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梦想的足迹,我搭上理想的小舟,朝那深不可测的大海驶去。——题记
幼儿园时的我,年幼无知,只想天天快快乐乐地玩,没有任何负担,也没有作业。在幼儿园的游乐中,我一次都没想过以后干什么,甚至希望长大以后,能在玩耍的同时赚钱,做一个快乐的富豪,买一栋超大的房子,有花园和游泳池,快乐地度过一生。
上了小学一年级,我走进了小学的校园。每天背背生字词,写两页口算,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作业,依然有很多时间可以去玩儿。但是,我的理想变了。我开始羡慕那些在宇宙里飞来飞去的宇航员,希望能像他们一样,穿上高科技的宇航服,体验失重,看看外面宇宙的.美妙之处。
二年级,作业仍然不多,但是我开始想像那些坐在诊所里看病的医生一样,每天给不同的病人看病。如果他们中有一个人是我,那该多好!我可以拿着各种工具,给病人诊治。让家人和中国的老百姓都健康,又成了我的目标。
三年级,我的作业开始多了,有事还要写作文,但就在二年级暑假,妈妈为我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兔兔小窝”,发表我的作文和画作。我开始想当一名画家。宅在家里,养养宠物,画画图画,每天准时喝点下午茶。嗯,悠闲自在,感觉还是不错滴。有空还能去幽静的乡村写生,美好的梦想!
四年级,这个悠闲的梦想又被我抛弃了。我相当一名老师,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偶尔开点小玩笑,或在宁静的办公室里看看孩子们的文章。尽管很忙碌,但是能造福后代,造福子孙们,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还是十分充实的。
现在,我长大了,成了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我理想的脚步又转变了方向——我要当一个旅游者,去世界各地感受各国风情,来一个“环游地球”。在大海上漂流,在雨林里探险,在沙漠里骑行,在冰川上俯视北极熊。环游结束后,回到祖国,我要把所有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探索地球》。
后记:足迹绕来绕去,我一路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内心的念头只有一个,坚定地跟着自己的足迹,向远方走去!
海泛起一朵朵浪花,一排小巧的脚印清晰地印在沙滩上,潮起潮落,痕迹始终无法泯灭。
走过一条条蜿蜒的小路,看过无数日落日出。时间冲淡了一切,只留下一个个美好的回忆,一段冗长的历史耐人回味。
儿时,见大人们手捧一卷厚厚的书就十分好奇,这一页页泛黄白纸对我来说是充满神秘的。那时我还不识字,整个一个“小莽夫”。只能眼睁睁得看着他们读的入迷,一脸陶醉,时不时发出一阵惊叹却无能为力。
上学后,渐渐识得一些字。于是迫不及待得拿起一本书,有模有样地仔细读了起来。那时我翻的是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
毫无疑问,那是本不错的书。只是对于初识几字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满纸天书。一句话里有五六个字不认识。不得已,我只能让它先空着,断断续续地将会的字勉强拼凑起来。无奈的是,那些个字就像针眼似的,越拼越乱。为此,我常常为了理解一句话而耗上一个上午,乐此不疲。
那时,我只觉得我就是英子,北京南城的风光,趣事令我向往。在我眼中,世界是那么美好,除去了那些不堪。《我们看海去》是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篇。海天一色,蔚蓝成风的生活令每个人向往。故事中,那个似哥哥般给英子温暖的人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透过这些朴实的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社会深深的隐忧,以及对于下层人民深刻的同情。
想起那段初尝文字的时光,至今仍无比怀念。记忆中,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女孩坐在桌前摇头晃脑地念着“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临于我的心头。”
上了初中后,发疯般喜欢上了诗词。短短的几个字像有吸引力般得牵住了我的目光。欣赏纳兰,欣赏易安,李煜为之最。
李煜,南唐后主。有着惊世的才华,正适合做一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却不想做了一个亡国之君。“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乌夜啼》的恨是那样深长,那样强烈。他无法摆脱,剪不断,理还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诉尽了亡国之恨,最终声闻于外,一代才子就此陨落。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读书带给我众多快乐,苏东坡云,腹中有诗书气自华。手中的笔仿佛具有灵性一般写不完心中所想。从古文到现代散文,书籍不知走过了多少春秋,一页页泛黄的纸页,淡淡的书香永远浸在每个人心中,环绕周围。
足迹,延伸……
近日,参加“红色寻访”活动的同学发起了“百名寻访同学进百个团支部上百堂党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团支部学习活动,将自己在寻访过程中的所思所悟传递给更多同学。目前已有60多名寻访学生走进各个团支部。
讲台上,浙大外语学院德语专业研究生罗刚满怀激情,与同学们分享着他寻访中共一大会址的感悟。“一大的召开就像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重新探寻中共一大的历史,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党的伟大。”
讲台上3位同学真切地将自己的寻访感受与大家分享。电气工程学院08级本科生白杨赞,来自一个“党员之家”,寒假时,他们一家3名党员走访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作为一名党员,面对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门前的党旗,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入党,我说,我想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人。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很多以前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在那一刻都涌现出来,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感到自豪。”白杨赞激动地说。
今年寒假,跨越南北5000公里,从家乡黑龙江来到深圳,浙大工科信息大类大一的学生徐磊追寻着深圳的发展步伐,感悟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徐磊动情地说:“我们年轻党员肩负开拓未来的重任,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新老传承的使命。”坐在前排的学生连冰洁一直听得很专注:“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特别和生动的一堂团支部党史理论学习课,3位同学讲得非常精彩。这一段段红色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我,更好地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今年1月,由浙江大学与本报联合发起的“红色寻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寻访归来,同学们自发组成了“红色寻访”报告团,举办专题报告会、感悟分享会、座谈会。据悉,下一阶段,同学们还将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和其他高校,分享寻访感悟,播撒红色信仰,在“红五月”里再增一缕青春气息。
年幼时,父亲常教导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那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要义。此次,我有幸参加了“红色追寻”采访活动,在车流如织的蔡锷北路边一个小小弄堂里,找到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这里曾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办公地。在旧址陈列馆里,一副字迹隽永的使我倍感亲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
随行采访的文史专家介绍,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了一晚。当时店里几位青年店员围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讲革命道理。徐老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深受鼓舞的青年要求徐老题词留念。次年12月,徐老便履诺为他们题写了这副对联。
此联,语重心长。上联中的“家国”,应该是指齐家治国。一个人应该先修身,尔后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益身心事莫为”,告诫我们,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的事情不要做。
今天重温徐老的金玉良言,感慨万千。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应该常读一些利于家国的好书,这对个人修身,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理想,服务于国家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