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我、父亲和母亲等一行十几人驱车去广西南宁青秀山游玩。
一到停车点,刚下车,我就知晓了什么叫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青秀山大门的入口处堵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有人。游玩下山的人满脸都是笑,正打算进门的人却是满脸哀愁,仿佛在说:“呀!这么多人,如何去游玩啊?”
走进大门,只见大路两旁的树木茂盛极了。它们仿佛一把把大伞,把炎热挡在外面,把清凉带给游客。它们又仿佛一个个士兵,保护着青秀山的一花一草和一群生机勃勃、鬼灵精怪的小动物。一路上,我还看到了很多不知名的植物。其中有一种花极为特别,有的像蒲公英。花是深红色的,仿佛一个毛茸茸的大绒团,被周围的绿叶映托着,漂亮极了。好像在说:“我真漂亮呀!你们都不如我。”不过这种花在青秀山上非常容易见到,一眼望去,几乎到处都是。
大家一路欢声笑语,边走边玩,无声无息达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个桃花岛,那里的桃花已盛开,好多游客在那里拍照留念。
最让人开心的事情是大家见到了小松鼠。堂妹小予听说我去年暑假在青秀山上见过松鼠,所以这次她就是冲着看小松鼠去的。上山的路上,她一直在念叨为何没见着松鼠呢。下山的路上,我忽然看到路旁的树上有一条棕色的大尾巴。我激动地大声喊叫:“松鼠!松鼠!我看到了松鼠!”堂妹立马跑过来,也跟着兴奋地大叫:“松鼠!真的是松鼠!”大家的叫喊引起路人注意,大伙都凑过来看松鼠。我从父亲手中抢过大家事先带去的松子喂它。大概是大家的过于热情,小松鼠一下子就跑进草丛里不见了。大家仍呆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多么期望它能第三现身,但它最后没再出现。不过,大家期望能看到小松鼠的心愿已经达成了。
这次青秀山之行,我玩得非常高兴!
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在黔西南州主要分布在南北盘江两岸。我老家是布依族,居住在贞丰县平街乡的北盘江岸边。布依族有许多民族节日和风俗习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节日是布依族三月三。
我们布依族村子每年由五家人轮流做东,牵头组织做每年的节日活动。三月三的节日由东家开会决定收钱的多少,然后分头告诉各户,大家按照规定的时间把钱交上,东家在节日的前一天把东西准备好。
节日当天,小孩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新服装,欢快的跳舞,尽情的歌唱;年轻的哥哥姐姐在做古歌比赛;阿姨们上午在家里打糍粑,下午去藏山;叔叔们***猪祭山祭祖。
神秘的仪式在寨中的古树下进行,只有大男人才能参加,做一些神秘的活动,我们不知道三月三。
仪式开始前,由东家和先生在村边路上的树枝上挂稻草绳作为标记,有专人看守着。东家大喊:“各家各户藏山喽!各家各户藏山喽!……”家家户户纷纷关门上山,就开始藏山。仪式开始了,外面的人不能进村,也不能路过村子,否则将受到惩罚。仪式结束后,东家又大喊:“各家各户回家喽!各家各户回家喽!……”大家回家做饭祭祖。
在山上的活动有古歌比赛、吹木叶比赛、斗牛比赛、放风筝比赛等等。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你没去过桂林的漓江,是感受不到那里的美的。看,碧蓝的天上白云飘,天好似刚洗过一般,蓝天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纯净。我站在游船的二层甲板上,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被群山环抱,有天然形成的九马画山,有竖着两个角的牛角山,有偷油吃的老鼠山,最著名的景观就数二十圆纸币上的黄布倒影。再向山上放眼望去,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笔直的树干立在山顶,使无趣的`山峰立刻活跃起来。漓江水缓缓地从脚底下流过,水清澈见底,无数的小鱼在水里欢乐地嬉戏,让我忍不住心头一动:如果能跃到江里与鱼儿一起畅游一番,该多有意思。
象鼻山是桂林城市的象征。远远望去,这座山就象一只站在江边的大象,它正伸长了鼻子,在江里尽情地喝水呢,十分有趣。当我们来到象鼻山的北边,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大象的屁股,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那是因为大象的肚子里藏着天下闻名的“三花酒”,大象的肚子成了天然的酒窖。
你可能会想起三年级学过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有一座象骆驼一样的山峰,就是骆驼山,现在它就呈现在我的眼前。它由三座小山组成,最前面的一座尖尖的小山就象骆驼的头,紧跟着的两座山峰就象高高的驼峰。山脚下有一个大理石砌成的演讲台,上面曾经站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全世界的人发表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演讲,从那天起,骆驼山更加的声名远扬。
走在桂林的每一处景点,我们都好象漫步在画中,桂林山水确实名不虚传。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到别处走一走,看一看,好好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因为昨天睡得太晚了,早晨,我迷迷糊糊地张开眼睛,太阳已经照射到了床上。我赶紧起床,吃过早饭,到阳朔车站坐中巴去杨堤码头。
我发现阳朔处处可见山,这里的山和杭州大不相同,许多都是拔地而起,而且经常会裸露出大片石壁。
到了杨堤码头,我们租了一条竹筏,请了一位船工叔叔给我们划竹筏。这可是我第一次漂流,我兴奋极了!我小心翼翼地上了竹筏,生怕掉进水里。启航啦!船工叔叔用浆轻轻推开波浪,溅起了朵朵浪花,竹筏顺着江水缓缓驶向前方。
这里的山形态各异,有的山又细又长,山峰尖尖的`,那叫“神笔峰”;有的山连绵在一起,一共有八座山峰,每座山峰都像一个人,他们好象在一起说笑,真像八位仙人在过江,所以叫“八仙过江”;有的山山腰上还有两个小山包,一大一小,两个小山包就像乌龟的头和背,再一看,活脱脱像一只乌龟在爬山,这就叫“乌龟爬山”;还有的山峰像一位美女,那美女披着长发,仰望天空,这就叫“美女峰”……
午餐,我们点了一条漓江的石岩鱼,这条鱼肉质鲜嫩,美味极了!我们都赞不绝口。
吃好午饭,我们继续漂,不一会儿,我们看见了九马画山。九马画山是在石壁上的,因为石壁颜色不一,黑色勾画出了马的轮廓。传说,周总理来到这里,看见石壁上的轮廓像勾画出了九匹马,所以叫九马画山。我先看见一匹最明显的。啊!看到五匹了,我瞧了又瞧,看了又看,费尽了脑子,最后看见了七匹。但我又一看,咦?怎么只有五匹了?“马”似乎在和我捉迷藏。反正,我也看见了七匹,我心里高兴极了了!再问一下妈妈她们,个个数得比我少。船工叔叔说:“数到七匹已经很不错了,可以中榜眼了!”不过,我真敬佩周总理,到底是伟人,一眼就能看出九匹马。
接着,我们漂到了黄布滩。那里群山连绵,山下还种着大片大片的凤尾竹,凤尾竹在江边翩翩起舞,美极了!我还下水走了走,啊!真凉,我开始玩水,还捡了一块漓江的石头,结果,这么一玩,裤子都湿了。
晚上,我们观看了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天公真是不作美,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壮族、侗族、苗族的人民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那壮观的场面让人赞不绝口。一道道闪电从天而降,让我们观众一次次发出惊呼声。这场在大雨中观看的《印象刘三姐》真是让我难以忘怀。
今年寒假,我随父亲一块去了广西三江县八角村。
经过了两天的长途跋涉,大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广西侗族。一下车,温暖的春风扑面而来,比大家中原的天气暖和多了。一路上,大家不但看见了很多奇花异草,还见了很多用木头搭建的古塔,只见它们造型奇特,做工精美。还有居民住的木楼,一楼却是用砖彻的,我想可能是由于下面做饭,怕不安全,容易引失火灾吧!
大家去时,正好赶上了八角村的百家宴,就是每家出四道菜,摆成一桌桌盛宴,参加盛宴的大家都可以互相尝彼此的菜,好不热闹!而这部分香喷喷的菜肴中每桌必不可少的是当地的特产糯米和糍粑。大家桌上还有难得一见的苔藓汤,南瓜糕,萝卜糕,蒸鹅肉等很多我闻所未闻的菜肴。
到了晚上,一家家灯火通明,知晓这是为何吗?是由于呀,晚上要举行民俗表演了。我还穿上了侗族的`民族服装,这里的服饰都是特殊的深紫色的纸做的。只见大伙头上还戴着沉甸甸的做工精美的银饰,有银梳子,银簪子等。脖子上还挂着银项链,二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戴的是短的项链,而已婚的女性则戴着长长的项链,老大家头上缠着深色纱布。
民俗表演开始了,只见台上的演员们都穿着他们我们的民族服装,头上戴着精美的银饰,载歌载舞,好不热闹!虽然我也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但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
玩了几天将来,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里,但我会永远记住这次寒假之旅——广西之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