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描写景物的点面结合作文(六年级写景作文怎样运用点面结合)

六年级描写景物的点面结合作文(六年级写景作文怎样运用点面结合)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11-13 02:27:44
六年级描写景物的点面结合作文(六年级写景作文怎样运用点面结合)

六年级描写景物的点面结合作文【一】

校园里秋天的早晨,太阳公公用温暖柔情的双手,将大地唤醒。

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地走进校园,先是不约而同地深呼吸一口气,接着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校园里的桂花树开了,它的香味飘进了校园;飘进了操场;飘进了教室;飘进了同学们的心田。仿佛把整个校园笼罩在它弥漫的香味里。

校园里不仅有桂花树,还有许多引人注目的树木,如:像哨兵般保卫校园的松树.柏树;如大将军一样威武的香樟树;还有像大雨伞一样为同学们提供方便的雪松树;还有红似烈火般火辣地疯树。现在单讲似母亲般呵护我们的雪松树。渐渐地,随着季节的变化,不知不觉地,它似乎衰老了很多,回想过去,当它刚穿上春姑娘编织的绿毛衣时,同学们都用惊奇得眼光,躲在它的环抱里欣赏它。如今,它的样子看去来虽然衰老了,却仍在风雨里.酷暑中为我们遮挡。好象也在激励着我们。操场中的小草也变了样,成了绿里到黄,似乎它也“染了发”。

操场外也不例外,一棵棵香樟树好象变的更美了,一棵树中就有红绿黄交织在一起,也算成了一幅优美的画.美妙的诗。

有时候太阳当头照,校园里一片金光灿烂,偶尔会有几只蜻蜓在操场上自由飞翔。在林荫道上,由于树木的遮挡,使地面立刻变成了,动物的乐园“一头头斑马在道路上漫步”。这时候,操场可热闹了,小朋友们还有的翻跟头,有的三五个人玩游戏,有的干脆睡上一觉,有的爬在操场上看书……

有时候,校园又会细雨绵绵,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绝妙的画都看尽收眼底。虽说下着雨,可决不防碍同学们观景,许多同学在这时会爬在走廊上,细细观赏,有的男孩会直接冒雨在雨中玩耍,多自由啊!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秋色,听我的介绍,想必你也对我们校园秋色有所感想,那就请你直接到我们的学校吧!到时候我一定会带着你慢慢观赏!

六年级描写景物的点面结合作文【二】

进入景区,但见四周怪石林立:有又高又长的石屏,也有又粗又直的“火炬”;有张牙舞爪的蛟龙,也有凝神望月的犀牛……成千上万的奇石拔地而起,高高耸立,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走着走着,不一会儿,我们就看见一块断石夹在两面石屏之间,下面是越发狭窄的通道。看到那断石摇摇欲坠的样子,所有人都心惊胆颤。大家侧着身子,加快脚步,从巨石下面跑了过去。等跑远了,人们才长长吁了一口气,原来跳到了嗓子眼儿的心也自动复位。

一会儿。我们又见许多游客围成了一团,争先恐后地和一块石头合影。只见那石头从正面看好像一张人脸,“脸”中间还突起一块,酷似猪鼻子,因此人们将它取名“猪八戒”。仔细看看,甚至还能看见那大蒲扇似的耳朵和突出的猪嘴呢!

“阿诗玛”无疑是石林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叫阿诗玛的姑娘喜欢上了一位叫阿黑哥的小伙子。可地主的儿子也喜欢阿诗玛,就把她抢走了。为了爱,阿黑哥便与地主儿子比试,虽然他赢得了胜利,却被恶毒的`地主用洪水冲走,阿诗玛很伤心,就化作了一座石山。一进景区背面的石林区,我们就见到了她:只见她背着篓筐,静静地站在湖中,仿佛在等待阿黑哥的到来,与他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险、奇、秀、美的石林,真是人间奇景。没有真正来过石林的人,根本不会想到,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怪石成林的神奇的地方。

六年级描写景物的点面结合作文【三】

所谓“多觉描写”,是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多方位凸显人或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叙述血肉丰满。例如,烟台某考生的《总想为你唱支歌》,文中的“你”指家乡茶林,其中一段这样描写:“低头俯瞰,茶影摇曳,碧叶重叠,参参差差,绿玉一般。风儿吹来,茶林又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浪。流翠欲滴的嫩叶伴着采茶女的欢声笑语,不断飞向背篓。放一片嫩叶在嘴中,你会品出乳汁般的醇香,清泉般的甘甜,顿觉沁人心脾。”这段文字以视觉描绘为主,兼有听觉、味觉和嗅觉,使读者置身于茶林美景之中。

六年级描写景物的点面结合作文【四】

例如,山西某考生的《好习惯要逐步养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新装了门铃,三次来人都对门铃视而不见,还是敲门,后来“我”在门外贴“请按门铃”的告示时门被风吹关上了,“我”也是同样只管敲门……文章仿佛一幕轻喜剧,围绕“敲门”这一描写点多次进行描写,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拟声描写和语言、神态描写。请欣赏,对父亲:“咚,咚,咚”,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来。怎么搞的?没看见门铃吗?哦,原来是爸爸呀!干吗不按门铃,是装的吧!”对表妹:“嘭嘭嘭……”,又是一阵敲门声。“谁呀?”我气冲冲地把门打开。是表妹,只见她汗淋淋、气吁吁的,没等我开口,她便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说:“我忘了……”对四姨:没隔多久,又响起敲门声,“嘭,嘭,嘭”,一下一下,不紧不慢……门开了,“原来是四姨呀,从乡下来吧,快进屋坐!”……我顺势介绍:“四姨,这叫门铃,按一下就会响,屋里的人就知道来人了。”对自己:我使劲敲打被风关上的门,高喊:“开开门——”猛然抬头看见自己才贴上的“告示”,自我解嘲般地笑了……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