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身为少年者,责任之大如瀚海,使命之重若泰山。身为少年者,国之栋梁也,吾辈少年应自强不息。
中国,今世界之大国也。虽然不是世界第一,但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今天的成就后面,古往今来,不知有着多少能人志士的默默奉献。
岳飞精忠报国。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敌报国。曾先后四次从军,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不畏千军万马,只为“还我河山!”
华罗庚立志回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的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言出必行。***一生严于律己,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敬仰,***从小就志向高远。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而纵观***的一生,他无时无刻不在实现他的誓言。他毫无保留的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党和人民,直到他的最后一次呼吸。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四年时间便完成了这项重任,当时美国一所大学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他又担起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拒绝了邀请。
……
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当有黄河的放荡不羁,当有长江的自强不息,当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展现我们的光彩。光说不练假把式,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尝试,去努力。在这条道路上或危险,或阻碍,或打击……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克服。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旅途。虽不知这旅途的终点在何处?但我知道:我们已经在路上。
天行健,吾辈亦自强不息。
——题记
自从我带着海浪般的“咆哮”呱呱落地来到人间,便注定了一生要与大海为伴的情缘。父亲说,这小子力气大嗓门亮,将来一定是下海打鱼的好把式。
我不知道先辈们当年为什么要选择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这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知道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给船老板打工下海打鱼养家糊口,尽管如此我们一家还是填不饱肚子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日子就像海水一样苦涩苦涩的。
12岁那年我开始逃荒乞讨吃百家饭,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都认识我。不过,天生的好嗓门还真的给我带来了好运气——我学会了唱渔家小调喊渔家号子,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那一唱一喊就觉得特痛快特爽。一次,父亲下海去了,妈妈还病了,我走村窜巷乞讨半天也没有什么收获,看到一户人家的新房正在上梁就凑了上去,有人认出我说这小子嗓子好会喊号子,主人便叫我过来,我摇摇头说饿喊不动,人家就给了我三个窝头,我狼吞虎咽般吃完一个便高兴地喊起了“上梁号子”,而后小心翼翼将两个窝头塞进怀里给妈妈带回去。
14岁那年我随父亲下海打鱼,由于体力单薄又吃不饱晕倒在船上,大人们用箩筐把我抬了回来。那个特殊的年代就是苦呀,村里有一个专门爱与大海较劲的大叔,人们称他为“海赖子”,在一次下海中竟然也饿晕了和我一样被抬了回来。我不服气,一定要坚持下来!理清思路后决定发挥我的强项——喊渔家号子,于是那响亮亮的一声“吼”喊出了咱渔家男儿的自信,渐渐地出了名当上了“号头”(俗称)。你问我喊的号子有多大力量?后来有人将缆绳绑在一个400多斤的铁锚上,十几个壮汉在我的号子指挥下竟然把锚齿给拉断了。
下海打鱼这活儿,有点能力的人都不愿干,危险就不说了,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苦、累、脏”—— 不管吃饭、睡觉都伴随着船体的摇晃,风浪大的时候根本站不住。很多人刚下海时晕得一塌糊涂,头疼头晕胃里翻江倒海呕吐不止。还有,那些从海里打上来的“货”良秀不齐、腥臭扑面,不但要把泥沙、石块挑选出来,还要把鱼、虾、乌贼等分门别类,那海水拔凉拔凉冻的手都伸不出来,海风刮在脸上就跟刀割似的。那时的渔船全靠摇橹跑风,为了提前赶到渔场,打鱼人必须拼体力摇橹行船,摇不上个把小时就要换一次班,全船人就这样不停地摇呀摇,人人手心上都磨起了一片厚厚的血茧。
那打鱼的场面真的令人难忘——放流、插网、滩网、毛网、架子网各种工具十八般武艺都要派上用场。那些鲅鱼、黄古鱼们扎着堆地向一起聚,远远望去海面上会泛起一片片白光,这时船老大会兴奋地命令把大帆高高挂起来向其靠拢下网,我一定要大声喊“捕鱼号子”,那粗犷而悠扬的韵律此起彼伏,让人感到振奋,大家一下子来了精气神,疲劳好像一扫而光,拔起网来也不觉得累。
要说这渔家号子既是咱渔民的“劳动号”也是“娱乐号”,什么时间喊怎么喊都是有技巧的——在船离岸和拢岸需用杠子撑船,喊拖杠号子;船在离岸、拢岸、过滩时需急转弯,这时单靠舵的力量不够,需要用艄来帮助船扭转方向,即喊扳艄号子;船至平水速度慢,靠摇橹前进,可唱节奏较缓的数板摇撸号子;在面对狂风恶浪,需要奋力抗争时,则发出铿锵有力、刚劲浑厚、气吞山河的拼死号子;经过码头,船工们为了显示自己船家的声势表示热闹,喊气势雄壮的下水摇橹号子。
要说我最拿手的还是喊节律紧凑、快速变化的打樯号子,所谓打樯就是将挂网拦鱼的木樯桩楔进海泥中立稳,然后用这樯网网罗随潮汐而来的鱼。那一怀抱粗细、两三丈多高的大木桩贴船而立,在它的顶端上绑一横杠,像个大十字架,风浪袭来晃晃悠悠,人要立在横杠上互相搭肩挽臂,用腿脚下蹲的力量把樯桩打进去,这时号头吟起进行曲:“打着地打着伊哈哈!”,人们起先是不敢移动腿脚,屈膝动臀,而横杠搭接着的桥板上的人可以跳动起脚步,一齐应和着“伊哈哈!”,那大樯仿佛是在这号子的催动下开始向海泥中扎了下去,号子越来越快,人们的脚板踏出“啪、啪……”整齐的敲击声,好似打击乐,落在号子旋律的每拍的后半拍上……咱渔家号子的神奇就在于它能将船工们的能量聚集起来奇迹般地爆发——挺立在堤岸上的缆桩,以其深深浅浅重重叠叠的绳印,向世人举证浪花飞溅的沧桑。不是吗?风帆是江海的苦力,它的祖训它的漂泊它的苦守压弯了它的脊梁,可它的憨厚它的蛮力它的心志全都在澎湃的号子声中澎湃地释放……
28岁那年我当上了海外队长。那一年春天我的\'母亲不小心摔了个跟头起不来了,我急坏了当着众人面安慰母亲并发誓,现在要是有个人愿意不管是啥样都行我就娶她,只要能伺候好我的母亲。哪曾想我说者无意听者有意,一边站着的就是现在我的老太婆的姐夫成心了,回去就和家人商量找人说媒,于是这个小我8岁的老太婆就糊里糊涂地嫁给了我。我自感有些惭愧呀,人家可是有模有样的年轻姑娘,咱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脸上还有点小缺陷。当然,咱也有咱的优势嘛,会喊号子会唱歌,还是镇里小剧团的骨干,心地也好嘛。哈哈,不说了。如今,我们老两口磕磕绊绊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5个孩子都长大成人,2个女儿嫁到城里了,3个儿子都各自有了自己的渔船……不一样呀,解放前咱是给船老板打工,解放后咱加入合作社生产队,现在咱自己就是船老板。
时代在发展在进步,如今的渔船上和码头上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应有尽有,再也不用咱去喊号子鼓劲加油了。不过,我忘不了它,没有什么能比这如此简单的“音乐”更使我着迷的了,它已融入我的生命,仿佛每一个细胞都与之产生律动——那难忘的渔家号子呀,一代代“古渔雁”的意志、力量、步伐,都曾被其特有的节奏统一,一代代“古渔雁”的精神和信念,也都曾被其特有的韵律振奋、坚定。
“哎——嗨——哟——,天色亮,潮水涨——”
“哎——嗨——哟——,船出港,篙子撑——”
是谁拉开了嗓门似唱似吼?那嵌在节拍里的字眼,在浪尖上恣意打滚。
是谁放开了喉咙似吼似唱?那填在韵律中的主题,在风口中尽情张扬。
就是这一吼,便有了风帆与云雾搏斗的胆量。
就是这一唱,才有了舵棒与波涛亲和的柔肠。
渔家号子风锻雨淬,在千百年间不曾更韵变调,在潮来汐去中不曾湮没铿锵……
以此献给那些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奋斗的人。
是一个宁静温馨的港口
停泊在港湾的八叶孤帆
串起了一个美好的故事
孤帆中八名苹萃学子
都是故事里的情节
我们的“国度”,我们的“窝”,没有什么异样,亦是寻寻常常、平平凡凡。一床上是我每日回航停泊的港湾,墙壁上贴着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两个骑车的小顽童、一张漓江秋水。我们的班主任“访问”我们的“男儿国”时,为我题词曰:世界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或许我们的班主任疏忽了重要一点—我想找回那颗纯真美好的.童心。二床上是小刘的释站,墙壁有亭台轩榭,外国的小女孩,和诸葛亮诫子书里的佳句。小刘很有雄心壮志,他铭记诸葛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谆谆教诲。三床是小王的憩所,有一种简单朴素的美,墙上挂有一幅高山雪景图,清淡高雅纯洁。四床上是小C的“安乐窝”,墙上贴有飞流直下的瀑布,他的梦乡有时也会随着澡流奔腾到海不复返,有一次他獭床被生管老师叫醒了,故美其名曰:“安乐窝”。其他我不再介绍,欢迎朋友拜访。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当天上的繁星渐渐隐去,苍弯裹着缕缕晨曦,“男儿国”里琅琅书声便悄悄地叩响黎明的洪钟。薄暮时分,天边的流云,西山的残阳目送男儿晚归。在这个“国度”里书包横飞,接着便弹起了一首锅碗瓢盆交响曲。当荞霭沉沉,夜凉如水,我们的男儿夜自修回归,这是一段多么难得的时光啊!小吴一首深沉的《游子吟》点燃一盏千古不熄的母爱烛光,让男儿们多么留恋妈妈温馨的怀抱。小刘吟一首:“一生能有多少/落日的光景/远天鸽的哨音/带来思念的话语/瑟瑟的芦心白了头/又一天将去/……”勾起了男儿们对光阴易逝的伤感和锐意苦追求的决心。小陈一个美妙绝伦的笑话,把我们这些男儿们从人世的尘嚣中唤回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小黄一个神秘的问题—台湾著名影星林青霞芳龄几许?这时“男儿国”便成了抢答比赛的赛场……直到夜深灯熄人静,生管老师黄牌替告,我们的“国度”才趋向平静,一夜无话。
一个小女孩曾天真的问自己的爷爷:为什么红军长征不喝可乐,不吃巧克力呢?听了这些,我不禁感慨万分。在我们许多青少年的心中,红军长征可是个遥远的话题,是个遥远的传奇故事。令我们无法想象,先辈们如何能在战火硝烟中得以生存;如何能吃得下野草野菜;如何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朋友们,也许只有当你走近那些长征英魂时,你才能得知,那是一种铁骨精魂的长征精神。一种不屈不挠、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长征精神。
飞夺泸定桥之战中,敌人也都将铁索桥上的`板给抽掉了,只剩下仅仅13条铁索,随时都有坠入河里的危情。另一方面,前方的敌人疯狂的用炮火猛击桥上,上空又是轰炸机在丢炸弹。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举夺下了泸定桥,歼灭了敌人。但也有数人以身殉职。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而献身于革命事业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拍着胸膛说,这是一种铁骨的长征精神:一种不怕牺牲、宁死不屈、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
一个老战士得到了一支金色的鱼钩。于是,每移一处营地,他就找池塘钓鱼。但他并没有将钓到的鱼给自己吃。而都给了自己的战友食用和充饥。当别人问他时,他说自己以吃过了。其实他是将自己战友吃过后剩下的鱼刺、鱼骨和着水咽下去的。直到他被饿死时,战友们才发现,留下了同情,后悔的泪花。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般的舍己为人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自豪的说,这是一种铁骨精魂的长征精神:一种不怕苦、不怕累,舍己为人的长征精神啊!
面对历史后的今天,我们凭着这股精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一次又一次的长征火箭“一号、二号”发射返回成功。带着13亿中国人的梦飞上了天。“神五”载人飞船届时03年发射返回成功,圆了自唐代至今,多少人的飞天梦。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自豪的说,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敢于探索、勇创先锋的长征精神。
这种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正是这种精神振兴我们56个民族。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这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我们应遵循、学习这种铁骨精魂的长征精神。做21世纪的接班人,为国争光夺彩,再创佳绩。
影片《吕梁铁骨》是继电视连续剧《吕梁英雄传》后,又一部以吕梁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创作的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全片的总体印象是:策划和编导慧眼识“材”,充分利用了吕梁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蕴藏”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以英雄传奇诠释吕梁精神,尽显高瞻远瞩的睿智、高屋建瓴的气魄;影片以人物塑造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紧凑,叙事流畅,悬念迭起,具有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基本特质;主要演员形象、气质、功力俱佳,对人物个性的把握和演绎都相当到位;全作制(采景、服装、道具源于生活,美于生活,加上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对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着意点染,给吕梁观众留下十分亲切的印象。
影片最大的成就在于主人公刘恩明形象的成功塑造。作品先通过“佐主惨案”,将主人公爱憎分明、勇毅而沉稳的个性风采做了初步展示。之后,又以“串珠式”结构接连推出“淫窟除奸”、“智筹军需”、“虎穴侦察”、“巧施连环计”等等一系列情节,从而对主人公智勇双全的个性做了进一步拓展、强调和丰富。刘恩明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拚搏、不计死生、愈战愈勇的精神风貌正是植根于巍巍“骨脊”山的吕梁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最生动最感人的体现。
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艺术创作如何做到“高于生活”?这是影片《吕梁铁骨》给予我们的最为重要的启示。这里首当其冲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此外还有关于英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英雄的角色定位也即本职工作与协作任务的关系,以及人物典型化与环境典型化的关系(这个问题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如何使地域文化成为作品形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所有这些问题,对于艺术创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影片《吕梁铁骨》的成功实践,在上述诸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有待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毫无疑问,这部影片并非无隙可击。最重要的是主要人物个性风采缺乏独具生活质感的细节支撑,精神层面的深入发掘尚嫌疲弱,略有“平面”之感;演员表演内在的东西较少,个别人物甚至给人留下脸谱化、简单化印象。一些民俗细节、军旅及战斗场面的细节处理较为粗疏,生活依据不足。特别关于吕梁炒面的介绍,有严重悖离实际的弊端。地域文化介绍略有标签化缺陷。但,瑕不掩玉,正反经验对我们无疑都是弥足珍贵的。
看完《吕梁铁骨》让我感触良多,脑海中不断闪现剧中那湿人眼眶的一幕幕。电影中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刘恩明的临危不惧和大智大勇,更将吕梁儿女在抗战中表现出的非凡才智与勇气刻画得淋漓尽致。
电影展现的是负责后勤物资保障的军需楷模刘恩明的故事,通过对刘恩明同志的战斗经历,展现了吕梁前辈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年代所塑造的吕梁精神,同时表现出无数共产党人在担负着拯救中华民族、解放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当我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我军弹药不足的危急时刻,奋战的将领和战士百般无奈,受到敌人威胁之时,刘恩明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及时赶到,为战士带来充足的弹药,使得敌我势力发生大翻转,击溃敌军。面对强敌,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却在平时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叫苦连天,我们应该向这些革命先辈学习,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当我看到抗日八路军亲属被无辜惨遭汉奸班春贵***害时,我有些哽咽,就好像喉咙被卡住一般,仿佛无法咽下空气。就算是陌生人也不愿目睹这惨绝人寰的一幕,何况是自己的亲人。面对至亲的失去,刘恩明表现出惊人的沉着,在他的深眸中我分明看到对逝去亲人的痛心和对战胜敌人的信念。
当我看到在一次紧急运送军用物资弹药过城门时由于被伪军发觉,敌我双方在干枯的玉米地中周旋时,存保为了引开敌人而选择暴露自己。他毫不畏惧的与敌人抗争直至最后一颗子弹用尽,终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存保“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当我看到再打炮楼端掉敌人据点时,我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岁月:炮火的轰鸣,冲锋的八路军的身影.......他们浴血奋战,敢于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最后,影片以胜利解放太原结束了,抗战胜利刘恩明等人在返乡途中受到热烈的欢迎。
为有牺牲多壮志,影片展现了战士们头可断、血可流、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信念支持。我们了解了党在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丰功伟绩,深感革命的胜利是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强与弱,矛盾中对立却又统一的两个要素:生而强者,若沾沾自喜、无上进之心,则至强也会转化为至弱;生而弱者,若自信自强、努力进取,则弱者也能变强。正如***所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铭记自强二字,强者以其自勉自谦,弱者因其不卑不亢。以青春之光,耀信仰之芒,吾辈当自强。
忆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之历程。回望历史,1921年的中共一大,与会代表共13人,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场被迫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那时的中国共产党,毫无疑问是弱小的,可13位与会代表的脸上,全国五十多位党员的脸上,无不透露出坚毅而又自强的神情。身为弱者,就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建立起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造福一方又一方百姓。他们的初心不改,人民看在眼里,他们的自强不息,人民看在眼里。时至今日,全国已有九千多万名中共党员,华夏大地上处处流传着革命故事,中华儿女心中个个流淌着革命血液,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无疑是由弱到强的.一次完美蜕变,无疑是自强不息的最好诠释。身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我们也应发扬中共精神,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反观之,强者,注定永远是强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四岁便无师自通学会作诗,指定物品给他,他也能据物品创作出文采与哲理兼备的诗作,自小便表现出惊为天人的才情,他无疑是位强者。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愚昧的父亲只顾每天带着他走街串巷、访问达官名士,希望从他身上获取利益。没有后天的努力,方仲永先天的才情很快被消耗殆尽,待他成年后再问起,已是泯然众人矣。生而为强者,若不自强努力,只顾沾沾自喜,终究也会变回弱者。因此,我们更该坚定自强的信念,以自强二字自勉,时时刻刻保持谦逊,继续前行。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但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最终写成《史记》,流芳千古。《史记》里有这样一段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圣贤在当时的境况下多为弱者,但他们自强不息,不屈服于命运,从而创作出流芳百世的著作。自强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坚守的品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牢记自强二字,处处自强,时时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青春之光,耀信仰之芒,吾辈当自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