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12-27 02:54:53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一】

最近,我看了一幅漫画,让我受用不尽,漫画主要讲:故事中的一个小女孩,放学后,她和她的同学,一起走回家,走到一条弯弯的小路时,看见一个垃圾桶旁边垃圾成山,而垃圾桶内空空如也,小女孩叹了口气,准备捡,她的同学挠了挠头,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用笔写上“文明—只差一步”是啊,只要人们再往前一小步,就可以准确无误的把垃圾投入垃圾箱里,也许大家都认为这不过只是一个皮毛小事。那可不是呀,实际上,这不但影响了环境的美观,而且有可能引发细菌大量繁殖,疾病四处传播……到最后,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啊!

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则新闻: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被国人视为圣地的天安门广场日产垃圾19吨,7天就是133吨。环卫工人说,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广场每天的垃圾将会淹没脚裸!而且,垃圾中有60多万口香糖残渣。一篇就需要花费100秒的时间和1.10元人民币。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乱扔圾,只要走一小步,就能保护地球的环境。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二】

难忘那些品读诗词的日子:一个人,站在小区弧形的拱桥上,赏着这一方宁静,借着月光,凝望着平静如镜的潭面,不禁想起诗人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遂即跌入了诗词的幻想。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纽带,贯穿古今。

做客李白,迷迷糊糊间悟到了他那“一人饮酒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对饮酒的狂爱。我知道:那是一种无伴也欢欢喜喜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一种不醉不归的热情豪迈;那还是一种属于放荡不羁的游子的仗剑天涯;那更是一种一瓢葫芦、一把长剑的一曲长歌一剑天涯,在酩酊大醉里仍书写着千古绝唱,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怀?那醉酒的青莲剑仙仿佛又是那样接近,我仿佛又被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所撼动。

问道杜子美,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细细揣摩,终于品出了那家破人亡的凄凉,生于这个安史之乱、战火纷飞的时代,子美,这个苦命的“诗圣”,作的诗可谓论不尽的哀愁、道不尽的忧伤。八月,秋风怒啸,卷起了他屋上层层茅草,悲惨的是,仍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的酸楚。就是如此可怜的子美,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的酣畅淋漓,不愧为唐的著名诗人。纵观杜子美,他的一生,不正好映证了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吗?

却看苏轼,他绝不仅仅是开创了北宋文坛的豪放派,更是胸怀大志,当他40多岁之时,仍能写出“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是何等的狂,词人仍欲像汉代羽林军一般“锦帽貂裘”,一展英姿,一展宏图。苏轼的豪放、视野广阔,气象恢弘豪放,不拘格律又恣意汪洋,处处都透露着他的一种英豪之气。

中国,这个名副其实的诗歌王国,孕育了千百年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应取之精华,去其槽粕。诗词这条中国文化的血脉源远流长,诗词如纽带,把中国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古往今来,诗词总能承前启后,开创又一方天地。诗词作为一条纽带,真是必不可少又不可替代!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三】

今天,我看了一幅特有讽刺意味的漫画。画上面是一个人在找水源,挖了好几个坑,都没有挖到水,就想换个地方挖。他挖第一个坑,只挖了一点,发现没有水源就换地方再挖。第二个坑挖深了一点,可又觉得没水源,又换地方挖,第三个坑挖了一点,觉得还是挖不到水源,就又换地方挖。最后一个坑,都快要挖到水源了,可最终还是放弃了。我看到这幅漫画之后,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坚持不懈,不放弃,这样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一种技能。

看到这幅漫画之后,我想到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他在发明电灯时,用了几万种材料,做了几千次实验。可他没有放弃,正是因为他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的做这件事,最终发明了电灯。与我相比,我可真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我那一次,遇到了一个非常难的题目,我在房间苦思冥想,可还是不会,这时我又想出去玩。我这时想到了这幅漫画,心想:我不能像漫画里的那个人,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成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出这道题了,知道了它的解题思路,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像漫画里的那个人,我们做事情都要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时,不要想着退缩,不要想着逃避,更不要想着放弃。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四】

今夜,读《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1、君子的定义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阐释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应该是这样的,“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彬彬有礼的君子。”

2、文化的创造过程

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相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举个例子,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的这件包含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3、大文化及文化结构

大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其文化结构如下四个方面: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如社会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这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层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则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 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社会意识形态又可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4、小文化

小文化是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因此,被称为小文化。小文化主要讨论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研究人类的精神创造时,不能忽略物质创造活动的基础意义和作用;在讨论关于心态文化诸问题的同时,不能忽略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于心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总之,不能将“小文化”与“大文化”割裂开来。

5、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古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建国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谓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上编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黄河中下游一带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结果,夏商周的中心地区是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这些皆是当时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后随着战乱的频仍,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地区转移。“苏杭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即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中国一脉相承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的结合。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史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需要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

1、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故梁启超先生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3、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中华民族刚刚进步到文明的边沿,就形成了一个祖先,一个权力,一个核心,这无论与古代埃及,抑或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都是不同的。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五】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看过许多漫画,但是有一幅漫画,令我记忆犹新。

“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同学们背着沉重的书包,陆续走出学校门口。有一个小男孩,他叫军军,他背着一个沉重而又“壮实”的书包,有《补充读物》、《课外阅读》、《辅导读物》、《自测题》和《词典》,这些书可真厚。由于家庭拮据,军军每晚都睡不好、穿不暖,父母天天给他去上辅导课,使得军军戴上了眼镜,骨瘦如柴,弯腰驼背。他的手上还拿着一张阶段测试,试卷上面满是鲜红的问号和交叉。军军心里很难过:糟了,今天爸爸肯定会给我买许多辅导书了。

看了这幅漫画,我感悟了许多,这时我想到了现实中的自己。我的父母希望我能考上重点大学,就买很多课外书给我阅读,使我渐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我阅读大量的书,取得好成绩。我以为这样就能考上重点大学,其实我还缺少一点: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使我们的大脑放松。有时,我会抽出点时间来运动。母亲却不让我运动,要我好好学习。

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大器早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子女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阅读是好的,但过量阅读也不能使子女们一步登天。所以家长们,不要强迫孩子学习,给孩子们一片能飞翔的空间吧!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六】

最近,我看了一幅漫画,让我受用不尽,漫画主要讲:故事中的一个小女孩,放学后,她和她的同学,一起走回家,走到一条弯弯的小路时,看见一个垃圾桶旁边垃圾成山,而垃圾桶内空空如也,小女孩叹了口气,准备捡,她的同学挠了挠头,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用笔写上“文明—只差一步”

是啊,只要人们再往前一小步,就可以准确无误的把垃圾投入垃圾箱里,也许大家都认为这不过只是一个皮毛小事。那可不是呀,实际上,这不但影响了环境的美观,而且有可能引发细菌大量繁殖,疾病四处传播……到最后,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啊!

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则新闻: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被国人视为圣地的广场日产垃圾19吨,7天就是133吨。环卫工人说,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广场每天的垃圾将会淹没脚裸!而且,垃圾中有60多万口香糖残渣。一篇就需要花费100秒的时间和1.10元人民币。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乱扔圾,只要走一小步,就能保护地球的环境。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七】

这本书是由高教司组编的,因此书中所述皆是当今权威之论证,而众多作者亦可算是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个人认为文章很有可读性。尽管我在读第一遍时多少有些迷惑,但或许这也恰恰证明了文化内涵的一种深刻,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确实,姑且不谈读完后我对中国文化又多了多少了解,单是那种巨大的时间跨度就会让人忍不住在内心生出无尽的肃穆和庄严之感。用半年的时间读完千年的历史,恍惚中总感觉半年的时光就如同已过了千年。也许这种感觉并不奇怪,用一个半年用一双眼睛去见证中国人从上古到今日的千年文化史,怎会不令人慨然?其中点点滴滴记载了中国的辉煌,透射着历史中灿烂的光芒,也详述了中国千年文明中所走过的所有曲折的路,让人读来自然会感到几分沉重。

不难看出,同样沉重的是历史,是文化。然而,在一种浩瀚的沧桑感之后,其实我觉得更有必要去思考一下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它在人类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一种文化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和行为的指导,没有文化的民族应该是不会存在的,即使是有,也注定是没有希望的。中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到今天其实也同样面临着一场文化的抉择。中国人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的文化该走向何方?在本书的末尾,本书的编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为中国新时代的文化指出了方向。然而抛开一种言论的说教以及思想上的控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经不住推敲的。一种文化的真正走向或形成往往并不会因为一种貌似客观甚至超脱的语言解释而定型。它需要的是实践的考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的决定者是历史。

笔头落下上述文字之时,正听着那首小刚的《黄昏》,多少有种伤感,所以读史一定不能再听着伤感的\'音乐,否则那份慨叹足可令人窒息,因为人总是在不经意中把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际遇相结合,两相交映,便是一个沧桑的时代。由此我想到中国文化在今天发展的状况对于我们这代人的影响。人们曾经把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定位为迷茫的一代,就是说这一部分人生活在一个古今文化碰撞,中西文化冲突的时代,而这个时代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波动与混乱,也就因此造就了一批思想波动混乱的人。这些人面临历史向前的滚滚大潮,在一种思想的多元但又不能彼此相安的状态中变得无所适从,也因此,这一代人又常被戏称为没有希望的一代,其实本质上说的就是,这些人由于文化的不定性,始终无法让自己找到一种让自己信服的文化价值系统,所以理想是模糊的,前途是模糊的,他们伴随着经济的超速膨胀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中国新时代文化的真正定型过程还远未结束,中国文化依旧任重道远。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本书记载的历史文化处处透射出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但细读这本中国千年文化史的终极目的绝非是去一味追索一种昔日的文明,去单纯重温昔日中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历史的真正作用是告诉后来人,不要再走前人曾经走过的错误的路,或是让后人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养分指导未来,因此文化始终与历史相融。

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感慨。我们可以在书卷中穿越时空,走过这历史的千年,不胜唏嘘。然而当曾经的八零后最终开始登上社会的舞台时,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百年,就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因为恰恰是无数的人生百年才凑成了历史的千年。

中国饮食文化对我们启示作文【八】

一天上午,我心不在焉地翻着语文书,无意中发现了一幅漫画。好奇心驱使着我,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漫画上画着两个孩子,有说有笑地走在放学路上,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垃圾桶,旁边都是垃圾,仿佛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怪兽”从垃圾筒里爬了出来。望着那一团垃圾,两个孩子心里很不舒服,便开始了“清除垃圾”行动。

一个孩子用手把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怪兽”捉回了“笼子”里,而另一外孩子发现了纸和笔,便用笔在纸上写了几个醒目又整齐的大字——“文明——只差一步”,然后把纸贴在垃圾桶上,他们高兴地笑了,好像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似的。

看完这幅漫画,我不禁感慨万千,如果这两位孩子没有捡垃圾,没有写“文明——只差一步”的话,那么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把垃圾扔在离垃圾筒只差一步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去倒垃圾。突然发现一位阿姨提着满满两大袋垃圾,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但是即把垃圾扔在了垃圾桶旁边,擦擦汗走了。我十分生气,如果所有人都像那位阿姨一样把垃圾扔到垃圾桶的旁边,那我们的街道岂不是成了垃圾站?

“文明——只差一步”,我希望大家抬起你们那珍贵的脚,向前再走一步,把垃圾扔进垃圾筒,否则你们将会被这个文明社会隔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