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小区很早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活动。我的爸爸是一名党员,也是垃圾分类活动的志愿者。他经常教育我和妈妈:“垃圾分类,要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
这不,你看,爸爸又在监督我和妈妈进行垃圾分类了。吃完晚饭,妈妈拿来抹布擦桌子,桌上的饭粒、鱼刺、骨头连同我们擦嘴的餐巾纸,一股脑儿被妈妈抹进了厨余垃圾桶。爸爸一见,皱起眉头说:“餐巾纸是其他垃圾,不能扔到处厨余垃圾桶里。”妈妈撇撇嘴说:“不就是几张餐巾纸嘛,有什么关系?”“不行,既然垃圾已经在分类,就要严格执行。还是挑出来吧!”妈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餐巾纸捡了出来,扔进“其他垃圾”桶里。
晚上七点,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我边喝酸奶边看电视,一喝完,就随手把酸奶瓶扔进了“其余垃圾”桶里。谁知,爸爸的火眼金睛又发现了,“彤彤,这是什么垃圾?”爸爸问道。“这不是其他垃圾吗?”“错了,把酸奶瓶用水洗一洗,就是可回收物中的塑料。”“哦!”我点点头,继续看电视。爸爸见我没什么反应,嗓门一下子大了,“那还不快捡起来去洗?我们家不是有个专门回收塑料的纸箱子吗?洗完晾干后就放那里面。”哎呀,爸爸可真烦!我心里这么想,嘴里也小声嘀咕着,一脸不乐意。爸爸二话不说,自己捡起那个酸奶瓶,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晾在阳台上,然后走到我身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彤彤,垃圾分类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它关系到环境保护的大事,它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让我们学会节约利用资源。我们现在觉得麻烦,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靠每天的坚持,要从小处入手,你明白吗?”看到爸爸那么认真严肃的样子,我惭愧得红了脸。
爸爸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监督我家的垃圾分类工作。他会给妈妈和我做示范,和我们讲解,当我们因为归类问题起争执时,爸爸就会上网查资料解决疑问。在爸爸的努力下,我和妈妈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的标准,也懂得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而我也成了一台播种机,在奶奶家里教奶奶垃圾分类,在象山的外婆家里,我和外婆一起垃圾分类。大家都夸我是环保小卫士呢!
坐在两颗白杨树所架起的秋千上,一缕缕阳光倾泻下来,书中所蕴含的知识,一下子迸发出来,我贪婪的吸吮着。
儿时的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大人总是在你难得的空余时间里让你看书?而且似乎许多人也特别喜欢看书。
这个秋天的早晨就是阳光斑驳。落叶纷纷,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毯子,我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无聊的打发着时光。拿一本《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装装样子,糊弄下爸爸这是九岁生日那天他送我的生日礼物。黄色的书皮上印着着夸张的卡通人物图像,好像有点意思,那我就翻开看看?反正无聊。莫名其妙的标题:给老肥一个教训,谁是“老肥”?“植物也疯狂”,啥?植物,疯狂?我倒要看看。
杨歌的爸爸和拇指差不多大,但他的脑瓜特别聪明,总是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使得杨歌的人生便开了挂似的特别厉害。惩奸除恶,这也是我儿时的梦想啊!打倒坏蛋,感觉好极了。
人生有起有落,而此书情节也是起起落落,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有正面的杨歌,也有对立的反面派“地中海”书嘛?总是要有一个超高的高潮,然后便是结尾。当我看得入迷时,发现此时故事已到尾声,心中不由感叹,竟是隐隐的忧伤。
莫非这就是对一本书的依恋?以前的我调皮捣蛋,静不下心,坐不下来。想不到这本书竟让我这颗浮躁的心平静了下来,让我进入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行侠仗义,惩恶扬善。
抬头仰望苍穹,依然湛蓝,遥望西方,云霞灿烂,火红的太阳只剩半张脸,似在嗔怪我没对它说“再见”。
上初中了,三科变七科,但我阅读的兴趣却有增无减。最好看的是它巜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书中涵盖了七年级上册所有的地理知识,稀奇古怪的人物,经度纬度、南水北调全在这本书里面,一堆枯燥无味的知识在这里化身为有趣的故事。看它,既长了知识,又怡了性情。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亲爱的朋友,一起来吧!读书,让书香浸润人生,让知识改变命运!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是一个既幼稚又严肃的人,虽然已经四十出头,可仍然带点孩子气。
现在,我每次回家,爸爸都会显得异常高兴,就像小孩子多分了几颗自己喜欢的糖果一样。有一次,他居然高兴得把我举了起来。我吃了一惊,随即又感到非常尴尬——我又不是几岁的小孩子!况且,过往的人那么多,都好奇地看着我们。我一边挣扎着,一边生气地说:“爸爸,你快放下我!”不过,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别看爸爸老大不小了,居然还和我抢电视遥控器。看电视时,我经常摸不着遥控器的边,他早早就攥在手里,我向他要,他不但不给,有时还故意做鬼脸来气我。硬的`不行,我就来软的——软磨硬泡再加撒娇。这一招有时能奏效,不过,遥控器刚到我手里,他就后悔了,马上找我要,我当然不会轻易让权。令人气愤的是,他有时出去都不忘把遥控器带在身上。为了对付爸爸,有时我会趁他不注意时把遥控器抓在手里,换成我喜欢的频道后便藏起来,等爸爸找的时候就装着不知道。有一次,爸爸找了一会儿找不到便走了。没过多久,突然断电了。这时爸爸走过来,一脸的得意,说:“怎么不看了呢?继续看嘛!”一边说一边去开电视。“是不是遥控器出了问题?拿来看看。”我见没有了电,便把遥控器拿了出来。爸爸拿着遥控器,出去转了转——来电了。原来是爸爸捣的鬼——把电闸断开了,气得我真想揍他一顿。
爸爸虽然有那么一点幼稚,可对我的学习从来都不马虎,不管我怎么闹,他都坚持原则——不做完作业不准看电视。他坐在一旁监督着我,电视也不开。在这个时候,我不敢不听他的话,撒娇也好,耍赖也好,全都没有用了,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作业。但有时我的作业实在太多了,他也会网开一面,让我稍微休息一下,甚至还会为我冲上一杯牛奶,打上两个荷包蛋。在爸爸的监督下,我渐渐地爱学习了。有时做作业的时间长了,爸爸就会让我放下笔去玩一玩,或者打开电视让我看一会。为这,我感动得不得了,可过了一会,爸爸不和我商量就会把电视关掉。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有点孩子气的中年人。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人们又习惯把它称为“过年”。有了年,日子就有了盼头。我从小生活在城里,都说现在的年味不如以前浓,城市的年味不如农村浓。而在我心中,春节年年都是那样新颖。
我放寒假的时候,爸爸妈妈还都要上班。一个人呆在家里却并不无聊。我会精心地重新布置我的房间。明亮的窗户上贴着我亲手剪的窗花,虽然剪法简单,有些地方还被我剪坏了,但却凝聚着我的心血。五颜六色,也透着喜气。相框上换上新照片,门上贴好“福”字,新的日历也挂上墙,生肖玩具更是占着最显眼的位置。我虽忙,但是不亦乐乎!
等到小年,爸妈也放假了。妈妈开始忙着张罗吃的。年糕意味着“年年高”,豆腐意味着“多福”,豆芽意味“如意”,鱼代表“年年有余”。除了这些传统食物,妈妈还会从哪个食谱上学来几道新菜,让我大饱口福。爸爸写得一手好字。以前,有时爸爸自己写春联贴在门上,有时就让我拿着笔墨纸砚去请邻居家一位退休老教师写。而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市场上卖的春联又都千篇一律,爸爸便会带我到新华书店。在那儿。既可以领到自己喜欢的免费春联,又可与同道者切磋技艺,一举两得。
做好了这些准备就到了年三十儿。中午照样是要祭祖的。晚上,我们一家三人围坐在桌边。人少不代表冷清,相反地,桌边欢声笑语不断。吃完饭,我们就到阳台上看烟花。我家阳台是观赏烟花的绝佳位置,四周没有高楼阻挡,一览无余。起初只是三四处亮光,接着越来越多。有的如金蛇蜿蜒而上,有的如流星划过夜空,有的似仙女散花,落英缤纷?夜空被染得绚烂至极,流光溢彩。八点钟到了,我们一家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守夜是需要功夫的,我通常熬不那么晚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
年初一,爸爸妈妈守着电话,而我则用短信拜年。现在的拜年短信越来越有意思了。有的巧妙地把数字1至10融入其中,有的充满诗情画意,如“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看雪”。每收到一条短信,就好像看到了那位朋友的笑脸,我心里暖暖的。
下午我们一家出去逛街。市中心张灯结彩,车水马龙,到处洋溢着喜气。
这就是我春节,传统融入现代,普通但快乐无比!
有这样一种宝贝,它能让你释放压力,它能让你拥有智慧的头脑,它能让你不再无所事事,它就是——书。
我喜欢看动物小说、童话、历史故事、科普杂志、科幻小说等等。一看书就经常如痴如醉,把任何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很多时候看得忘记了时间,急得爸妈大叫“注意眼睛!注意眼睛!”其实对我来说,看书是一种消遣,算“玩”。我看书不求甚解,只求看味道。虽然我读书囫囵吞枣,但读书还是带给我很多快乐。
我很喜欢边吃东西边看书,这样我不喜欢吃的东西也能成为人间美味。嘿嘿,我这也算“食不知味”了,想想这画面很是有趣。每当我感觉无聊时,一定是捧起一本书,这时书就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打发了很多寂寞时光。有时我会把书中的插图临摹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诗好句抄在旁边,当作自己的“杰作”,也可以算读书的收获。
由于我喜欢读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附加题自然不是难题。
我读书时常入迷,那时自己似乎变成一个隐形人,跟着书中的主人公一同旅行,感受着他们的酸甜苦辣。当我读到历史书上残暴无道的商纣,劳民伤财、多行不义时就想如果我是纣王,我一定要爱民如子,千古流芳。当读到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我在心里暗暗欢呼,还会在脑海里构思那时的大唐盛世。动物小说编织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那里花开草长都是有声音的。小小的蜘蛛都能通过“织”字救了好朋友——一只可爱的小猪。先天不会说话的天鹅学会了吹小号,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救了女朋友,那真是个有趣的世界。当家里飞进一只蝙蝠,我告诉爸爸它是“会飞的老鼠”,而且是一个瞎子。被我说得一愣一愣的爸爸惊奇地问我“小朋友,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我那个得意啊,其实这些知识都是从科普杂志上得来的。
书,是我的“无声的老师”,它教会了我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告诉我许多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发生的不同的事,让我了解了这个世界是多么精彩。书,它真是一个“资深的博士”。书带给我快乐,带给我幸福,我爱你——书。
在尘封的记忆里,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恰似一册五彩缤纷的画卷,也似一首美妙绝伦的诗歌。我每忆及,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从幼儿园不识字时就开始“博览”起儿童文学类的书来。因为不多识字,所以看的都是一些漫画版、绘本版的,文字不多,根据书上的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图画来想象故事情节,了解大致内容。
印象最深的是我在五岁时看的绘本《列那狐》,每隔一两页就会有一幅绘画。我索性一遇到文字就跳过,只看画着列那的大幅插画。虽然看插图很过瘾,却很容易把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搞混,比如把“香肠风波”一章里得胜的花猫蒂贝尔错认为了憨厚老实的阿笨猫;把“生死教堂”里上当的大嘴狼误以为成了列那,等等。现在回想起来,还真让人忍俊不禁!
再大些,我迷上了满载着真情实感的战争小书。一本在手,我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一整天。《小兵张嘎》中英雄张嘎最后壮烈牺牲,令我泪落如珠;《小英雄雨来》里的雨来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令我对他敬佩有加;《第三军团》中的一个个小英雄,令我热血沸腾……看我如此钟情于战争小说,爸爸又送了我几册:《刘胡兰》《飞虎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本本都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八、九岁时,我看起了神话类的书籍,如《嫦娥奔月》《普罗米修斯》《旸黛》等。起初,我对这些上天入地、太阳神、托塔天王之类的神仙书兴趣不大,但看着看着,发现书中的内容曲折离奇,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有味道,也慢慢体会到书中深藏的寓意和道理。
十岁起,我养成了记优美词句的习惯。每当看到书中优美的词句段落,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将它记到本子里。一天天,一月月,日积月累,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我已经有好几本的“蜂蜜”储藏了。课余、饭前饭后,我经常翻看,品读,有时也用到作文当中,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
现在,我读五年级了,看的书更多了,诗歌、散文、游记、科幻、历史、人物传记……书籍,就像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永远流淌在我的生命长河中,使我进步,使我博学,使我聪慧,使我成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使我受益匪浅。
说起我的读书故事,那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一岁抓周时,一大堆五颜六色新奇古怪的玩具我都没拿,伸手就抓了一本《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你说我爱不爱读书?
《西游记》是每个小孩都爱看的书,但是我和《西游记》的故事可特别有趣哟。第一次读《西游记》时,我把书先翻看一遍,把总体大概了解清楚。第二遍,我坚持了100天,每天读一回,把每回中的.细节仔仔细细逐字逐句地读了一遍。读完2遍后,我还是觉得不尽兴,又把学霸余朱奕霏请到家里一起读,我们两人接龙读后,互相考书中的内容,答不出来就要做30个高抬腿。这样的方法可太有趣了,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真是一举两得。
我还有另外一个读书妙招呢!读了三遍后,我对书中的内容已经比较了解了,我突发奇想,做一个思维导图吧!做一个十二面的球体,一面是全书简介,四面是师徒4人的各自介绍,剩下七面则是1—7回每回各一面,因为这7回是全书精华所在,是大部分艺术家取用的“万能模仿器”。最后,我再把这十二面粘起来,中间填上棉花,球形的思维导图就大功告成了。这是我将《西游记》一遍又一遍完整读完后的思考成果。
之后,我参加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组织的四大名著表演比赛。我穿上孙悟空的全套装备,手舞金箍棒,模仿悟空自得意满的口气,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这一段内容,荣获了二等奖,奖品是一个电子阅读器,以后,我出门旅游看书就更方便了。
读《写作教练在你家》时,为了掌握写作技巧,我又使用了另外一种方法。首先,先看一篇,然后,大声朗读那一篇,并把一些大师说的话摘录下来,接着,做一做书后的技巧练习,像图像画、采用象征手法形容物品等,我还和同学庞懿成一起分享一些有趣的比喻,像“三角形像一个美味的粽子”等等,看谁想得最出人意料。
遇到一些难读的书,我会在“有书共读”APP上先看一段电视剧视频,了解了大意再去读原著。像我读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李尔王》都采用了这个方法,读起来就觉得更有趣也更容易。
***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还会读更多的书,以后把更多有趣的读书故事跟你分享。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可以把我们带入世界各地游赏,真的是妙趣横生!书有书的芳香,书有书的甘甜,更多的时候,我像一只如饥似渴的小狼,贪婪地啃着……
有一次,我在家看书。妈妈叫我去买一瓶酱油应急,我头也没回跑下去拎上一瓶,匆匆归来。不想却买来一瓶醋,妈妈竟没有生气,是因为我以前不爱看书,现在爱书上瘾,高兴还来不及。只是我还不够等级,书老是招惹我。
饭做好后,妈妈叫我吃饭,我完全没理睬,早已如痴如醉了。妈妈这次可气急了,都是书害我掉入了“陷阱”,妈妈板着脸,自行吃了起来。我把房门关了,躲在里边津津有味地看着。这是我钟爱的《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讲述了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玛瑞拉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安妮。安妮是个孤儿,但她生性乐观,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这使她在生活中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生活也由此变得快乐而充实。安妮长大后考上了大学,这时马修去世了,安妮为了照顾玛瑞拉,放弃了学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尤其是主人公安妮令我难忘。安妮坚强乐观,虽然她从小失去了父母,之后的遭遇也很不幸,但她爱幻想,乐观面对生活。在之后的学习中,也是那么的积极向上,渴望获得知识,勇于竞争和拼搏,最后还考上了大学。
看完这本书后,安妮的乐观、安妮的坚强、安妮对生活的热爱、安妮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不知不觉,我的肚子已饿得直叫。赶忙跑到厨房问妈妈:“妈妈,您把饭碗收了我吃什么呀?”妈妈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炒!”我怯怯的说:“我没做过饭……”
“没做过,也自己炒。”
我怏怏地开始动起来,我自己炒的饭难吃极了。妈妈说:“看你以后听不听话。”我连连答道:“听话,听话!”不想妈妈却来了句:“听话,以后天天给你买书。”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也是我的幸运石,我喜欢看书,有书真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