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快乐的人生作文

开心快乐的人生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4-05 20:32:11
开心快乐的人生作文

开心快乐的人生作文【一】

以前自己看的,老师讲的,都使我认为孔子的所谓哲学就是一套伦理规则,道德教条,毫无生气可言。整天仁啊,礼啊,都是对仁的束缚。对于礼,我尤其反感。

现在看来,《论语》一言以蔽之,“乐”,讲的就是人生的快乐,以及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论语里面很多地方都提到了,略举几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此种人生可谓之“逍遥”。

孔子说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种“乐”,是人生的真意,也是孔子人生哲学的中心。但孔子认为,快乐是求不来的,也不能去求,即非刻意为之,乃顺自然之性。梁先生认为,“求”就是功利的表现,而孔子心中理想的人生则从根本上是一个非功利的态度。

论语所讲的“君子”,就是快乐的人。“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道者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并不是要压制人性,不是平常人所理解的道德伦理的桎梏。恰恰相反,他是为了让人性在更大程度上得到舒展,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人生应该是快乐,活泼,生机勃勃的,而不是生机滞塞,死气沉沉。那不是他所追求的,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怎样才能拥有人生的快乐?孔子并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一个具体的方法。上面说过,快乐是求不来的,但并不是说人在这个问题上无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其实有一个很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根本上说,他的学说就是教人安身立命,但和庄子不同,他并不超然世外,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统一于“乐”这个内核:不仅自己要有人生的快乐,还希望天下人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人生的快乐如果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或利益,那这种快乐必然是肤浅的,也是短暂的。孔子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告诉我们,“乐”也好,“礼”也好,“义”也好,“仁”也好,都是出于人的心灵,是发自内心,发乎生命的自然行为,而不是由于外在的规则。不是别人强制我这么做,也不是我“应该”这么做,纯粹是人的本性的自然体现。

《论语》中处处蕴涵着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对诸如贫富、贵贱、苦乐、生死等问题,都很看得开。这就是“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态度。关于“非功利”的问题,冯友兰先生在讲墨子的时候有一个说。他说,墨家追求兼爱,利天下人,墨子本人可能达到了天地境界,至少也是道德境界,但实践墨子学说的人最多只是功利境界。

“非功利”只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不是指具体的行为。快乐人生的背后必然是一个“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因为“非功利”才能无所待,才能“逍遥游”。

孔子说自己七十岁时“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何等自由、何等舒泰、何等快乐的一种生活状态。有人说,这个时代太功利太浮躁。其实,是我们自己太浮躁太功利。

很喜欢这句话,以此结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开心快乐的人生作文【二】

家是快乐的港湾,但班级中的家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在班级中我和三个朋友组成了一个小队。在这段时间,总有一些我们“女儿国”的事情。

身为女孩,我们几个朋友喜欢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下躺在校园的青草地上仰望天上的.朵朵白云;喜欢在晚自习后,望着窗外的繁星点点,任思绪无边无际的飞翔。因为,这就是快乐,快乐没道理。

哦!对了。“女儿国”中的老大蓉儿,她象征着永恒的权威。老二,阿九。因为喜欢金庸的作品,尤其是金庸的《碧血剑》。所以,我们给了她“阿九”的美称。老三是菲,她白净的脸,火红的嘴唇,眼睛并不大,有点像“糖娃娃”一样。老四,自然是我喽!在她们面前,我永远像个贪玩,长不大的小妹妹,自然,她们都处处让着我!

在平常,我们总喜欢往小摊那儿跑。看见一件件心爱的物品,好想买呀!可是明知“囊中羞涩”,还是一阵讨价还价,终于买了自己心爱的小饰品。我们还喜欢收集糖果的包装纸,小纸条。再买来一个小竹篮子。做成小星星,千纸鹤等一些精美的东西放入篮子中。把它放在床前,当成一件件精致的工艺作品。

平时,我们唯一的庆祝方法——吃。我们去超市买了一大堆小零食。直奔“老地方”,所谓的“老地方”有小草的绿,茉莉的清香,冰凉的石桌石凳,让我们如痴如醉,如人间仙境一般!今天,我们的老地方被四位老奶奶占了。老大一声令下“走”。我们离开了“老地方”在附近的地方坐下了。虽然这没有老地方的鸟语花香,但看到四位老奶奶快乐的脸庞,我们欣慰的笑了……其实,人生就是在寻找快乐,追逐快乐,其它快乐就好,这是我悟出的人生哲理。

请不要说我们疯,不要说我们傻,因为我们正用一枝枝稚嫩的笔支谱写一个个日趋成熟的日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