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一抹纯粹的曦光,无论我在哪里,都能从记忆中感受到她温暖而圣洁。我最喜爱看她那对故乡人独有的温柔,仿佛在微笑中向我们敞开了心房。
故乡的小河是她欣喜的泪水。它自西出的小河村缓缓流来,经过我们村时,却是不疾不徐,发出清脆的流水声。河流在宽广的大地上留下一道道她的泪痕,无声地滋润着土地,也滋润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幼时的我们便最爱来这里看水,河床看似很低,却能看见大大小小的沙石层层堆积,看得见我们抛进去的小树枝纵横交错,看得见几条叫不上名字的野鱼闪闪发光,偶尔还能看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沉浮着不知谁偷偷放下的小纸船,即使知道它一定会沉入河底,却还是满怀希冀的送它远航,成为小河上的一道风景。
故乡的田地是她柔嫩的肌肤。一道道故乡人踩出来的小路将它分成几块整齐的麦田,人们最爱的小麦便在这里悄悄生的芽。我常常看见的是初春的麦田,雪还没有完全解冻,几块几块的雪随意地铺在田里,让人忍不住好好清理一番。新的庄稼还没种下,旧的也才刚刚拔去,这时的田地却并不显得荒芜宁静,因为有不少刚刚结束了冬梦的小动物们寻找食物。若是在田地里蹲一会儿,没多久就能看见几只窜来窜去的野兔,几只偷偷下树的小松鼠,甚至还有一两只小刺猬,这也是初春难得的乐趣了。当然,田地最让人期待的,还是在底下偷偷蓄力生长的庄稼们,它们代表的可是人们新一年的希望呀!
故乡的人们是她跃动的心脏。故乡孕育出的故乡人有着质朴、勤劳的性格,他们常常面上含笑,待人接物都展现出故乡人独有的风度,他们能乐观看待事和物,绝不埋怨,给予他人一个宽容的微笑。在故乡里,你可以在一条小街上漫步,感受着阵阵怡人的清风,听着故乡人用他们清晰的口音谈话。无论你是在街的这头买一束芬芳的鲜花,还是在街的那头提一篮水嫩的青菜,都会收到他们亲切的问候与温和的微笑。如果生活在这群人里,即使再刻薄的人也会被磨得没了棱角吧。
故乡,是一首浪漫的诗,再华丽的词句恐怕也无法诉尽你在我心中的形象吧!即使我现在已经不在你的身畔,阖上眼却仍是你不变的笑容。我愿寄我对你的思念化作一封童话般的信,成为一首对你忠诚的赞歌!
老师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一个永远抹不去的身影与记忆。
在我们每个学生成长的足迹中有老师温暖的双手,有老师深情的目光,有老师宽广的胸怀,有老师渊博的知识,更有老师放飞的希望。
老师的爱,平凡中透露着博大,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落寞的心找到回家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老师的爱,像一条长河,它恬静,泛着微微涟漪;它清澈,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她柔软,一路前行中让我们如沐春风。
尊敬的老师您好:
马上就要到您的节日了,我不想送您花和其他的小礼物,我只想给您一封感恩信。老师,是您把我们这群刚刚开放的花朵长得更旺盛;老师,是您把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个祖国的栋梁!老师,谢谢您!
老师,您有时表扬过我,有时也说过我,当您表扬我的时候我会非常高兴,但当您批评我的时候我却很伤心,但我不埋怨您,你是最无私的,一个人付出的辛苦与努力,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爱护我们。
我要感谢您对我的细心培育,我要感谢您给我建造的一个小小的知识宝库。还有许多许多,您都在努力的事情,我们虽没有看见,但是我们心里都知道。
老师,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天边的夕阳渐渐隐去,散发出生命最后的薄光。那麻雀,那一只,两只麻雀,却掠过黑纱,在浓墨中飞翔。我愿化作一只麻雀,同它们一起前往故乡。——题记
偶的几生鸟叫,将我从重返故乡的梦中唤醒。念念不舍的睁开合了一夜的眼,条件放射似的伸了个懒腰,便爽爽的哼起了曲,伴着鸟鸣,起了床。
风吹飘了帘,迎面扑来,清香的气息,微微的光线,还有依稀的鸣叫,没错,那风已经融合了光,融合了鸟鸣。我已抑制不住好奇,打开窗帘,一抹浓雾,不清晰。仍能看见树梢摇晃,鸟声依旧不断,但不见鸟影。
我们去散步。这儿像个林间小道,来了半年了,但却仍不熟悉,也从未注意到周围的鸟,或许是太少的缘故。我抬起头,四周环顾,几片新发的树叶飘落下来,也正因此那一只,两只鸟便飞了下来,轻啄着树叶,仿佛在说对不起,又如在对这新生树叶柔弱生命的惋惜。仔细看看它们:麻灰的毛,灰黑的嘴。再想认真看一下时,却发现了我们,唧的几声飞走了。大爷说,那是麻雀。抬头仰望,它们已经灵活的飞走了,不见踪影。飞去哪了呢?回家了!仔细寻找,却没能找到过鸟巢。它们的家在哪儿?在遥远的天边嘛?
我的家也在天边,在很远的地方。那里也有鸟,多的数不胜数:青鸟、红色的嘴,甚是妖娆;斑鸠、他是灰色,代表朴素;喜鹊、有黑有白,古灵精怪……最常见的便是麻雀,灰黑双色,神秘质朴。素有偷食专家的“美称”。大人们并不爱它,而小孩子就喜欢它那“贪心”的脾气,抓起来容易多了。将它握在手里,感到了生命的律动……不久,便在爷爷的“命令”下放走了它,看它飞走了,飞向了遥远的天边。
如今,在这离故乡遥远的天边看见了麻雀,稀稀疏疏,却分外亲切。我养成了个习惯,会隔三差五的撒上几颗米粒在窗台,静静地看它啄食。发出熟悉的声音,完后,它唧唧——鸣谢,我多想将他捧在手里,靠近我的心脏。让我听它,让它听我,“怦怦”的心跳。
我愿伴它们飞翔。
我愿化作一只麻雀,前往故乡。
喧哗的大都市,僻静的小山村,两个极端的地方,带给人们确是同样的震撼。——题记
了解到许多古人都隐居山林中时,我真的很不理解,我喜欢挑战与刺激,认为隐居山林将会埋没才华,无法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然而当我真正来到这深山之中,那种感觉体会极深。
五一假期,来到了太河水库,当然太河水库就坐落在太河乡。那是一个让我陶醉的地方,走进太河乡,尽管路越来越窄,但景色却愈来愈美。那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小乡村,没有整齐的街道,没有漂亮的房子。土房子、稻草顶,有的甚至看上去难以住人,就是这样的景色却让人感觉到一种特别的古补典雅。太河乡水多河多桥也多,大大小小的桥随处可见,有的是刚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桥,有的则是上了年岁的石头桥,隔十几米就可见到一座,倏尔让人想起:“小桥流水人家”。太河乡房屋坐落极不规则,或稀稀两两或紧密聚集,路边偶尔碰见三三两两的村民,聊天、打牌。平凡的脸上流露出难得的质朴。路边果树、花椒树、柿子树密密麻麻,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显然是任人采摘,尽管偏远的山村不会有太多山外来客,但他们的品质仍叫人敬佩。
近数小时的车程,硕大的水库展现在人们眼前,没有海洋的广袤,没有黄河的壮烈,微微泛着波澜的水面似乎衬托出太河乡人的品质:平静、低调、淳朴。坐在水库的大坝上俯视水面,顿觉心情大好,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许多游人都纷纷拍照摄像,似乎想把这儿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回来的路上,一条偏僻的小路,车子向前奔跑,一个路人向我们摆了摆手,我还开玩笑道:“这儿的人真有好啊,还和我们打招呼。”结果走了一会儿,发现前方路已经堵了,我们不得不掉头,回去问路,那个行人还在,操着浓厚的乡音说:“俺不都和你说了,不能走了。”然后耐心的想我们指路,我的心中有一丝感动,在这个无比现实的社会中,好人有但遇到好人很难,你无法体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到帮助的感觉。
这就是太河乡太给我的:美丽、质朴、感动。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顺叙易于组织材料,文字条理清楚,其缺点就是容易陷入平铺直叙中,让人觉得枯燥呆板。
2、倒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将故事的结局或故事中最突出、最动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故事。如2010年江苏高考一考生满分《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开头一段写三叔重返村子见到白杨林而痛心忏悔的场面,很自然地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白杨林失而复生的经过,结尾段中“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一句照应开头,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这样写,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二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作者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联想,通过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再将准备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最后以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呼应开头,总结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感染力,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运用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讫。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3、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之有关的其他事情的叙述,插叙完毕,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一般有三种情况:
(1)映衬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涉及到另外的人和事,对表现主要人物起着铺垫映衬作用,从而达到以美衬美、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2)解释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对人物活动或事件产生、发展的某些原因,作出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消去了读者的某些疑虑或猜测。
(3)对比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追忆过去的有关人物或事件,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增强其鲜明感和突出感。运用插叙时,要注意插叙前过渡要自然,插叙后衔接要紧密,不能断线。
4、补叙,就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这种文字,一般并不发展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原来叙述的内容。在形式上常采用“原来……”或“后来听人说……”等来表达。如2010年高考浙江一考生的佳作《角色转换之间》叙写了教师“老王”角色转换之间(校长要他提前退休)而征求儿子意见的故事。文章开头这样写道:“老王就坐在村口的大枣树下,抽着烟,坐在石墩上。他平常不抽烟,可今天这烟是好烟,更何况,今天儿子回家,他心里高兴。”接着补叙了“好烟”的来历:校长为了让离退休还有五年的老王提前退休“亲自登门,送来两条中华烟”。有了这段补叙,使文章情节铺设更加跌宕起伏、引人人胜。运用补叙,一要对叙述的内容有深刻了解,从而确定该补叙不该补叙。二是交代要明白清楚。尤其是补叙的内容要和原有叙述的内容相互衔接,过渡自然。三要注意详略。
二、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1。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
(1)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外形(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等)的描写。描写人物肖像时,既可以对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进行对比描写,也可以对不同人物的肖像进行对比描写;既可工笔细描,也可以简笔勾勒,还可以与环境、语言、行动、心理等结合起来写。但都应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不可杂乱无章。如2009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佳作《品味时尚》,从“时尚”的“发型”变化切入,故事随描写发型变化而展开:“一个清爽爽的平头就‘新鲜出炉’了。”“一阵风吹来,分头前的发梢飞扬,映射着一张张帅气的脸庞。”“他的头发是竖着的毛毛头,直指着天,像一根根‘线’。”“班长剃了个平头,我们觉得他做作业时挠着平头的样子很酷,而且一挠那个‘平头’顿时停滞的笔又飞快起来,而且不用常洗头。”主旨在描写“发型”中体现出来。
(2)行动描写,即对人物的行为和动作的\'描写。作文时,或描写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习惯性动作,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描写人物连续性的动作,使描写富有动感,以此传神;或捕捉人物细微的动作,以此反映人物的心理;或与其他描写方式结合起来写,以此更好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如2009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佳作《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借助各个人物行动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再加上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凸显了“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这一深刻的主旨。
(3)心理描写,即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常见的方式有:一是内心独白法。从作品中人物的角度,来显示他的内心世界。常用第一人称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心理剖析法。作者从全知全晓的角度洞悉人物的内心并对其进行细腻的剖析。一般常用“他想”之类的词由外部描写切入内部展示。三是幻觉呈现法。即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揭示文章的主题。四是间接显示法。不直接写人物心理,而是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透露人物的特定心境,或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举止、表情的描写,让读者揣摸到隐蔽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描写时,必须注意两点:一要真实,二要有层次。
(4)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可以是人物的个人独白,可以是两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在一起谈话,其中以对话运用得较多。人物对话的描写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后引式:××说:“……”,一般用于舒缓语气的对话。二是前引式:“……”××说,多用于急促语气的对话。急于将话告诉别人,要先话后人。“说”后面加句号。三是分引式:“……”××说,“……”,多用于较长语气或改换语气的对话。前个引号内最后一句末尾往往用逗号,“说”字后面一定要打上逗号。四是省略式:“……”,用于表示连续不间断的对话,有两种情况:①说话者的名字不言而喻,只写对话内容,这样的引语方式显得紧凑;②写众多人七嘴八舌的对话,分不清谁说的,也无需分清,只要把说的话写下来即可。
2。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
(1)社会环境描写,作文时,有关社会环境的直接描写比较少见,它往往隐含在自然环境之中,体现在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之中。
(2)自然环境描写,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二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三要处理好人物感情与景物的关系;四可采用象征手法及对比等多种方法写景。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甘肃一考生的满分佳作《犹忆书香》的结尾“捧着书香,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几句,作者通过描写“窗外嫩绿的枝叶”,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对深阅读的理解和喜爱之情。
三、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抒情的方式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借托与咏叹。
1。借托的特点重在一个“借”字,可借“事”“物”“景”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感慨,来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借事托情,即在记叙了某件事情后,作者的情感有所触动,进而抒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借物托情,亦称托物言志。关键是要选好借托的对象,即“物”。如何选好借托物呢?首先,要确立所要抒发的“情”,使事物的外部和内部联系合乎逻辑;其次要抓准“情”与“物”的相似点。如高考湖北一考生的《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国,都情寄其间,感奋动人。作者尤其注意借“风铃”“大海”“帆”“风”“桨”“浪”等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借景托情,就是触景生情。要能做到景和情在作文中的和谐统一,作者平时对景物的观察是很重要的。观察景物,不仅要观察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发生和发展,而且要观察到景物的内在意义。2。咏叹法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记叙的人物或事件,直接进行歌咏、感叹的手法。它往往直接而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态度等。咏叹式抒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感情经历:大喜大悲,起伏跌宕;二是所记之事: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三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畅快淋漓;四是语言表达:震慑人心,感人肺腑。如高考福建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是一篇抒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散文。文章以文采取胜,善用修辞手法,有些句子采用“陌生化”手法,富有意蕴,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读来醒目,引人深思。
四、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不像议论文那样要有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它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2010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佳作《早》叙写了两件“早”事:母亲早起扭开台灯在缝纫机上加工手套和“我”早起打开台灯“朗读英语课文”。文末写道:“‘早’便是希望,让处在贫穷中的我和母亲看到启明的晨星,‘早’便是希望,让母亲告别那永远处在绝望中的地方。”几句中肯的议论,言简意赅,揭示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