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爱吃豆腐,可吃了多年豆腐,却不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我决定去豆腐坊学做豆腐。
到了豆腐坊,工作人员教了我们做法。他说得很简单,于是我不禁得意起来。
开始做了。我们先将泡好的黄豆磨成浆,倒入纱布中过滤。将过滤出的豆浆取出,豆渣用作其他处理。工作人员提示我们说:“称3.7克熟石膏粉倒入50克水中,搅拌成溶液,倒入熬好的豆浆中,闷10分钟,就成了豆腐脑了。”我不以为然:“为什么要这么较真呢?大概拿点石膏粉放到一小杯水里不就行了嘛!”于是我就估量了一下用勺子舀了一点石膏粉倒入水中,也不管重量是否精确。我把和水搅拌好的石膏倒入豆浆中,可是搅拌了一会儿,便搅不动了。我只好叫工作人员来看一下。他说:“小朋友!你是不是把石膏粉放多了?”我说:“应该是吧!”他接着说:“那就对了,石膏放多了就会变硬,放少了就会变稀。要适量。”于是我拿来了秤,称了水和石膏粉,搅拌好后倒入豆浆中,过了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豆腐脑就出炉了。
休息了一会儿,工作人员说:“我们来做豆腐了!把豆腐脑放入模具中,滤出水分,压上重物,压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了。”于是我们按照他说的做了。可是我滤的时候老是把豆腐脑弄掉出来,我问工作人员怎么办,他说:“应该拉住滤布四个角,抖几下水就出来了。”我按他说的做,果然成功了。一个半时候后,白白的伴着豆香的豆腐做好了,我很开心。
通过这次做豆腐,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只有带着谨慎细致的工作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大头菜也叫孔明菜,具有1800余年的'历史和文化。
相传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古隆中,每当寒冬腊月,他就把称为“蔓茎”的野菜挖回来,凉拌下饭。有一次,诸葛亮出门访友,临走前做了一盘蔓茎丝,数天后回家,见没有吃完的蔓茎丝无异味,就试尝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新鲜蔓茎用盐多腌一些时间就能变成美味佳肴。故相传诸葛亮是腌制大头菜的创始人,所以大头菜也叫孔明菜。
今天,我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蔓茎”——芥菜。来到芥菜种植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开拔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兴奋地拔起来。老师不是说拔芥菜吗?怎么都是白萝卜!我暗暗地想。过了一会儿,听旁边的小记者说:“这是芥菜,前面的才是白萝卜,它们虽然长得像,但是芥菜比白萝卜更圆一些,你看这个芥菜,好像一个大圆球哦。”原来是这样。老师告诉我们芥菜露出土的越多就越大。我盯住一个,这个露出来的多,拔!我兴奋地都不敢看了,谁知却是一个很小的,还没有我的一个手掌大。我一连拔了5、6个后,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拔到了好几个大的,真开心呀!接着,我们来到了东津镇孔明菜制作基地。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味,而且还有一点酸味。随着这味道,我们看见了上百个大坛子,里面放满了还没腌好的大头菜。再往前,只见几个人正给许多的“大头菜”撒盐,不一会儿,这些“大头菜”全都成了“白发老人”。
欢乐的时光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个个都满载而归。只是在去的路上,我所乘坐的车因为走错路了,多开了一个小时,但是,就因为走错路了,我们几乎把全襄阳都走遍了呢。
在阳光飞扬英语学校,上次英语课,linda老师说要我们下次课时,每人带一样自己做的一道菜来学校,因为下一次课要学习食品类的单词,我们举行一次英语聚餐。
回到家里,我就决定做一道麻婆豆腐,1月8日到了,下午2点50分就要上英语课。爷爷婆婆为我准备好了做麻婆豆腐的所有材料: 豆腐、瘦肉、花生油、花椒面 、酱油、郫县豆瓣 、豆豉 、盐 、鸡精、大蒜、生姜、大葱、肉汤、水淀粉 。我首先把豆腐切成2厘米的正方体,然后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备用。接着,我又把瘦肉切成肉末,切好葱姜蒜,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开始上灶了,先把火打开,往锅里注入适量花生油,上火烧热后,便炒肉末。 肉末变色后下入郫县豆瓣煸炒,煸炒出香味后下入豆豉煸炒。把豆豉煸炒出香味后,加入肉汤煮开。 然后放入适量的酱油、盐、鸡精、大蒜、生姜、大葱调味品,然后下入豆腐煮开,焖3分钟。然后用水淀粉勾芡。当淀粉彻底糊化后便可出锅码盘。装盘以后趁热均匀的撒上一层花椒面和葱花,麻婆豆腐就做成了。
到了阳光飞扬英语学校,老师教了我们食品类的单词,比如说:碗、黄油、油、青椒肉丝、油炸薯条、麻婆豆腐……上完课后,英语聚餐开始了,老师把同学们自己制作的菜都拿出来,有:薯条、香肠、鱼片、鸡翅、鸡块……大家好开心哟,老师刚把我做的麻婆豆腐的盖子一打开,一股浓浓的香味飘进同学们的鼻子里,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大家就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菜,让大家垂诞欲滴。老师刚叫开始吃的时候,目标首先就对准了我制作的麻婆豆腐,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疯抢起来,生怕晚了没有了,果然,不到二分钟,全被抢了光了。
我拿着昨天晚上吃肯德基剩下来的11块5毛钱去买豆腐饼。我来到了那家小店前,就掏出那11块5毛钱,给了那个老板,买了一个豆腐饼,找回了10块钱。我拿着这香喷喷的豆腐饼,就闻了闻,抵挡不住这香味的诱惑,便咬了一口。“哎哟”我叫了一声,我的嘴被这豆腐饼给烫了。我想:我一定要把你给吃了。于是,我就用劲的吹,直到把它吹的可以吃为止。吹好了,我就干脆的'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哦!”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于是,我就放心地大口大口把它吃到了一半多。可是不幸的是,我吃着吃着,本以为可以两三口就可以把它吃了,但是里面却流出了“金黄”的油,那时我还没发觉,直到那“蛇”要滴到我的裤子上的时候,我才发觉要被这条“毒蛇”给“咬”了,辛幸好我及时连忙闪的快,那条“蛇”扑了个空,我才没“中毒”。我又一次不甘心,就决定把这条“蛇”给吃了。我把这条“蛇”给吸到了嘴里以后,我就以为可以把它两三口给吃了。
可是,那条被我吃了的“蛇”的卵出壳了。我一看到那条刚出壳的“小蛇”,我就张开了嘴巴,把那条“小蛇”也给吃了。我想了想,就连忙把还没吃完的饼一口吃了。我吃完了饼,也到了家门口了。
姥姥家所在的村庄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星期天,我去姥姥家玩儿,就亲自做了一次豆腐。
首先,拣黄豆。姥姥和我把大盆里昨天泡好的有斑点的、腐烂的黄豆都拣了出来,确保大豆个个圆润饱满,这样做出的豆腐质量才有保证。之后,姥姥把大豆淘洗干净,再根据比例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榨豆浆。姥姥按下豆腐机的开关,在“轰轰”的响声中,我舀起一小盆黄豆倒入豆腐机上面的入口处。随着大豆缓缓下坠,豆腐机左边的管子里流出浓白的豆浆,淌入下面的大盆里;右边的槽里则出豆渣,掉进下面的大盆中。我一次次地弯腰舀豆,挺腰添豆,大盆里的黄豆越来越少,大锅里的豆浆越来越多,而我越来越累。姥姥心疼地说:“妮子,歇会儿吧!”我却固执地非干完不可。终于,添完了最后一盆豆,我浑身如散了架似的,瘫坐在地上。姥姥却没有关住机器,反而舀起豆渣来。见我迷惑不解,姥姥笑着说:“豆渣还得过两遍,才能碾干净。”
接着,我和姥姥把豆浆倒入大锅里,开始煮豆浆。金黄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豆浆沸腾了,锅里冒起了一团团白沫。姥姥不再烧锅了,进屋拿了一瓶葡萄糖溶液,往锅里边倒边对我说:“过去都是卤水点豆腐,那样做出的豆腐不仅发苦而且对身体有害。现在人们都改用葡萄糖了。”“葡萄糖有什么作用呢?”我好奇地问。“起凝结作用,可以让煮好的豆浆变成豆腐。”姥姥又用棍搅拌着豆浆说。
最后,我和姥姥把豆浆舀出来,倒在大盆里晾凉,这时豆浆已经快变成白色的固体了。姥姥又把它们舀在两个铺着布的长方形木框里,用布裹好,压上木板、石块儿。这样要至少等待两个小时,使里面的水分渗出来,豆腐就做成了。
通过这次做豆腐,我深深地体会到:樱桃好吃树难栽,豆腐好吃不好做。
拥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美名的臭豆腐是一种家喻户晓的美食,这只美食广受人们的喜爱,听说我的外婆也会做这老幼皆宜的美食,在我不断的央求下,她终于答应为我做起了这道菜。
臭豆腐是由清朝的一位名叫王志和的书生首创,它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它是在“臭水”中发酵而成的。这臭水可不是那些非法商家所用的阴沟里肮脏的水。这“臭水”做起来可复杂了。首先,要把盐水烧开,并向里面放毛笋、香菇、花椒、韭菜等原料;其次就要把它密封起来,直到水上起了许许多多的泡沫才算发酵成功。最后就可以把豆腐放进去了,夏天泡3个小时,冬天泡24个小时才可以把它们捞出来,洗净后放在锅里炸。炸出来的臭豆腐虽然奇臭无比,但却色泽金黄,仿佛一块块长方形的金条整齐地排列在我的眼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刚炸出来的臭豆腐若直接去吃,也是要被烫伤的。我只好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此时屋子里早已弥漫着臭豆腐的味道,我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去闻了闻这气味。咦,我发现这臭豆腐的确很臭,但仔细闻一下,里面还带有一股股若有若无独特的香味,如果不仔细闻,还闻不出呢!臭豆腐终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大口咬了下去,臭豆腐那外脆里嫩的感觉伴随着甜甜的甜面酱汁,瞬间溢满了我的嘴巴,再细细品味,它咸中带甜,甜中带微辣,辣中有香。这美妙的味道从嘴巴里一直滑到胃里,我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都在大口地品味着。臭豆腐,真不愧是一个美食极品。
臭豆腐不仅那独特的味道广受我们的喜爱,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是数一数二的,它有着植物性乳酸菌,可以***死我们人体中许许多多的病菌以及病毒,还分解了豆腐里的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吸收。所以,我更喜爱吃外婆做的臭豆腐了,如此美味的食品,希望大家以后来品尝哦!
想必大家都吃过香嫩可口吧,可是,你们可知道怎么做豆腐吗?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快过年了,老家的人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我家也不例外。爷爷一大早就去镇上了,奶奶就让我帮她做豆腐。
做豆腐前,要打豆浆。奶奶搬出磨浆机,把一篮泡了两天两夜的黄豆提了出来,当然不别忘记准备两桶水。趁奶奶提豆浆和水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这个磨浆机。这机器一共有3个口。一个是倒豆子、水的入口,一个是出豆浆口,一个是出豆腐渣的口。
不一会儿,就开工了“呼呼呼——”磨浆机得呼呼作响。奶奶一边往里面对水,两出口处一边流出豆浆和豆渣。黄豆快没有了,我赶紧加了一瓢黄豆进去。就这样,奶奶加水,我加黄豆,不一会儿,就打好了第一批豆浆。
奶奶把豆浆倒进锅里,生火煮豆浆,而我呢?就把和了少许水的豆渣,用天然的木叉子搅拌。
过了10分钟左右,我们又开始打第二批豆浆了。这回可容易多了,直接把糊状的豆渣浆往入口里倒。这不,又打出了一盆豆浆,不过比行前那盆略稀一点;打豆渣,也更白一些。
豆浆打完了就要开始做豆腐啦!
首先,把豆浆煮开,倒入另一盆子里,不过,在移时要点石膏粉。舀一瓢豆浆在石膏粉上,然后迅速把点了石膏粉的豆浆倒进另一个盆子里。
接着,在锅上架两根木棍,放上筛子,铺一层干净的布,把半凝固的豆浆,也就是为人所爱的豆腐脑儿,一瓢一瓢地舀进去,让水漏掉。单单这样可不行,还要用布把豆腐脑儿包好,但不要让整块儿的嫩豆腐裂开,包紧后压上重物,这样才行。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稀稀的豆浆就魔术般地变成了美味的豆腐啦!
我觉得呀,这次的豆腐格外地香。爷爷说豆浆美容养颜;豆渣味道香,能喂猪;豆腐可口,有得健康。黄豆一身都是宝啊!
母亲在薄壳壳地点上黄豆子,待到秋天,能收上三五升黄豆子,这三五升黄豆子,母亲留着过年用——一升涨豆芽,两升用来做豆腐,在那个缺油少肉的年代,豆腐是最好的副食品,我们把它当肉吃。
母亲精心挑选豆子,浸泡在清水里,待豆子发胀,就可以磨豆腐了。院子头有一个手推磨,手推磨旁边是一个舂米的对窝,对窝边就是一个磨刀石,这三样子家什,一样都离不开,它们伴我走过童年,走向社会。
母亲负责摇磨子,我负责罐豆子,其他几个弟妹,圈在手磨周围,有的盯着手磨,有的看母亲的推杆子荡来荡去,有的出神地盼望豆浆溢出来。母亲摇着手磨,唱着山歌;手磨“咯咯吱吱”地叫,山歌悠悠地扬;随着歌声,雪白的豆浆从磨缝里慢慢地流了出来,这流出来,怎是豆浆呀?分明是一首纯洁、美丽的诗,分明是一首迷人、动听的歌。这豆浆,俞聚俞多,两股洁白的春潮,慢慢汇聚成一股瀑布,跌落在桶中,溅出一朵朵洁白的雪莲花。大妹子和二妹子爬在桶边“咯咯”笑。
过豆浆是个苦活,每过完一包豆浆,母亲都累得直喘气,但是,母亲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的心里是甜甜的。过完的豆渣,也是我们的美食,母亲精心细作,将豆渣和着酸菜炒,吃起来满嘴的豆香,放在现在,豆渣只是猪的饲料。
等待做豆腐的时候到了,我们好开心呀——因为每年做豆腐,母亲都要赏赐给我们每人一碗豆腐脑,这是我们童年最美味的食物了。我负责添火,母亲负责搅动豆浆,弟妹们围在锅台边,随着母亲慢慢搅动,豆浆翻浪了,母亲一声令下:“断火”,我便迅速拍灭灶膛的火,只见母亲一边向锅里倒浆水,一边轻轻搅动,眼看一锅白花花的豆浆,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朵豆花,锅里的水清了,豆花宛如盛开的朵朵莲花,漂浮在水中央。我们佩服母亲的神奇,魔术般地将一锅豆浆,变成一锅豆花,我们啧啧称赞——这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五个碗盛满了豆花,母亲放进一点盐、一勺醋、几滴香油,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成了,我们拿起小勺子,轻轻地舀,慢慢地吞,悠悠地品,不敢狼吞虎咽,想美味多在舌尖滞留一会。二妹吃完了,朝我的碗里瞅,我把剩下的全倒给二妹,二妹的脸,也成了一朵雪莲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