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让我们背乘法口诀表,以为我背的不熟,所以爸爸就给我做了一张乘法口诀表贴在铅笔盒上。
一天,数学老师说要考乘法这个单元,爸爸说:“了,乘法口诀我撕下来啦!”“嗯!”我爽快地答应了爸爸。第二天,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了89分,一看,啊!我错的全是口算题,回家要被骂了。“我回来了。”我有气无力地说道,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悦悦,数学考了多少?”我说:“考得不好。”爸爸说:“那考了多少?”我说:“89分!”爸爸生气地说:“把试卷拿给我看看。”爸爸拿过试卷说:“怎么错的全是口算题?”我不是贴了乘法口诀表在你的铅笔盒上吗?”说完,爸爸就打了我一巴掌,顿时,我的眼眶里的泪水就打起了滚,紧接着,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掉了下来,心里觉得好委屈,爸爸说:“现在会不会了?”我说:“会了。”爸爸说:“好,那我再出几道题给我做。”做完以后,爸爸看了一下说:“你根本不会,我不管了,你自己改。”到了很晚的时候,我居然睡着了,爸爸看时间晚了,就下来看看我又没有改完,结果一看我睡着了,就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背说:“悦悦,悦悦,醒醒!”这时,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说:“嗯!”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爸爸打我不是因为不喜欢我了,而是在教育我,不要偷懒,我知道虽然你是这样讲,但心里不忍心,话说到嘴边就咽下去了。
一个行动:将注意力放在持续精进效率最高的变现点,今后面对任何想要改变的事情时都力求自己先做起来并持续践行。
最后,在社交上的原则就是持续分享和先行付出。
互联网时代,各种知识铺天盖地,随手一搜,就是大把的“成功秘笈、职场宝典”。
面对新知识,大部分人的反应有两种,要么热血沸腾,连连点头,但是事后还是按照老方法,从不改进。
要么摇头怀疑:这些道理我都懂,但还是不行。
以上种种,都让人感慨:知道这些道理,有什么用?
但《认知突围》一书告诉我们,判断道理是否有用,有一个标准:知行合一。就是说,你没有按照“道理”所述去践行。
如果你真认为有用,那你为什么不去做呢?不做的原因,要么是你没有真懂,没有想明白道理给你带来的实际好处,要么是好处不足以吸引你。
《认知突围》的作者蔡垒磊指出: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力受限。
在书中,蔡垒磊给出四个建议:学会分解任务,衍生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养成说断就断的习惯,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奖赏。
下面我从心理学和个人实践心得这两个角度,说说这四个建议:
每天过着24小时的生活,当这一天结束时,我问自己,今天我得到了什么?我的思绪是不是清楚,可惜的是我没有在自己这里得到任何答案,每天都在反省却每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错误,时间真的过了就不会再回来,多想像那些高考生一样重新坐在学堂上努力的奋斗,为我们各自的理想努力,多想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重新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机会,现在的回首也许带来的是无为的结果,也许很多人会告诉我,回首过去不如把握现在,但是,有时也许去回眸那些我们所走过的路,在那条路上,在那些足迹的下面,我们汗水,我们的眼泪,我们欢乐,我们惆怅,我们的茫然已经不知不觉成了那些铺路的基石。
亲人的离世,亲眼看着她真的是与时间在竞争,她恨不得她的理想,她所有想要做的事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成,这样就没有任何遗憾了,但是,我们用一辈子去追求的,去完成的她又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就完成呢?最后还是抱憾而终。
当时间要多夺取我们一切的时候,就算有再多的后悔,再多的誓言,承诺,在那时都变得那么暗淡,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怀念少年时的单纯,怀念少年时无知,怀念少年时不畏,起码那个时候我还能想起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而今天却越来越害怕,越来越谨慎,当思想慢慢成熟反而让我与这个世界脱轨了,身边的一切看得太清楚太透彻,想说的太多,想做的太多,却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苦,那么想退缩,因为怕输,我不知道当我真正面临失败时我会怎样去选择眼前的路?
我们的一生中,在每个阶段都有无数条路,无数个岔路口区选择,每一条路前面都是漆黑的,每条路的.路程都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都希望择优,可那条路只有一条,既然前面的路都是漆黑的,那就赌一把,就算路上有荆棘,就算没有机遇与好运作伴,就算时间比别人多一倍,但当我们走到路的尽头,再去回头看时,回想起那条路的时候,那些基石下面铺的不再是我们的情绪,不再是回忆,当日落时,躺在那里,问自己,自己的内心起码可以清清楚楚的告诉自己,今天我努力了,今天我赢了时间。
既然我们都是来这个世界受苦的,那不如让这些苦让这些痛,痛得更深一些,时间给了我生命,同样有一天它会带走我生命,来的时候自己是一张白纸,希望当真正再没有办法和时间赛跑时不再是一张白纸,可以用自己的画笔填满整个的册页。
读完这本书其实已经快有一个周了,在这其中,还将这本书做了一些思维导图。因为最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进行一次笔记的写作。还不可以称之为书评,因为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认识水平有限,只能是对自己而言,这本书有什么样的体会,有什么样新的认识。
本来按照计划,昨天就应该写这篇笔记,可是昨天没有写,而是用阅读李笑来的《与时间做朋友》来代替了。自己想了一下,为什么没有写呢,因为发现写作还是比较难的。你要自己有内容,还要进行相应的组织,才能进行输出。而阅读就不一样了,就是输入了。感觉好像没有什么压力。其实这是人们一种普便的心理。总是想要逃避痛苦。而选择安逸。
在《认知突围》的第一章《如何认识自己》中,其实读者就有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有时候,我们有大脑会欺骗我们自己,而且有时候记忆也是那么不靠谱。我们常常用切片思维来观察这个世界,而且以为我们看到就是全世界。但量我们常常会创造一个“虚假但是我们更有愿意看到的所谓现实”就比如昨天的我,用阅读来代替写作,心理上会告知自己,我也学习了,我也看书了,我自己没有虚度时间。可是如果进一步追问,你就会看到问题背后的小心思。我这么做,只是找了一个借口。即使我阅读了上百本书,如果不去写作,我的写作能力怎么可能会有提高呢。所以,其实有时候,我们都在自欺欺人。只是现实是如此残酷,我们不愿意承认吧了。
在第二章《重新认识知识》中,作者提到,经常有人说,造原子弹的比不上卖鸡蛋的。知识无用论。而且说来也奇怪,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内流行这么一个故事,似乎也证明了这个论点。这是一张图,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也是认为知识无论呢。在这一章中,作者讲到,知识必需要具用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这三个特点。所以有时候你是有一些见解,可是那不一定是知识。同时知识也是分层次的。分为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及智慧。而我们许多人学习到的可能只能是一些信息知识。说明白,你可能知道但是不会用。只用你将知识进一步加工,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可能这些知识才是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分别是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习的收益可见。有时候学习不是一个线性曲线,你可能在达到某一个目标之前,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是的,在从新手到大师的过程中,绝大总部分人都死在了沉默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人为地将目标分解,并且给自己一定的好处。最后,还要学习正确的估值。如果你认为你现在的学习是有价值的,你当然就会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果你明白了上述几点,那么你的学习将更有针对性,更有坚持下来的勇气。那么你就可能找到知识变现的点,来实现你的价值。
第三章《重新认识金钱》主要讲的是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在与金钱的关系中,我们其实有许多错误的认识,比如认为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还有钱是可恶的,总之,这些论点在现在的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可是从本质上讲,钱就是一般等价物。所以,钱不同人的手中,就会有不同的用处。因此,钱本向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使用钱的人就用道德高下之别。其实有很大部分的我们都希望我们可以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可是要怎么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有钱人的生活。书中说到,你对金钱的渴望程度可能会决定你挣钱的多少,你有多渴望,你可能就用多大机会拥有这些。书中提到一个故事,用来说明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
巴拉昂,在成为富翁之前是一位非常贫穷的年轻人,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推销装饰肖像画,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迅速发家致富,居于法国五十大富翁之首,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媒体大亨。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曾经是一位穷人。现在将以一个富人的身份离开人世,我并不想把自己成为富翁的秘诀帝入天堂,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已经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放进了银行我个人的保险箱里,并留下一百万法郎作为揭开这一谜底的奖金,若谁能够猜出我成为富翁的谜底,他就有权利拿走我保险柜中的一百万法邵,虽然我无法面对面地给他鼓励和称赞,但在天堂的我依然会为此给予他称赞与掌声。巴拉昂的遗书被刊登在报纸上之后,有四万多人投寄了自己的答案,有一些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如果穷人拥有足够的金钱,他们也会变成富人;也有一些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如果他们有了致富的机会就可以变成富人;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穷人缺少的是技能,他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学习技术,如果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同样可以成为富人,所有的答案应有尽有,各不相同。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时,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那个保险箱。并向众人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在所有的来信中,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九岁女孩,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她的答案是:“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这个故事还是很有启发性的。这说明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只取决于我们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重点是你自己。其实没有人可以决定你。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唯一建构师。
那么要如何才能挣到钱。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先让自己变得值钱,也就是难以代替。同时要学习那些可以迭代的技能。也就是说这些技能具有相互转换性。可以快速地迁移到别的领域。同时也要让别人挣到钱,也就是要有双赢的思想。而且你让别人挣的越多。说明你的价值越大。本质上,我们都是为别人提供服务而来换取价值。
第四章《重新认识时间》中提到时间管理的一些相关概念。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时间是相当重要的。可是我们也有许多人一直都在浪费时间而不自知。书中提到时间其实是一个变量,而不是常量。有时候时间是可以赚的。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有时候可能并不正确。如果我们一生只从事一件工作,只在一个地方,每天重复昨天的生活。即使你活了100岁。可能也不可以认定你就是活了100岁。因为可能在你的感觉中就是一天吧了。所以,我们常说要拓展生命的长度,也要拓展生命的宽度。就是让自己尽可能多的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有关时间管理的书有很多。我认为这本书也只是讲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如有效利用时间。你的时间使用的地方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五章《重新认识关系》中,作者帮助我们重新梳理了一下我们目前常见的关网。比如亲子关系,两性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等。在这些关系中,我们总是有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比如,父母一定是为子女好。行善总是对的。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有提到,你在这些关系中,如果关心与行善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你觉得或者是你认为这样是我对你好,可能我们就陷入了道德绑架。所以我们本质上并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在这一章中,自己感觉帮助自己最大的,还是在人际关系中,最应该遵守的是边界问题。我们应该是守住自己的界限,同时也不侵犯别人的边界。可是这样做,往往是最难的。因为我们有时候,太过于关心别人,特别是在亲子关系中,我们总是常常会越界。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社交方式呢,作者提出一个方案,叫极少量的长期社交加在大量的短期社交。社交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等价交换。所以如果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你的人脉。同时为了让你的人脉资源更有效,作者提出了知恩就有马上报。是的,社交也有时效性,当别人帮助我们的后,我们要即时做出反馈。因为我们常常高估了我们的计划。我们总是说下次请你吃饭,可能就没有下次了。
第六章《重新认识人生》中作者谈到了活着的意义。其实我们最后都会发现。其实人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而是你将人生赋予了意义。不同的人,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意义。有关人生最重要的那些道理有那些呢?人生没有起跑线,也没有假想的跑道,是一个自由度最高的游戏。人生的最大的意义在于体验。说不努力的人,不是不是想要努力的结果,而是惧怕努力要付出的成本。格局是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下层没法看清上层的世界。当我自己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其实还是有体会的。是的,我们有怎么样的人生,主要是取决于我们对于世界有怎么样的认识。而且我们常常会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我们总是认为世界对你不公,可是你却不想付出什么去改变它。这其实是不对的。
合上这本书,感觉是自己看过了,却又感觉没有留下特别深的观点。因为这些观点,也许并不新颖。可是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也是朴素的。我们要做的是去实践这些理念。可是我们总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是的,道理不难,但是行动是困难的。行动的困难让我们的改变也变得的困难了。
读完这本书其实已经快有一个周了,在这其中,还将这本书做了一些思维导图。因为最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进行一次笔记的写作。还不可以称之为书评,因为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认识水平有限,只能是对自己而言,这本书有什么样的体会,有什么样新的认识。
本来按照计划,昨天就应该写这篇笔记,可是昨天没有写,而是用阅读李笑来的《与时间做朋友》来代替了。自己想了一下,为什么没有写呢,因为发现写作还是比较难的。你要自己有内容,还要进行相应的组织,才能进行输出。而阅读就不一样了,就是输入了。感觉好像没有什么压力。其实这是人们一种普便的心理。总是想要逃避痛苦。而选择安逸。
在《认知突围》的第一章《如何认识自己》中,其实读者就有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有时候,我们有大脑会欺骗我们自己,而且有时候记忆也是那么不靠谱。我们常常用切片思维来观察这个世界,而且以为我们看到就是全世界。但量我们常常会创造一个“虚假但是我们更有愿意看到的所谓现实”就比如昨天的我,用阅读来代替写作,心理上会告知自己,我也学习了,我也看书了,我自己没有虚度时间。可是如果进一步追问,你就会看到问题背后的小心思。我这么做,只是找了一个借口。即使我阅读了上百本书,如果不去写作,我的写作能力怎么可能会有提高呢。所以,其实有时候,我们都在自欺欺人。只是现实是如此残酷,我们不愿意承认吧了。
在第二章《重新认识知识》中,作者提到,经常有人说,造原子弹的比不上卖鸡蛋的。知识无用论。而且说来也奇怪,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内流行这么一个故事,似乎也证明了这个论点。这是一张图,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也是认为知识无论呢。在这一章中,作者讲到,知识必需要具用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这三个特点。所以有时候你是有一些见解,可是那不一定是知识。同时知识也是分层次的。分为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及智慧。而我们许多人学习到的可能只能是一些信息知识。说明白,你可能知道但是不会用。只用你将知识进一步加工,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可能这些知识才是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分别是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习的收益可见。有时候学习不是一个线性曲线,你可能在达到某一个目标之前,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是的,在从新手到大师的过程中,绝大总部分人都死在了沉默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人为地将目标分解,并且给自己一定的好处。最后,还要学习正确的估值。如果你认为你现在的学习是有价值的,你当然就会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果你明白了上述几点,那么你的学习将更有针对性,更有坚持下来的勇气。那么你就可能找到知识变现的点,来实现你的价值。
第三章《重新认识金钱》主要讲的是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在与金钱的关系中,我们其实有许多错误的认识,比如认为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还有钱是可恶的,总之,这些论点在现在的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可是从本质上讲,钱就是一般等价物。所以,钱不同人的手中,就会有不同的用处。因此,钱本向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使用钱的人就用道德高下之别。其实有很大部分的我们都希望我们可以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可是要怎么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有钱人的生活。书中说到,你对金钱的渴望程度可能会决定你挣钱的多少,你有多渴望,你可能就用多大机会拥有这些。书中提到一个故事,用来说明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
巴拉昂,在成为富翁之前是一位非常贫穷的年轻人,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推销装饰肖像画,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迅速发家致富,居于法国五十大富翁之首,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媒体大亨。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曾经是一位穷人。现在将以一个富人的身份离开人世,我并不想把自己成为富翁的秘诀帝入天堂,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已经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放进了银行我个人的保险箱里,并留下一百万法郎作为揭开这一谜底的奖金,若谁能够猜出我成为富翁的谜底,他就有权利拿走我保险柜中的一百万法邵,虽然我无法面对面地给他鼓励和称赞,但在天堂的我依然会为此给予他称赞与掌声。巴拉昂的遗书被刊登在报纸上之后,有四万多人投寄了自己的答案,有一些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如果穷人拥有足够的金钱,他们也会变成富人;也有一些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如果他们有了致富的机会就可以变成富人;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穷人缺少的是技能,他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学习技术,如果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同样可以成为富人,所有的答案应有尽有,各不相同。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时,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那个保险箱。并向众人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在所有的来信中,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九岁女孩,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她的答案是:“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这个故事还是很有启发性的。这说明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只取决于我们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重点是你自己。其实没有人可以决定你。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唯一建构师。
那么要如何才能挣到钱。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先让自己变得值钱,也就是难以代替。同时要学习那些可以迭代的技能。也就是说这些技能具有相互转换性。可以快速地迁移到别的领域。同时也要让别人挣到钱,也就是要有双赢的思想。而且你让别人挣的越多。说明你的价值越大。本质上,我们都是为别人提供服务而来换取价值。
第四章《重新认识时间》中提到时间管理的一些相关概念。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时间是相当重要的。可是我们也有许多人一直都在浪费时间而不自知。书中提到时间其实是一个变量,而不是常量。有时候时间是可以赚的。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有时候可能并不正确。如果我们一生只从事一件工作,只在一个地方,每天重复昨天的生活。即使你活了100岁。可能也不可以认定你就是活了100岁。因为可能在你的感觉中就是一天吧了。所以,我们常说要拓展生命的长度,也要拓展生命的宽度。就是让自己尽可能多的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有关时间管理的书有很多。我认为这本书也只是讲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如有效利用时间。你的时间使用的地方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五章《重新认识关系》中,作者帮助我们重新梳理了一下我们目前常见的关网。比如亲子关系,两性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等。在这些关系中,我们总是有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比如,父母一定是为子女好。行善总是对的。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有提到,你在这些关系中,如果关心与行善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你觉得或者是你认为这样是我对你好,可能我们就陷入了道德绑架。所以我们本质上并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在这一章中,自己感觉帮助自己最大的,还是在人际关系中,最应该遵守的是边界问题。我们应该是守住自己的界限,同时也不侵犯别人的边界。可是这样做,往往是最难的.。因为我们有时候,太过于关心别人,特别是在亲子关系中,我们总是常常会越界。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社交方式呢,作者提出一个方案,叫极少量的长期社交加在大量的短期社交。社交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等价交换。所以如果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你的人脉。同时为了让你的人脉资源更有效,作者提出了知恩就有马上报。是的,社交也有时效性,当别人帮助我们的后,我们要即时做出反馈。因为我们常常高估了我们的计划。我们总是说下次请你吃饭,可能就没有下次了。
第六章《重新认识人生》中作者谈到了活着的意义。其实我们最后都会发现。其实人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而是你将人生赋予了意义。不同的人,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意义。有关人生最重要的那些道理有那些呢?人生没有起跑线,也没有假想的跑道,是一个自由度最高的游戏。人生的最大的意义在于体验。说不努力的人,不是不是想要努力的结果,而是惧怕努力要付出的成本。格局是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下层没法看清上层的世界。当我自己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其实还是有体会的。是的,我们有怎么样的人生,主要是取决于我们对于世界有怎么样的认识。而且我们常常会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我们总是认为世界对你不公,可是你却不想付出什么去改变它。这其实是不对的。
合上这本书,感觉是自己看过了,却又感觉没有留下特别深的观点。因为这些观点,也许并不新颖。可是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也是朴素的。我们要做的是去实践这些理念。可是我们总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是的,道理不难,但是行动是困难的。行动的困难让我们的改变也变得的困难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