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民,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美德值得我终身学习。
我的祖母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就是眼睛不大好使,毕竟年纪大了。父亲对祖母特别孝敬。父亲兄弟四人,父亲最小,祖母一直就住在我家。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祖母,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紧着祖母先吃。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人话说得多了,自然令人心生厌烦,况且说的都是些很“迂”的话。为此我经常会和祖母顶嘴,父亲听到后总会批评我不懂事,不尊重祖母。其实我也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祖母的唠叨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唉,在这一点上我真比不上父亲。
父亲的厨艺特别棒,当然这与他平时常常联系十分不开的。无论什么材料一到父亲手中就变成了美味佳肴。家里来客人时都是父亲掌厨,母亲烧火。这并不是我故意抬高父亲,贬低母亲,而是母亲的厨艺实在让人跌眼镜。母亲做的番茄炒蛋,番茄不像番茄,鸡蛋不像鸡蛋;还有青椒炒蛋,实在看不到青椒的影子。姐姐赞曰:“太实在了!”
父亲打牌的技术一流。我和姐姐都喜欢和父亲打牌,即使输心甘情愿。我不喜欢和母亲打牌,我认为和母亲打牌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注:我并不是提倡打牌,只是偶尔打打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
父亲小时候成绩很好,但由于祖父过世早,家中实在没钱供养父亲上大学。父亲便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小时候,父亲经常对我说:“孟丽,只要你好好念书,将来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你供养到大学毕业!”现在,父亲不在说这样话了,因为他不想给我制造太大的压力。
不过,我想:只要我一直努力,我一定能实现父亲这个愿望的!
我的奶奶像一般的老人一样,脸上布满皱纹,可常常带着笑容,不过,有时也常常由“晴”转“阴。”
我的奶奶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气鬼,你瞧!那一盘虾已经在冰箱里放了好久了,早已发臭了。妈妈刚要扔,奶奶可发火了,大声说:“这一盘虾好好的,哪里臭了、、、、、”唠叨的没完没了。说完,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盘夏全下肚了。第二天早上,听爷爷数昨天夜里奶奶一直肚子疼,一夜没睡。你肯定已经知道奶奶为什么肚子疼了吧!爸爸见了,马上带奶奶去打针、吃药,花好多钱,
节省可就变成了浪费啦!可过了几天,奶奶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开始吃剩饭剩菜了,她真是“无可救药”啊!
我的奶奶还是一个大方的小气鬼。你看!她来到庙里,买香吃饭用就是几百圆钱,可她一点儿也感到可。爸爸常常对奶奶说:“妈,你把者些钱将这他们,你知道他们在干嘛吗?他们都在喝酒、吃肉、、、、、、”可奶奶总是说:“我想让贝贝读书聪明,有好成绩嘛!”唉!真是拿她没一点办法。
你说,她是不是大方的小气鬼呀?
我的妈妈嘛,她长得非常的漂亮,有气质,高个子,长头发,瓜子脸,最特别的是有一双水汪汪会说话的大眼睛。
我的妈妈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医生,可她总是急急忙忙的,有些时侯我和她聊天也不理我,要吗就敷衍我几句。妈妈每天早上6:30就起床,在我上学期间她坚持在家为我和妹妹做早餐,送走我和妹妹后,她的工作就开始了,家里的情洁卫生,看病,捡药,买菜,烧饭,洗衣服。。。。。。。
妈妈在休息的时候,就检查我和妹妹的作业,她检查作业的时候可认真了,她做事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有些时候我真怕她,更不说她打人了,真有一招。。。。。。我每次犯错误的时候,要吗罚站,要吗使劲的打。我知道所做的一切是为我们。
我只想说一句:“妈妈,你辛苦了,我爱您!”。
有一件小事,是我的家事,也是在二00八年发生的,那一年的\'七月十四日,我的母亲艰难的走完了她老人家的人生历程,享年八十五岁。这也是我的一生中最最难以忘怀的事情……
记得我母亲去世那天,感觉特别的闷热,闷得让人几乎感觉难受,不知怎么的,我的心特别的慌。天空中,依稀几朵白云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并且白得如纸,让人耀眼晕花那时,我正在家里午休,由于母亲长年累月瘫痪在床已经五年多了,自己思想上体力上都相当的疲倦,不知不觉的在沙发上睡着了。睡梦中听到保姆叫我:“快起来,***不行了。”我睁开眼睛,快步来到母亲的房间,只见母亲艰难的喘着气,我急忙赶上前,扶着母亲喊:“妈!妈……”,然而,母亲艰难的、深深的吸了口气,眼睛一停,不出气了,我知道她老人家走了,永远的走了,不会回答我了。我赶紧电话通知兄弟姐妹们,准备后事,并且,请人搭设灵堂。不一会,亲戚朋友都赶来帮忙。铁架松树灵堂布置得还算象样,黑布白纱四处飘搭,中间挂着母亲生前慈祥的遗像,两旁放着鲜花花篮,很有庄严气氛,前来悼念的人很多,上有县长局长主任,下有亲朋好友百姓,晚上请来了道长,念经送佛,也请了几组乐队、轮流奏乐歌唱,很是热闹。尤其是殡葬前一天的下午“取水”事仪,几乎感动了整个县城,长长的“取水”队伍,足有三百多人,光穿戴孝服的孝子贤孙近百人,加上道长司仪队、唢呐队、腰鼓队、乐队、花圈花篮队,在近四十度的高温下,绕县城一圈,哀乐长鸣,浩浩荡荡,低沉庄严,人人都汗流夹背,个个都还没有怨言。上了年级的老人们都说:“那家儿女够孝顺的。”其实,白喜事在我们苗乡那里都兴这样,这也是苗乡的一种风俗习惯,也算是圆了母亲生前的愿望。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和和气气地把母亲送上了山,入了葬,安了碑文。以告慰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悠悠岁月,磋砣人生。我的母亲是一位慈祥、善良、勤劳、坚强而又美丽大方但却没有文化深受封建社会影响的普通母亲,她出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有着纯朴、宽厚、执着的中华妇女美德。在我十二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母亲艰难地带着我们兄妹六人生活着。在我印象中,我从没有离开过母亲,在我们兄妹六人当中,数我在我母亲身边最长,受到母亲的呵护最多。
一九六九年三月,那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年月,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席倦全国。那年响应党的号召,干部家属带头,我们全家下放到偏僻农村,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六人来到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一个叫西晃山脚下的枫木岭村落户,那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院”的地方。村子不大,一二十户人家,当天晚上,我们被安排在牛栏边上一幢破旧不堪的房屋里住。北风萧萧,寒气迫人,时不时的听到母牛产子在寒冷中的唉叫声,很是凄凉。在我幼小的心里害怕极了。朦胧中,母亲脱下棉衣挡住飘来的寒风,看着我们兄妹入睡。有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还记得有那么一天,我读小学四年级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同村的同学在甘蔗田里折了甘蔗分给我一节吃,结果被人发现,抓住我时,我大声哭嚷着:“不是我,不是我。”
然而,被两里外在坡上做农活的母亲听到了,她长跑下山来把我领回了家。也许,这就是母子感应,不管有多远,母子的心是相通的。在那个年代,“半年糠菜半年粮”,生活很艰苦,经常吃不饱,母亲特别关照我们兄妹六人,让我们吃白饭,她自己吃红薯,有时上学前,给我们书包里每人放一两个红署,因为我们那时上学要走八、九里路,晚上才能回家,每当回想起这些,倍感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一九七九年三月,我家收回了县城,我们又住在一起。母亲靠着卖冰棒捡废旧过日子,我帮着卖。当年十二月,我参加了工作,不久分到了住房,我们还是住在一起,母亲帮我煮饭洗衣服。再后来,我结了婚,成了家,生了孩子,母亲还是和我们住在一起,帮我们带小孩。直到二00三年,母亲突然得了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我们给她老人家请了保姆。然而,一年老一年,一年不如一年,瘫痪在床。她老人家硬是坚强的生活着,求生***极强。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做儿女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还是很少离开过母亲。直到他老人家临终时,我也在她身边,并且是在我的家中,我和最小的弟弟给她老人家送的终。
不知哪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是伟大的,但又是平凡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不能再平凡,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一位母亲,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意。这些年,我真的感受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正所谓“中年岁月苦风寒。”好在时间不长,只是一个人生自然阶段而已。现在结束了,母亲她老人家走完了她的人生历程。我的儿子也大学毕业了,分配在中国南车集团工作。然而,我也中年了,头发也开始白了,很快进入了老年期。每当刮风下雨天,每当夜深人静时,每当回忆起这段历史,尤其是二00八年这段短暂残酷历史时,我尤为伤感。风声、雨声、哭泣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再现。
二00八,那是一个既吉祥,又多难,既红火,又凄凉的年份。希望有,是因为期盼已久,希望无,是因为太残酷了。这一年,真的好想让它在我的记忆中消逝,但是,现实实再是太难了!
我曾经喂它吃菜叶、捉弄它,也安静的和它一起看书、写作业,它如今为什么这么狠心离开我呢?是因为我对它不够好,常常捉弄它,它生气了,还是我喂它吃的太少?我很迷惑。它也给我留下了许多我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它每天都要背着这么重的壳?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会有一条“路”?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它却离开了我,它还小,它到底去哪儿了呢?
我继续寻找着,看见了一个小小的灰色“土堆”。我凑过去一看,啊!原来是弟弟去阳台晒太阳时,一不小心踩碎了它。我看着它“血肉模糊”的尸体,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帮蜗牛用树叶拼了一个小坟墓。我心里默默地对它说:“小蜗牛,死亡的路请你慢慢走,我会想你的。”说着,我把小坟墓转移到了它曾经生活过的盒子里。
蜗牛,虽然你不会说话,但是你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我会想你的\',也希望你不要记恨我的弟弟,因为他也不是故意的,我看着盒子中安睡的小蜗牛喃喃地说,如果有来生,我不会禁锢你,我会放你寻回自己的自由。
老人今年82了,是我孩子的奶奶。
我推崇钦敬这位老人的原因是,老太太生活方式好,心态好,尤其令人敬重的是,老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说老人“学习不止”,好像老人是个大知识分子似的,其实奶奶并没有上过学,按理说是个“文盲”,可是奶奶一点都不“盲”,她不但能够畅通无阻地阅读书报,有时家里晚辈碰到不认得的字还会请教奶奶这部“字典”呢。
奶奶不但每天读书认字,而且还非常关注国家大事民生民情。若问世界上最近都发生了一些什么,校车怎么了,煤窑怎么了,神八怎么了,谁跟谁打起来了等等,奶奶全知。老人家如何知道得这么多?因为奶奶看电视,一看新闻二看新闻三还是看新闻。
奶奶也有不看新闻的时候,那就是看碟,满满一大抽屉碟子,都是些环保讲座、养生讲座、读书讲座等等,如《弟子规》,百听不厌。奶奶读《弟子规》,并不会提到“国学”的高度,仅凭一腔朴素,她认为,《弟子规》太好了,太有道理了,社会需要,人类需要,学了《弟子规》,人人都知礼懂理,人人都斯文通达,人人都会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人多的世界,人人得益!老人想的就是这么回事。我陪着老人看了大半晚《弟子规》,也感觉如精神沐浴,非常舒爽。
奶奶得了这些精神养料,所以心态非常好,她的信条是,不计较,不是非,不贪婪,少***,所以,她守着清贫,简单生活,快乐度日月。
奶奶越来越提倡素食了,是为了环保,为了健康,也是为了不***生。我去看望奶奶的时候,老人家里的地板上有二只萝卜,一节莲藕,一个大白菜,几只鸡蛋。我看了有些不安,奶奶说,我就愿意吃这些,足够了。萝卜白菜,一辈子的好东西。
奶奶的儿孙们都非常孝顺,并且有两个女儿就居住在附近,时不时都会过来照应,平时有位邻居姐姐总是会来陪陪奶奶,陪奶奶一点都不会枯燥,一边织着毛衣一边聊天。因为老人家的头脑不断更新世事,流水不腐,便谈吐不俗。奶奶曾也是织毛衣的高手,曾为孩子织过很多毛衣毛裤,尤其是一条连衣裙技术含量很高,非常漂亮。织着毛衣聊天,那真是安好静美的画景。我去看望奶奶时,正碰上邻居姐姐在那里,她告诉我,奶奶生病了,上吐下泻,可是怎么也不肯去看医生。看着老人清癯的脸有些苍白,我也主张奶奶去看看医生。可老人的治疗方式很特别,说,饿一饿就好了。尔后奶奶又制作了单方,即用胡椒、老姜、茶叶,加点盐,沸水泡一大杯,滚烫喝下,次日晨,竟然真的好了。
奶奶是辛苦了大半生的人,年轻时就有几分女汉子气概,做事风风火火,手脚麻利,十分能干,里里外外粗活细活都能一肩挑。女人的一辈子,越能干,也越操心,越劳累。我也没少让奶奶操劳。最铭记在心的是那年带孩子去北京治病,孩子住院四个月。我们去的时候才十月份,北方的风就如刀子般割起来了,从租住屋到医院有相当一段路程,我被风刮着,没出息地哭,因为感觉冻得手指头都要往下掉了。我照顾了孩子一个月,考虑到要上班,奶奶便去接替我。后来的三个月,更冷更风雪难挨,郊外的租住屋又没有供暖,奶奶是如何度过那些北京的天寒地冻的日子的啊……这个事,我一直没有对奶奶表白过,但每每想起,我都会心痛得掉眼泪。所以一直,在心底里,我对奶奶的感激的火苗一直不曾止息,细细的温暖不时涌起……
奶奶仍然住在那小小的老旧的筒子间里,却是将小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椅子上都垫着她亲手缝制的厚厚的棉片,屋子里空气好,被褥用品无一丝老人气。奶奶还是老习惯,坚持不用洗衣机,用双手将衣物被套洗得清香……
以往每次去奶奶家,老人都会叫我捎带些她自己腌晒的酸酸辣辣坛子菜,我也总是毫不客气,逢有必要。这次去时,闲不住的\'奶奶果然又在晒腌菜,阳台上摆着几个晒盘,好一派亲切的民俗风情。我搂着奶奶拍了一些照片后,也抱着晒盘拍了几张。只是,一看就是作秀了,这晒制坛子菜的手艺,已经没有了传承,以后好这一口时,都不知去哪儿寻味了。
我利用这一点点有限的时间,晚上跟奶奶睡一床,老人抱了抱我的脚,怕我冷。我也抱了抱老人的脚,摸摸奶奶腿上的肌肉依然紧实,这令我欣慰。躺着时,老人跟我开起了“卧谈会”,天南地北地扯,世事,人生,儿孙,自己……到子夜了,我都有些眼皮子吃紧,奶奶却还谈兴不减。是因为很多认识和观点都相通吧,奶奶才会这么话逢知己啊。
翌日清晨,还没睁开眼睛就闻到一股熏香,原来是奶奶一大早就起来了,正在给一尊观音菩萨敬香呢。这是奶奶晚年生活的新内容,正是观世音的慈悲和智慧,让奶奶虔诚敬仰,并引为修度。
每一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后辈对老人好是应该的,而老人自己,如何做一位通达明智的可爱老人,却是不容易的事,而奶奶却是做得非常出色,她老人家谈吐、见识、思想,还一点都不落伍,跟老人在一起,你还能感受到她的热力和感染力,你还能感受到她的进步和向前的精神,她还能影响你和带动你,这好比一株貌似枯老的树,某些处分明还在不断地冒出薪芽,绽放绿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