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主义盛行的今天,“探究”二字更是时时出现。探究在我们的课堂上、实验中自然也不例外地漫天飞舞,但却容易被我们忽略。
那么我们学习中的探究都去哪儿了?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我们太讲究功利,太追求“效率”,因此被动接受了结果,懒于去进行思考探究。就语文的学习而言,探究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没有背下阅读答题技巧有效;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不如记住几个常用修辞快捷。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现今的答案趋于标准化、格式化,甚至套路化,选择探究式作答往往得不到高分,因此探究的缺席,自然在这情理之中。
冷冰冰地进行分析,死记硬背地解决问题,或许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拿高分,却对长期的学习无益。然而如果调动自己的热情去体验探究,则事情的过程与结果都会有大大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对探究有一副热心肠。
牛顿曾说他只是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拣到几块贝壳,为此而感到高兴。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有发现的`渴望,用欣赏的眼光,全心投入探究问题,那么我们也会有拣到贝壳的喜悦吧。
填鸭式的教育,总爱把知识一股脑儿地倒进学生的脑袋,而探究却能启迪心智,增长学识。我们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进而运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
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型的指导,应当作为辅助,就像聪明的赶驴人,从不把驴子喂饱,而是在驴子的面前挂一把青草,这样驴子才会拼命向前跑。
朱熹曾说:“涵咏玩索,久之当自有见。”那么就让探究回到课堂中来,作为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探究写在纸上,更要记在心上。
与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
“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位。
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减小池塘的面积,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
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
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地飞翔吗?
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地飞翔,许多人受到***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壮志,或由于起飞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了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失去了自由和向往天空的心。
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圣人还是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