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将文人称为“喝墨汁的”,意思是读书写作无数,终日笔不离手常常用墨,那墨汁用量像被他喝掉了似的。现在此说渐少,因为写作者绝少研上一砚徽墨,挥笔在宣纸上写蝇头小楷了,甚至用灌满胶囊的自来水笔写作的人都已成历史。不过,偶尔有人将有较高文化的写家或学者仍称“喝过墨水的”。
这个形象的说法,在古代却曾经是真事呢!
历史记载,南北朝时的北齐有明文的法律规定,儒生在时成绩非常糟糕者,要被罚喝墨汁。引习延续了不少朝代,虽然罚喝墨汁可能激励了某些考生再做努力,但是,时有发生因罚喝墨汁太多使落选考生生病甚至死亡事件。到了隋朝,皇上恩典,颁布罚喝墨汁减量,《隋书·仪礼志》记载,凡文理不通、不精或书写潦草而没考上的,罚喝墨汁一升。原来在此之前,罚喝墨汁是一斗(一斗等于十升呢!文弱书生们怎么受得了!
唐朝进此恶习才彻底改变。唐太宗没做皇帝时也曾要考试晋官,但一想到考不上要罚喝墨水,轻则喝病,重能喝死,只好打了退堂鼓。他当上太唐皇帝后,觉得此法害人不浅,不仅是弄病或是害死书生那么简单,而是令更多的有识之士望考试而生畏,严重耽误了国家选拔人才。唐太宗宣布废除罚渴墨水陋习,书生们解除了思想压力,纷纷应试,为唐朝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天,有个老奶奶身体不舒服,希望爷爷帮她熬一幅治胃病的中药。下午,爷爷回到家,戴上他的老花镜,走进了他的药房处开始配药,我悄悄的跟着爷爷溜了进去,身体倾斜,露出半个脑袋好奇的看着爷爷熬药的动作,一不小心,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就拉过我的小手,慈祥的说:“来爷爷今天教你熬中药。”
我跟着爷爷走进去。 接着,爷爷配完了药,拿起了一个小漏斗,把药放进去先过了一下,一些细细渣渣就漏了出来,然后,爷爷拿过来一个小沙锅,将好的部分放在沙锅加上水开始熬制,开始时,火很小,爷爷边放边指着其中的一味药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我摇了摇头,爷爷细心的说:“这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梧桐树树皮。”我大声的“啊”了一声。 很快的',药熬好了,爷爷拿起装药的碗盛了出来,让我给老奶奶送去,我高兴的喊着:“好的。”我端起碗,慢慢的走向奶奶家,老奶奶高兴的夸我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到了家,猫妈妈把鱼带给了猫宝宝看,猫宝宝高兴的欢呼起来。猫妈妈把鱼放到一个大盆子里面。在锅里又倒上盐,又倒上味精,又倒上醋,猫妈妈忙得不亦乐乎。唉!“鱼终于做好了”,猫宝宝们有点等得不耐烦了。“鱼来了!”猫妈妈把鱼端到桌前。和猫宝宝一起“吃起鱼来”,“咦?妈妈,我们这么没有看到鱼啊?”其中有一位猫宝宝说。“哦,可能是鱼肉和汤搅在一起了吧!”猫妈妈回答说。
喝完汤,猫妈妈到厨房里去洗碗,突然看到那条大鱼还在大盆子里欢快的游水呢!咦?这下猫妈妈可奇怪了,怎么大鱼还在呢!仔细想一想,哦!原来猫妈妈在忙着倒上味精啊!盐啊!醋啊!竟然忘了把大鱼放进锅里。
唉!这下猫妈妈只好等到晚上的时候再吃鱼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