。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很复杂。好人待人不一定他人就会还你好心。正如斯德哥尔摩症,罪犯对人质的迫害,威胁有时会让人质产生依赖情绪,更甚者竟会对罪犯产生爱意。相反,你对别人好,可能助长的却是他人的恶意。在书中少年日高的充满骨气与野野口修的卑微懦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野野口修对于校园暴力抽逃不出去,反而选择同流合污,自甘堕落。这并非他所情愿的,甚至他对此极为憎恶的。但是对于他而言,他做不到像日高那样正直,同流合污,甘做走后是他唯一的存身之道。他强烈的自卑感和嫉妒心理,促使他对帮助他的人产生厌恶情绪,对于别人的帮助,他会认为这是别人对他的同情和施舍。日高就像面镜子,野野口修面对他的时候,总能看见自己的阴暗面,这些阴暗面随着野野口修将自己和日高不断比较,两人身份差距的逐渐拉大,近而更加扭曲。从这一点来讲,与其说野野口修是对日高充满恶意,倒不如说是他对自己痛恨的无以复加。虽然能理解他,可是真的读到最后,他宁愿费尽周折,甚至牺牲自己也要让恩人日高名誉扫地,还是不免会让人深思,难道人与人之间真的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恶意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