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丝蒸鱼是广东省的家常特色菜之一,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在一家小吃店里吃到了这“满汉全席”中才有的美味。
酱丝蒸鱼是一个盘装菜,每个盘子只装3条鱼,鱼的肚子里和嘴里都塞满了雪白的大蒜和火红的辣椒,雪白和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客人的食欲增添了不少分量。碧绿的葱丝、嫩白的蒜末儿、棕褐色的酱油和洗得干干净净、闪烁着亮光的白盘子,一看就能把人的口水给勾出来。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酱丝蒸鱼就是这样。别看色香味俱全耐看,可做起来就比较难。先将新鲜鱼(注意:必须是活的)剖开,用水洗净放入盘子中排好;再在鱼的全身抹一遍盐(注意好用量哦);再将鱼肚子里装上蒜、葱、辣椒、料酒和其他佐料,浸一浸味道;之后将鱼放进锅中开始用大火蒸,约1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但是,不要急着吃,再将鱼身上浇上酱油,由于浇酱油时,酱油浇的`越细越透越好,细得像丝且透入鱼肉,所以“酱丝蒸鱼”由此而得名;浇完后,就用已准备好的葱丝排在鱼身上,作为装饰兼调味;最后,用烧热的清油炸辣椒一并倒在鱼身上。这时,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酱丝蒸鱼就摆在你的面前了。
我总喜欢先夹下一块鱼肉,放入盘中的佐料汤中,浸一浸油、酱油、料酒的味道后,再放入口中,那时,鱼的新鲜清蒸美味、佐料的混合味道,再加上一股清新的、大自然无污染的野生鱼香味一起扑鼻而来,将酱丝蒸鱼的色香味推至最高境界,使人食后“三月不知肉味”,还想再来一盘。
酱丝蒸鱼不仅反映了广东风味特色菜,也让我领略了祖先丰富多彩的食文化,酱丝蒸鱼只不过其中的九牛一毛而已,即便如此,亦让我如此难以忘怀,同时,也见证了我们吃的营养、健康的追求,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从伴随着哇哇啼哭的诞生,到好奇的咿呀学语,再到跌跌撞撞的蹒跚学步,我的一生好像从小就注定是充满艰难险阻的。崎岖的成长道路上,是妈妈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为我冲破前方无限黑暗中迷茫的道路,让我看到了光明,让我走进了新的光明世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