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放假前,公司老总发给中高层管理者各自一本书,冯仑的《野蛮生长》,《野蛮生长》读书笔记1000字。
“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这句话是王石说的。做为HR的我很能理解和佩服。
开始谈的“原罪”是中国法制的缺陷或漏洞成就了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或老板,而健康的企业:基业长青的企业、百年老店却总有“从优秀到卓越”的一段过程,在当初的懵懂状态下闯出来的基业如果要保持着长青,必须是尽快抛除创业阶段的“原罪”,消除所有在制度不健全时养成的坏习惯,依法办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利于营运的机制,用制度管人。这样才能形成众所追求的统一的价值观文化。
经历过“野蛮生长”,“冯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改头换面,强化道德伦理,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我也相信这是每一个有道德良知底线的“冯仑们”的期盼!而这些价值观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又是比较矛盾的!
整本书中的秘闻较多,王石、牟其中等经商、起家的一些故事吸引着我;同时,冯仑的真诚、坦白、不做作、不理论、口语化写书也是一个亮点。一个人说话时比较真诚,但出书的时候可能就比较谨慎。整本书易于理解,通俗易懂,使我很快的就读完了。由此不得不佩服冯仑的思想。读完整本书后,受益不小,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学习和锻炼:
不得不说自己是第一次那么认真地读经营管理书籍。以往觉得这类书籍要等到自己积累些管理再读。这次纯粹是因为支持版主读书会才勉强拿来翻翻的。没想到,翻了几页后,我就被冯仑精辟麻辣的见解吸引了,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刚看完,就赶着写心得跟大家来交流分享了。
老实说吧,我是把冯仑对企业“原罪”,公司管理制度的思考见解,和王石牟其中成功失败的阐述当成了名人传奇来看的。没办法,我对“男人愉悦的冒险游戏”兴趣缺缺。可能就是冯仑说的女性性格决定了吧。
不过我倒是对冯仑的金钱篇,关于金钱的解释和思考非常感兴趣。
小时候外婆告诉我,钱是坏东西,不能老想着钱,容易做坏事。可是大了以后,特别是物价飞涨的现在,发现什么都离不开钱,没钱真是万万不行。钱,是好是坏,这已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身边不乏做采购推销工作的朋友,常常看到他们在黑白之间摇摆不定。不由得庆幸自己只做纯技术的东西,钱的是非要少很多。冯仑在“第二个花钱的艺术”中说到的“学会管理***,管理你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的方向,以及***的构成”倒不失为处理“钱的是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控制了自己的***,那在道德的取舍上,“是”必定能战胜“非”。而花钱艺术的第一件事,寻找花钱与幸福之间的平衡,更能让天平在偏向“非”的时候控制住***。“花钱很多,并不一定会有幸福。”与其昧着良心,提心吊胆,不如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挣钱的最高境界,不是争,而是让”。这个论点让我耳目一新。是不是跟欲擒故纵有异曲同工之妙?吃亏就是占便宜,让冯仑使用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招还得看使的地方,在国外恐怕就行不通了。面对那些有一句是一句,不会拐弯的人来说,面子可不值钱。
“一生的三个钱包”中,我更看重第二个钱包,“信用”。钱没有了可以赚,失信一次,恐怕努力十次也挽救不了。我不清楚现在国内是否已经将信用记录联网了。但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准时付信用卡帐和按时还银行贷款。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信用问题,不光是钱方面,对待朋友也是如此。“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我妈常说的“钱也很有眼力,总是跑去有钱人那里”。以前我听了不以为然,现在看了冯仑关于“人心”与“钱心”的见解,不由得赞同起来。“钱必须判断,我的永远是我的,才敢去。”看完这句话,本来就比较保守的我更没有勇气投资风险高的产品了。保本是理财的首要步骤。就象炒汇就要养成止损的习惯。“钱要翻身,要创造”,是啊,用钱挣钱才是王道。没见过哪个富豪是纯靠苦力的。哪怕是存银行,复利的效果也是很可观的。
小小心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补充:文笔比较烂,还请原谅。水瓶自小就怕写,所以才选了工科来学。
最后说一句,坚决支持大学的版主读书会。
冯仑观点:投资人的要点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可能得到的回报远大于泛泛的和不同人交往。
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也就是说你的关系人会有三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的人是不超过10个,也就是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第二种层次的人不超过30个,而且这30人还包括前面提到的10个人,属于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第三种层次的不超过60人,也就是打起电话能够记得起来的人,而且大概了解他的背景,而且这60个人还包括前面第二层次的30个人。所以,人这一生,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只要把这60个人的关系每天都盘好,就够你一生用了。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现实中比较上进但迷茫的人很有帮助。
这几天,读完了冯仑写的《野蛮生长》。
冯仑素有开发商里的思想家的美誉。也看过他的一些演讲和文章,确实很有思想。还看过他和张在东的一个演讲,其实是一场辩论,后者仅盖了一个小区,以欧式的恒湿恒温为卖点,竟敢自称建了全中国最好的房子,他像疯狗一样在那里自吠、狂吠,而冯仑像一个大度、温厚的长者,在那里娓娓道来、不卑不亢,后者像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子,想***掉一个老大立刻成名,而前者像一个真正的老大,尽管不当大哥好多年,声音不大但有威严、有力度。现在除了专业搞房地产的,有谁还知道有个叫张在东的?知道有一个小区叫锋尚国际?我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说他在外地搞了一个类似的项目,才知道他还在干这一行,但更知道他那个小区在那个辩论会不久因为延期交房和其他原因,退了客户很多钱,看来好不好还真不是自吹出来的。
冯仑也在海南干过,几个人合伙,后来散伙,但都干出了一番事业,也算为我们这些去过海南的争了口气。其中最有名的是潘石屹,还有开发阳光100的易小迪,还有个叫刘军的,不知道是不是开发太阳园、太月园的老总,那个老总前段时间有点麻烦,据说同前不久被判刑的海淀区区长周良洛有点瓜葛,后来又没事了,其他几个人不太熟。
在这部书里,冯仑介绍了万通的发展经历,探讨了民营企业的种种现象,也分析了同经营有关的投资、管理、金钱,以及关系、政商关系等问题,还谈及正反两个企业家——王石与牟其中,还探讨了与人性有关的伟大、幸福、女人以及死亡等问题,有一定观点和深度。但美中不足的是,文字比较粗糙,据说是口述后秘书整理出来的。我不太喜欢,我觉得语言就是语言,文字就应该是文字,语言要通俗、易懂,有逻辑、有观点、有层次,而文字就是书面语言,要干净、简洁、清新而华丽,又能说又能写的人很少,当官的都能说,但大部分不会写,总要秘书捉刀,而学者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几万字不成问题,但要语言表达,往往木纳、笨拙,啰里啰唆,词不达意,看来要做一个完人还真不容易。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