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医学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能力培 养转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 习状况进行及时评估。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 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基础学科,其涉及的学科范围 广,理论抽象,逻辑性强,牵涉到各种中医基础理论 的综合理解和运用。2.1对象的选择与分类将选修中医内科学的04、6级中医临床专业学 生60人,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30人,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 30人,采用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在反馈-矫正 的教学环节中,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
2.2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法方案总体设计在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中,病案设计是关键。 病例的选择主要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病例前 后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或病情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或病机演变的过程符合辩证规律。教学活动共包括 2~3个病例,可由同一个患者病程组成,兼顾《中医 内科学》教材中的不同病症。任课教师在充分熟悉 所选病例和相关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每一个具 体病例提出结构性或非结构性问题,通常每一病例 包括10个问题,问题根据病例的辩证思路程序及复 杂性由浅入深进行设计。题目内容要精,简短易答, 难度适中,使之能够体现“三基”反馈重点、难点知 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应用和知识迁移。
2.3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法方案实施的过程设计形成性教学评价设计由病例设计、资料收集和 学习部分、课堂反馈、教师促进部分等四大部分组 成。
病例设计部分由教师按要求在课前两周把第一 份病例内容下发给学生,要生在一周内完成病 例后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完成后统一打印。
信息搜集和案例学习部分,学生可通过网络、期 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后以书 面作业的形式上交。经教师批阅后选8_10名学生 作为代表,并于课前5天,联系学生请其做好演讲准 备,演讲题材、角度不限。
课堂反馈部分则通过第二、第三份病例采取同 样的方法操作,但选择的学生不与前重复。在选择 学生时可参考以往的学习成绩,做到不同层次均有 列入,尽可能让中下游学生有发言机会。每一次教 学活动用时为3课时,其中1、课时由学生发言,第 3课时由教师进行点评,注重反馈、指导,并总结该 课时的主要知识点。课程结束前由学生进行自评、 互评,师生互评。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均安排10位 同学上台发言,发言过程中允许与台下的同学互动, 要求学生均能围绕每一病例的问题要点展开讨论,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讲解内容之丰富、文献检索质 量普遍较高。
教师促进部分,以同行、专家、领导相结合的形 式开展。同一专业的'教师进行旁听观摩,教学评议, 可以起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方法的作用。组 织本学科专家、教育专家,进行横向教学质量评估检 查,可以提出建议,督促教学,推广成功。由教研 室、教务部门、学校领导组成评议小组,通过听课、检 查、同教师及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同时结合课 堂录像进行教师自我反思分析,帮助查找不足,促进 教师能力发展。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早已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的抵触是显而易见的。但学生多年养成了被动学习习惯,又不知道如何自我改变。这种矛盾已经日趋激化,严重影响到目前大学的教学效果。因此,真正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现代的高校教学中,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再满足于念,而是充分考虑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个性,并结合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碰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习惯了以老师为中心,不习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学生普遍还比较羞涩,怯于与老师互动,排斥学习方法的改变。由此可见,改变教学方法,并且注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习惯,是中医内科学实践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1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元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前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 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本学科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 20% ;课程结束时,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教学进 行评议,填写形成性评价教学反馈意见表(包括学生 对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整体评价,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较,对形成性评价导师的专业水平的评价,对我科形 成性评价教学方法的其他建议和要求等)。期中和期 末,进行中医内科学书面理论,共占总成绩的 80%。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forW 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如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非正 态分布资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 用x2检验。
但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 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多年的应试教育使 得学生习惯于应付题海、书面笔试,学生对于大量的 信息搜集及处理能力不强,劳于应对。但医学是关 于人的科学,医师的工作基础是信息的搜集与处理, 住院医师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医学知识的教育,还要 重视学习与医师职业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 会正确处理与各种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气 因此,在全面素质培养的基础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的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医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核心 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途径4]。形成性评价 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探讨(反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鼓励是形 成性评价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中医内科学教 学进行了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及时评价和反馈,从以 上两份量表可以看出,实验组由于强化了目标教学 中的形成性评价,尤其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反 馈矫正,保证了目标达成度,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 性、态度方式、团队协作、人际沟通方面的统计结果 有显著差异,说明形成性评价对帮助教师完成中医 内科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有显著作用, 可在教学上推进使用。熊阳H等认为运用形成性评 价可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精神。 宋先璐等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 法,在612人问卷调查中,有86.2%的学生选择取得 了学习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医学院校教学要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转变。只有加快这种 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也才能 体现科学发展观。形成性评价将“以人为本”贯彻得 更加切实,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上 的作用值得肯定。
我来自比较贫穷的山区,小时候病了都是那些地方郎中给治的,而穷地方的老郎中基本都用草药,-小时候恨死那些老郎中了,那些药苦得人眼泪直流啊。而学过中医基础知识后,却对中医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对还在家乡用廉价的草药为故乡人治病的慈祥的老郎中有种特别的感激。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 “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最下层的乡下老郎中身上都会体现。现在如果你去医院对医生说你肚子痛,那么医生就会让你做什么检查,在给你开些治这个的药。但是记得小时候肚子痛,中医说法是上火,老郎中除了给吃良药后,还用计谋吓我们,让我们太阳很大的时候不敢去晒太阳了,不敢做在被太阳晒得烫烫的石头上了,然后肚子就会很久都不会痛了,所以对那个老头子是又恨又得听话啊。
还有,古代中医并不分科,往往是由一名医师诊断所有的疾病。这些都是中医抽象与综合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这在平时我们见过的中医治疗中是很常见的。一个老郎中,他可是集脑科骨科五官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于一身的,只要是病 ,不管什么病都是老郎中给治的,他是穷苦地方人们的神,而造就这样的神的,就是我们中医。
我们的审美其实在中医里都有体现的,“中医说,‘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上粉底把两腮衬托的白里透红,就是为证明我的心气是旺盛的。‘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涂指甲油把手指甲染成红色,就是要表示我的肝血是充沛的。‘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打口红就是要表明我胃口好。‘肺开窍于鼻,其华在皮毛’,用润肤霜洗面奶把皮肤打理得光滑细嫩,就是要表明我的肺健康。‘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恰好说明我肾中阴阳的平衡。”1由此可知,中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审美,中医的理论已经深入到一个根本就不不知道中医 的人的意识中,人们都在以中医所建立的健康标准在要求自己,甚至就是说中医说的健康不健康就是日常生日经常说的美不美。中医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
学问。“古时之人参,得天地轻灵之气,故既可补阴,又可补阳;今时之人参。得世俗之浊气,故性味多偏温燥”2。由于现在什么都在讲究产业化,中药也不例外,导致很中药的药中药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原材入药,在乡下,平常我们的小病就是家里 的草药都能对付过去,每个乡下人都是一个没入门的中医,对一些简单的头痛脑热的都能自己给治疗。但是有些药却也是有讲究的,对其生长环境,生长年份,制药过程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特别是煎药时候的火候,这是一个老中医的大性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很多已经没有药到病除的效果了。这也给否认中医的一个可谈之词。 1
2《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及中医的科学性》 《中国卫生产业》2007第九期 《中医医话》207.05
近几年来,中医这个几千年来给中国人们带来健康的医学却遭到非议,说它是伪科学。不错,中医很多理论和方法现代科学是不能解释的,可是这能说明它就是错误的吗?我是一个工科学生,我对人类历史上那些当时不能解释,而当新的对真理靠近了的理论出现后却都迎刃而解的事实有着很深的感触,有时候,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事情存在,才使得我们更靠近真理。现代科学不能解释而却实用有效的中医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
作为华夏子孙,作为龙的传人,对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医学财富,我们应该以足够的重视,不但要继承,而且要把我们祖国的医学发扬光大。
中医的治疗手法有:针灸、推拿、拔罐、口服中药、外用膏药等。最重要的就是中药和针灸。
(1)中药自神农尝百草、伊尹制汤液开始,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药疗法在中医治疗中具有核心地位。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以“辛”为例。辛辣的味道具有发散、走串的性质,可以发散由风寒邪气束缚肌表而导致的感冒,饮食不当引起的食积等以邪气停留为主要表现的病症,都需要用辛味药来通达。但是,但凡某一事物的性质存在偏颇,则必然存在有利有弊的现象。辛味药虽然性味勇猛,善于打攻坚战,但是只要辛味药出现的地方,往往伴随着对人体气血的耗损,需要“配伍”,即通过多味药物的配合使用,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2)针灸疗法的应用早于中药疗法。《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疾病的治疗大部分是用针刺法进行。但是针灸疗法在今天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实际上,针灸疗法以其运用之方便,调理之中正,取效之迅捷,往往具有中药疗法和西药治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我国古人的智慧不仅满足于治病,还在于养生,就是怎样才能不生病?养生的方法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握人体的规律,遵从生命的智慧。
说实话,从《老中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看,显得有些粗糙,特别是最后几集,真是有点“抗日神剧”的嫌疑。但是,从整个作品介绍的那个年代,传统中医所经历的继承和发展的艰辛过程,以及《老中医》介绍的那个时候的中医医生在恶劣的环境中,所具有如此强悍的生命力的各个故事情节来看,还是应该算得上是一部比较到位的作品。
比如,在那样的年代中,每一位传统中医都深深受着生存、甚至是生计问题困扰,唯有上好的疗效作保障,中医医生才会有生存和维持生计的机会。因此,各色各样、各个门派的中医医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去获取临床良效。《老中医》在演绎的有趣故事情节中,都能反应出当时医界的真实情景,比如翁泉海、赵闵堂等中医医生的形象,都非常到位,有血有肉,特别是我的父亲和母亲,今年已经八九十岁,经历过那个年代,更是有这样的感觉。
然而,《老中医》让我感慨更多的是,作品真实反映着传统中医,乃至于传统中医人所具有的医生优秀特质。
首先,作为一名传统中医人,一定具备“大医精诚”的基本素质。《老中医》一直弘扬着以翁泉海为代表的传统中医人必备的“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医者仁心”的中医人基本素质。为医之时,不问“长幼妍蚩”、“华夷愚智”、“怨亲善友”“皆如至亲之想”,如有危厄来临,不管道路艰险,毫不“自虑吉凶”,一心救治,这种高尚的医德品行,作品更是宣扬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
其次,作品深刻地揭示着传统中医是一门既有中医理论指导,又有实实在在技术操作的临床学科。每一位传统中医医生都不是神医,而是牢固掌握着中医技术,有着精深中医理论修养,传承并积累着丰富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中医人才。作品如此宣明的观点,完全有别于如《神医喜来乐》等作品,把传统中医往神里吹的胡乱宣传。更是鼓励和鞭策着我们这些从事传统中医的后生们,应该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传统理论和技术,传承好传统中医的精华。
此外,作品还充分反映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
辨证施治是传统中医所具有的特色之一。辨证施治的本质,是在于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乃至环境等等具体条件,对疾病所表现出的各种失调状态,进行针对性极强的调理和治疗。换言之,传统中医从寒热虚实脏腑经络等状态上,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调理和治疗时,要特别善于随时随地结合造成寒热虚实脏腑经络等证候的各种具体条件和因素,以审证求因,因证互参的思维模式,抓准处治证候的病机要点,进而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翁泉海徒弟高小朴协助师父救治中毒案例,当师父尚未详细问清楚中毒原因的情况下,高小朴更是俯下身来,背起患者与患者及其陪伴进行深入交流,旁敲侧击、仔细审问发病之前的起居情况,终于弄清楚了中毒原因,是由于在野外如厕时被毒草所伤,最终让翁泉海师父有针对性地使用解毒药而获癒。
我认为,这种传统中医所具有的审证求因,因证互参的辨证诊断,准确抓住病机要点处治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和方法,反映着每一位传统中医人,所具有善于分析问题处治问题的聪明智慧。不仅如此,这样的中医人,还能够以这种聪明智慧,为人处世,形成了这些中医人所具有的中庸人格。《老中医》在翁泉海组织上海中医界,为日本侵略者研制止泻方剂的故事情节中,充分反映了以温泉海为代表的中医人的聪明才智,更反映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中庸智慧。
由此联想,《老中医》所要宣扬的,正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人,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优秀品质:
一是崇尚医德,仁爱天下的信仰;
二是精益求精,钻研技术的精神;
三是审时度势,知常达变的智慧。
放眼开去,这种医者品质,不仅于传统中医,也应该是胸怀天下之人应该有的人生气度,正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也。
1967年美国著名评论学家斯克里芬最初在《评 价方法论》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 性评价不同,强调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 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 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建构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形成性评价常用FED 口 诀[1] : (Feedback 为反馈,E (Encouragemen为鼓励, D (Direction为指导。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如果 上述3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教学和学习均会取得 成功。H ancock等运用形成性反馈定量评测,通过对 学生自主演讲科目三阶段的评价及反馈,促进了其 学习责任感、思考严谨性、认知灵活性及职业素养和 沟通能力的形成E]。
引起疾病的因素分为三类: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包括饮食、情志和劳逸等方面的异常;外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气候的'过与不及;不内外因主要指虫蛇咬伤、刀剑损伤等。
西医说的病毒、细菌是病因么?
以外感病——感冒为例,不同的季节都会有感冒,症状也各有不同,有打喷嚏,有嗓子痛,有腹泻,有咳嗽。如果病因都是细菌引起的,为什么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以内伤疾病——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有一种类型叫做阴虚火旺。吃的多、喝的多、火气很大,但是人比较瘦,睡眠很差,入睡困难,梦又多。即阳热盛阴气虚。如果用苦寒之药来清泻阳热,同样也会耗伤阴气。苦寒药对脾胃伤害也很大,脾胃受损,气血就无法得到补充,阴阳就更虚弱了。正确的方法是用甘凉的药滋阴,阴气不虚则能抵抗阳气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