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凡事都应有一个适当的尺度范围。一位俄罗斯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经过一个沙堆,孩子请求让他们玩一会儿沙,母亲同意了,但规定只有半小时。孩子玩得很尽兴,到了时间,孩子们便很自觉地跟着妈妈回家了,完全遵守母亲的规定。可见这位母亲很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凡事有度”。而能做到自觉“有度”的孩子,他一定是个有自制力的人,这一点自古以来,历来如此。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青年要往墙上钉一个钉子。要钉的时候,他发现墙面太高,需要找一条凳子站上去。找来了凳子,他发现凳子坏了,需要修一下。他找来了锯子,发现锯子钝了,需要找锉磨快锯子,他又去买锉……临近中午的时候,有人发现他在操场上打篮球。需要钉的那个钉子,连同锤子锯子一起,仍然放在需要修理的凳子上。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他太懒,也有人说他没有耐性,最后竟去打球了,不顾我认为只是因为他凡事没有准备。
在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而在***《论持久战》八八亦曾引用:“‘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所有一切的大事都来自于事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上文中的青年之所以会在购买工具途中用去了大量的时间都是因为准备不周,思考不全。如果这位青年能够思考周全并事前做好准备的话,比如准备一个好的椅子,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一些例子,比如: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认为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逼近,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只有事先准备好,才能成功。真实人生不全生活在远见里面,因为有时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如没有远见,那么你会发现这样会总生活在近渴之中。凡事预则立,那些有长远准备的人很容易整成事情,因此我们如果生活在眼前勉强与苟且中,但是也能为自己的未来多准备点资源,还能收获以前准备了一段时间的投入效益,那才是健康人生。
这世界,存在着两种人。其一:总觉得自己伟大之至;其二:总觉得自己渺小的很。此两类人,各方面都不尽相同。
总觉得自己伟大的人,一般都是外向之人,看吧,小门外,石桥边,小区的楼底下,亭子的长椅上,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不知谈论着什么的那些都属于这类人。此时,如果你凑过耳朵闻风,总会有一股自夸的狂风猛的吹到你耳边,削尖了脑袋死命的往你耳朵眼里钻,那气力之大,任你掏掏不出,拽又拽不住。这个说:我闺女可优秀了,那个说:我的能力就是强;还有的甚至大言不惭,直接蹦出了“谁都离不开我”这句话。一个个的好似自己是无暇的翡翠,一千克拉的钻石,仿佛地球没了他就转不起来了,宇宙缺少他就要爆炸似得。个个都是能力强,功劳高,若不是他们都青春在这21世纪,听了他们的话的人,必然会觉得抗日能胜利功劳都应该是他们的。此类人,总喜欢一百分的表现自己,他们不但自认为自己很伟大,而且还要想方设法的成为别人心中的伟人,只不过此伟非彼伟。不是通过做伟事,而是通过洗。
与之相反的另一类人,便是很觉得自己渺小的。他们一般都很内向,不喜欢说话,更不喜与人交往。仅仅的几个密友,偶尔的几次餐后畅谈,开始也总是平平淡淡,情至深处,语至浓时,说的也不过是自己的缺点。他们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意,面面不称心。运气,是背到极点的;能力,是差到极点的;而自己又是绝不能改变的。他们成天紧锁着眉头,讲起话来语调凄凉,与演奏哀婉胡琴无二。此类人,总是成天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不敢探出阴影来,好似地球上从来没有过他的存在。他们遇事从不发表意见,不满别人的主张也坚决不讲出来,因为他们深信,自己即便像黄河咆哮般怒吼,也绝引不来别人的一道目光,一个回顾。自己哪怕是人间蒸发,也绝对不会有一人察觉。
此两种人,同给人留下讨厌的印象自己却不知道为何会遭到白眼。他们大概一生都会自认为对自己的认知没有错的吧!我却想分析一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分析一句:这并非事实,都只是主观的感觉,是极端的,自己的性格所造就的主观的感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