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天气,风凉飕飕的。略带一丝丝凄凉。在这股凄凉中,我怀念家乡了。家乡一年多不见,你还好吗?
在去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时候,我们一家和姨妈一家回了一次老家。那时候,我记得大家都很兴奋。到了老家,我仔细地打量着老家的一切,青绿的山映入眼帘,清清的小湖倒映着山的影子。在我们村周围,到处都是山和湖。我们这里是山村,所以很少有车来往,空气也非常的好。在院子外,有一个不大的池塘,池塘周围种上了许多的柿子树,柿子树围在了池塘的周围,每年的秋天,就能看见一片片又红又大的柿子。池塘的周围还经常有老人在钓鱼。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们院子外,有一片空地。在空地的角儿,还有一堆堆地瓦砖。每次回老家的时候,就和邻居家的小孩子玩“打水漂”。也就是把瓦砖往地上摔碎,碎成一片一片之后。再平着一嗖,看谁的瓦片在池塘里起落次数最多,谁就是胜利者。
我最喜欢吃柿子,老家的柿子十分地甜。咬一口,好吃。咬第二口,好舒服。咬第三口,好甜哟!咬……没了!吃柿子前,柿子还有个来历。在柿子熟了的时候,想吃柿子。就抱着柿子树使足了劲,摇一摇。嘿,别人都什么“小雨”“桂花雨”“桃花雨”什么的,但我这是香香的满天柿子雨!凡是不摇柿子树的人,千万不得靠近柿子树。不然,就得两眼冒“金星”了。毕竟,我可是有过这不好的遭遇呢!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那金色的麦浪。在白天,它们散发着太阳的香味。是那股纯纯的,浓厚的香。金色的麦浪随风摇摆,向着太阳微笑。
老家河南,你还好吗?我的老友……
今年十一国庆节我跟妈妈、姥姥和姥爷来到了山东,这次出行有两个目的,一是要看看大姨姥,二是要陪着姥爷回他的老家看看。听姥爷说,他的父亲十八岁从老家山东来到东北,七十年从未回去过,他老人家去世这前唯一愿望,就是回趟老家。姥爷为了实现他老人家的这个愿望,在十年后的今天,带着我们一家人踏上了寻根之旅。
我们从烟台坐了五个多小时的长途客车,来到了姥爷父亲的家乡。我看见那里的土地是黄色的,村子里的人们住的房屋有砖房也有土房,每家一个院子,家家户户的门前、屋项上都晒着老玉米,我们拐了好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终于来到了姥家的堂弟家,很多人都在院里迎接我们。大人们聊着过去和现在的事,两个小姨着出来我呆的有点闷,就带着我和妈妈去屋后的山上看看,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梯田,庄稼都是一层一层的围着山坡种的。小姨带我们摘了又红又甜的野山枣,走着走着,妈妈发现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柿子树,小姨爬到树上给我摘了两个柿子,还告诉我,这种柿子不能直接吃,是用来做柿子饼的。路边的蚂蚱跳来跳去,个头很大,小姨边走边给我捉蚂蚱,还说晚上要给我炸蚂蚱吃。我看到山坡上有一遍开着白花的庄稼,走近一看,原来是棉花,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棉花,赶紧摘了一朵,真漂亮。这的南瓜和我们东北的不一样,又粗又长。我们扛着大南瓜,捧着野山枣,拿着蚂蚱,满载而归的回家了。
刚喝了点水,又陪姥爷来到了他的堂兄家,他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上面结满了又红又大的石榴,姥爷的堂兄热情的给我摘了三个,吃上一口味道有点酸。在这里,我还交了两个好朋友,晚饭前,他们陪着我玩了很多游戏。晚饭很丰盛,小姨说,所有的蔬菜都是他们自种的,还真的给我炸了一盘蚂蚱,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吃了一口,果然很香,味道有点像炒花生。这时,我从开始来到这里的不喜欢、不习惯,到现在有点留恋这里了,这里的人个个都很勤劳、热情、亲切,这里有我最喜欢的高山、小院子。
第二天,我们恋恋不舍的告别了这里的亲戚,等我长大后,我一定会再来看他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到了这个节日,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天,我和全家人一起去无锡为外婆扫墓。到了外婆的坟以后,我们每个人拿起扫帚或抹布,为外婆的遗像和墓碑擦洗干净。接着,我们放置了几束鲜花,几盘糕点及一些水果。最后我们再烧香,把折好的锡箔,纸钱和元宝烧给外婆,表达我们对外婆的思念与祝福,愿外婆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许多钱,幸福的生活。我希望外婆能保佑我有一个充满了光明的未来。
此时,我不禁想起曾经与外婆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我在很小的时候,外婆还没有去世。那时的外婆虽然已经满脸皱纹,头发花白,但是很疼爱我,外婆那和蔼的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如今,外婆已经逝世了,可她那慈祥的面孔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远处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动听的曲子,遍地金黄色的油菜花,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实实的,这样才会不留下遗憾。
鱼儿可以忘记那一簇簇绿油油的水草,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畅游的大海;鸟儿可以忘记沿途见过的山川,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自由的天空;花儿可以忘记那些给它带来快乐的蝴蝶,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安定的大地……
而我们人类,岂不是如此吗?
我们可以为忘记金钱,忘记荣誉,忘记朋友们的音容笑貌,但是我们能忘得掉我们的根,那块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
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陌生人,他们穿着家乡的衣服,这样的装束让我们感到欣慰;人声鼎沸时,我们都在寻找那些熟悉的家乡土话,听着那些与标准普通话格不入的家乡方言,我们觉得安心;去书店的时候,我们都在寻找有关描写家乡的书籍,读着那些朴素干净的话语,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细节,无时无刻都不体现着人类最本能的归宿感。寻根,不错的,自始至终……
伟大的音乐天才肖邦每到一个国家演出,他总喜欢带一瓶装着自己国家的泥土。他说:“闻着这泥土的芬芳,让我无时无刻地想到我的祖国波兰。”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旅居异国多年的俄罗斯太太托她的一位回乡探亲的朋友带一份家乡的报纸。当她看到这些多年不见的熟悉的俄罗斯文的时候,她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此刻,那种根的归属感,在她心中猛然爆发。
每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去很多地方旅游或者居住,但他们的心中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家乡的。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那最初的原点,根的起点,也是终点……
记得一位在巴黎留学的朋友,他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在心里给自己的家乡道晚安。然后才能入睡,尽管法国的时间和中国的相差8个小时,然而这却是一种在他心底生长出来的情愫,一种寻根的思念,一种可以横跨时间与空间的力量,使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
路在我们的脚下一直延伸,寻根,从我们背上行囊的那一刻起,在远方,在心里,抑或在梦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