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9-29 08:27:39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一】

忙里偷闲,认真拜读了领导推荐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编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里面数以百计的心理效应对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善意的提醒,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平时的日常琐事原来都有心理效应的存在,这本书好像洞悉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把所有的现象用不同的心理效应归纳了出来,同时指引我们如何去做。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回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我们何尝不是再犯如牧师同样的错误呢?当学生无意或有意做错事时,当学生因粗心经常出错时……为了确保他能够记住并且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于是不厌其烦、不辞辛苦、苦口婆心的讲解这样做的危害……而学生则听之任之,收效甚微。读罢《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一章,心中豁然开朗。殊不知,超限效应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作祟。是啊,学生犯了错,如果我们宽容他,理解他,少批评,变换角度、方法,点到为止,适当的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来思考、反思,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批评应有度,在表扬学生时更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否则会过犹不及。表扬,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表扬也要适当,要注意度,过度的表扬可能会出现反面的效果。

同样在课堂教学上同样也应避免超限效应——认知超载。 如果老师上课拖堂、布置作业太多,就会犯认知超载的问题。这些不应随时提醒我们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理念吗?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导学育人的对策宝典,它更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我们少走弯路,为我们指点迷津,《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已俨然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不可多得的枕边书。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二】

孩子具有依恋心理,因此家长和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晕轮效应与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类似。

学生在课堂提问时如果出错,有时会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智慧的老师则会以自己为案例,老师也会犯错,让学生们明白“人无完人”,更不应该嘲笑答错问题的同学。

在帮孩子设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往“更好”努力,而不是强求“最好”,这有利于造就高成就动机的孩子。细小的进步也可能积累成巨大的进步,即“蝴蝶效应”。这也能避免让孩子因多次达不到高目标而感到“习得性无助”。

多正面鼓励孩子,多说“你能行”,有助于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孩子造成积极的自我暗示。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三】

一节课40分钟,如何利用学生U型记忆的特点即首尾效率高进行教学安排呢?《脑与学习》的作者认为前20分钟是第一个高效期,适合讲授新信息;第25至40分钟是第二个高效期,适合总结;从第20至25分钟是一个低沉期,可以安排学生做练习。讲练结合,张弛有度。作为辅导教师,我想,2小时的课外辅导,也许可以拆分成3个40分钟。其中教师不要讲得太多,而是允许学生提问,带着问题学习,发挥“齐加尼客效应”。

短时记忆的7+/-2法则,决定了教师在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时,尽量不要超过7个。如果确实任务多,则教师应该进行拆分,再进行组合。这个记忆法则与专家记忆优势类似。象棋大师常以拆分成组块的方式记住棋局。

首次课往往为后续师生关系打下基础。但这样的基础未必靠谱,因为存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教师既要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心理效应,使学生信服;也要在评价学生时避免产生偏见。

中小学阶段,学生必须背诵不少学习内容,从单词到历史事实、数理化公式等。如果善用遗忘曲线的规律,及时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我常遇到一些抱怨单词记不住的学生,但事实上他们花在单词上的时间既少也不科学。那些好的学生,往往愿意接受辅导老师的方法指点,并贯彻执行。

教师在教授知识和教育学生时要注意“度”,过犹不及,也能避免高原现象。

人往往用先验知识推断未知领域,这有时灵验,有时也会成为思维定势。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先梳理大局观,了解整体,不要落入局部。我在教授阅读理解时,也常提醒学生不要受个人生活阅历影响,要不带偏见地看别人的文章。这与“沉锚“效应类似。教师可以善用这种方式,例如学生解不出难题时,教师先演示一些相关、相近题目的解法,以此启发学生。

学生成绩差,教师和家长必然会思考原因。如果轻易地归咎于学生不努力,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果轻易地归咎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则容易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信心。学生的家庭环境往往也会形成重大影响,家长不能回避责任。此时,正确归因尤为重要。

帮助学生提升成绩、改善行为非一日之功。教师和家长不妨使用“连锁塑造”效应,引导孩子先定一个小目标,完成后给予奖励,再制定下一个更高一点的目标,形成良性循环。

有些孩子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小考优秀,大考砸锅。这被称为“詹森“效应。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孩子树立平常心,平时多做策略训练,降低考试焦虑。也可以巧用情境效应,多联想自己曾经考好的场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些孩子回家后不愿意先做作业,那么家长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或祖母原则,即先让孩子做完不太喜欢但必须做的事情,然后再奖励他喜欢的事物或允许他做喜欢的事情。这种强化物可以是动态变化的。同时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到奖励可能有德西效应,即作用下降,因此要逐渐减少奖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本身。奖励本身也是一门学问,太频繁的奖励容易让奖励失去吸引力,因此最好保持间隔。表扬太多会产生“边际递减效应”。

有些学生因为过去失败的学习经历,产生厌学心理。此时教师要多用奖励强化积极行为,让学生逐渐摆脱消极情绪,或纠正认知失调(例如自以为聪明,不谦虚踏实)。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四】

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片我想我应该来说是看得比较仔细的。本片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三大部分为重点,还介绍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人际心理、青春期心理等几大心理特征。著名的希腊文学家比尔斯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书,名叫《一颗失而复得的心》,这本书一经出版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使人们正确认识到了心理这样的一个名词。随即,在1908年的5月,美国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社会心理机构,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当时也就有了心理医生这样的一个新生物。在1984年一份社会调查上显示(对苏浙两省1095名青少年),在1095名青少年中,有16.53%的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现在孩子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化的问题。8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中小学都开展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

在几年前,中国的一位小姑娘,她叫梁宽,她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儿童基金会在荷兰所组织的活动。到了会场,她发现会场上空飘扬的旗帜竟然没有中国的国旗,她非常的气愤,当即与活动的组委会进行交涉,可当时组委会并没有把中国国旗给挂上去。在晚宴上,梁宽对着众人说,如果组委会再不把国旗给悬挂上去,那她就用血把餐桌上的白布染红,来做一面国旗。组委会后来对此事特别的震惊,当即派人把中国国旗悬挂在了会场的上空。这时,梁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里的德育教育能帮助学生走向新的政治方向,能有一颗爱国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心理辅导,能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能调动人际关系、自我的\'心理辅导、升学辅导,其中升学辅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还有情绪心理辅导,现在的青少年心理极不稳定,又容易冲动,这样的辅导能帮助同学们培养社会化的情感,意志心理辅导,性心理辅导等内容。

现在的青少年还有着强烈的崇拜心理,崇拜某个明星、歌手……对于这一现象青少年不可盲目崇拜,下面我就讲一个故事,大家一起思考一下:2003年6月21日,大连一个姓刘的女同学在家中上吊自***,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她是张国荣的忠实歌迷,她像母亲要钱买CD,母亲没有给还训了她几句,就有了先前所说的那一幕,让人十分的悲痛,母亲悲痛欲绝后又深思那番话怎么对女儿有那么大的刺激呢?再看看一则数据吧,在100个中学生中,对于偶像特别崇拜的竟占了50%,而一般崇拜的也有30%,只有可怜的20%的不怎么崇拜明星偶像,这祥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小时侯,都感觉父母是那么的完美,但是长大后只看到父母的缺点,觉得他们罗嗦,跟他们没话说。小明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一天他上学去了,父亲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他的抽屉没有关好,把抽屉打开看了一下,发现里面有儿子的,上面写着我感到父母现在很罗嗦,真的很烦,又没有玩的时间,没有自由,正在这时小明回来了,看见父亲在看他的日记,责问父亲为何翻看他的日记,这是他的隐私,父亲说我养了你十几年了,你还跟我说隐私啊……像这类似的事情在社会上时有发生,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通过影片的观看,使我知道了一个人心理的好坏,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相信自己。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五】

遗忘是学习的天敌,如何和遗忘做斗争?最基本的答案就是:复习,重复你所学的内容。德国伟大的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时间的间隔可以逐渐增加。

复习就是“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形式,“知新”才是最终的目的,要在追溯陈旧中发掘新意。当然,达到“知识”不是依靠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才会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

从这个效应中,我体会到了一点,就是说要及时的对我们的教学做到及时的反思,并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复习。 “数学没有新知识”,确实数学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结构上延伸的,是系统的,所以我们可以不断温故,当然重在知新了!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作文题目【六】

记得以前在上学的时候,总是觉得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太过枯燥,学起来很吃力,但是手中的这本《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却用了一些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案例等方式将诸如以前学过的首因效应、德西效应、晕轮效应等概念介绍了心理学的规律,在读完每个故事的时候,在心中总会问一下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那么我应该如何处理呢?

代序中“鱼就是鱼”这一则著名的童话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鱼与蝌蚪生活在水中,后来,蝌蚪变成了青蛙,跑到陆地上看到了人、老虎、鸟等等,它回到水中告诉了鱼。鱼按照青蛙的描述,就想象出女人就是有腿、有乳房的鱼;老虎就是有血盆大嘴的鱼;鸟就是有翅膀的鱼。就是说,鱼是按照已有的知识在认知新事物。

鱼就是鱼的故事,其实是随时都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系统,都是带着自己已有的认知和来观察外部世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忘记“鱼就是鱼”这一真理,每个孩子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在我们做到因材施教之前,首先做到的是知道我们的对象是一帮孩子们,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的东西总是不能遂人心愿,我们只是在我们的假定下教学,而忽视了他们也只是在他们的假定下教学。

这些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周全,既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现状,特别对于我们刚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还需不断探索、研究。

书中的“知觉中的图形——背景现象”这个理论给自己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倾向于将对象分为图形和背景,背景就像幕布一样,使最前部的显眼的图形突出来。同时,图形和背景可以相互交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虽然是同一对象,感知到的却完全不同,这样就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表达了不同的内容,侧重于不同的方面。

书中举了这么一则实例:

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教室里书声琅琅,突然一只小麻雀从窗户外闯了进来,读书声嘎然而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它身上。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书中作者用两个老师处理的方式进行了一个对比,一位老师很气愤地说:“快读书!一只小鸟有什么好看的!”学生虽然不情愿地拿起了书本,心却跟着小麻雀飞来飞去。

另外一个老师是这么说的:“小鸟为什么要飞到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呀?对啦!小鸟是被大家动情的读书声吸引住了,它也不甘寂寞,要和我们比一比谁的声音好听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要和小鸟一比高低”“我也要比!”……

一种课堂,两种结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这体现了两种渐染不同的思想观。小鸟作为课堂的干扰因素,第二位老师却能够从消极中找积极,把它变成课堂的干扰资源,使积极地背景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正是这种灵活的、多方位的思维导致了教学机智,之后的教学效果也使这位老师懂得了教育机制的分量。对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说,这样的机智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了,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我们阅读的,一个个简单的事例的背后都蕴藏着很多大道理,很多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相容效应”告诉了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马太效应则让我们知道教师要防止“马太效应”.即要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经验、能力起点不尽相同,要相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会学习的潜能;皮克马翁效应向我们证明了当我们在与孩子们交往过程中,一旦好意知觉孩子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他们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难怪有人说,教育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了解了教育中常出现的这些心理效应,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也得心应手了许多。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我们要将这些心理效应付诸行动,从而产生教育的效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